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14 10:02: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精]【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9篇[精]【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悦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9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童年》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易读错和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

  2.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一)细读深究---体会小屋的简陋。

  1.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屋的词语,思考:小屋什么样,小屋里有些什么。

  2.学生汇报。

  3.瘸腿的门、肥沃的小园、方方正正的'大“眼睛”窗口、一铺光光的大炕、两个木呆呆的箱子、一面用满半边花的镜子,小屋的这一切,给你怎样的印象?(简陋)

  4.正是这样一间简陋的小屋,给了作者终身难忘的快乐童年。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表达作者童年快乐的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的快乐。

  (二)细读深究----感受作者对小屋感情的不断变化。

  1.是什么吸引作者走出了小屋?(弯弯的小河、多得要爬出来的鱼、平展的田野、软绵绵的白云。)仔细阅读第6-8自然段,感悟作者的感觉与感情。

  2.同桌互读第9、10自然段,讨论:“啊,小屋,我竟舍不得你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3.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过渡:小屋,不仅仅养育了作者,也给了作者难忘的童年时代。当作者要离开这与他朝夕相伴12年,给了他无穷快乐的小屋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情呢?到文中亲身感受一下吧。

  (三)细读深究---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1.指名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恋恋不舍。

  2.小屋“小了”,小屋“远了”,小屋“老了”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11-14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4、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两句富有哲理的话。

  7、通过辩论训练,增强学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通过辩论训练,增强学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运用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

  问:你知道这一段话出自哪篇课文?

  2、学生朗读这一段后,讨论欣赏:你觉得这段话的书写美在哪儿?

  3、学生再读这一段,注意每个字的字形。

  4、这段话中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

  5、讨论该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师示范。

  6、学生描红。要求:一边描一边记忆,要从字的整体上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

  7、反馈学生作业,评点优劣,进行强化练习。

  二、自学第二、三题

  第二、三题练习类型,我们以前已经遇见过,请同学们先看清题目的要求,试着做一做。

  学生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第二题

  1、审题,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3、汇报交流

  4、学生自行订正。

  5、小结:一个字往往不止一个义项,从字典的多种解释中应取哪种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词语、句子中去考察,某个义项结合到词句中去,解释得通顺,符合词句的基本意思,才是合适的义项。

  、反馈第三题

  1、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2、分辨这三组词,每组的意思有何异同。

  3、朗读6个句子,体会每句话表达的意思,想想用哪个词确切。

  4、交流汇报。先相互讨论讨论,再指名回答括号里所填的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5、朗读填好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三组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区别。

  五、作业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格外更加渐渐常常居然果然

  1、过了清明,天气()暖起来了。

  2、久别重逢,大家()亲热。

  3、他说要下雪,()下雪了。

  4、公家的书,应该()爱护。

  5、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受到表扬。

  6、我真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来。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完成他们人生中重要的社会角色转变。如何让孩子顺利平稳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成为了家长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大班幼儿可以适当学一些汉语拼音,这对他们入小学后减缓学习难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汉语拼音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拐杖,它是开发智力,促进“提前读写”的有力工具。如果让幼儿园大班幼儿适当学习汉语拼音,这对小学推进“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先进教学方法是大有好处的。其次,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迅速,“有意注意”有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有了萌芽。他们的精力充沛,求知欲强,适当增加一些拼音教学内容,是能够承担的,而且是有趣的,对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是有帮助的。开展了拼音教学幼小衔接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进行学习,同样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在本次活动中感受小学课堂教学和幼儿园活动教学的不同之处,并可以针对本次活动进行一些学习,让往后孩子们的拼音学习更好的展开。以上内容源自儿童资讯站

以上内容源自儿童资讯站

  教学目标:

  1、学会z c s 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生字,引导小朋友正确读儿歌。。

  教学重点:

  区别 z和 c 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认读《过桥》儿歌。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三个声母。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教学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声母家族的好多小宝贝,他们是?(师逐一出示声母片)生齐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拼音王国的声母城堡里认识三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揭示并板书课题

  1、媒体出示“情境图”,师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

  过渡语:声母家族中的几个淘气宝贝听说咱们大(2)班的小朋友上课很认真。他们呀,很想来看看,和我们一块儿学习。他们是冬冬、小刺猬,蚕宝宝。你们欢迎不欢迎?

