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生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同学们,这几天当你们走进我们校园里,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味呢?
2.你们对桂花有什么印象呢?
3.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给吸引了,至于它长什么样子,却很少留心观察。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课《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个“雨”字吸引了我。(板书课题)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令绮君难忘的桂花雨。
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再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中具体落实。)
三、精读品析,感悟作者思乡情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自读感情→交流对话(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
(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没有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桂花有它内在的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 2.分享“摇花乐”,感受“桂花雨”。
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板书:摇花乐)
(2)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摇花”的乐趣呢?
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要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摇花的无限乐趣,分享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练续→比赛读→配乐朗读)
(3)想象:(出示课件:桂花图)如果这时候你就在树下,和绮君一样享受这样的桂花雨,你会说什么?
(4)课外链接:(课件出示)绮君父亲的一首诗,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三)花是故乡香,难忘故乡情出示句子: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1.你从“可是”中体会到了什么? 2.当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本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却说出了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同学们,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吗?请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出理由。(出示课件:杭州的桂花图,家乡的桂花图) 4.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日夜思念之情。感受到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因为母亲每年闻着桂花的香气,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欢乐,家乡的'人民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院子里的这课桂花树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家乡和家乡的桂花,已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 5.师:是啊,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我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摇花乐”和桂花雨,“摇花乐”和桂花雨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7.小结:我们一起走进了桂花雨,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香、摇花乐和思乡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琦君在她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面的一段后读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器,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听完这段话,请大家联系《桂花雨》,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3.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令你难忘的人、难忘的事或难忘的画面呢?
[板书设计] 摇花乐
桂花雨香思乡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闹钟。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小闹钟在说话。)说的是什么?
3.揭题:自述(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
二、听读
1.听一听:朗读。
2.议一议。听了,讨论:闹钟的自述与我们平时介绍闹钟的'有什么不一样?
3.说一说:自愿上台交流。
教师提示: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物,用第一人称来介绍它的特点,使读者感到很有趣。
4.评一评。你觉得《小闹钟》这好在哪儿?
5.品读《小溪流的自述》,用笔画出写得好的词句,说说好在哪儿?
三、练写自述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 的自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补充题目,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3、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4、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的自述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1、学习对对子。
2、积累语言。
3、口语交际,用好压岁钱。
4、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处处留心
1、读短文,思考问题。
2、生自由交流。
3、照样子对对子。(对上相近或相反的事物、词语)
4、小组交流,班内交流。
二、读读背背
1、读这些成语,说说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2、师介绍生不知道的`成语的意思。
3、自由背诵这些成语。
4、读春联。
5、分组比赛背诵春联。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话题
同学们受到过压岁钱吗?
春节给压岁钱是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要过年了,长辈可能会给你一些压岁钱,你打算怎样使用这些钱?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讨论会,交流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讨论交流
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合理而有意义地用自己的压岁钱。
四、针对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代任务: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二、写好钢笔字
1、出示示范字
2、观察怎样写才好看。
3、读书中的“小小窍门”
4、练习书写这些钢笔字。
三、学写毛笔字
1、看书,明确本次练习的内容。
2、观察立刀旁和右耳旁的写法。
3、练习书写。
4、展评。
5、继续练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3、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重点:
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信封和纸)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信封和信纸)
2.今天的课我们不用簿,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指名说说。
(2)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二人称的形式。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或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3.如果你是李阳,读了好朋友的这封来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吸引了你?
(1)交流。
(2)列出介绍的提纲。
(3)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魅力,能说说吗?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家乡的资料。
(2)把各小组的资料进行整合,列出介绍提纲。
(3)分组具体介绍。
2.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提纲。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誊写,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教学反思:
学习读书名言。
(1)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指名朗读,正音。
(3)讨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再读句子,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练习背诵名言。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5
一、导入:
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有趣的发现》吗?它主要讲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细心观察研究岛上的昆虫,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和达尔文同样善于细心观察生活的伟大航海家,他就是哥伦布,那么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一下!
