经典西湖古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西湖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西湖古诗1
一、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二、风入松·九日
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
携壶莫道登临晚,蝶双双为我留连。
仙客玲珑玉树,佳人窄索金莲。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三、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四、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五、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六、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七、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八、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
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几遍青山酬对好,依旧黛眉当阁。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金索。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惜瑶卮落。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
九、踏莎行·闲游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经典西湖古诗2
贺新郎·湖上有所赠
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
湖上芙蓉早。向北山、山深雾冷,更看花好。流水茫茫城下梦,空指游仙路杳。笑萝障、云屏亲到。雪玉肌肤春温夜,饮湖光、山渌成花貌。临涧水,弄清照。
著愁不尽宫眉小。听一声、相思曲里,赋情多少。红日阑干鸳鸯枕,那枉裙腰褪了。算谁识、垂杨秋袅。不是秦楼无缘分,点吴霜、羞带簪花帽。但殢酒,任天晓。
摸鱼儿·春日西湖泛舟
词牌名:摸鱼儿|朝代:元朝|作者:张翥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断水天远。
忆秦娥·花似雪
词牌名:忆秦娥|朝代:明朝|作者:方以智
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月。苏堤月,香销南国,几回圆缺?
钱塘江山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谁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离别。
阮郎归·西湖春暮
词牌名:阮郎归|朝代:宋朝|作者: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
朝代:元朝|作者:刘时中
微风不定,幽香成径,红云十里波千顷。绮罗馨,管弦清,兰舟直入空明镜。碧天夜凉秋月冷。天,湖外影;湖,天上景。
朝天子·西湖
朝代:元朝|作者:徐再思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减字木兰花·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
词牌名:减字木兰花|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颭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词牌名:卜算子|朝代:宋朝|作者:高观国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
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
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心句。
许州西湖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
来従古城角,夜半传新响。
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
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
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
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
游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
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
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
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
颍川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谁知万里客,湖上独长想。
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
词牌名:齐天乐|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
曲尘犹沁伤心水,歌蝉暗惊春换。露藻清啼,烟梦淡碧,先结湖山秋怨。波帘翠卷。叹霞薄轻绡,汜人重见。傍柳追凉,暂疏怀袖负纨扇。
南花清斗素靥,画船应不载,坡静诗卷。泛酒芳筩,题名蠹壁,重集湘鸿江燕。平芜未剪。怕一夕西风,镜心红变。望极愁生,暮天菱唱远。
经典西湖古诗3
1、西湖依旧流。——佚名《长相思·去年秋》
2、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3、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董嗣杲《齐天乐》
4、钱塘风月西湖柳。——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5、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6、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张岱《湖心亭看雪》
7、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严公贶《题汉州西湖》
8、一春不识西湖面。——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9、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10、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11、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
12、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3、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14、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赵孟頫《岳鄂王墓》
15、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16、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白居易《西湖留别》
