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6 05:46:5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9个,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3.掌握对话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

  4.体会鹿的聪明机灵和鳄鱼的愚蠢贪婪。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言行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复述方法,提高复述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鹿鳄鱼

  请学生谈谈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随机学习“鹿”和“鳄”。)

  书写指导:“鹿”字“广”字旁儿的横画稍长,竖撇要舒展大方,里面的部分写紧凑。

  2.再板书:鹿和鳄鱼

  用一个“和”字把鹿和鳄鱼连在一起,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你从“一只”和“一千条”这两个量词上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双方力量的悬殊。)

  相应板书:(弱而少)(强而多)

  二、初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记带生字的词语,在不理解的词旁做记号。

  2.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毒:上面三横长短不一,下面是“母”字。写时上小下大,“母”的中间一横要稍长有力。

  难理解的.词:

  泛滥: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泛”读fàn,不要读成fá。

  曾孙:孙子的下一代,“曾”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曾”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zēng,不要念成céng。

  伺(sì)机:文中指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3.鹿和老鳄鱼有几次相遇?(以此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探究课文。

  1.你认为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中的鹿和鳄鱼?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说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句:

  (1)“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弱小的鹿没有被强大凶残的鳄鱼吓倒,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自救,并且精心设计好计谋的每一步,以智取胜。)

  (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鹿抓住了鳄鱼死爱面子的弱点。)

  (3)“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鹿表面上是数数,实际上是借机逃脱。)

  (4)“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根木头居然这么像鳄鱼。如果真是根木头,它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鹿说话很有技巧,富于智慧。)

  (5)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鳄鱼的贪婪凶残。)

  (6)“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鳄鱼的愚蠢,死要面子,爱逞能。)

  3.掌握文中几种不同的对话表述形式。

  (1)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主要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对话)

  (2)读一读下面三句话,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②“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

  ③“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

  (3)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一种说话形式呢?

  (4)出示练习:给下面三句话标上正确的符号。

  ①这不可能是真的她拼命地摇头

  ②爸爸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③船长拿枪瞄准儿子快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点评,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把握人物的情感。

  2.推荐代表读。(读时先说说你给同桌提了什么好的建议。)

  3.评读。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

  要求:可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六、复述故事。

  1.方法指导:

  (1)先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体现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如泛滥,小岛,中毒,一千条鳄鱼,数数,伺机报复,绿色木头……

  (3)尽量用自己的话。

  2.听课文录音。

  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

  七、作业。

  如果鹿与老鳄鱼再次相遇,它们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鹿又会怎样以智取胜?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19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弱而少) (强而多)

  聪明 愚蠢

  以弱胜强

  以少胜多

  关于鹿与鳄鱼

  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上有角,嫩角有茸毛,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鳄鱼:爬行动物的一类,四肢短,尾巴长,全身有灰褐色的硬皮。善于游泳,性凶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分两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给同学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个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

  本课设想从预习入手,预习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是画出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句子;三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学习课文时多读,让学生自己体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颐和园》是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一看题目就知道,它是写什么的呢?是抓住皂荚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二、指导自学。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 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 课文还写了什么?

  3 画出你读不懂得地方。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通顺。

  2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引导学生谈: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从皂荚树树干粗、枝叶茂盛等方面写了皂荚树高大的特点。除了写皂荚树高大的特点之外,还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学生提出不动的问题,其中,可当场解决的小问题,发动大家帮助解决;与后面的学习有关的,留待后面解决。

  四、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1 请大家默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谈:

  (1)第一自然段写皂荚树的位置,同时也点出了它很高、很大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自然段都以“好……的皂荚树啊”开头,先总的讲它的特点,再对这一特点做具体的描写。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 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十自然段。

  1 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第五——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 课文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这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 这一部分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 指导朗读。

  5 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皂荚树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6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剧种,“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生根、发芽……”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7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同学们,通过《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课是抓住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以及它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对皂荚树进行描写的,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会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察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习惯 宣布 称誉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这课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文本的脉络很清晰,整个脱壳过程可以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 头 脚 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的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没着柿子树往上爬。”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初秋季节蝉的叫声仍不绝于耳,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鸣叫实在是司空见惯,但极少有同学对“金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探究研读、观看画面、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通过抓重点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每一过程的特点。

  5.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6.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诵。

  7.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

  2、读题

  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3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1、2自然段

  1、那么课文作者用了2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板书)

  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

  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期待、迫不及待……)

  是啊,所以当叔叔告诉我每当(出示)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4、对于爱捉蝉的我来说,我多么期待,急切地想揭开金蝉秘密呀!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决心)把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我决心……秘密。”

  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在这份迫不及待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吧。

  (四)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这课有8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因此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搜)哪个字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掌握需要老师给你示范?(椒、趴)

  2、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范写,学生仿写并完成习字册。

  3、课后阅读关于蝉的资料信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看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到哪里去春游,公园里的景色怎样和同学们是怎样活动的。

  2、能说说自己班里的春游活动。

  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能把每一处的景色和同学们是怎样的活动的说清楚。

  教学难点:

  连贯说几句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春天到了,学校里组织了春游活动。这节课,我们先来说说丁丁和冬冬的学校里组织的春游活动。

  今天,我们上一堂听说训练课,题目是《愉快的春游》,要求同学们能够连起来说几句完整的话。

  二、看图说话。

  1、仔细看图

  ⑴、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老师和同学们到什么地方去春游?心情怎样?

  ⑵、指名按提问说话。开小火车说。(春天,阳光灿烂,老师和同学们到()公园去春游,他们可高兴了。)

  2、来到公园,同学们看到春的景色怎么样?(公园里的景色真美。)

  3、从哪里看出公园的景色真美呢?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大地穿上了绿色的新衣,树木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红红的杜鹃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竞相开放。湖水清清的,照着天,照着桥,照着春游的小朋友。蜜蜂、蝴蝶、小鸟也赶来了,加入这百花盛开的春天。)

  4、把前面的两部分连起来说一说。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同桌互说。

  5、春天的景色这么美,同学们在公园里进行哪些愉快的活动?(每个同学们选说一个内容)[同学们的心情怎样?]

  6、指名说:

  花坛边:丁丁在指挥,冬冬拉手风琴伴奏,大家快乐地唱起《春天在哪里》,歌声多么清脆。

  湖边:三个小画迷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左手拿着画板,右手拿着画笔,边看边把春天的美景画下来。

  假山上:同学们躲的躲,找的找,可开心啦。

  湖面上:老师带着同学们在碧绿碧绿的'湖水中划船。

  7、把愉快的四项活动连起来说一说。

  三、把三部分内容连起来说。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再指名说、同桌互说。

  小结:同学们的歌声、笑声充满了整个公园,春游是多么愉快。

  四、说说班里春游活动的情况。

  1、什么时候,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

  2、春天的景色怎样?

  3、同学们是怎样愉快的活动的?

  (教师及时纠正不确切的说法和语法。)

  板书:

  15、春游(听说训练)

  1、什么时候,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大地绿色唱歌拉、指挥、唱

  2、春天的景色怎样?树木嫩绿画画坐、拿、画

  3、同学们是怎样愉快的活动的?(花坛边花五颜六色爬假山一边……一边……

  湖边,湖水,清清,划船,划来划去

  假山上

  湖面上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bpmf教案03-1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