三、学习新课:
第一部分
1、说说你对哥伦布的了解。
引出第一自然段
“哥伦布是16世界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
2、过渡:那当时的航海生活的条件怎么样?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
“那时,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概括成词组)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航海生活非常艰苦?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充满危险?
艰苦:只能吃黑面包和咸鱼
危险:浑身无力全身出血慢慢地死去
(2)是啊,当时的航海生活有两大困难,一是艰苦,二是危险,你觉得其中最主要的是思念困难?从哪里看出来?(“最可怕”“海上凶神”)
(3)出了这些还会碰到哪些危险?
(4)小结:所以说,对于当时的航海生活来说,“危险”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
再读“那时,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要突出后面的“危险”)
3、在那么艰苦、危险的情况下,船员们随时都面临死亡。板书:面临死亡
可是,文中的最后却有了出乎意料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什么?板书:起死回生
第二部分
1、从一开始的面临死亡到最后的起死回生,故事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而哥伦布的心情也随之不断变化。请大家读读3到6自然段,找找有关哥伦布心情变化的语句。
2、交流,板书:十分沉重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
3、精读课文,加深感情。
(一)(1)是什么让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
“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望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
所以他眼里“噙着眼泪点了点头……”思考:哥伦布此时的感受是什么?他会想些什么?
他同意把病重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种做法你认为对不对?他是不是太残忍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呢?
(2)当时哥伦布出于大局考虑,怕连累船上其他人,无奈之下只能出这样的决定。所以心情十分沉重。
(3)指导朗读。
(二)(1)是什么让哥伦布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哥伦布胜利返航应该是很值得高兴的`,为什么心情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说明比前面更加沉重了)
(2)指导读好“越来越近……越来越沉重”
“这次探险的成功,是用十几个船员的生命换来的呀!”
(三)等哥伦布靠岸之后,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又惊又喜)
(1)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指导读好“这不是那些船员吗?他们还活着!”“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分别用惊奇和喜悦的语气来读)
(2)分角色朗读对话。(看图片,观察他们的神情,体会他们的内心。)
第三部分
1、野果子竟然救了生病船员的命,假如你是哥伦布,会不会产生疑点?
“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2、第7自然段中“一……就……”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哥伦布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奥秘。
3、哥伦布为什么要这么急迫呢?
他解决了吗?(野果子里的维生素C救了那些船员的命)
(看来,任何一种新的发现都是在多问几个为什么之后,进一步探索研究后得到的。)
学到这里,你对哥伦布这个人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是的,所以我们也要向哥伦布学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
4、哥伦布后来才明白了,那些船员得的怪病叫什么?不治而愈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看来,这篇故事实际上写了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非常生动有趣,谁能把这一经过说给大家听听?
四、课外延伸:
截至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维生素A、B、C、D、E……不下几十种不同的种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不断研究,今后将会发现更多的维生素。他们所起到的保健作用也是各不相同,课后你们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去查阅资料,利用班队课举办一次有关“维生素家族”的活动,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更多的知识,好吗?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6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首语言活泼、富有趣味、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为了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诗中充分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秋天里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着力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图、丰收图,读来令人舒畅愉悦,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色彩斑斓、明丽镌永的秋天。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都有秋天的经验,但学生的观察往往是零碎的、无意的,对秋天的景物未必有很深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几组色彩缤纷、硕果累累的秋景数码照片,课前让学生欣赏,为激发学生情感,更好理解诗句作铺垫。同时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秋景的诗歌进行比较欣赏、朗诵积累。
教学构想
大部分城市学生没有感受到诗歌描写的秋天。因此,这一课教学可以抓住“美”这个词语展开:两层意思,一是秋天美在哪里,读懂诗歌。二是体会诗歌语言美。让学生说写的好,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
教学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说秋天?