17、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白居易《杭州回舫》
18、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19、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张翥《摸鱼儿·送春》
20、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21、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22、宝叔存遗塔,影摇湖水光。层层仙露湿,苔藓自生香。
23、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24、危楼插湖脚,绀碧十三间。待月客无寐,看山僧自闲。
25、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26、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27、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28、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
29、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30、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31、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32、春光湖水满,春色柳洲深。莫作风中线,条条系客心。
33、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34、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35、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36、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37、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38、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3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0、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经典西湖古诗4
[明]周诗
淹薄武林游,重轮忽四望。
兴谐谢客幽,迹类向长放。
崇岭遵逶纡,澄湖泛滉瀁。
莲刹诣诸天,香台遍昭旷。
聊因杯度慈,一遣迷津妄。
泉挹气冽清,洞历石攒障。
侧足凌层梯,迥与丹霞傍。
烟绵百雉联,<山截>两峰向。
晒越吴山巅,观涛海门上。
衰莽吊遗墟,怀往情亦怆。
攀践匪一途,灵异信多状。
景物无遁形,微尚自兹畅。
会心既以玄,感来宁弗亮。
结侣得应刘,调逸每相抗。
倾座激悬河,芳飙企予仰。
绸缪林中娱,万事等飘坱。
发咏互酬答,真赏繇郢唱。
凄其徂岁阴,曰归介征榜。
踟蹰行复留,念此意弥广。
断梗惜临流,抚膺吐深恨。
经典西湖古诗5
西湖垂柳桥边立,
旭日渔舟薄雾游。
印月晚钟骚客醉,
满江红遍唱神洲。
注:笔者近日利用带薪休假的绝佳时机来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子湖畔,当年苏东坡的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起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形容成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西湖都是美如仙子。对西湖我向来是心驰神往,但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为学习、为生计奔波忙碌,一直没有机会畅游西子湖畔。直到今年夏天才圆啦我多年的美梦。在游历断桥残雪、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岳飞坟等著名旅游胜地时,遥望远处薄雾里的'渔舟,吟唱岳飞的《满江红》,一时间豪情万丈、思绪万千,激动地拿起愚拙的笔,悄然写下了这首小诗。
经典西湖古诗6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朝: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古诗简介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翻译/译文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皎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注释
①此词于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秋苏轼为颍州(治今安徽阜阳)知州时作。欧阳修于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至1053年为颍州知州是常去该州的名胜西湖游览,作了不少词。此词所和欧韵(西湖南北烟波阔),调名一作《玉楼春》。
②长淮:淮河。霜降之后河水减退,河身显得狭长了。
③颖:颖水,淮河支流,颖州州城在其下游。
④醉翁:欧阳修的别号。
⑤四十三年:谓自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至此时。
⑥三五、二八:指十五、十六夜的月亮。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赏析/鉴赏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这是写实。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颖咽”的“清颖”写的也是实情。“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接下来一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时所作的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而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传唱,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到滁州、扬州、颍州等地,但他能兴利除弊,务农节用,曾奏免黄河夫役万人,用以疏浚颍州境内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颍之佳名”。因此人民一直怀念他,传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说明。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过片言人生如“草头秋露”,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可见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欧公守颍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欧公早逝,即使当年识翁之人,存者亦已无多,眼前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
这首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空灵飘逸,语出凄婉,幽深的秋景与心境浑然一体。结尾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全词一派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因景而生怀人之情,悲叹人生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它像一支充溢淡淡忧伤的的歌曲,袅袅地流进了读者的心田。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经典西湖古诗7
