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作者介绍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呼啸而来的洪水,他处事不惊、果断的进行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含义”。
【课前准备】
搜集和了解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学过的词语入手(出示词语)(课件6),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这样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进入了教学重点的解决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我把引生入境作为一个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当时的那种危境,那种似乎无路可退的死境。在这里,我首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进入,(课件7)文章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之下,请找出文中描写当时自然环境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在学生自主学习过后,进行讨论和体会,让同学读相关的句子,在这里,重点从以下几个细节引导学生体会环境,领悟写法,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你能不能读出当时情景的危急。在画,悟,读三步之后,我及时让学生说出形容形势危急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洪水势不可当)这样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词语积累和运用的综合练习。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为学生对洪水比较陌生,通过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读、体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与疯狂,但并不能更深的触及学生的心灵,因此我适时出示洪水的图片(课件8、9)同时设疑:“同学们,假如这场疯狂的洪水冲进了我们的村庄,冲进了我们自己的家,你该怎么办?”这样设疑,学生能将自己真正融入这场洪水中,为下文理解人们的表现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在这洪水肆虐,万分危急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交流,体会。然后进行第二个语言文字的训练,人们的这种种表现,可以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适时板书:人们惊慌失措)随着这两步教学的递进开展,此时的学生已经随着那泛滥的洪水,惊慌失措的人们进入了课文为我们铺展的这幅洪水图之中了。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有声有形的准备。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这一步与上面的教学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当我这样过渡:在这个时刻,在这个洪水发出死亡的狞笑的时候,人们都慌了,可你看,却有一位老汉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此时此刻,他表现得怎样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悟一悟。(出示句子10)教学的重点也自然的转移到了老支书的身上。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学生从“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汉的沉稳、冷静,从“党员排在后边”感受到老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猜测老汉的内心想法,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在生死关头老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在危急关头老汉为群众的安危而担忧,在紧要关头老汉用沙哑的声音发出了一道铿锵有力的命令,引导学生从三个感叹号来体会,学生纷纷入境地朗读,他们不是用声音,而是在心来体验呀!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像一座山,巍峨屹立,岿然不动。这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怎能不受人拥戴呢?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腰际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小伙子,谁知道他和老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激情的话语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文本、学生已经融入在了一起,这时话锋一转,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接着我将配乐朗读老汉与小伙子对话的一个片段,将文中的“老汉”与“小伙子”改换成“父亲”与“儿子”这样更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出示片断11)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
父亲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我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揣测父亲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出示12)想一想,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心想,儿子啊,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心想,父亲啊,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心想,父亲啊,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心想,儿子啊,)
然后学生畅所欲言,真正领悟父亲“揪”和“推”与小伙子“瞪”和“推”的矛盾动作后的心理世界,更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教学进行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此时教学难点的解决已经水到渠成。指课题,文中的那座桥已经垮掉了,可是我们心中的桥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座桥是谁?他是一座什么桥?请用一句话把老汉和桥联系起来说一说。(教师适时板书:血肉之躯永不坍塌)在学生深入学文,研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已感悟了老汉的高大形象,这时对“桥”的含义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即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我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交流后,(出示13)表达方法: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上教给学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样做?怎样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洪水退后……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进行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机会,搭建了倾诉情感的平台。
【教学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片、字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
1、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理解“骄傲”的意思。
2、书写“骄傲”。
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3、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喂“你”骄傲?
二、识记生字
1、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轻声读、默读、小组读、同桌一起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带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3、(出示生字不带拼音)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4、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5、识字游戏:
⑴ 说偏旁猜字。
⑵ 开火车扩词。
三、初读课文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小组推荐组员读。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你读懂了些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生活中你砸破了别人的窗户,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5、下堂课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璃、滑、碎”。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4、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吹肥皂泡时是那么的开心,这节课让我们同冰心奶奶一起去再次感受吹肥皂泡的快乐。
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及认读字。
溶化、潮湿、轻清透明、、散裂、
粘 稠 薄 颤 巍 揉 渡 巅
方法:指名读字词(后进生),师生共同订正读音,再独自读一遍巩固字音。
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的3-5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吹肥皂泡时的情景和感受这部分。
三、学友互助、检查预习。
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2、说说你的理由。
3、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4、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集体交流。
师生交流。
四、品读课文,感知文本。
感受吹的过程:做泡泡、吹泡泡。
课件出示第三段: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3.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一组词语将吹肥皂泡的过程叙述出来。
课文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4.指导感情朗读。
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
感受吹起来的泡泡。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来理解。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点拨重点
(1)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指导朗读。
(2)“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
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
(3)“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
体会喜爱、娇爱之情。把感受读出来。
(4)“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
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
“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2.课件出示: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救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想象引导:体会紧张的心情。
课件出示填空
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在对肥皂泡说:“( )。”
(2)指导朗读。
体会作者梦幻般的感觉。
课件出示第五段。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
(1)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2)把你想到的感觉读出来。
(3)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和希望。
2. 课件出示:我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颠…..