  2、那咱们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好吗?

  (你们好啊!)

  三、教读字音

  过渡:知道他们长得是什么样了,但是我们还应该知道这些字母叫什么,对吗?转自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里的“语文大课堂”是“我爱家乡展示会”对这一部分,书中的要求是这样的:你一定喜爱自己的家乡吧!我们开展一次“我爱家乡”的展示活动,好吗?写一写,画一画,剪一剪……把赞美家乡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说说自己最爱家乡的什么,为什么爱它?再把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思路

  这是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一个好机会,而我们这里正是以旅游兴县的地方,有好多看不够的'美景。何不让他们走进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先来观赏一下呢?于是,我收集了许多家乡美景图片,并且利用以前自制的《做个快乐小导游》的课件,决定先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然后再让他们画他们所见,写他们所感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家乡美景图片,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做个快乐小导游》课件的播放,学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能语言通畅流利、有条理的介绍自己家乡某一处的景物。

  教学准备

  收集家乡美景图片,或者画你眼中的家乡美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经过你们的准备,我想你对家乡一定有了很多的了解了吧?谁能勇敢的拿起你手中图片或是你自己画的画,来说说你眼中的家乡呢?

  (分小组说,抽每组代表给全班同学说)

  二、教师:小朋友们图片真多,画得好,说得更好。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眼中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吗?好,就让我也来说一说吧。

  (师深情并茂的说)

  三、师:老师看见好多小朋友好像不信一样,那么,我们就一看老师播放的我们家乡的美景图片,怎么样?

  (播放图片资料)

  四、师:怎么样,家乡的美景是不是吸引了你们啊?老师特别喜欢我们家乡的一处风景,可是我刚才故意没有播放出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处风景吗?

  (生猜)

  五、师:嗯,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厉害,居然猜出来了。我想,你们也一定非常熟悉,因为它就坐落在我们的县城里。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介绍这一处美景的吗?来,我们一起看看——

  (播放自制课件《做个快乐小导游》)

  六、师:刚才老师介绍老师眼中的家乡美景时,有些小朋友还有些不信呢,这下你们眼见为实了吧?小朋友,我们的家乡美不美?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看了《做个快乐小导游》,我相信你们也知道该怎样介绍你喜爱的一处景物了吧?不过,你还可以介绍我们家乡的一些特产呢。现在,谁也来做个快乐小导游,再来来介绍你眼中的家乡?

  (抽生说,大家评议。)

  七、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说的好,想说的小朋友实在太多了,没关系,下节课,我们就做一个快乐的小作家,用我们的笔,来赞美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家乡吧!

语文教案 篇5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

  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

  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学法指导:

  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

  2、诵读。(1)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学习过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

  鲭( )鲨 两颚( ) 脊鳍( )

  嘎吱( ) 囊( )进 吞噬( )

  鳐( )鱼 嗜( )杀 蹂躏( )

  黏( )液 戳( )进 榫( )头

  桅( )杆 残骸( )

  二、辨析形近字(A级)

  (1)戳穿 杀戮 (2)攥住 积攒 (3)树梢 俊俏

  (4)仓皇 苍白 (5)锥形 脊椎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A级)

  桑迪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

  课文节选部分从这里开始。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总结: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归航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搏斗的五个回合。根据这五个回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四、仔细分析下列语句,他们表现出了什么?可以讨论作答(C级)

  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3、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五、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本文中的桑迪亚哥最为典型,请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这种硬汉形象。(B级)

  六、学习反思:

  掌握文中基础知识,理解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

  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

  深读课文,了解桑迪亚哥的矛盾心理。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1)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间短,如鲨鱼出现时的情形。

  如: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段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他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

  (2)大量的文章独白。

  2、来分析桑迪亚哥的矛盾性格。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

  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环境的象征。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桑提亚哥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从美学角度来讲,大海是一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

  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

  文中的“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了。这要是一场梦就太好了,但愿我没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这句话表现出了他的后悔,那么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3、《老人与海》精彩语句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10.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象声词不达意“哇哇、哗哗”的意思。