1、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2、宝叔存遗塔,影摇湖水光。层层仙露湿,苔藓自生香。
3、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4、危楼插湖脚,绀碧十三间。待月客无寐,看山僧自闲。
5、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6、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7、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8、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
9、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10、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11、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12、春光湖水满,春色柳洲深。莫作风中线,条条系客心。
13、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14、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15、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16、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17、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18、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22、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23、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24、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25、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26、一春不识西湖面。——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27、雪点前滩鹭,锦鳞活水鱼,心却西湖。——张可久《湘妃怨_乐闲吹箫按》
28、西湖依旧流。——佚名《长相思·去年秋》
29、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30、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白居易《西湖留别》
3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2、钱塘风月西湖柳。——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33、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4、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35、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严公贶《题汉州西湖》
36、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张翥《摸鱼儿·送春》
37、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张岱《湖心亭看雪》
38、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严公弼《题汉州西湖》
39、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40、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41、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42、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吴文英《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43、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44、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
45、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6、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47、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48、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49、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
50、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51、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吴文英《风入松·桂》
52、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白居易《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53、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54、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白居易《杭州回舫》
55、西湖雨后,绿波两岸平拍。——程必《念奴娇(忆先庐春山之胜)》
5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7、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吴文英《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
58、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赵孟頫《岳鄂王墓》
59、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60、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61、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62、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63、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6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65、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66、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周德清《满庭芳_看岳王传披》