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果实累累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秋菊傲霜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
出示词语: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4、思考:哪些诗句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哪些诗句介绍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5、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秋天
(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五彩缤纷的)野菊花
(涨红了脸的)苹果
(紫色的)葡萄
(举着红缨的)玉米
(红着脸的)高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背诵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4 秋天
美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知道美丽和谐的自然是建立在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基础上。
教学重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在很久以前,一个叫达戈的男神,热恋着美丽的女神沃洛色嫫。一次,达戈用风月磨成一面宝镜送给心爱的女神色嫫。不料魔鬼插足,女神不慎打碎宝镜,宝镜的碎片散落人间,变成了114个晶莹的海子,像宝石一样镶嵌在山谷幽林之中。从此,人间便有了这处童话般的梦幻仙境———九寨沟。(齐读课题:九寨沟)
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问略)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解释“九寨”、“沟”。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板书:童话世界)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大家之间的交流大致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检查交流。
生词拼读:九寨沟三县图画恰似继续逃窜若无其事敏捷异兽珍禽
四字词语: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银花四溅高低错落蔚为壮观林深叶茂憨态可掬古木参天诗情画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你觉得哪些难读句子,你能读好它吗?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4、通过刚才我们反复的读,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的是什么?
5、找出课文概括九寨沟特点的两句话(齐读最后一段话)这句话中写到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板书: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找找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这些景色?
4、过渡:俗话说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入得深,方可知其妙。”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九寨,透过文字去聆听九寨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九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
四、走进九寨,感受诗情
1、指导学生阅读:请同学们用边读边想边做记号的读书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①回忆学过的阅读时做记号的方法。(板贴写有这些阅读方法的4条卡片: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词下画“——”;关键词语下加“.”;精彩的语句下加“。”;有疑问的地方下加“?”)
②你最喜欢九寨沟哪儿的美景,用重点号标出,可以是一处或是两处。
③这些美景都美在哪儿,找到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你喜欢什么景物?
(1)雪峰(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作者用的哪些词吸引了你?在这句话中你是怎样做记号的?“插入云霄”“银光闪闪”(雪峰的特点:高、美),指导朗读
(2)湖泊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湖泊的美的?你在这段中又是怎样做记号的?
湖泊的特点:(湖泊多、湖水清、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彩带般的沟谷”“清澈见底”“五彩缤纷的图画”等词语体会,指导朗读。
(3)介绍原始森林的情况。
原始森林的特点:(多、广)抓住“遍布”体会,(出示图片)
(4)瀑布
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多姿多彩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等词语
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5)学到这里,九寨沟的雪峰、翠海、彩林、叠瀑这四绝一定深深地刻在了大家的脑海中,就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人间仙境留在记忆里吧。(齐读第三自然段)(板书:人间仙境)
五:知识拓展,创作小诗:
同学们,九寨沟的山美、树美、水也美,能用书本中的相关语句来描述吗?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一座座(银光闪闪)的雪峰,
这里有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湖泊,
这里有一片片(古木参天/五彩缤纷)的森林,
这里有一道道(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瀑布。
九寨沟真是个()!
板书:9九寨沟
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平湖飞瀑
异兽珍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8
教材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在本次习作中,学生进行片断练习,写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目的:
1、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做到语言生动具体。
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介绍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片断若干。学生自备照片,学生采访爸爸妈妈的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个片断描写。
2.说说自己的长处和本领。选取其中的一、两个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读范文。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来读读两个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
生读范文。思考:小作者有什么本领,是怎样来表现的?
总结写法:
1. 点明自己有什么本领和长处?
2. 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表现自己的本领。
3. 语言生动,尽量用上好词好句。
二、交流。
你有什么本领和长处?生小组交流。
指名学生说。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生进行片断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
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指出问题。批改后交流佳作,指出问题所在。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 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 整体感知全文,并理解各部分意义,可以自己说出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
3、 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于思考,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4、 体会文中人物在不同阶段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各部分,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中情感,学习遇事细心发现勇于思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引导读题并质疑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学课文,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
(3)读通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读课文。
2、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生字词
(2) 指名读,读准字音并正音
(3) 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4) 指读分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通读课文。师正音,评读
(5) 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2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新词,个别上黑板写。
哥伦布 大西洋 海上凶神 维生素
2、 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词语说一说本课的大概内容。
3、 师述: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因为“海上凶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任何一支船队。那一年,哥伦布的船队刚出发不久,就面临了“海上凶神”的灾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板书:维生素C的故事。)
二、 阅读理解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 讨论交流
一份感动 一份悲伤 一份伟大 一份无私
(1)你是从段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画一画,再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么一份情感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指名反馈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份感动、悲伤、伟大……
3、小结:无私的船员,为了不拖累船队舍弃了生命,主动要求弃于荒岛。这份伟大、无私深深打动了哥伦布,也令哥伦布倍感愧疚,所以船临近荒岛,他的心情更沉重了。可是奇迹出现了,这是个什么奇迹呢?
