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丑小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丑小鸭出世以后,它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它,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它。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启发式、讨论式、以读代讲式。
3、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即: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2、从丑小鸭出生后的不幸遭遇,理解为什么丑小鸭会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丑小鸭图片、白天鹅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们看,是谁来了?(出示丑小鸭图片1)
生:丑小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丑小鸭》(揭示课题课件2),板书课题,齐读。想知道他的故事吗?
生:想。
师:不过,有许多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挡住了去路,只要同学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给我们让路,有这个信心吗?
生:有
师:瞧,丑小鸭带着字宝宝来了(复习生字课件3)。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生词宝宝也说了,只要你们记得它们的名字,它不但要给你们让路,还要送给你们一个个漂亮的气球(复习生词课件4)。分组读,指名读。
生:读词语,并找出特殊读音。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丑小鸭悲惨的命运。
1、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闯关成功,我也等不及了,现在就来听听丑小鸭的故事吧!(动画朗读5)
2、学习1、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读第1、2自然段。(课件出示6)找一找,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丑小鸭的样子?
生:第2自然段
(出示丑小鸭样子课件7)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师:你们能读出他的丑模样吗?
生读: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我会说”(练习课件8、9)
师:(出示课件10)为什么大家叫他丑小鸭呢?
生:交流回答。
3、师:(课件出示11)丑小鸭来到这个世上,他的处境如何?读3—4自然段。请用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词句。
(出示课件12、13)哥哥姐姐咬他,咬他的哪?丑小鸭疼得———;公鸡啄他,公鸡的嘴怎么样?尖尖的,这就相当于公鸡的嘴,我们来啄啄自己的手臂,你感觉怎么样?如果是一群公鸡,一个劲地啄,那会怎样?养鸭的小姑娘会怎样对待他?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丑小鸭浑身都是伤,他心里该有多难过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想象一下,除了书上写的,还可能会有谁怎么欺负丑小鸭?
为什么大家都讨厌它,只有鸭妈妈疼爱它呢?
生:交流讨论。
师:鸭妈妈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无论孩子有多丑,妈妈总是疼爱自己孩子的。可是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丑小鸭,丑小鸭此时此刻,除了身上有伤痕,还有哪里有看不见的伤痕?
生:心里。
师:是呀,自己的心被深深的伤害了,这时的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
师:受到这样的遭遇,它有了什么想法?它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14)
生:就钻出了篱笆,离开了家(出示课件15并理解篱笆)。
师:如果你就是这只被人欺负的丑小鸭,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生: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郑老师听出来了,你很同情这只丑小鸭!
师:是啊,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感受不到家的温暖。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啊!让我们再次感受丑小鸭孤独的心情吧!(齐读)
2、指导学习第4—6自然段:
师: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幸福的,温暖的。可是丑小鸭在家里受人欺负,难以生活下去了。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可他离开家以后的生活好吗?
生:不好。(出示课件16)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师:(出示课件18)想一想,这时丑小鸭感到很孤单,你们什么时候感到过孤单?在孤单的时候心情怎样?
生:交流讨论。
快速朗读第四自然段,去感受一下。谁来读?(指名读)
师:“讥笑”什么意思?
生:讥笑就是嘲笑
师:你能想象小鸟是怎样在讥笑他吗?
生:能!
师:你来演一演!
生:唧唧,快来看啊,这只鸭子真丑!
生:你真是一只丑鸭子!﹍﹍
师:这样的讥笑会让丑小鸭的心里————生:更加难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2.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同时初步懂得自己以后如何去面对困难挫折,树立积极奋进的学习、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它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谚语激趣,导入新课
1、西方有一句谚语叫“条条大道通罗马”听说过吗?谚语中的“罗马”在哪里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罗马广场,去看看那美丽、古老的地方。(这是罗马的城市广场,这是通往罗马城市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城市广场的侧面的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俯瞰整个城市广场——你能说说这句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意思呢?
2、揭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正音检查
师:有没有比较难读的句子想再读读的吗?
师:课文读准确通顺了,接下来该学习课文了,不过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与我们平常要学习的课文有点不一样,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有一个好帮手。
2.学习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这个好帮手告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怎么做呢?