  2、培养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象声词的`意思。

  2、从故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并指名口头组词。

  2、听写、指名板写生字。

  3、指名读文。

  二、指导朗读。

  1、通过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开火车读,指名轮读。

  了解课文共有几句,每句写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读,理解词句。

  灯片出示句子:“头上乌鸦叫”(生读)再出现句子:“头上乌鸦哇哇叫”(读)

  比较一下哪句好一些,为什么突出乌鸦对熊的嘲笑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再读句子。

  同样理解“桥下流水哗哗笑”。

  三、拓展延伸。

  1、想像:“走进桥上人乱跳”小熊心里会想到什么,

  2、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识字1》是有关秋天的三组词语。这些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知道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但本课的词语对学生来说,有些比较陌生,也较难理解。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词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课外,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帮助他们独立识字,积累词语。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能通过抽象的文字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去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感悟秋天的美好,养成收集词语的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便悄悄地来到了。秋天的景色美如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欣赏吗?(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出示词语,初读课文:

  师:欣赏完了秋景,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秋天真美啊!)

  师:是呀,秋天不但景美,而且连描写秋天的词语也很美,你们想美美地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要求把每个词语读正确。注意:不认识的字,文中不再出现拼音了,生字宝宝的音在下面的树叶上呢!可要把它念准!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3、学生模仿练读,教师正音。

  三、自主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宜人、叠翠、凉爽、雄壮、华丽、层林尽染、五谷丰登。

  2、指名带读、齐读词语。

  3、合作学习、自学生字:

  师: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特别难记?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大家很快地记住这些生字吗?(小组讨论合作)

  4、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方法。

  重点交流:叠翠爽染登

  (2)去掉拼音,分组赛读。

  (3)巩固识字: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再指名读。

  尽力尽情爽快凉爽直爽

  翠绿翠竹壮丽壮观雄壮

  华灯华丽谷子稻谷山谷

  登山登高层叠楼层表层

  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出示课文,认读词组:

  师:这些调皮的生字又跑回课文里了,你们还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2、出示与课文相应的图,说说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分别送给它们最合适,为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指名读,并进行鼓励性指导:

  如:你听,他这个“大雁南飞”读得不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来学学他的语气,做做动作。

  我们来到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的,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再到果园里瞧瞧,呵!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儿,又大又红的苹果,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谁能再来读读“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4、再读全文:小朋友,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咱们班小朋友也收获不小,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美美地读一读吧!

  5、小结:秋天还有更多更美的.风采、词语等待小朋友们去描绘,去收集呢!

  五、书写生字

  1、观看“尽——层谷——金”的田字格结构。

  2、教师范写

  3、学生自己临摹书写生字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课文

  2、会写6个生字。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读。

  二、熟读成诵

  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

  2、赛读、赛背。

  3、互相抽测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三、课外拓展:

  1、展示收集的秋景图与词语:

  师:秋天景色宜人,令人陶醉。小朋友,你们还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秋景和收集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呢?赶快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个别指名)

  2、小组内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看法。

  四、写字指导

  1、老师范写剩余的6个生字。

  2、可以试着写一写。互相交流。

  五、完成课堂作业

  六、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枫林如火丹桂飘香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树、草等植被对山体及环境的保护作用,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本地山体的植被情况,找一找哪些山爷爷穿上了绿袍,哪些没被林木野草遮住,裸露着身体,再看看这两种山在下暴雨后有什么不同。

  教学设计参考

  一、课题引入,渗透知识

  1、教师提问引入:本课课题写的是谁?为什么称爷爷?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作答。

  二、自读课文,疏通意思

  1、学生自读课文,勾出不懂的地方。

  2、同桌互相帮助解疑。

  3、向教师质疑。

  三、认识生字,理解意思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愿读生字,互相评价矫正。教师注意帮助岩字的读音。

  2、让学生说说自己人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齐读课文,巩固生字。

  4、自己读课文,想想懂了些什么。

  四、指导读文,拓展内容

  1、学生告诉大家,这首儿歌写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有重点地引向对山爷爷,受不了和山爷爷穿了眯眯笑两句诗的理解。发掘儿歌暗含着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教育的.内容,重点要落实在行动上。可以问学生是怎么爱山爷爷的,为山爷爷做了些什么。读你植树,我种草,织一件,绿长袍。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