4、这是怎么回事呢?请自由读第6自然段。
5、指名反馈
6、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使哥伦布知道他们的病愈和他们天天吃野果子联系在了一起。
小黑板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1)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2)改为陈述句。
7、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读课文7、8自然段。
8、读完后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野果子和船员病愈存活的秘密
9、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三、总结全文
1、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结合实际,劝导大家要均衡饮食。)
2、总结:是啊,《维生素C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不仅有饮食习惯方面的,还有做人工方面的。老师祝福你们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食物含有维生素C。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板书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
沉重 噙泪
更沉重 惊喜
探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的:
1. 学习如何写线路,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 读背成语和名言。
3. 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 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画出家庭住址示意图,说说附近地名的由来。
成语的熟记、理解。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写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能画出示意图。
介绍附近地名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法。
思考: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儿来讲清楚走法?
小结:地名、方位词、数量词。
二、学生试写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介绍。
评议:看是否写清楚明白。
三、你家附近有哪些地名?选一个谈谈它得名的由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和名言,理解成语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 自读成语。
2. 抽读,正音。
3. 说说成语的含义。
4. 背诵。
5. 读名言。
6. 介绍其时代背景和含义。
7. 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 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2. 读小提示。
3. 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把朋友带到自己家中,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情况呢?
思考:介绍些什么?
1. 朋友的名字、年龄,就读学校,家住哪儿?
2. 朋友的优点。
第一次做客该怎样做?
二、分组练习。
三、集体交流,评议。
四、布置作业
1、写四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设计一张家庭地址的名片,上面要有家庭地址,走法及示意图。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
二、教学目的。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2、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3、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引导孩子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366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0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解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书信。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能准确认读366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20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7、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5、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四、教学策略及措施。
1、立足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教改意识,准确把握新课标和教材的尺度,明确教学任务,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教学任务。刻苦钻研业务,不断获取教改新信息,探索教改规律,力求教学上的突破。
2、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课题研究工作,重视实验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工作,撰写好课题研究经验论文、典型案例。
3、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优秀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发展其才能;对暂时的后进生,耐心细心,培养信心,挖掘潜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布置学习任务
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看生字表,生字表上没有的查字典。读后读生字表。
2.读准下列词语
明丽 酿造 羊肠小路 柔韧 井井有条 珍藏 烦恼 照耀 珍藏 肥膘 红缨 葡萄 蓬蓬勃勃 稻穗 紫袍 红袄
3.读2、3遍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停顿恰当。
4.从文中标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写出他们的意思,不明白的查阅资料。
酿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柔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羊肠小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井井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说一说秋天有何特点。
6、在生字下面写出生词,并把生词和课后三题抄写两遍。
7、读完这篇课文,有什么不明白,写在下面。
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首语言活泼、富有趣味、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为了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诗中充分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秋天里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着力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图、丰收图,读来令人舒畅愉悦,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色彩斑斓、明丽镌永的秋天。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都有秋天的经验,但学生的观察往往是零碎的、无意的,对秋天的景物未必有很深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几组色彩缤纷、硕果累累的秋景数码照片,课前让学生欣赏,为激发学生情感,更好理解诗句作铺垫。同时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秋景的诗歌进行比较欣赏、朗诵积累。
教学构想
大部分城市学生没有感受到诗歌描写的秋天。因此,这一课教学可以抓住“美”这个词语展开:两层意思,一是秋天美在哪里,读懂诗歌。二是体会诗歌语言美。让学生说写的好,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
教学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11-22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26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6
语文上册教案11-19
语文上册教案04-28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12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0-24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4
(经典)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4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