3、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
4、交流:
两次:
第一次是——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时,维黛安太太一个人两个星期内不能完成织四十件毛衣的定单,我想到请其他妇女一起来完成。结果成功了。
第二次是——举办时装展览时,缝纫姑娘跑光了,时装展不能如期举行。我改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结果成功了。
5、小结引出:作者之所以能成功的克服这两次的困难,这都得益于——父亲的教导,(赶快找到父亲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知道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吗?(自由说)
6、过渡:父亲所说的.“这条路”在作者遇到的第一次困难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路呢?让我们赶快来读读作者遇到的第一次困难吧!
三、从事例中深入理解题意
(一)克服第一次遇到的困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条路”在作者遇到的第一次困难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路?
2、交流:这条路——维黛安太太一个人两个星期内织四十件毛衣
3、师:一下子就有了大商场经理的四十件毛衣的定单,这对于刚刚踏上设计师之路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喜过望。)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兴奋、激动)
出示: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A.带着你的兴奋、激动来读读这句话。
(你的朗读把作者的兴奋、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一个“大喜过望”!
作者都飘飘然了。
那么激动、那么兴奋,你都差点喊出作者的大喜了。)
B.那么兴奋、那么激动,那就把你的“大喜”读出来吧!(齐读)当作者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维黛安太太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他——“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引读)当作者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他——“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引读)
4、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呢?(3-4人)
预设:先让学生回答了之后,然后分类处理
(怎么会这样呢?你都快接受不了了,这对于作者而言,无异于是一个青天霹雳啊!你心情怎么样?
既然一个人不行,那我就请别的人来帮忙。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父亲的话启发了你了。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A伤心、难过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带着你的失望、难受、伤心来读读这句话吧!
看来叫维黛安太太织四十件毛衣这条路是走不通啦!
B有了灵感的、受到父亲的话启发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
一个“猛然”、一个“一定”我感觉到你已经找到了“另一条路”了,是吗?
稍快的语速,惊喜的感觉说明你也已经找到了“另一条路”了,是吗?
5、那“另一条路”指的又是什么呢?
说话练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假如 ,就 !
师: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啊。作者同维黛安太太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20位懂得这种特殊针织法的美国妇女,两星期内完成了四十件毛衣。
6、引读: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7.再次领悟父亲的教导
师:第一次的困难成功克服了。此时,我若是想起父亲的教导,会怎样表达内心的情感呢?
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学习第二次遇到的困难
1.回文实践:
师:父亲的教导我一直记在心间。在举办时装展览会这件事上,我又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话呢?请你把这句话加到课文的12自然段中去读一读吧!
2、寻找“另一条路”
师:是呀,这回该从哪儿找到另一条路呢?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假如 ,就 !
父亲的教导带给你思考。
师:看来,父亲的教导带给了你灵感。
师:听得出来你很自信、很有勇气、很智慧
3.师:那好,我们一起去看展览吧!(齐读13自然段)
师:时装展的结果是“络绎不绝”,这个结果说明作者——成功了
4.补充作者生平经历
师:其实作者的成功远远不止这些。她成功的实现了自己做时装设计师的梦想,她还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一位成功的演说家。这一切都源于父亲的那句话:
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四、总结升华
父亲教导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作者用自己的成功证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一定会想起这么一句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金碧辉煌、琉璃瓦”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也”“几乎”的用法。
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3、正确的朗读课文,感受北京颐和园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说或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媒体出示、感受园林美景。
1、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古迹,北京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
2、板书课题 指导书写“颐”
3、齐读课题
4、播放媒体,感受美景。用一句话来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
1、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轻声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注上记号。
交流 板书: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十七孔桥
2、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1)交流(媒体出示过渡句)
(2)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
(3)引读过渡句
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板书说是或作者的游览线路?
师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向我们介绍他所看到的.景点的。
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
三、突破重点,掌握游记写法。
1、学习第2~~5节,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1)默读第2~~5节,讨论:作者怎样把这些景点介绍清楚的?
