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设计特色]
开放整合创新
[学生特征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学生已经懂得电脑的基本常识及基本操作。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属同年级段学生中上水平。
3、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络不同的花2提供资源观察朗读
掌握网络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常识3’提供资源扩容知识浏览观察
过程与方法理解多媒体花钟的形成10’创设情景观察、理解
运用多媒体出现花开放的条件的场面15’创设情景提供资源观察、仿说
运用BBS发表贴子学习句子的多种方式5’扩容实践动手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多媒体夏天画面、儿歌内容5’创设情景观察、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5、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这部分设计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定量评价结果:
价指标统计指标统计结果占总时间或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学习时间30分钟75%
学生参与的广度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20分钟50%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8次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60人次150%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开放性问题4个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35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0
学生得出结论15人次
教师提供结论1
学生回答有创意8人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上网浏览、分组讨论、朗读、阅读、回答问题、说话训练
学生参与的效果回答问题正确率98%
纪律问题1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使用时间25分钟42%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课文练习中的句子,根据带点词尝试提出问题。
3、围绕“用这样的方法开启易拉罐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通过读文,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妙处,抓住其中关键词,感悟妇女“这个的方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准备:
1、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这是一个易拉罐,你能把它打开吗?
2、导入:开启易拉罐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喝过这种易拉罐饮料的农村男青年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3、板书:开启
4、揭示课题:40、开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个 的男青年 ,
(满脸稚气、来自农村……)(不知如何开启一罐健力宝饮料)
这时,一位 的妇女用 帮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动。
(善良、热情、善解人意) (巧妙的方法)
2、学习生字“罐”,教师指导梳理笔画。
3、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质疑:
如:
1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2男青年会怎样打开这罐饮料?
3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
说明: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三、读中理解, 品中悟情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男青年不会开启这罐饮料的呢?
1读课文第5节,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2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宝拿在手上,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3当他几次尝试都失败后,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说话练习:
u 男青年十分尴尬,心想: 。
u 男青年一下子脸红了,心想: 。
u 男青年 ,心想: 。 说明:
通过这个话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男青年当时的困惑和尴尬。同时,读与说的结合,还提供了学生的一个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1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年轻人不会开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2讨论后出示句子:
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3随机学习生字“倚、饮、奢、侈”,理解词语“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的含义。
说明:
通过“农村娃、奢侈、犹豫再三、终于、摸……”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体会到这个男青年是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罐装饮料的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
师:这时,坐在对面的妇女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教会了男青年打开了这个易拉罐。
3、这位妇女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1指名朗读母子的那段对话。
2细细品读: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见“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3找一找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怎样开启这罐饮料的方法呢?她这样做是在告诉男青年什么呢?
说明:
妇女考虑到男青年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境贫穷,未喝过此类饮料,自尊心强,羞于启口的特点,运用了这种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伤害男青年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男青年开启了易拉罐。妇女细微的动作里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情感,包含了真、善、美。
四、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讨论:男青年开启易拉罐后,从中喝出了一种特殊的滋味,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说明:
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情感,它如涓涓细流,化身为一股清甜的滋味缓缓流入了男青年的心田,令人回味无穷。
师:这位善解人意的妇女,以她的的善良与真诚,深深地感动了这位男青年。许多年过去了,男青年仍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充满了感激之情。
2、引读“许多年后,男青年……”
3、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心灵之锁。而开启这把心灵之锁的钥匙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寻觅。相信只要我们耐心地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说明:
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