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4-15 20:48:5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分段落复述课文。

  二.通过熟读课文,认识孙悟空3借芭蕉扇的经由,学习孙悟空不怕难题、勇于斗争的精神,感受名著魅力。

  三、通过学习文本,引诱学生主动想象,主动思索,主动浏览。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课件

  教学进程:

  1、导入:

  一、前人很喜欢用"3"字,譬如李白就曾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中国传统小说也常常用"3"字来编写故事,譬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3碗无非岗";《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隋唐演义》中有陈咬金"3斧子定瓦岗";《西游记》中有"3打白骨精",还有咱们今日要学习的"3 借芭蕉扇"。

  二、出示、读课题:3借芭蕉扇

  (读课题明白:①通过"3"感受到借芭蕉扇的不易。②首要讲了孙悟空3借芭蕉扇,扇灭了大火。③课题的关键词是"借"④描红"芭蕉"。

  小结:标题是文章的1扇窗户,透过窗户,当真察看,细细揣摩,咱们常常有新的发现。)

  2、总体掌控:

  3借芭蕉扇,孙悟空每一次想了甚么设施借,效果呢?请同砚们当真地读一读课文,说一说。

  (1借,逼,铁扇公主给假扇;2借,骗,牛魔王骗回芭蕉扇;3借,打,铁扇公主献扇)

  [申明:门生要与文本进行有用对话,首选得总体掌控文本,进行根本的概括。]

  3、精读:

  一、在三次借扇中,你对孙悟空的哪次借扇最写意?请当真地读一读,并能说说你写意的理由。

  二、交换:

  第三次:

  写意的理由:借到了芭蕉扇;擅长(合作)借助外部气力:"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勇敢善战:"恶战";

  不满意:武力征服,如攻打伊拉克。铁扇公主是无可奈何的献,而非毫不勉强地献。

  练习:

  (一)具体描写:众神围得水泄不通、恶战。

  (二)指出夸大的适当应用,有利于宣染氛围,把故事写生动。

  (三)通过"叫"与"请"的对比感受用词的准确性。

  (四)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第一次:(若无生答,便请门生匡助教师答)

  写意的理由:机灵:第二天;钻到肚子里;"3扇"

  不满意:粗心粗糙:拿了扇子"满心欢乐",却不辨真伪。

  练习:

  (一)想象孙悟空入铁扇公主肚的情形。设施:平生读,余生闭目想画面,说画面。

  (二)复述。

  第二次:

  写意的理由:机灵:伪装牛魔王欺骗芭蕉扇,设施奇妙。

  不满意:粗心粗糙:拿了扇子因为性急,只知道了使扇子变大的口诀,却不问若何使它变小;识假八戒。这也是他借扇失败的首要缘故。

  练习:

  (一)通过对话诵读,领会角色差别,情况差别,语气也差别。

  法子:先逐句进行。给门生准备的时候:再总体。

  4、总结:

  一、通过3借,饱满了人物形象,终究扇灭了火焰山,继续西行。

  (齐读八、九自然段)

  二、你想对孙悟空说些甚么?

  三、你还晓得哪些《西游记》的故事。

  四、恰是因为孙悟空的机灵大胆,唐僧师徒才得以战胜九九八十一难,修得正果。(播放《敢问路在何方》)

  5、尾声:

  本节课的收场其实不代表着咱们思惟的停滞,读到这儿爱思索的同砚确定又有了很多新的题目,课后无妨写在书上,我们下节课再来商讨。教师这儿也想到两个题目:本文真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三借吗?"3"于此处还有特其它含意吗?

  "芭蕉扇"真的是"借"来的吗?借用在标题中妥贴吗?有更好的标题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 看图导入新课

  1、 出示温州旧城区图问生:这是哪里?你想说什么?

  2、 出示温州新城区图问生:这是哪里?你又想说什么?

  3、 在观看了温州的变化之后,今天老师要带去现在的农村看看,你们喜欢吗?(借机出示幻灯片)

  4、 出示图像后,师引语:我们到了农村了,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在学生说的时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数数有几座房子?说一说在他们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5、 引出题目:哪座房子最漂亮?

  6、 读好题目:重点指导:哪、座、房、漂亮(出示卡片认读,教学新偏旁广字旁)让学生说说如何记住“座”?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课文拼音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找要学的生字在文中用圈圈出来并多读几次,不会读的可以者来信请教旁边的学习伙伴。

  2、运用卡片检查自学的结果:

  A、重点指导窗、香、青、房(三拼音和后鼻间),门和们的区别。

  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抽读(其余学生跟读)、男女生交换竞读。

  B、出示藏有生字的词语,读读会读的词语。(学生上台来指读)

  三、 再读课文

  1、 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还读不懂?

  重点理解: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联系幻灯片和周边景物理解)

  花果香、树成行(行可以用排代替、一排一排的)

  这么美的地方,你们要怎么样读这几句话呢?(开心的,美美的,愉快的)

  2、 在小作者的心目当中,哪座房子最漂亮?

  为什么小作者的心目中,我们的小学堂是最漂亮的呢?学生自由说。(政府部门将学堂建设的很漂亮,比其他的房子都漂亮,我们小学生在里面学习的时候可幸福、快乐自豪了)

  那我们怎么读好这句话呢?(自豪的)

  一座房、两座房、三座房、四座房指什么?(指有很多房子,数都数不完)

  3、 学生朗读课文

  四、 书写生字

  1、“了”和“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分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在依据题意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者将小盒替换成大盒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一个大杯和几个小杯(大杯的容量正好是小杯的3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

  2、问:看出是什么故事了吗?

