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
师:对,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6、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语文教案 篇2
一、预设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4-8自然段,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画风的方法,
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风吗?(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①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③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生字宝宝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谁能把一对对好朋友读一读呢?(课件出示词语,用小老师领读和齐读等不同方式学习。)
4、朗读接力赛,指名接力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完评议。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深入学习。
1、他们三个分别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不同的记号)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你喜欢谁?为什么?他是怎样画风的?
(1)喜欢赵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
B、因为她爱动脑筋。
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
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
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吗?[点宋涛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喜欢陈丹。
陈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陈丹画风的句子。[点陈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4、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读?(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他们读得棒不棒?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书写的4个生字,指名读一读,组词。
2、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3、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并评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 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 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 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 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 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 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 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 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 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 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 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 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语文教案 篇4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三、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难点: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小黑板出示本课词语) 。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第二课时
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懂得父母喜欢的是孩子的进步。
2、学会本课"还、送、什、么、呢 、写、兴、朵"8个生字。认识秃宝盖。理解"生日、什么、大红花、快乐、高兴"等词语的意思。
3、能看图用"喜欢"说一句话。
4、学会做一件礼物送给妈妈(或爸爸)。
5、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添字。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读课文,讲读第一节,学会"生、送、什、么、写、朵、还" 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上第二课。(板书:8、给妈妈的礼物)
齐读课题。(注意"礼物"两个字正音。)
二、范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e听边想谁给妈妈送礼物?)谁给妈妈送礼物?(给妈妈送礼物的是"我"。为了教学方便"我"可以改名为丁丁。)
看课文插图,图上哪个是丁丁?哪个是丁丁的妈妈?
你给别人送过礼物吗?(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song shen me ne)
送 什 么 呢?
读句子,注意正音。"什"前鼻音,"么""呢"读轻声。
"送":"这"字里面的"文"换成"关"。指导笔顺。课文里说"送什么"你能用"送"组词吗?(送水、送饭、送衣服)
"什么":(老师举起一支粉笔)这是什么?(这是粉笔)(举起一本书)这是什么?(这是书)你能用"什么"说一句话吗?
"什":读准翘舌音。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字形。
"么":独体字,共3画。让学生按笔顺说笔划的名称,强调第2笔"ㄥ"叫"撇折"。
"呢":左边口,右边"尼"。左右结构。着重指导"尼"的笔顺。看看课文里"呢"自用在哪个句子里,句后是用什么标点符号。"呢"的后面是问号,"呢"一般用在表疑问的句子里。
三、讲读课文第一节
1、为什么丁丁会想到要给妈妈送礼物的?(板书:生日)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教学"生"字:指名拼读,读准翘舌音,后鼻音。指导笔顺,书空。
2、出示抄有下列两个句子的小黑板
妈妈生日快到了。
妈妈生日到了。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第1个句子是讲妈妈的生日还没有到,但马上就要到了,离生日没有几天了。第2句是说妈妈的生日已经到了。)
第1个句子中的"快"是什么意思?(就,就要) "快"字怎么写?我么怎样记住它的字形?
3、"我想送妈妈一件礼物"的"想"是什么意思?(准备、打算的意思)
4、 板书:一件。指名拼读。除了"一件礼物"以外,还可以说"一件"什么?(一件衣服、一件大衣)
5、自由读本课课文。然后指名读、齐读。[]
6、谁能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这一节课丁丁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丁丁准备给妈妈送一件礼物)
四、巩固练习
五、生字
认读"生、送、什、么、还、呢"6个生字,边认读边书空。
六、写字指导。
七、作业
1、从学过的生字中找出结构相同的写在一起。
独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右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2、3两节,学会读多音字"地",认识秃宝盖,学会"高、兴"2个生字,练习看图说说丁丁是怎样为妈妈做生日卡片的,完成本课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下列生字词。
2、 指名读第一节课文。
二、 讲读课文第2节。
1、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带音节的字。
2、指名朗读,正音。
3、"送什么好呢?"这个问句是谁文谁的呢?(丁丁问自己的)
我们把这个问句来读一读,要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练习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当时丁丁是怎么想的吗?(妈妈生日快到了,我要准备一件礼物送给妈妈。送什么好呢?到街上去买东西送给妈妈,不好,这要花钱。对了,我会画画,还会写字,我可以做一张生日卡片送给妈妈,妈妈一定会喜欢。)
4、放第二幅课文插图的投影(或看课文插图)
从图上看,丁丁给妈妈的生日卡片已经做好了没有?(已经做好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说丁丁是怎样为妈妈做这张生日卡片的?
