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共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现代教学论认为构成教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容易成为以教材为本;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成为以教师为本。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是一个突出的现象。
发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灌输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学好学习内容。
课堂不只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
一、文本解读走向生本
教师解读文本最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估计他们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误读吗?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深入和独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会跟老师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会有多种情况。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预设不同^答~`案和对策,并准备在课堂中按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内容选择走向生本
语文课的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儿童就该有一片童心,就该保持着童真童趣,过早地让他们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之类的道理并不一定是好事。小学语文教学贵在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三、教学过程走向生本
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教学: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个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见好就收;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变策略,努力达成目标,这就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课感”。
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该装傻时就装傻”。建议采取的措施:
1.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谈感受,已经知道的就无需再纠缠。千万不要把学生当“零起点”。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质疑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提出“真问题”。
3.十分重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看作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4.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尽量设计分层作业。
提倡“先试后导”、“先学后教”,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总结、运用的过程。课堂上既要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要减少低效的感悟和讨论。
四、反馈评价走向生本
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反馈评价要实事求是,坚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学生去感悟老师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而是老师在学生能够感悟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和提高。老师要善于“顺势而导”,而不能“拔苗助长”。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评价语言,先求正确、规范,通俗明白,让小学生听得懂。在此基础上,再求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1、你们想去游泳吗?看课件演示小鸭说的话。
随着小鸭嘴的张合,配合体态,出示文字: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练习给小鸭子配音。要读出小鸭很想去游泳的心情。自由练、指名扮演小鸭来读。请所有的小鸭来读。
[借助课件动态演示,用配音的手法,多纬度训练孩子的朗读]
2、老师顺势回答:“好啊,我很愿意带你去游泳。”
课件演示:鸭妈妈说的话: “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吧。”指名读鸭妈妈的话。啊(老师作出很吃惊的样子)让小鸭自己去游泳,这鸭妈妈太狠心了,要是淹死了怎么办?
(学生争辩) 可能出现的意见:①不会淹死的,如“我们鸭子天生的本事就是游泳。扁扁的身体和我们的脚掌会帮我们游泳”。 “小溪里的水不深,不会淹死的。” ②要是我,还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这样吃苦冒险,我觉得这只鸭妈妈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③鸭妈妈想让它独立学会本领,认为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谢谢你们,现在我知道怎么当妈妈了,我们来好好读读鸭妈妈的话吧。
3、课件演示,学生给鸭妈妈配音,相机指导朗读、齐读鸭妈妈的话。
[通过争辩,发展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评议,理解鸭妈妈对小鸭能游泳是有把握的,它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不关心孩子,而是要锻炼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小鸭听了鸭妈妈的话就自己去学游泳了,没过几天。读最后一句话。(学生说):小鸭学会了游泳。
4、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合作(旁白、小鸭、鸭妈妈各一人,还有一人当评委。)师生合作(老师读旁白,男女生分别读小鸭、鸭妈妈)
5、分角色表演。
(1)小朋友们读得真棒,有兴趣来演一演小鸭和鸭妈妈吗?和你的学习小伙伴先演一演,自己可以想象一下,小鸭会怎么学,学会后的心情怎么样?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学生上台表演(带头饰),师生共同评议。
6、指导背诵。大家说得真好,你们在生活中都是勇敢的小鸭。真了不起,让我们自己来背一背吧。学生自由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大家的表演真是精彩,又这么快地记住了故事内容,真了不起。课文后半部分小鹰学会了飞翔的故事也很有趣,想继续学吗?好,那就——自己去学吧!
1、教学“自、己”两个字。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自己说说应怎么写,注意什么,然后尝试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评议后再写。
2、自己找伙伴合作,朗读或表演。提示:小鹰怎么对鹰妈妈说?鹰妈妈怎么回答?结果怎么样?
3、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结果,集体评议。
4、自由背诵。
[因为第一自然段已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完全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旨在让学生运用前面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感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总结延伸
1、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但要注意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能出危险。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加强学生安全自护意识。]
2、小鸭、小鹰自己学会了生活的本领,别的动物受到了启发,他们也自己学会了什么本领?
