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谚语的理解和生字“满”的书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
体验:折一根和折一把筷子。
质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与它相对应的一句话。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团结合作的几条谚语。
朗读感悟:
1、初读自悟,自学生字的读音。
自读课文多遍,找出自己喜爱的谚语读给伙伴听并正音。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文中谚语的理解。
合作展示:一位同学读谚语,另一位同学说说对谚语的理解,可以直接解释谚语的意思,也可以举例说明谚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图画表示谚语的意思。
朗读背诵谚语。
老师引导谚语。
看图画、实物,再朗读。
熟记自己喜欢的一句谚语。
指导认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主识记下列字: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
3、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找找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用笔或用脑记下来,比比谁记得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别注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 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地点:多媒体教室
内容:
音标
一、热身:唱26个英语字母唱
二、学习单元音
三、学习双元音
四、学习辅音音标,并结合单词,学习拼读。
五、总结归纳,结合实际,根据音标写出单词。
Ii Jj Rr Ss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5.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机灵可爱的松鼠执着的寻找落叶筑巢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1.松鼠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动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11课《看松鼠做巢》,看看文中机灵的松鼠执着地寻找落叶筑巢的情景。
2.读课题,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2.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词句。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课件,了解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方式。
4.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议指导朗读。
(2)齐读。
四、学习生字
1.本课生字中,注意巢,鼠,湿,饶均为翘舌音。
2.字形结构上巢、鼠、费、伞为上下结构的字,附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要紧凑。指导书写时注意归类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松鼠是怎样表演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是怎样做巢的'。
二、精读课文3-9自然段。
学习3-9自然段。
1.学生默读。
思考:我给了松鼠哪些帮助,结果如何?
(抓住我的做法及松鼠做巢两条线索学习)勾画重点词句批注写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
“我”提供的帮助:帮松鼠找来了干树叶;
提供人造棉;
找来大床单。
松鼠:1.它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仍旧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2.它匆匆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3.想不到一切白费心机!它竟绕到别的树下叼来树叶。
理解带点词语在句中表达的意思。感受我对松鼠的关爱,以及松鼠的执着。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作者通过认真的观察,再用笔墨记录了他观察的经过,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只可爱执着的松鼠形象。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3.全班交流,相机点评指导:
(1)抓住动物的特点。
(2)表达自己喜爱之情。
4.作业: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四年级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
2、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时,能找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3、能抓住重点对课文进行理解。
体验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松鼠机灵可爱。
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懂得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教学重点:弄懂松鼠是怎样锲而不舍自己找落叶做巢,了解松鼠做巢的执着。
教学难点:在理解中体会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关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挂图,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神奇、有趣,令人神往。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夏日树梢上鸣唱不停的歌手——知了的演唱。看,在橡树间穿梭跳跃,机灵可爱的小松鼠已向我们走来。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有关松鼠的资料都行)
1、松鼠的外形特点。
2、松鼠的生活习性。
3、松鼠的皮、毛的作用。
……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找规律,找异同点。
3、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4、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开火车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
那么,松鼠是怎样表演的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图片或课件,了解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方式。
4、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5、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议指导朗读。
6、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松鼠的精彩表演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观看松鼠做巢的本领。
二、学习课文3—9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我给了松鼠哪些帮助,结果如何?