(2)交流
长廊:作者先写长廊里横槛上的画,再写长廊两旁的花木。
引读: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中间的长廊怎么样?……
长廊的两旁又是怎样的呢?……
万寿山脚下:作者是从上往下看,先介绍上面的佛香阁,再介绍下面的排云殿。
引读: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上面是……下面是……
佛香阁前:作者登上万寿山,先向下看,再看正前方,最后向东远眺。
引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呢?……
昆明湖:先写两岸,再写湖中心,最后写湖上最有特色的石桥。
引读: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边,两岸有什么?……
湖中心呢?……湖上最有特色的要数十七孔桥了……
(3)师小结:不同的景点,作者用了不同的方位顺序来写的。
板书:按方位顺序介绍
2、再读句子,感受景点的特点。
(1)过渡:作者又是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写出这些景点的特点的呢?再读句子,找出你喜欢的景点加以说明。
(2)交流,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①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A、看图感知“700多米”。
B、出示横槛上的画,理解“横槛”,朗读。
C、小结:长廊的特点就是长和彩画多。
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A、出示图片,理解“琉璃瓦”。
B、读句子。
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快碧玉。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体会比喻的作用。
B、理解“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意思。
C、指导朗读。
④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
联系前文,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B、指导朗读。
(3)小结: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
板书:抓住景点特点
四、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
1、总结: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游览路线,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2、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长廊 佛香阁 按一定游览路线
16、颐和园 万寿山 排云殿 按方位顺序
昆明湖 十七孔桥 抓住景点特点
教学效果反馈:
课文是一篇游记,所以了解课文线索是至关重要的。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找出文中表示地名的词语,再划出过渡句,引读这些句子,体会过渡句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借此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不同的景点采用不同的方位顺序来描写,也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将每部分景物与作者之间的位置了解清楚,学习如何写景。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3、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讲故事《妈妈,洗脚》。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老师范读句子。老师举例引导。
5、(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6、小课: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帮辅活动教学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为奶奶开门——尊重、关爱他人母亲鼓励实习护士——宽容、理解他人教师课后反思由于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较容易。学生也比较乐意畅谈生活中的宽容和理解。
语文教案 篇5
一、预设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会认读7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课前准备:
1、cai课件。
2、彩色笔,白纸。
五、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个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看不见,摸不找,小树见它弯腰,小花见它点头.。(板书:风)
你知道有什么样的风?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生:我知道微风。(表演)生:我知道狂风。(表演)生:……
2)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有3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啊?(板书:画风)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呀?生:他们是谁呀?怎么能把风画下来呀?生:……
3)师:是啊,他们怎么把风画出来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求:读通课文,初知大意,再读读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3)师:你知道了是哪三个小朋友那么能干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个招呼。
通过读名字认识:宋、涛、陈、丹、赵、艺。
3、读文感悟相互交流
1)师: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互相说说。
生互相交流。
(1)课件随机出示: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呀?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2)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和小树一样。(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3)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2)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3)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4)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想出了画声音和气味的办法。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
六、板书设计:
旗子 飘
小树 弯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捕”“询”“论”“吠”“痕”“硕”“蒲”“盏”10个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教具字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和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
1.板书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
3.交流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交流自读情况
1)注意读音:
捕bu询xun论lun吠fei痕hen
蒲pu盏zhan译yi衔xian硕shuo
捕的声母是bu,
硕的声母是shuo
“询论痕盏衔”都是前鼻音
1)注意字形
3.读课文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渎课文,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描写一位守林老人保护树林和鸟,赢得了鸟的信赖喜爱和尊重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四.课堂
语文教案 篇7
通过学习《an en in un ün》,使同学们认识拼读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节。
教学内容:
复韵母 an en in un ün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拼读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节。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拼读声母与an、en、in、un、ün组成的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家的`意义。
教学重点:
拼读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
前鼻韵母 un、ün、整体认读音节yuan、yun的正确认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秋高气爽,森林里传来一阵欢笑声、喝彩声……原来森林里正在开运动会呢!我们也去看看吧!
2.仔细观察图,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运动会?它们进行了哪些比赛项目?
3.小动物们也邀请我们来参加运动会,找一找它们身边的前鼻韵母,你们赶快行动吧!
二、学习前鼻韵母an、en、in
1.看图感知“an”的发音
2.学习“an”的音和形。
观察“a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a和n组成了an。“n”在这里不是声母,它表示鼻尾音“n”。
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练习。
拼读g—ān—gān。
3.en、in的学习方法与an类似。
三、书写前鼻韵母an、en、in
1.观察三个鼻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
四、练读an、en、in的四声
1.四声的小帽子应该带在哪里呀?(出示an、en、in的四声)
2.学生练读、指名读,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和yin。
1.出示海豚顶球图,图上画的球是什么形状呀?