67、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6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69、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董嗣杲《齐天乐》
70、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71、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72、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薛昂夫《西湖杂咏·春》
7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74、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75、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王恽《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经典西湖古诗8
越调.寨儿令
《西湖秋夜》
张可久
九里松,二高峰,破白云一声烟寺钟。
花外嘶骢,柳下吟篷,笑语散西东。
举头夜色蒙蒙,赏心归兴匆匆。
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
中,人在广寒宫。
注释;
九里松:指杭州园林古迹“九里云松”在今杭州市灵隐路,全长九里,两旁有云松林带。
二高峰:即双峰,指南高峰和北高峰,是杭州西湖的十景之一。
广寒宫:古文中虚构的一种意象,后来作为月中仙宫。
(题解);
张可久后半生持续在西湖一带流连,纵情游赏,歌颂西湖一年四季的佳景。
这首“西湖秋夜”曲,作者融情入景,潇洒自在。
(赏析);
短短小曲把西湖夜景,写的有声、有色、有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可上舞台,难入画中。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元散曲两大家。他的作品,一部分流露了他对人生失意的不平,如《卖花声客况》所写到的“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男儿未遇暗伤怀”;也反映出人世的阴暗面,如《醉太平无题》所写到的“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但是更多的,是写隐居生活的`闲逸、对隐居生活的赞赏,和对大量的山水风光的描摹,以及元曲中最常见的关于男女风情的咏吟。
人物生平;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浙江庆元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八年(1348年)犹在世。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经典西湖古诗9
作品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31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词句注释
1、西湖:即今杭州西湖。
2、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3、“止可看”句:谓只可看那些来看七月半景致的人。止,同“只”。
4、以五类看之:把看七月半的人分作五类来看。
5、楼船:指考究的有楼的大船。
6、箫鼓:指吹打音乐。
7、峨冠:头戴高冠,指士大夫。
8、盛筵:摆着丰盛的酒筵。
9、优傒(xī):优伶和仆役。
10、看之:谓要看这一类人。下四类叙述末尾的“看之”同。
11、娃:美女。
12、闺秀:有才德的女子。
13、童娈(luán):容貌美好的家僮。
14、露台:船上露天的平台。
15、盼望:都是看的意思。
16、浅斟:慢慢地喝酒。
17、低唱:轻声地吟哦。
18、弱管轻丝:谓轻柔的管弦音乐。
19、竹肉:指管乐和歌喉。
20、“不舟”二句: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不戴头巾,指放荡随便。“帻(zé)”,头巾。
21、呼群三五:呼唤朋友,三五成群。
22、跻(jī):通“挤”。
23、昭庆:寺名。
24、断桥:西湖白堤的桥名。
25、嚣:呼叫。
26、无腔曲:没有腔调的歌曲,形容唱得乱七八糟。
27、幌(huàng):窗幔。
28、铛(chēng):温茶、酒的器具。
29、旋(xuàn):随时,随即。
30、素瓷静递:雅洁的瓷杯无声地传递。
31、匿影:藏身。
32、作意:故意,作出某种姿态。
33、杭人:杭州人。
34、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35、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
36、是夕好名:七月十五这天夜晚,人们喜欢这个名目。“名”,指“中元节”的名目,等于说“名堂”。
37、犒(kào):用酒食或财物慰劳。
38、门军:守城门的军士。
39、擎(qíng):举。
40、燎(liào):火把。
41、列俟(sì):排着队等候。
42、速:催促。
43、舟子:船夫。
44、放:开船。
45、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左右。
46、鼓吹:指鼓、钲、箫、笳等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奏出的乐曲。
47、如沸如撼:像水沸腾,像物体震撼,形容喧嚷。
48、魇(yǎn):梦中惊叫。
49、呓:说梦话。这句指在喧嚷中种种怪声。
50、如聋如哑:指喧闹中震耳欲聋,自己说话别人听不见。
51、篙:用竹竿或杉木做成的撑船的工具。
52、摩:碰,触。
53、皂隶:衙门的差役。
54、喝道:官员出行,衙役在前边吆喝开道。
55、怖以关门:用关城门恐吓。
56、列星:分布在天空的星星。
57、舣(yǐ):通“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
58、石磴(dèng):石头台阶。
59、席其上:在石磴上摆设酒筵。
60、纵饮:尽情喝。
61、镜新磨:刚磨制成的镜子。古代以铜为镜,磨制而成。
62、靧(huì)面:洗脸。
63、向:方才,先前。
64、往通声气:过去打招呼。
65、韵友:风雅的朋友,诗友。
66、箸(zhù):筷子。安:放好。
67、纵舟:放开船。
68、拍:扑。
69、惬(qiè):快意。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擦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白话译文
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萧管伴和着歌声齐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像聋子一样,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像哑巴一样;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作品鉴赏
农历七月半,正当月圆之际,此时游湖,本应赏月观景,文章一开头却说“一无可看”,先将题目正面一笔扫倒,接着说“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从反面揭题,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抒写自己的观感。开头这闲闲两句,简练警切,不落俗套,且直接导出下文。
接着即写“看七月半之人”。七月半游湖之人千千万万,何能遍看,作者自有手眼,即“以五类看之”。
其一,是有身分、有地位的官僚,坐着豪华的大船,摆开丰盛的宴席,奴仆侍奉,演员献艺,船上灯火通明,声乐齐鸣,好不气派。这种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即有意自炫而无心赏月,作者一语刺破此辈假冒风雅的嘴脸。