  3、问:曹冲用了什么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教师引导说出“替换”并板书。)

  4、谈话:曹冲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数学难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曹冲称象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了解替换的策略不仅能解决数学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

  (一)、理清大小杯的关系

  1、师出示一个大杯和几个小杯(5个)说:猜一猜,一个大杯可以倒满几个小杯?

  过渡: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来倒一倒。

  2、师演示。(正好3杯)

  3、问:谁来说一说大杯容量和小杯容量的关系?

  4、师:假如老师再装满一大杯水,分给每个小朋友每人一杯水,一共可以给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大杯可“替换”三个小杯)

  5、师:假如有30小杯的水,老师分给每个小朋友一大杯水,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导说出三个小杯可替换成一个大杯)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说出大、小杯容量之间的关系,意在让学生确立起倍和比的关系意识,能顺利进行转化,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例题。

  过渡:小明在倒果汁的时候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电脑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

  3、指名说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句话的?

  过渡: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来容易吗?你们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

  要求:

  1、把什么替换成什么?

  2、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5、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课件。

  6、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替换成一种物体)

  7、列式解答。

  根据刚才的两种思路让学生自选一种喜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指名解法不同的两名学生板书,并让其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检验。

  过渡:跟他们一样的举手,确定百分之百做对了吗?那要确定做对怎么办?(检验)

  1、学生自己尝试检验。

  2、实物投影交流学生的检验方法。

  3、课件交流“只检验满足一个条件”的检验方法的不足之处。

  4、课件出示检验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检验方法。

  5、小结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的检验方法,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

  (四)、小结:

  你觉得“替换”的这个策略如何?

  三、巩固策略

  过渡:学到这儿有点累了,进段广告,轻松一下。[电脑播放广告]

  这则广告不仅教育我们好东西一定要和亲人、朋友分享,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目。

  (一)、巩固练习。

  1、出示巩固练习题。

  [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杯牛奶呢?

  2、学生独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声交流。

  3、教师选择学生作业实物投影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4、口头检验。

  5、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6、小结:我们还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替换”策略来解题。

  【设计意图:广告的插入可以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学生感觉非常新鲜,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二)教学“练一练”

  过渡:小明在装网球时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1、[电脑出示]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齐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3、问:与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你准备怎样替换?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6、同桌讨论。

  6、交流: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方法一:把2个大盒换成2个小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现在7个小盒还能装下100个球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方法二:把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现在7个大盒要都装满,100个球还够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7、学生选择一种解法解题。

  8、实物投影交流。

  9、口头检验。

  10、小结:

  【设计意图:这道“练一练”实际也是本堂课的难点,通过图示的方法使学生能比较清楚的看出球的个数总量变化和盒子数量的不变,帮助学生较好的梳理解题的渠道,找准解题的依据,策划出比较明确的解题方案,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感受数学的趣味。】

  四、全课总结。

  1、例题和练一练,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明确:例题是倍比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练一练是差比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

  2、替换时你还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明确:

  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

  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

  3、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数学难题时,不要害怕,要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合理选择策略,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设计意图:这时的小结,是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怎样抓住它们的依据特点,采用不同的“替换”策略去解答问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七第1题(可做为机动练习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0课。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厚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 对怎样交朋友有一定的感受。

  三、教学流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 出示风筝、纸船。

  2、 读题。

  (二)、初步感知文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2、交流:难读句子。

  3、 做游戏,认读生字。

  4、 初步感知课文。

  (三)体会松鼠小熊的快乐:

  1、 出示课文1-6自然段:再读课文,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 交流。

  (1)、区别漂流和飘荡。积累词语。

  (2)、指导朗读小熊和松鼠收到礼物的快乐心情。

  (四)、赠送祝福语。

  1、写祝福的话。

  2、向同桌和同学赠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质疑

  1、出示“冰”及拼音。(记住字形)

  2、学习“两点水”说说还有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

  3、补全课题,齐读。

  4、思考:你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常规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反馈

  2、集体交流反馈

  (1)抽读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音。

  (2)出示句子:

  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读句子,自读齐读

  用音序查字法查“块”,和学过的“快”比较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

  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

  1、再读读课文,想想洪洪和企鹅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是怎样的?分别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说明。

  2、出示:生气糊涂(读准字音,注意轻声)

  3、洪洪为什么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同桌读一读。

  (1)同桌交流。

  (2)出示: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企鹅:“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请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洪洪,生气地对企鹅说说这句话。

  自读互读齐读

  4、师生配合读第一—第三节

  5、从哪里看出来,企鹅糊涂了?自己读读第四节。

  出示: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为什么说是水呢?体会企鹅的心境,理解“糊涂”读好这句句子。

  6、读第四节

  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

  1、正在这时,另一个企鹅解开了这个谜团。于是,他们打了一个电话给狮子洪洪,电话里会说些什么?

  2、交流

  3、总结: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发现?

  4、齐读课文

  五、课后作业

  1、读词语

  2、写字: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7篇03-18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合集6篇03-25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合集5篇03-24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合集10篇03-20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8篇12-24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9篇12-23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6篇12-12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01-04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10篇12-21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