(1)希望什么呢?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2)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
使明月更皎洁,夕阳更灿烂;
(3)飞到明月、夕阳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
这时,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她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与日月同辉;漂过大海,飞越山巅,让孩子更甜蜜幸福,此时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界,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4)带着想象自由读一读。
(5)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出示音乐。
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件出示想象填空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
是我们自己小心地吹起的。
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
我希望肥皂泡永远不破裂,
飞到( );
飞到( );
飞到( )。
小结:我们从梦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为美好的梦想,成为童年美好的回忆,正如冰心奶奶所说——
出示课件:
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作业:
结合自己吹肥皂泡的经历,课下把自己吹肥皂泡的情景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学习部首查字法。
3.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4.展示学生课外生活中的收获。
学重难点
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学习部首查字法。
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课前准备
1.师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2.学生准备一个课外活动中的.拿手节目准备露一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比较,发现。
1.板书或贴生字卡片。
白柏 己纪 方纺
只织 尤一一优 生胜
弯湾 立一一粒
2自由认读。读了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二、小组合作,自立识字。
三、探究我会读。
1.板书生词,自由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j
(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的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
3.拓展:
你还发现有哪些字有共同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读读比比。
1.板书词语,比一比,两组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区别。
2.学生合作识字。
二、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记的内容是什么?
2.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3.指名边背边写。
三、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音序查字法可以帮我们认识许多生字,可是如果看书看报时看到了一个字,我们不认识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部首查字法。
3.自由读学习,用画出的发现。
4交流方法。 师出示儿歌:
遇到生字不用怕,
我用字典把字查。
先数部首有几画,
部首目录去找它。
部首右边是页码,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 学
目 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知识点梳 理复述
教 学
过 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课 后
反 思可以将本课的古文版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一下,触碰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说教材】
一、教材出处、内容、地位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二、《新课标》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等。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⑵ 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能比较认真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
3、情感目标:
⑴ 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⑵ 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确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说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标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2、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3、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4、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5、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动手做做看》既是课题,又是主题,我便顺水推舟如下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大家先来动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如此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接着,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还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说板书】
本课板书在设计上力求简洁、直观、条理清晰。既概括本课要点,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辅助教序,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果、里3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数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练习,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松鼠图)瞧,谁来了?小松鼠今天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出示课题《小松鼠找花生》)。
2、生读课题。
3、认识生字:找 生。
二、初读课文
1、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吧,那就赶快读读课文。
2、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3、小组交流,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4、每个同学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朗读比赛: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评读,师随机正音。
三、 图文对照
看插图:这两幅图分别画着什么呢?
哪几自然段写第一幅图的内容?
哪几自然段写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划出生字。
2、认记生字:出示旁、种、许、外、艳、呀
哪些字不要老师帮忙你自己就能记住?
哪些字要老师帮忙的提出和同学讨论。
3、生质疑: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格外:你还知道什么词的意思也和格外一样呢?
鲜艳:你们看周围有什么东西是鲜艳的呢?
老师将一朵放在阳光下或灯光下,使学生体会格外鲜艳。
4、指导朗读:
⑴ 花儿这么美,要怎样读才能使别人也觉得花儿美呢?
⑵ 谁能把松鼠和鼠晏鼠的对话读一下?
⑶ 生评议,师范读(注意指导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⑷ 分角色朗读。
五、写字
1、生:观察生字的田字格里的'位置
2、师范写: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三笔横第二笔最短,第三笔最长。
3、生描红练写,师巡视。
4、用生扩词:生有许多好朋友,谁能把它们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游戏找花生,每个生字的背面都藏着一个花生,谁能读准卡片上的生字谁就能找到花生。
二、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生轻声读课文
2、认记生字:每、言、语
你用什么办法能又快又牢地记住这些生字呢?
3、指导看图:小松鼠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呢?(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为什么感到奇怪?
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急切渴望的心情,速度较慢。
5、小松鼠感到很奇怪,他就说: 。
他这句话是对谁说呢?像小松鼠这样自己对自己说话就叫自言自语。
6、指导读第五段:声音轻(自言自语)疑问。
7、讨论课后问题: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三、齐读全文
四、写生字:里、果
1、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两个扁扁的曰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一样吗?
3、师范写。生练写。
第三课时
一、感情朗读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的比赛,可以配上表情动作。
2、表演课本剧《小松鼠找花生》
⑴ 小组合作排练。
⑵ 集体交流: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剧组。
二、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学习小组讨论
2、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
3、评选故事大王:其他同学当评委,谁编的故事又合理又有趣,就能当选故事大王。
三、复习巩固
1、游戏走迷宫:画迷宫图,在每一个交*点安一个生字,谁读对了谁就能向前走一步,最后看谁最先走出迷宫。
2、完成课后我会读:
⑴ 自读我会读,读会了就同桌互读。分小组开火车读。
⑵ 苹果乐园:出示四棵苹果树,树干上分别写上生、种、许、外,学生组词,组对了就在相应的苹果树上贴一个苹果,最后比一比哪棵树上的苹果最多。
四、课外延伸:
1、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士里的?
2、你能用其中的一种食物编一个故事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