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四声,让学生试试。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要整体记忆。
5.采用多种形式读,巩固读音。
6.yin的学法和yuan类似。说明:in不能独立成音节,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
7.练读yuan和yin的四声,玩听词语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
六、认读音节词。
1.出示音节词tán qín zǎo chén yuán quān qīu yǐn。
2.指导学生读好tán qín zǎo chén yuán quān qīu yǐn等音节。
3.同座同学相互读。
4.指名读。
七、认字,巩固前鼻韵母的学习。
1.出示图,让学生自己看图读拼音认字,小组交流、检查。
2.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八、拓展活动
做卡片,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g—ān—gān。g—án—gán。
g—ǎn—gǎn。g—àn—gàn。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会认“帘”、“女”等到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词卡、月亮挂图、课件、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入情入景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李老师小时候的心愿呀,是当一名人民教师,现在李老师的愿望实现了。李老师读书的时候呀,跟你们现在一样,很爱学习,很爱动脑筋,所以就实现了自己的心愿。那你们有什么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月亮有什么心愿?
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
月亮的心愿(注意轻声)
1、课题中哪个字是轻声?
2、指名说。
齐读。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
把你不认识的字或不熟的字圈出来,然后对照拼音读三遍,边圈边读。
2、出示生字。
3、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不看书,对照黑板再把生字读一读,并自己试着组词。
⑴ 开火车认读:
读字,偏旁。
组词。
老师相机指导。
⑵ 去掉拼音齐读。
⑶ 指名大声读出自己会认的字,并把自己记字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⑷ 师说字谜,学生猜:
帘──洞穴下面挂条毛巾。
背──月亮上边是北京。
⑸ 学生自己说字谜大家猜。
三、再读课文,赏析全文
过渡: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月亮到底有什么心愿。
1、初略感知,形成表象:
⑴ 范读,先把课文中的轻声都作上记号,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现在李老师要找出最佳模仿者了。
领读全文,找出最佳模仿者。
(这里有直接引出话句,之前未接触,提醒注意)
2、品析全文,感受心愿:
李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呀,知道了这天晚上月亮吃完晚饭后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就来到两个小朋友的窗前。
⑴ 投影出示图1:
① 看图说话:你看到了什么?
你现在就是月亮了,注意看图:
自己读描写这个小女孩的自然段。等会儿找个读得最认真的小月亮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② 学生自由找读。
③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划出你喜欢的词语。
④ 齐读(不要吵醒了小女孩)。
⑵ 你们现在来到这个小女孩窗前,你们的心愿是怎样的?为什么你会有这个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⑶ 理解“自言自语”:
指名说/模仿。
⑷ 理解“商量”:
① 你们这些月亮心愿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天上月亮的心愿是否跟你们一样?
② 同桌读关于写第一个小女孩的自然段。
同桌商量谁先读给谁听?
③ 用“商量”说话。
⑸ 你们真能干,都能跟天上的月亮想的一样。
⑹ 投影出示第图2:
只读跟第二幅图有关的自然段。
小月亮准备好了,指名读。
2、同学们,我发现一个秘密:
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点不同,就是对话里面没有了谁说谁说。李老师现在考考你们了,你知道课文中的对话都是谁说的吗?请你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等会儿我找个读得最认真又最好的小朋友上来读。
3、指名分角色读。
4、你听后是怎么想的.?月亮呢?她又是怎么做的?
5、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想的是否又跟月亮想的一样?
师生分角色读第二个小朋友的片段:
师:作者
男生:珍珍
女生:妈妈
四、扩展小结 体会深意
月亮开始是什么心愿?
好天气。
后来呢?
下雨。
月亮为什么要改变心愿呢?月亮最终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1、出示句卡:
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2、理解“艳阳天”:
今天是个艳阳天吗?什么样的天才是艳阳天?
3、你们现在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了吗?
指名自由发言
4、练习说话: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月亮?
5、你有什么心愿要送给月亮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7-23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树教案10-28
语文园地的教案12-25
语文阅读教案(精选)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