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9 14:02:0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诵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文章的要旨。

  二.点拨

  1.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

  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 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 快活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三.课后消化

  1.朗读全文3遍

  2.仿写训练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快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 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 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完成课后练习。

  三.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汇拢、土岗、陈列、乐章” 等词语。激发学生热爱

  掌握“汇拢、陈列、土岗、乐章”等词语。

  3、学习××××××××××。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树叶的知识。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汇拢、乐章、陈列”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3、查阅有关树叶的知识和作家葛翠琳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 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为什么又叫《绿叶的梦》(悬疑)。

  三、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戒、刺”。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文中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感受。

  3、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10个生字,正确理解并读写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体会分号的用法。

  4、感受科技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激光的奇异之处。

  2、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认会写10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大意,梳理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看挂图):同学们,图上的这束光是什么光?激光和我们平常见到的光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到书中去探求激光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知道:损、灼、梁书写指导:

  3、主要介绍了激光几个奇异之处?

  三、梳理课文。

  思:从几个方面介绍激光的'特点?每一个特点运用了那些介绍方法?

  四、。

  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激光的奥秘。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在上搜查激光的资料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激光的特点

  2、明白的介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品词酌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称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有何作用?学生思考、在书上勾画,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师点拨:(最亮的光)

  1、最亮的光:方向性强,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

  2、作用:研制激光枪、激光炮

  3、重点精读感悟第二节“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

  点拨:a.这段话用了什么方法介绍激光亮的特点?

  b.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c.读中体会分号的用法。

  4、再读1-2节,回顾整体,深化认识(最快的刀)

  1)、最快的刀:切割几毫米的钢板,在钻石上打孔

  2)、作用:激光刀做手术

  3)、重点精读感悟第2、3节“可是,如果用适当的透镜……小孔就打成了。”

  点拨:a.用几件事说明激光是最快的?

  b.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再读1-4节,回顾整体,深化认识(最准的尺)

  1)、最准的尺: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2)、作用:a.“指导”施工b.“画线”、“吊线”c.治疗疾病d.帮助农艺家

  3)、重点精读感悟第1节“原来,房间里有一台激光测距仪……都赶不上它”

  点拨:a,用什么介绍方法说明激光最快的尺?b.精确度高到怎样程度?

  4、再读1-4节,回顾整体,深化认识

  二、全文:

  激光真是一种奇异的光,人们已经利用它的特点研制了一些服务于人类的东西,你们想一下,不久的将来,激光还会有哪些用处?

  三、拓展延伸

  1、小组内进行猜想

  2、推荐优秀者在全班进行交流

  3、读中学写,把你的猜想写一个片断

  板书:20.奇异的激光

  奇异:

  作用:最亮的光激光枪、激光炮最快的刀激光手术刀

  “指导“施工最准的尺“画线”“吊线”治疗疾病

  培植农业新品种运用科技、创造未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说:

  打开课文,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可能会被正在捧书读本文的孩子们揭开。

  设计思路:

  1、本课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较多。除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外,主要要把生活识字与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如“遮住、偷吃、书籍、死亡、孵出”等都是二年级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词语。要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认识词语中生字的读音和意义。“枯萎、尘埃、耐不住、庞大、哺乳、或者”等带有生字的词语不容易感悟,则需要学生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或者理解字义、词义,教师也可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2、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朗读课文时,重点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要在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学会积累并运用语言;同时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

  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展示恐龙模型,学生谈对恐龙的认识。

  2、欣赏课文插图。

  3、理解课题,认识“恐”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读通每句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记住。

  2、以小组为单位做“生字拼词”游戏。

  3、各小组派代表领读词语。

  4、开火车认读词语。

  5、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耐不住、尘埃、枯萎、哺乳。

  (三)细读课文,积累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说说自己了解到哪些知识?

  (学生说)

  (2)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子?(问句)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

  2、学习第2、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认识省略号……,拓展思维。

  (5)语言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自己最赞同的一种恐龙灭绝的说法说出来。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谈感受。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激情升华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 、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上网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这里有一个网站,介绍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演示。

  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二)课程标准: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我校学生特点

  1、学习标准低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学生关注学习,关心成绩

  3、学生渴望被重视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从我校具体学情出发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二、 (1)知识目标:首先,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其次,领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激情导入,全力以赴,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美好河山的情怀。

  学习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方法。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

  学习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依据预习案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同时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熟记基础知识。

  2. 感受济南冬天之美,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学习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并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本文语言优美,写景生动,对老舍清新,质朴,隽永的语言要细细体味。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9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因此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

  二、了解背景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那是作者刚从英国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济南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篇,本文为节选,可独立成篇。

  三、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解析指导:这一题主要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 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2 .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显著特征是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感悟?

  预习自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济( )南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 )蓄

  发髻( ) 着( )落 看( )护 宽敞( ) 地毯( )

  2.常识填空 :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国著名的( )家,( )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 《 》 话剧《 》《 》等。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沐浴着 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躺着),只等春风 来把它们---------(唤醒 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4.联系句意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

  (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 4)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 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点一:开头段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探究点二:第三段是本文写景优美段落,此段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 山景 的?

  探究点三: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其景色特点的?