方法:抓住我的做法及松鼠做巢两条线索学习,勾画重点词句批注写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
“我”提供的帮助:帮松鼠找来了干树枝
提供人造棉
找来大床单
结果:
(1)松鼠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仍旧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2)他匆匆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3)想不到一切白费心机!它竟绕到别的树下叼来树叶。
……
抓重点词理解,感受我对松鼠的关爱,以及松鼠的执着。
4、学生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作者通过认真的观察,再用笔墨记录了他观察的经过,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只可爱执着的松鼠形象。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3、全班交流,相机点评指导:
(1)抓住动物的特点。
(2)表达自己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11、看松鼠做巢
表演 高空走树枝 无伞降落
提供帮助
做巢
松鼠 锲而不舍找落叶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继续开展浓浓乡情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⒈搜集有关赞美梅花、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⒉把重点句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激情启思
⒈(配上《梅花三弄》音乐),引导学生诵读关于梅花的古诗。
⒉交流:听了大家的朗诵,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⒊是呀,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悠悠的乐曲,传达了对梅花的赞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和靖眼中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这是陆游笔下的梅花。那么,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
⒋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梅花魂》,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三、对比朗读,感悟情怀
⒈指名读第一段,谈感受。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扣住又总让我想起来感受我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二)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谁为大家读一下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老师可以把小资料中的内容,再介绍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3.解题: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先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本课自然段较多,共有27个自然段,要求学生细心地标正确序号。
(五)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六)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下列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溅 怨 填 唉
“溅”字的右边是“戋”,不要写成“戈”;“怨”字的左上方是“夕”不要写成“歹”或“”,右上方是“”不要写成“巳”;“填”右边是“真”,不要少写一横;“唉”的右下方是“矢”,不要写成“失”。
2.给下面加粗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勉强 仍旧 模样 自作自受 魁梧
勉强的“强”应读“qi3ng”,而不是“qi2ng”;仍旧的“仍”应读“r6ng”,不是“r5ng”;模样的“模”应读“m*”,不是“m$”;自作自受的“作”应读“zu#”,而不是“zu^”;魁梧的“梧”应读“w*”,不读“w(”。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舒适 顾惜 勉强 抱怨 黧黑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老师要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比如前4个词,可以找出它们的近义词来理解词义:“舒适”的意思就是舒服;“顾惜”的意思是爱惜;“勉强”的意思是将就、凑合;“抱怨”的意思是埋怨。有的词可以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字,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义:比如“黧黑”这个词,可以先查“黧”的意思,即黑里带黄的颜色,进而理解“黧黑”的意思就是又黑又黄。“忐忑不安”和“自作自受”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自作自受”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七)学生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里只要能把课文的主要情节说出来即可。
(八)整理文章的层次。
快速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段(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九)练习读课文,在最让你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后让学生说说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十)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她的美好心灵。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穷人》。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反映桑娜一家生活状况的语句,体会她们一家的生活处境。从第2自然段桑娜沉思想的心事中,可以看出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这种贫苦的生活还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这时老师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通过读第1自然段,就可以找到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自己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读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段意。这段主要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她为丈夫的安危担忧,不但无心睡觉,甚至连屋里都呆不住了,于是她出去向海上张望,可是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她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
2.找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一直读到第6自然段完。
3.学生读完后,老师接着说:当桑娜焦急地推开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4.再找一个同学读第7自然段。
5.学生读完后,老师提问: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西蒙的家里更贫苦,“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对着门口放着一张稻草铺。可怜的西蒙早已死去,临死前她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两个孩子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脚,给他们最后的母爱。
6.过渡:这触目惊心、使人落泪的情景,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动心,何况是善良的桑娜呢?
7.默读8~11自然段,画出桑娜面对此情此景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8.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在学生谈桑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老师适时出示两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提问:“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所以没有多加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14个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知“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同学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
听录音。同学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
师:指黑板上的挂图说:现在俺们到了哪里?