(丁丁找来一张纸和几支彩笔,先在纸上画了一朵大红花,还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做好了,丁丁跪在凳子上,把生日卡片拿在手上,自己看看,心里也很高兴。)
5、出示抄有下列内容的小黑
我画了一朵妈妈喜欢的大红花,还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1)齐读。
谁能把黑板上句子中的"喜欢"换上另外一个词,意思不变?(喜爱)
(2) "祝妈妈生日快乐"是什么意思?(希望妈妈生日快乐。)
6、指导朗读。注意指导长句子中的停顿。
三、讲读课文第三节
1、放第三幅课文插图的投影(或看课文插图)
丁丁把礼物送给妈妈时,会怎么说?妈妈又会怎么说?("妈妈,你的生日快到了,我送你一件礼物。"妈妈说:"是什么呀?"丁丁说:"是我自己做的生日卡片。"丁丁把生日卡片送给妈妈,妈妈看了高兴的'说:"做的真好,我真喜欢,谢谢你"!)
妈妈为什么说:"我真喜欢"呢?
(丁丁刚上一年级,就已经会画画、写字,而且还会给妈妈做生日卡片。妈妈看丁丁这么懂事,进步这么快,所以说"我真喜欢!")
2、我们把妈妈的话读一读,要把妈妈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地"的读音。
dì 土地 地上 扫地
地
de 高兴地说 很快地跑 大声地说
"兴":后鼻音。第3笔是撇,做后一笔是点。"高兴"与课文里的哪个词意思差不多?(快乐)
四、齐读课文2、3两节。
五、 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2、上节课的生字,每个写两个,本节课的生字,每个写三个。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进行有关的句子训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懂得父母喜欢的是孩子的进步,并进行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卡片
2、 用下列字口头组词:朵、写、兴
3、 听写生字。
二、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放课文录音。
2、 自由读课文。
3、 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读第1节。
为什么丁丁想到给妈妈送礼物?
(2)读第2节。
丁丁怎样给妈妈做生日卡片?
(3)丁丁的礼物,妈妈为什么很喜欢?
三、总结谈话。
丁丁是个好孩子,小朋友们要想他学习。像他那样爱父母,多学本领,这样,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更高兴。如果你爸爸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你准备送他们什么礼物呢?
大家说得很好,今天回家做一做好吗?
四、 看图、用"喜欢"说一句话。
1、读词语"喜欢"
2、 选一幅图说说谁喜欢干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能较熟练地朗读课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谁啊?他有什么本领呀?
生:我喜欢……,他有……
2、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接下来我们开始上课吧。
3、师板书课题:《绝招》,齐读
4、提问:什么叫绝招?
是一个人怎样的.本领呢?能具体说说吗?