其二,是豪富之家,千金闺秀,携带美貌家童,露坐于船上的平台上,哭哭笑笑,娇声娇气,左张右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这一类人是乘机玩乐,本不想看月,也不必作出看月的样子,其有别于第一类者在于不借“看月”之名,虽然庸俗,却不假冒风雅。
第三类,船上有声歌,有名妓闲僧随侍陪游,可见也非等闲之辈。浅斟低唱,颇有韵致,且“亦看月”,较之“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和“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前二类人,似乎要风雅一些。作者用了四个“亦”字,正是比较而言。但这一类人虽然“亦看月”,更重要的却在于“欲人看其看月”,则不免有意做作,其“风雅”也要大打折扣了。
第四类,是一批市井好事之徒,他们与前三类大不同,不坐船,不乘车,衣衫不整,三五成群,在人丛中乱挤乱撞,专拣热闹处钻。他们大呼小叫,旁若无人,甚至假装酒醉,东倒西歪,手舞足蹈,嘴里哼着走了调的流行曲调,左顾右盼,洋洋自得。此辈“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无所不看,而“实无一看”。他们以此为乐,什么雅与俗,统统不在话下。古往今来,大凡在人群簇拥的热闹场合都能碰到此辈。作者在此白描传神。
第五类,是清雅之士。他们坐的是小船,船上还挂着细薄的帷幢,大约是不想露面吧。明净的几案,通红的沪火,煮好茶,慢慢地品味,二三好友,绝色佳人,一同赏月,确实雅兴不浅。但是他们不想被人看见,有的把小船隐蔽在树荫下,有的.则悄悄地划向里湖,躲避喧闹的人群。他们在清净处得以从容看月,而不被别人看见,他们的看月纯是兴之所至,自然而然,并无做作之态。
作者写五类人,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各色人等,无不现身纸上,而作者似乎不动声色,五个“看之”,大有冷眼旁观之概。然而他的主观褒贬之情还是从笔下的形象中表现出来了,第一类是假冒风雅的官僚,第二类是无意风雅的豪门,第三类则欲显风雅而不免做作,第四类是不知风雅为何物的市井好事之徒,第五类是不欲显其风稚而真正风雅的文人雅客。作者对前二类人显然嗤之以鼻;对第三类有所肯定,也有所讥刺;对第四类虽然不作肯定,却似乎欣赏其放荡中亦有几分天真;对第五类则显然引为同调。五类人,依次写来,如镜头推移,声态各异,境界不同。纷杂的情景再现于笔下,作者并不现身评点,却于客观的画面中分雅俗、寓褒贬,兼有史笔与传神之妙。
第二段写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已出酉归,避月如仇”,即喜欢白天游湖,像怕见仇人一样躲开月亮。袁中郎在《晚游六桥待月记》中也批评过杭人只爱白天游湖,不会选择时间,白白放过西湖最美的时刻。农历七月十五之夜,例应游湖,杭人出于好名,则成群结队而出。西湖在杭州城西,游湖须经城门,而城门关闭有定时,这一晚就多赏给守门的兵士一些酒钱,好晚些关门。二更以前,湖上人声乐声,闹成一片,“如沸如撼,如魔如吃,如聋如哑”,连下六喻,形容声音嘈杂,含糊难辨一。这一片刺耳的嘈音,破坏了西湖月夜的静谧气氛。这是写听觉感受的不堪。从视觉一面来说,则“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连用四个短句,将湖上密密麻麻舟船相触,肩摩踵接的拥挤状况形容尽致。拥挤中的人群,哪里还有兴致赏月,见到的无非是一张张贴得很近的油汗淋漓的面孔罢了。这与其说是游湖,不如说是赶市。“少刻兴尽”,狂热的兴头维持不了多久,官老爷们宴席已散,衙役喝道,率先离去。船上的人也纷纷上轿,轿夫还以城门将闭来催促人们上岸,岸上的人也争先逐队进城。各色人等作鸟兽散。灯笼火把,排列成行,如闪烁的星星在夜幕中移动消失。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莫名其妙,名为游湖看月,实与西湖风月毫不相干。这一段插叙,回应开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的论断,具体描写,缴足其意,同时又为下文作铺垫和反衬。
“吾辈始般舟近岸。”最后一段从前面第三人称的叙述,突然转为第一人称的“吾辈”,叙述角度变换了,加强了主观的抒情色彩。“始”字,很可玩味,表示喧闹嘈杂的场面一告结束,西湖恢复了宁静安闲的本貌,湖山美景即开始属于“吾辈”,“吾辈”也就开始登场了。“断桥石瞪始凉”,这个“始”字,则表示被人踩热的石阶也刚刚退烧,恢复平静,这是一种外化了的心理感受。“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三句,则写一种崭新的审美感受,唯“此时”才能有此感受。一规圆月,如新磨之镜,清光格外皎洁可爱;湖光山色,如美人重新梳妆打扮,益发显得容光照人。此时,对景畅怀,与客纵饮,“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浅斟低唱者”即前文所写之第三类人,大醇小疵,还算有赏月雅兴;“匿影树下者”则为第五类清雅之士。五类人中唯此二者独留,故与之声气相通,有共同语言,拉来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著安,竹肉发”,这四个短句,写相得共赏之乐,节奏欢快,心情亦极欢快。“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写通宵盘桓,兴尽方散,与前文众人游湖匆匆聚散恰成对照。兴尽而散,却并不急于回城,而复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这个富有诗意的结尾,更显得雅韵流溢,余香沁人。可见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一被俗人点污,则一无可看;一成为雅人的世界,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此文写人物场景,极纷繁复杂,而又极有条理。五类人物,两种场景,写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其观察之深人细致,笔墨之精练老到,确实令人佩服。行文错综,富于变化,转接呼应,均极自然。开头奇警峭拔,结尾则韵味悠长,全篇运用对比映照,严于雅俗之分,而又妙在不作正面按断。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又名维城,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汉族,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不少作品表现其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
经典西湖古诗10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宋代苏轼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浅深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经典西湖古诗11
1、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2、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3、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吴文英《风入松·桂》
4、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5、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6、钱塘风月西湖柳。——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7、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8、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9、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0、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张岱《湖心亭看雪》