  探究点四:为什么文章题目是“济南的`冬天”,而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指导:回答这一类问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构上前后呼应, 内容上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探究点五:本文是如何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训练案----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句子的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2.作者写山,主要写了几种情况下的山?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作者写水,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3.文章以“ ----------”做标题,表明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不同于 其他地方的冬天,而以“----------”作为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 时令下的济南的总的感觉。这样的结尾既与开头“-----------”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检测案:

  一.基础巩固题:

  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苹 暖和 横卧

  c.园圈 温情 水纹 水墨画d.摇蓝 斜射 稍微 烦燥

  2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3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4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b.作者对济南大体用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突出表现了济南的秀美睡态。

  c.文章对济南冬天的山着墨较多,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的远山。

  d.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能力提升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 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5.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6.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是( ),喻体是( )

  7在文中找出一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8对文中画( )处的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上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山穿着好看的衣服。

  9.“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本拓展积累

  济南的春天

  舒德峰

  济南的冬天比较寒冷,夏天又十分炎热,春天和秋天该是黄金季节了。但春天和秋天相比,我更喜欢春天。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她步履轻轻地走来,又行色匆匆地归去,逗留的时间竟那么的短,让人稍不留神就错了过去。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五彩斑斓的西洋画,那济南的春天该是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了。她点缀着淡淡的桃红、浅浅的柳绿,总让人难以领略她的神韵。正是因了那分短暂的、清雅的而又透着生机的靓丽,济南的春天才格外让人怜惜,令人销魂。

  过了阴历的二月二,气温便升上来了。忽然有一天,清晨走在路上,你会觉得那醉人的春风竟扑面而来,来得是那么快,快得你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不及脱去厚厚的冬衣,更换春天的衣衫。那熬了一冬而有点儿僵硬的行人的面容,霎时舒展开来,被温柔的春风抚弄得有了几分喜色。再看那垂柳的枝条,像少女飘柔的长发,在风中摇曳,不知不觉间竟萌动出淡淡的鹅黄,然后又吐出清新的嫩绿,使人想起“万条垂下绿丝绦”、“漏泄春光有柳条”的名句。那挺拔的白杨,枝上先是鼓起了一个个小花苞,慢慢 地又变成了“毛毛虫”,多像调皮的少女扎了满头的小穗子啊。等那小穗子落了,杨花就伴着柳絮飞起来,飞到你的发上、脸上、身上,软软的,痒痒的,你会觉得是那般的惬意。迎春花儿总是开得很早,黄黄的小花儿点缀在瘦瘦的枝条上,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耀眼,真是一幅天作的“早春图”啊。那沉睡了一冬的小草开始返青了,远远看去有点儿淡绿,近看却寻不到踪影,真的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济南以泉水著称,早在金代就有人立了《名泉碑》,列了济南的七十二名泉。到了春天,那泉眼一个个竞相涌动,喷珠吐玉,波光粼粼,清澈透底,连那在荡漾的水草中游动的小鱼儿也是那样悠闲自在。走过泉城广场,你会看到放风筝的人多了起来,那风筝潇洒地在空中飘舞,引得行人停下脚步,仰起头,看那风筝,看那晴空丽日,也看那远山的黛绿和无垠的春色。

  该是踏青时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被春色吸引着,怎能按捺住萌动的春情啊!三五好友,结伴而行,山坡、泉边、湖上、郊野,随处可以看到满脸春色的踏青的人们。

  仁者乐山。喜欢登山的人们去了千佛山、英雄山、大佛头、蟠龙山、红叶谷、五峰山,还有许许多多不知道名字的山,因为济南这座城市就在群山的怀抱里,唯独北面有个缺口。其实,真正喜欢爬山的人,会去济南的东部和南部,那里有许多小山,海拔也就三四百米高,风景秀丽,游客稀少,有的山还没有路。那样的山爬起来,你会觉得风景独秀,别有滋味。

  智者乐水。名甲天下的趵突泉当然是很好的去处,但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百脉泉,还有那叫不出名的泉眼儿,都各有风情,美不胜收。泛舟大明湖上,看那碧波荡漾,绿柳垂丝,一湖烟云,十里柳屏,真的令人心旌神摇。每年春天,我都喜欢去济南北边的黄河岸上走一走,那杨柳轻摇的长堤,那芳草萋萋的原野,那辉煌灿烂的落日,那大气磅礴的河流,总让我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说到喜欢赏花的人,当然会去植物园了。许多花儿都会在春天里绽放,冰清玉洁的梨花、艳丽芳菲的桃花、亭亭玉立的白玉兰,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诗意啊。如果你真正喜欢看大自然中的花儿,还是应该到郊区去。“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这首诗写的就是济南东郊的景色,闭眼想象诗中的意境,真的是勾人魂魄,还没到心就醉了。

  济南的春天就是这样的风姿绰约,这样的婀娜多姿,这样的生气蓬勃。我常常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寥寥几笔,就把济南的春天打扮得这般动人。她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感到生机盎然,感到这世界的一切都孕育着无尽的希望。

  10.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

  11.为了表现济南的春天的特点,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描写,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把这些方面分别概括出来。

  12.作者说,“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那么,应该把济南的夏天或冬天比作什么呢?请续写一句话,表现出济南的夏天和冬天的特点。(要求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济南的夏天便是,济南的冬天便是。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再看那垂柳的枝条,像少女飘柔的长发,在风中摇曳,不知不觉间竟萌动出淡淡的鹅黄,然后又吐出清新 的嫩绿……

  14.请把本文与《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你更喜欢什么季节的济南?为什么?

  文本拓展积累素材设计意图:

  增加学生阅读量,使学生对写景文章从多角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积累素材,为写作打好一定基础,丰富学生的阅读情趣。

  总结

  围绕本课时的重难点,设计课程。体现学生思维特点,训练学生的能力,真正突出本课时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