  3、重点指导儿歌前后两部分不同感情的朗诵。

  4、学生装自己朗读课文,理解意思,体会感情。

  五、结合实际,扩展迁移

  1、把学生带出教室或走出校园。

  2、让学生说说家乡有些什么山,有没有还没穿上绿袍的山。

  3、讨论:我们该为山爷爷做些什么事?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通过想象来理解课文。

  3、解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怀、坏、唱、嘴”

  4、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中秋即将来到,正是田野里最美的时候。瞧,今天的天气多好啊!真是金风送爽,天朗气清。在这么好的阳光下,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去欣赏那宜人的秋色,认识一群可爱的乡下孩子吧!

  出示、齐读课题:乡下孩子

  2、农村和城市的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生活也不一样。那么,乡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先听听老师的介绍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配乐朗读。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找到答案了吗?看来,光听一遍是不够的,还是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5、抽读课文。分小节读。容易读错:曾盛菜撑逮难懂的词:野菜馋嘴旷野(一望无际的广阔的田野就叫——旷野)特殊词组:一只蝴蝶一片草叶一篮野菜一串小鱼

  6、齐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抽读第一节思考: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谁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句式练说:乡下孩子是------------------,是----------------。

  2、引导感情朗读闭上眼睛,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多么温暖,多么舒适啊。妈妈轻轻的摇着你,给你讲故事,教你读儿歌,你也正给妈妈唱着那好听的歌呢。是啊,多么像一只欢快的黄鹂啊,这时你觉得乡下孩子是怎样的?(幸福的、温暖的')

  3、带着幸福温暖地感觉读读第一句。

  4、爸爸又喜欢背着乡下孩子到哪儿去干什么呢?(逮蛐蛐捉蚯蚓抓蝴蝶……)

  师:对了,背着乡下孩子到处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们心里是那样的高兴,脸上乐开了花,就像一朵盛开的野菊。大家笑笑,看谁的笑最美。

  带着这样的笑,读第二句。教师板书:幸福

  5、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齐读第一小节。(美读)

  过渡:在家里,乡下孩子过得是那样幸福,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他们的生活又非常的有趣呢。教师板书:有趣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二三小节,看看这些乡下孩子平时都做哪些事情呢?

  用波浪线在文中把描写事情的词语标出来。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多读一读。

  4、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第一处:乡下孩子捉到一只蝴蝶,会想些什么呢?(自由发言)

  小结:多有意思啊,和蝴蝶一起舞蹈,带着蝴蝶一起去学习……乡下孩子编织的故事可真美丽啊!

  引读第一处课文(美美的)

  第二处:如果你就是乡下孩子,你会用草叶吹出哪些动听的歌曲呢?(学生说)小结:是啊,多么动听的曲子啊,多么快乐的乡下孩子啊。

  引读第二处课文。(快乐的读)

  第三处:一篮野菜,可撑圆了小猪的肚皮,吃的饱饱的,小猪会说些什么?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引读第三处课文。(舒服的读)

  第四处:乡下孩子不仅喂饱了小猪,还逮了一串小鱼呢。看到这么多的小鱼,小猫会做些什么呢?

  引读第四处(高兴的读)

  5、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一读第二三小节,体会乡下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6、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你最想做些什么?

  (三)学习最后一小节

  是啊,乡下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旷野里捉蝴蝶、含草叶,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让我们把这份快乐与幸福融入最后一段的朗读中吧。板书:生长(阳光旷野)

  四、品读课文,仿创诗歌

  1、课件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动词的准确使用)

  2、老师的创作: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可爱的小兔。(学生认真读)

  3、学生创作,写在书上。

  4、交流展示(来得及的话)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乡下孩子幸福像黄鹂

  像野菊

  有趣捉蝴蝶

  含草叶生长(阳光、旷野)

  挖野菜

  逮小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8-03

语文阅读教案09-04

语文《公输》教案01-17

语文《检阅》教案12-13

《语文园地》教案01-07

语文鸬鹚教案09-18

语文背影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