生:(看图后齐说:现在俺们到了操场上。)
师:指课题,说:“请读拼音。”操场上。(先写好课题)
请坐下。
二、看图。
1、师: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生回答一个,师就出示词语卡片让同学先读拼音,再读词语,最后让同学把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图上。)
再领同学读一遍。(不读拼音)
2、好了,图上的体育活动,你们都说出来了,请读这些词语,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指着图说话。
同学们真棒,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读了。
三、小组活动。
1、等下,俺们来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全部认知这些词语。还要把这些卡片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手的'活动,一类是用足的活动。教认“足”字。并认知“口”字旁。(摆在4号的桌子上)
板书:手足
拍皮球踢足球
打球跳高
拔河跑步
2、好现在请小组长打开老师发给你们的小信封,拿出卡片组织你的组员进行学习。
3、开始活动,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摆。
4、检查分类情况。
俺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对了没,这边是用手的活动(齐读),这边是用足的活动。(齐读)
四、识记生字。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这些生字娃娃呀,都等不及了,都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想)
1、认知“打、拔、拍”
①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分好类了,那看看这三个字(师边指卡片上边说)它们都是用手的活动,所以它们都是“扌”(出示卡片)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如:“扌”加“丁”打打打。
②认知“球”字和“王”字旁。
2、认知“跳、跑、踢”
(1)请读用脚的活动那边的词语。那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旁啊?(师指跳、跑、)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足”)跟读
(2)那你们来做做动作看:师出示卡片,全体同学起立做动作。
(3)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足”旁。
(4)“足”字旁与“足”字比较
教同学认知“高”字。去掉拼音读一遍(投影出示)
课中活动:1 2 拍拍手,3 4 点点头,5 6 拍拍肩,7 8 扭扭腰
2 2 伸伸手,3 4 摇摇头,5 6 耸耸肩,7 8 跳一跳 9 10 快坐好。
五、句子练习。
过渡语:俺们下面的活动更有趣了,第一:要比一比看谁认知的字最多,第二: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要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要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六、找朋友的游戏。
下面俺们来学一学本课的儿歌。
七、学儿歌。
1、先齐读生字的拼音。(投影出示儿歌)
2、同学自身试读。
3、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
4、下面可要插红旗了,看哪一组能得到红旗。
5、小组读。哪组读得好,就给他们插上红旗。
6、练习背诵。
八、进行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九、巩固练习。
连线。把图片与相应的词语连起来。
最后下课的铃声,同学起立一边踏步一边读儿歌走出教室。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男16人,女20人。大部分学生都是身体健康,活泼可爱,文明礼貌,上进心强。
从前几个学期的成绩检测中来看,本班学生的总体成绩还是可以的,其中比较优秀的有李帅、李彩、吴坡等同学,也存在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几个差生基础差得厉害,影响了全班的平均分和合格率。在这学期,对差生要狠抓知识落实,使他们的语文成绩能有切实的提高。
学习习惯方面:本班学生多数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勤举手,爱动脑,及时完成作业,特别是李帅、李彩是同学的好榜样,也有个别同学,作业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书写比较糊涂,还有几个小不点爱做小动作,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这几个同学需要老师特别关注,需要老师特别耐心的教导。
语文能力方面:在阅读水平方面,李帅、赵微等同学具有优势,理解感悟能力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都与众不同,胜人一筹;在写作方面,刘静秀、左有政等同学表现突出,能写得通顺、详细,又不繁琐,而且能做到中心突出,有详有略;在书写水平上,白文冰、钱珍等同学自迹清楚,字写得清秀、漂亮,让人赏心悦目;在朗读能力方面,卢虹伶、蔡丽花都非常出色,音准,读通顺,而且非常有感情,总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方面:大部分学生都长在农村,虽说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对他们还是百依百顺,造成许多孩子性格娇惯,比较自我的一面。还有一些学生父母远在外地,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因而家庭监督、家庭教育等方面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学生个个都是聪明活泼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发展前途,重要的四,教师要充分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一大步。虽然我不能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学生,但我会努力让他们变得更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本册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都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57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本册多音字10个),能辨认形近字;会读写396个左右的新词语(不含单音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必须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学会按要求预习课文;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学会用“摘句法”,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并课文的段落大意。
4、学会把一件事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初步学会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既能写具体,又能写简洁;初步学会写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会写启事。
5、会修改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
6、会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有的还会默写。