11、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1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雪点前滩鹭,锦鳞活水鱼,心却西湖。——张可久《湘妃怨_乐闲吹箫按》
14、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15、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6、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17、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18、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1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20、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薛昂夫《西湖杂咏·春》
21、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董嗣杲《齐天乐》
22、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23、钱塘风月西湖柳。——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24、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严公贶《题汉州西湖》
25、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26、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7、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28、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29、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吴文英《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30、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3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32、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33、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34、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薛昂夫《西湖杂咏·春》
35、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36、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
3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38、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39、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王恽《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40、西湖弄水犹应早,北寺观灯欲及辰。
4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2、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43、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
44、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45、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4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7、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48、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
49、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50、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
51、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5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3、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
54、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55、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56、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57、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58、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9、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经典西湖古诗12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 宋庠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閒州不计年。
【赏析】
西湖是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西部比东部大数倍,水却很浅。皇祐年间(1049一1054),宋庠贬官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完工以后,他写下了《重展西湖》二首以记其事,该诗即是其中之一。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
首联描述凿通西湖时诗人喜悦的心倩。“绿鸭”写溯水的色彩。古人常以“鸭头绿”,“鸭绿”形容绿色,“绿鸭”即“鸭绿”的倒文。陂,池塘。“东陂”,指西湖的东半。此句意谓,东半湖虽然面积不大,但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接着以递进句“更因”承接上文,说明凿断横堤后东半湖的水流入西半湖,其景更令入陶醉。窦,指山的孔穴,云窦,指从山穴或山谷中涌流而出的云。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西田”,并非指田,实指西半湖,因水浅故说“田”。东半湖水深、水位高,东半湖的水源源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半瑚连成了一片,使西湖平添无限风光。
颔联写重展后的西湖胜景。由于凿通了东西两湖,西湖的面积扩大了,西部的水也加深了。这两个变化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鱼和鸟得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诗人用一个动词“凿开”,十分准确地交代了疏浚之功,又用“忘情地”三个字,在模拟鱼鸟的欢情之余,透露出诗人自己喜悦的`心境。下一句“展尽”是个双关的动词。一方面是说,湖面开阔了,就像大江大河一样无边无垠;另一方面是说,诗人极目远眺,看到水天一色,胸怀顿觉舒旷。诗人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怀,而是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而有韵味。
