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1 15:25:3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语文教案汇总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词,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阅读课文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今天咱们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师: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总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细读课文,重点研究。

  讨论问题:

  1、师: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如: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教师小结: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师: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师:“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师:“凝望”是何意?。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师: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6、师: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7、师: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8。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讨论,学生汇报,教师补充。明确答案。

  四,课外拓展:

  我想,我们身边肯定也有许多爱好并且善待小动物的人和事,也许就包括你自己,同学能谈谈他们吗?

  五,教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

  外形花白的毛浑身黄色。毛色花白,不好看。

  性情 活泼 活泼,有趣,捉鼠 忧郁,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不大喜欢

  结局死亡 丢失 死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当然交代所读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语文乐园(二)共有“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和“口语交际”三大板块。

  其中“我来试试”包括:查一查,比一比,读准多音字;认一认,读一读,看图读词语;写一写,背一背警句名言;读一篇短文《我们靠自己》。

  “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引号的使用方法。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紧急情况”。教会学生如何给予别人行之有效和适当的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读多音字,认识7个生字。

  2、知道我国的五岳名山,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

  3、学习名人名言,懂得珍惜时间。

  4、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试试。

  (一)查一查,比一比。

  1、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

  2、查字典,注意这些带点的词语读音有什么不同。

  3、同学互读词语,读准字音。

  4、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二)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图片,请同学看一看,图片是什么风景名胜。

  2、请同学说说它们不同的特点。

  3、朗读词组。

  4、拓展活动:说说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名山?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请同学自读句子,感受句子内容。

  2、交流:读句子的感受。

  3、让学生尝试背句子。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阅读短文,了解内容。

  3、回顾全文,畅谈体会。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5、思考:妈妈的话有道理吗?

  你想对小蜗牛说点什么?

  6、拓展:读了这篇短文,我懂了

  第二课时

  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读三个句子,注意引号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和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习交流自己的发现。

  (1)把某人说的`话用引号括起来,标明说话的内容。

  (2)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3)用于文章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3、拓展学习,教师小结。

  习作二 一本好书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看漫画习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真情

  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2、一本好书,让爸爸和儿子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3、看一看,漫画里画了什么内容?

  4、指名说漫画大意,揭示主题——一本好书。

  (简介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及其作品。)

  二、追忆生活——燃真情

  1、结合漫画内容,想一想:他们看的是什么书呢?指导观察图(1)。

  2、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儿子怎样爱看书?父亲又是怎样爱看书?指导观察图(2)(3)(4)。

  3、父亲和儿子都爱看这本书,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实漫画内容。

  三、开启心扉——诉真情

  1、把漫画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同桌听。

  2、全班交流。

  3、互相评议。

  四、自由习作——品真情

  1、撰写习作《一本好书》。

  2、同桌互评互改。

  3、佳作欣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看看树林图片说感受

  2、这美丽的树林引来了一位大诗人,他是清代的袁枚,他在这片树林里悠闲地散散步。散着散着还散出了一首诗呢,我们来看看他写的题目——所见(指名读)

  二、初读感知

  1、“所”是生字,但很常见,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经见过了,告诉大家你在哪儿见到过?给它找找朋友。(注意平舌音)

  2、“所见”就是所见到的,那袁枚大诗人见到了谁?自己读这首诗,仔细找找。

  3、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学生字“牧”

  4、这个牧童做了什么事让袁枚大诗人那么感兴趣呢?再读课文,找一找,还要圈出剩下的4个生字,重点记一记。

  三、理解诗意

  1、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会看到什么?看到这样,他会禁不住想干什么?(会想放声歌唱)

  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写出牧童的歌声的.,找出来读一读

  2、歌声振林樾

  A、理解“林樾”

  “林樾”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木是表示什么的?所以林樾就是……

  B、给“林” 组词

  “林”不但是木字旁,而且又拉来了一个木做伙伴,这说明“林”表示的地方树木怎么样?比如说树林,竹子多叫——竹林,高楼多叫——高楼林立。林还有什么朋友?

  C、写“林”

  那怎样才能写好这有两个木字的林呢?范写——描红——自己写一个

  D、牧童的歌声在树林里怎样?

  这个“振”虽然在中间,但这是古人的写法,我们得放在林樾的后面,理解成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他的歌声真响亮!你什么时候也会放声歌唱?猜猜他为什么会那么开心?

  E、引导朗读,背一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舒适地读

  小牧童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风景真好,心旷神怡地读

  今天不下雨,称心如意地读

  推荐一下谁的歌声最悠扬

  F、开心地背一背

  3、意欲捕鸣蝉

  A、除了牧童的歌声,诗人还听到了什么?

  B、记一记“蝉”,说说你对蝉的了解。

  C、诗中所指的蝉在哪里?一棵高高的大树上躲着一只小小的蝉,牧童怎么知道这棵树上有蝉的?它老鸣叫所以诗人叫它“鸣蝉”。

  D、学“捕”

  牧童知道这树上有蝉,这蝉可以玩,可以做药,还可以卖钱,当然想把它(捉来),这里没有用捉,用的是……(捕),捕和捉是近义词,用什么“捕”,所以用提手旁,我说捕——我说放

  现在牧童已经捉到蝉了吗?(理解“意欲” )

  4、忽然闭口立

  A、学“闭”

  奇怪,牧童在放声歌唱,又没大声喊:我想捕蝉了!诗人是怎么知道的?

  (指“闭”)这是什么字?什么结构?谁来做一做闭口的动作(先唱着歌,听口令闭口)

  B、学“立”

  看小朋友的样子,不但闭了口,而且站直了,这叫“立”,给“立”找朋友

  C、理解“闭口立”

  像他这样的就是“闭口立”,那书上的牧童就是这样吗?(注意眼睛得朝上看)谁来边做动作边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D、写写“闭”和“立”

  注意“闭”先写门再写“才”,“立”要站直,最后一横最长。

  5、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瞧,这位牧童会骑黄牛,会让自己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森林,会忽然闭口去捉蝉,多可爱呀!所以诗人回到家马上就把他记了下来,诗人是想把他告诉家人呢,谁来当诗人朗诵一下?(告诉朋友)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背诵

  请小朋友上台边朗诵边表演

  6、机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小结

  学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是个怎样的人?(懂事,可爱,活泼)

  诗人呢?(善于发现,及时记录,)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填写后三句。先背给同桌听,再写

语文教案 篇5

  目标

  知识:

  抄写难写的字及容易写错的字。

  能力:

  根据词褒义与贬义的色彩,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情感:

  进一步扩大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重点:

  通过读句子,提高自己词语积累,学习相应的.词语。

  难点:

  了解对比描写的好处。

  教具:

  有关大自然景色的描写片断。

  教法:

  练习巩固。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1.抄写下面的字,每个字都要写得正确清楚。

  炼醒毅晓

  瞬微鼓茫

  (1)学生尝试完成,同桌互查。

  (2)师指导,归类识字。

  (3)拓展练习。

  2.根据词的色彩分类:

  (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汇报、订正。

  (3)体会词语的妙处。

  3.可以让学生先读文中拟人描写的片段。

  讨论:文章中怎样运用拟人的写法把景物写生动的?这样写好处是什么?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词语,并理解意思。

  2.尝试背诵。

  3.汇报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己读文章,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简历。

  四、大家一起来:

  1.搜集有关描写大自然景色的诗文,小组交流。

  2.选优秀者在班级汇报、交流。

  五、作业:

  预习第五课《最后的时刻》。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3、

  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练习造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