(师小结:绝招是一个人很难练成的,了不起的本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过渡语:课文中有一群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绝招。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赶快打开课文64页,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现在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
2、读准下列字音:
憋气 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攥得快 尴尬 撇到
下巴颏 咧开 羡慕 握拳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课后生字,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③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
④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⑴联系上下文,在阅读中扫除字词障碍。
⑵围绕“自学提示”展开讨论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⑶以辩论会的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⑵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大家都见过灰尘吧,是不是很讨厌它?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目标
1.将课文读通顺、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了解在生活中灰尘都有哪些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3、熟读课文,思考: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⑵想想文中用了几种说明方法、我们都学了哪些说明
方法?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六、当堂训练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七、小结: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
八、板书设计: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黄河象》是“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主题“变化”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陈设的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推想了它的形成过程,以和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说明二百万年间,大地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本课内容既有实际的,又有推想的,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别,仔细体会,阅读课文时以学生为本,以读促思,以思促悟,真正体会文章情景。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是首届课改实验班,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这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好地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程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能通过预习基本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为课堂上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但由于学生受家庭条件限制,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在大局部学生身上还落实不到位针对课文内容质疑,从众多问题中提炼有价值、有质量的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读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掘、挖掘”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体会作者推想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与科学的推断力。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中推想的内容,发掘了二百万年间沧海桑田的变化,体会作者推想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黄河象的化石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我在网上得到一个消息,明年暑假北京自然博物馆要向全国小学生免费开馆一月,你想去观赏吗?
生:想。
师:谁为我们当导游呢?怎样才干做一个合格的导游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到北京自然博物馆观赏黄河象。
2.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师:读了课题,请你猜猜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当导游”,读课题猜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沛调动起来。]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考虑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这篇课文,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自身的想象或另编一个合理的故事。
生:读了《黄河象》,我感觉科学家的推断很有意思,但是不是还可以有另外的推断?
师:对,同学们提得很好,这也是本课要学习的重点之所在——展开丰富的合理的想象。
2.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全班齐读。
(2)对照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3)指名汇报。
生:“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理解“炙烤”的意思。
生:“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理解:“有气无力”。
师: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
生:天热极了,大象又累又渴,难受死了。
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示出来。
师:请大家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中的情景。
师:一群大象向河边走来,本想痛痛快快地饱喝一顿,哪知道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谁知道是什么事?
生:一头老象最先跑到河边,它伸长鼻子去吸水,河水少,够不着,它就跨进水里,右脚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没想到石头下全是淤泥,石头往下陷,老象也往下陷,抬起的左脚来不和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进去。
师:大家再读这段话,多读几遍。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老象太倒霉了,我很同情它。
师:请你再读一遍,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河水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请大家看第二幅插图,说说图中情景。
用简单的几句话归纳完整的黄河象的化石形成过程。
(4)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师:《黄河象》是根据推想而写的,除了这样的推想,还有其他的推想吗?
生:一天老象带着儿子去拜年,来到一条小河边,由于老象带的礼物太多,它对儿子说:“我把礼物送到河对岸,再返回来接你,说完踩着河中的石头过河,刚到河中心,脚下的.石头突然往下陷,老象也跟着深深地陷了进去。
……
师:这些同学的推想很有趣,这就是这篇课文要送给我们的一把“金钥匙”,(课件出示“金钥匙”,全班一起读一读。)
(5)指导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说说体会到什么?
(6)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概括它们主要讲什么?理解“发掘,挖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让学生借助自学提示,在读中思,读中悟,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细读全文,体会感受。
(1)同伴互助细读全文,找出表示作者合理想像的细节的词句。
(2)学生汇报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
一群大象,在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
……
(3)(课件出示句子)比较句子,说说自身的感受。
小结:本课作者多处用到细节描写,通过它我们体会到作者具有丰富、合理的想像力,同时文章的内容也较生动形像。现在就请大家模仿《黄河象》的写作手法,有顺序有条理清晰地把你对黄河象的由来的想像写一写,或者说自编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细节描写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让学生在自身的习作中试着运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展开合理的想像的写作手法。]
教学反思
《黄河象》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课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创设情景,用当“导游”,看课题猜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在阅读课文时,我采用“递进阅读”方式,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中感悟,细读课文,体会感受,由浅入深,螺旋上升,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通过这些环节的实施,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学习要领:有顺序的叙述黄河象化石的发现和丰富合理的想像等写作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7-23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树教案10-28
语文园地的教案12-25
语文阅读教案(精选)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