颈联深一层写新湖的夜色:“向夕旧滩都浸月”,写得很细腻。“旧滩”,指西半湖的湖沿,整治前因水浅,故成“滩”。但后来不同了,西半湖的水位升高,昔日的湖滩,也被水淹没了。入夜,皓月当空,水中映出月亮的倒影。“都浸月”三字,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过寒新树便留烟”,在朦胧的月色中,新枝摇曳,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这是十分迷人的夜景。
尾联即景抒怀。古人称太守、郡守、刺史之类的地方长官为使君。这时宋庠正贬官许昌,为知州,故自称“使君”。“直欲”即“真欲”、“真想”;“称渔曳”,就是做个渔翁,意即归隐。“愿赐闲州不计年”,意思是,但愿朝廷赐给我一个闲散的州郡,让我在大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这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但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情绪。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热烈的感情,自然而含蓄。诗人的观察力比较细密,故状物、写景细腻传神,中间两联的对仗十分工整精巧。
经典西湖古诗13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宋代苏轼
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
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
湖上四时看不足,惟有人生飘若浮。
解颜一笑岂易得,主人有酒君应留。
君不见钱塘宦游客,朝推囚,暮决狱,不因人唤何时休。
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
试令江湖处城市,却似麋鹿游汀洲。
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
公卿故旧留不得,遇所得意终年留。
君不见抛官彭泽令,琴无弦,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
田间决水鸣幽幽,插秧未遍麦已秋。
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
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临风饱食得甘寝,肯使细故胸中留。
君不见壮士憔悴时,饥谋食,渴谋饮,功名有时无罢休。
经典西湖古诗14
1、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2、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严公弼《题汉州西湖》
5、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长记西湖,水光山色,浓淡相宜。
8、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2、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13、回首西湖湖上路,新蒲细柳为谁妍。——汪元量《寄李鹤田·文江别后又三年》
14、梦里相逢西子湖
15、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6、浴把西湖比西子,套装浓抹总相宜。
17、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
18、西湖阅境君其访,南亩深耕我自期。——赵蕃《呈康职君谟》
19、西湖醉卧春水船,如何为人作丰年。——苏轼《上韩持国》
20、西湖镜掩尘沙,翳晓影、秦鬟云扰。——吴文英《惜秋华·夹钟商重九》
21、上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2、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2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4、刘因《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25、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26、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27、多宝峰头石欲摧,西泠桥边树不开。
经典西湖古诗15
[明]虞淳熙
白月青莲社,文星远聚奎。
长庚秋映桂,太乙夜分藜。
峦色三台紫,峰形九曜低。
金牛须会女,张鹿不躔氐。
明圣依才子,清光鉴羿妻。
占应传太史,道或问王倪。
虎观高呈瑞,明堂上布缇。
闵吴通寄象,汉魏忘筌蹄。
反坫提牛耳,流芳抉麝脐。
坛中夸倚马,云外唤驱鸡。
士行标银管,朋簪合玉笄。
葱裾看楚楚,珠履亦媞媞。
各上登仙舫,都升取月梯。
当筵虹气绕,摇笔日华迷。
多尔词连郢,偏予懒似嵇。
空山知隔世,幽径不成蹊。
人语惊同狖,仙方未化羝。
疏狂憎眼白,沉瘵恨形黧。
剑匣还诸将,诗囊脱小奚。
书将焚石砚,药每进刀圭。
月殿俄招入,瑶田忽梦犁。
中秋张宝镜,大睡揭金鎞。
放舸飞青雀,横霄截素霓。
篁开天浩荡,萍集水排挤。
乍见欢初识,重逢意转凄。
艺林聊逐鹿,皇路恐歌骊。
特达罗璋玉,尘挨侧甑窐。
肯来非偃蹇,早至任提撕。
贯斗抛槎蘖,凌云舍曲枅。
时情讥廓落,交道愿深缔。
便附追风骥,惭为尺泽鲵。
逍遥出严户,唱和沸螗虫弟。
竞说船邀客,翻成车载鼷。
芙蓉差薛荔,萧艾杂丹荑。
东鄮瞻眉彩,西吴让齿齯。
幔亭来羽服,桂艇隐芳袿。
玉俎红虬脯,雕盘苍鹿臡。
牵丝和藕汁,腾馥脍橙齑。
绝粒杯余,长斋匕进篽。
祥风欣习习,吉事正折折。
商祝烧罾缴,西慈折箭錍。
列笾仍割席,净几复吹軿。
佛大三灾离,王明五福禔。
无天飞羽爵,有室贮空卑瓦。
茶灶烟留浦,行厨火照烓。
菰香登碧沚,芹冷到青泥。
享共伊蒲馔,希传芝术畦。
冲风穿绮縠,击浪碎玻璃。
荇乱沉云绿,芦寒觉雨澌。
锦塘飞盖荫,绣陌紫骝嘶。
醉客争呼雉,渔童巧置罤。
遥江闻白马,隔叶尚黄骊。
渔市忘暄杂,村家想勃谿。
桥车迎藓合,墩酿带花赍。
游侠夸银勒,婵娟敛象篦。
荷枯愁委盖,杨老叹生稊。
兰桨金沙倚,花门翠袖携。
笑陈青玉案,齐拍白铜鞮。
彩烛融珠凤,红英拥木犀。
儿童窥野竹,乐部戏园梨。
越调时分队,游缰半倚籥。
主人犹按节,年少慢相诋。
朗阁明朱黛,深岩答鼓鼙。
优昙停佛曲,烟树倏乌啼。
轮转清虚府,光含桃李堤。
辉辉掩蟾兔,皛皛误凫珣。
露重沉丹幌,绳移揽赤绨。
中宵捐梦寐,午夜失昏黳。
藻艳开笺素,锋寒莹祼鹈。
玄珠投赤水,毫相涌招提。
极浦回霜练,高亭覆雪膋。
孤山迷放鹤,鹿苑恍惊麑。
榆白金天晓,枫青霁色雨夷。
夜光仍结佩,流火复生锑。
斜汉倾幽渚,凉云锁碧闺。
芸来台上妾,娥影水中捴。
纷逐乘鸾伎,闲销吐穗猊。
锦心人共剖,月胁孰能刲。
韵借吴仙谱,歌分子建题。
家家丽东壁,小小忆南齐。
伐木思嘤啭,编苕类滑稽。
雅宜师杜甫,险欲逼昌黎。
大笑方为道,知雄未是谿。
喜新硎发刃,难解佩多觿。
结好鱼投水,逃名蚋厌醯。
情偏采菖罝,嗜僻味鲜虫隽。
不道攒眉入,虚疑闭户栖。
神交宁强比,调叶岂终暌。
气合肩差并,诗成手互批。
敢攀龙振翼,愧杀马奔沴。
游倦吟劳止,形疲唱简兮。
同人那可避,上帝讵方侪。
直是烟霞病,何缘福禄膍。
积香欣受饭,攻玉且收殹石。
水宿离鸥鹭,山栖混鳖鴺。
归林石齿齿,反驾草萋萋。
回首怜争长,飞神拟上跻。
少微盟已定,身隐大湖西。
【经典西湖古诗】相关文章:
西湖的古诗08-22
写西湖的古诗01-20
描写西湖的古诗03-16
西湖的诗句古诗01-06
形容西湖的诗句古诗01-05
西湖的诗句08-10
春天的西湖作文 描写西湖春天的作文06-02
《西湖》说课稿01-01
经典的古诗11-15
经典的古诗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