7、会有条理、具体地说清楚一件事,根据要点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一本课外书;会说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摘录句子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②用自然段段意归并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2)习作方面的重点是把一件事写清楚。
①把一件事情写完整,即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②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
(3)听说训练方面的重点是有条理,较具体地进行叙述。
2、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给课文分段,并能概括段落大意。
五、质量目标
1、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本册教材的有关基础知识。
2、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4、考核成绩。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随着课改的深入,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努力体现教改趋势,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识记理解,运用创新,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情感倾向和习惯自律的培养,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逐渐由扶到放的指导原则,主要措施如下:
1、要通过互借图书,推荐好文章,评阅好文章,摘录好词好句等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适当增加习作的训练次数,加强习作方法指导,特别是在如何写具体,详细上多作辅导。
3、开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使优生、差生都有潜力发展,都有机会提高。
5、做好阶段性的质量检查与反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提高教学效率。
6、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字迹清楚、整洁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不能不讲信用”这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是怎样做到守信用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是怎样做到守信用的。
教学难点:感悟守信用的重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宋庆龄的照片,简介宋庆龄。今天我们了解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大意。
3. 由读课文,看生字表读准字音。
4. 字词。(一般读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对理解课文又帮助的'词句等等。)
宋庆龄 折花篮 (用这两个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解释 虽然 挺想你的 (书中说谁挺想谁的?挺可以换个词吗?)
惋惜 (把带惋惜的这句话读一读
惦记 这件事 (她惦记着学折纸这件事)
5. 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6. 指名读课文,(可以分自然段读)了解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感悟课文内容
1. 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讲信用 有耐心 (整体感受)
2. 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还有不同感受吗?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给足时间)
3. 汇报交流。边汇报交流,边板书。重点交流一下语句的理解。
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板书:答应等
宋庆龄想了想,说:“爸爸,你们去吧!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等她!”
a、学生汇报,读所画的句子,谈感受。板书:一定等
b、“想了想”在课件上变颜色,问:在什么情况下想了想?
c、读读爸爸说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d、你们现在都是宋庆龄,听了爸爸的话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e、课件出示:[+小学教学设 计 网_+}
对比读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带着理解读读宋庆龄的话:宋庆龄想了想,……
宋庆龄一个人留在家里……仍旧耐心地等下去。 学生读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再读。板书:耐心等
十二点过后,……迎了出去。 学生读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等来了吗?读最后一段。板书:没等来 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大家为什么都会心地笑了?
(留个问题下节课解决)
板书设计: 讲信用
宋庆龄 耐心等
还在等
没等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没解决的问题:
二、默读课文,为自己选择一个角色,想想你为什么笑?
(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播。)
1、选择小珍的妈妈,你为什么笑?
2、选择宋庆龄的父母,你们为什么笑?
3、谁选择宋庆龄,你为什么笑?板书:等得值
把你体会到的带到句子中,读“宋庆龄望了望爸爸妈妈,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4、读全文,看还有谁也是讲信用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学生自由发言。
6、师生交际 把故事结尾演一演
老师演小珍的妈妈,同学演宋庆龄。师引导:庆龄,对不起,小珍没有按时来和你学着花篮。……
老师演宋庆龄的妈妈,同学们演宋庆龄。师可引导:庆龄,后悔吗?……
7、学习字词
自学生字,看看你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小组学习,挑选难字,在小组中交流。推荐小老师给大家讲。
学生汇报。(边汇报,边鼓励学生的记字方法,可适时指导:归类记字)
在交流“惋惜”时,指导造句。
(重点讲解“解释”等字的书写,鼓励补充某个字的资源,加大识字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
练习书写。
三、作业
1. 认真写本课生字词。
2. 选作:搜集宋庆龄的小故事、或讲信用的小故事。
编演课本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学情分析
该班共有学生47人,女生26人,男生21人。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极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师的教育能虚心接受,知错就改。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再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2-16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