自己学会了游泳。
自己学会了飞翔。
猴子自己学会了 。
小狗自己学会了 。
蜜蜂自己学会了 。
自己学会了 。
[课堂的延伸,练习的综合,体现学生知识链的有机结合,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贯通。]
四、自主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完成)
1、写写:把学了这篇课文后想说的话写到日记里。
2、演演:回家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家长看。
3、画画:可以画小鸭子、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4、做做:自己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来介绍经验。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情感目标:
1、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
行为目标:
1、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电脑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
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
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三)探讨明责任
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四)提出建议
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
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
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
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10个,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学会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深入地体会老牛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读书方法,能抓住重点语句,揣摩语言,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感悟老牛伟大的母爱;根据课文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达深深母爱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爱,不仅仅只存在我们人类之间。动物间的爱同样让人震撼。这堂课我们要读的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母爱》。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自读过课文,哪位同学来概括说说这则故事叙述了怎样一件事?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2.听录音,圈画出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语句。
师:动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演绎出这一幕悲剧,作者将怎样一种爱呈现给了大家?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把你认为描写得很感人的语句圈画出来。
三、话题讨论。
我们先在小组里回味一下课文。把你圈画的语句带着你的理解读给你的伙伴听听,再谈谈你的感受。
结合自己的圈画,以“最感动我的”为话题,读一读,议一议。
1.小组讨论,朗读各自圈画的语句,并谈感受。
2.班级交流,感受老牛的母爱。
我们用自己的心演绎了文中的情,请你把刚才小组讨论中的精彩拿来回放,让我们共享你的感受。
四、质疑探究,交流感受。
1.提出自己尚存在的疑问,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新的感受。
通过初步朗读与交流,我们感受着老牛圣洁的母爱。如果你觉得还有一些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提出来,或者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乃至有一些超越这则故事的感悟可交流一下。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你在学文过程中已经认识哪些生字?
2.学生独立思考识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洗漱、包括、缰绳、刹车、驱赶、挪动、凄厉、违反、舔、吆喝
4.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赖”注意左边“束”的最后一笔。
“挪”写时注意靠紧,不要写得太宽。
“舔”注意右边下部是“^”,不要写成“小”。六、作业设计。
1.收集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
2.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情感导入。
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你和母亲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二、整体把握。
1.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母爱》,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可以是:温顺、倔犟、慈爱……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赞美)
三、研读语言。
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四、品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理解“极度缺水”和“驻军”。
2.学习2—4自然段。
师:“倔强”表现在哪里?为何温顺的老牛会突然变得倔强?表现出了什么?
(1)“牛被打得哀哀叫唤……显得分外悲壮。”
A毕胂笃嗬鞯慕猩里包含了老牛怎样的话语?
B奔偕枘闶且晃换家,请你想象当时的画面。
画面:恼怒的主人、瘦骨嶙峋的老牛、凄厉的叫声、漫天的黄沙、阴冷的风、爆裂的土地、干裂的嘴唇……
C币槐叨廖囊槐呦胂蟆
D敝傅祭识痢
(教师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要给学生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文字中的情感。)
师:画面的凄凉,老牛的悲壮,触击了人的心灵深处,战士们哭了。取出半盆水,放在老牛面前。可出人意料的是,那头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都不肯挪动半步的老牛;那头被打得哀哀叫唤,还是一动不动的老牛,却没有喝一滴水。它渴吗?它痛吗?
(2)你听它在呼唤,它在呼唤什么?你们想想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呼唤?
师: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位母亲的话,你会用上什么词语?
(无私的母亲伟大的母亲……)
师:你现在感受到老牛的倔强中饱含了什么?
(3)此刻时间仿佛停止了,没有了哭声,没有了阴冷的风声,没有了一切嘈杂声,人们静默着,我们的心灵也都静默着,人们在思考什么?在感叹什么?
五、当堂练笔。
师: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对母亲说,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A碧着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我想对这位母亲说……
B笨醋拍缸友壑械睦崴,我想对这位母亲说……
C被叵胱派活中母亲对我点滴的爱,我想对我的妈妈说……
六、与学生一起设计作业。
小结:所有的母爱,其实表现出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在收获爱的同时,你们还要学会付出你的爱。
1.搜集关于爱的文章(把爱扩大到植物、动物、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2.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
3.利用查到的资料开一个《母爱》的主题队会或办一期手抄报。
4.课外阅读推荐:《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备课参考资料】 关于母亲的名人名言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生日卡片 席慕蓉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14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
好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停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有一天,为了找一份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
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圆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箱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这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14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片而已。
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满足的啊!
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学习童第周发愤学习,通攀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疑问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位科学家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呢?他又是怎样为中国人争了气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定要争气》(板书:一定要争气)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要认的字圈出来,认为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读音。
3、指名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共同总结。
三、细读课文,重点体会
1、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① 童第周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② 是怎样争气的?
2、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童第周为什么为中国人争气?谁来说一下。
4、童第周面对这么难的实验,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谁能把童第周“暗下决心,刻苦钻研的精神”有感情的读出来。
5、童第周为国争了光,教授是怎样说的?
谁能把教授的话在感情的读出来。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童第周一样的人(课件:爱迪生、华罗庚……)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智商并非有过人之处,甚至被众人认为是低能儿,可是他们立大志,有自信,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仅为自己争了光,也为祖国争了气。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这些人物的有关材料,做一期手抄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入体会,概述全文
1、自由读课文后,请同学讲一讲童第周是怎样为国争光的。
2、学生讲述后互评。
3、师评。
二、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书写“旧、跟、败、争、术、苦”等字。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独立完成课后第二项练习:选择词语填空
7、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三、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学习《一定要争气》一课,我们也要像童第周一样有志气,有信心,再难做的事都会做成。
2、请同学们把自己感想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小学语文《寓言》教案07-22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