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语文教案-最后的辉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并充分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最后的辉煌》。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小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理解“最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探究活动
以爱国科学家为主题,出一张小报,可以一人出一张,也可以几人合作一张。
语文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四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编辑:xx抄写:xx
插图:xx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反思: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第二课时猜字谜
一、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二、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三、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四、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新笔画“弯构”。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和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能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和学校生活的快乐。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朗读课文和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美,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和学校生活的快乐。朗读课文,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初步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学习朗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美,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认识课文
认识课次“1”;课文的题目“我们的学校”;认识课文内容部分;认识课后练习部分。
二、正确读课文
1、投影打出课文内容,师边指文边范读,学生听
2、教师范读,学生看插图,教师读到那学生指到哪
3、教师读,学生看文字,认识音节与汉字的关系
4、学生利用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读好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5、逐句订正,指导读正确
三、分析课文
1、出示课件:这是哪里?你从哪看出来的?
2、学校的附近有什么?(山、小河……)
想象一下山上还有什么?小河怎么样?
3、这里的景色怎么样?你能读出美的语气吗?
试读、范读、体会读、指名读、
你知道这所美丽的学校在什么地方吗?(理解郊区)
全文
为什么大山听我们读书,小河跟我们唱歌?
理解带着语气读全文
展示性读全文
结合课文中学校的描写,说一说:我们的学校什么样?
四、练习朗读。
教学反思: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停顿,但是不能做到有感情的读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新笔画“弯钩”。
教学重点: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
教学过程:
一、语气的朗读课文
二、认读文中字、词语(利用音节)
三、观察这些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样子和名字?
1、汇报记字方法:象形、会意……
2、利用方法认读生字
3、读字,利用笔顺跟随自学,认识新笔画“弯钩”
4、书空仿写,记笔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字的主笔、次主笔的位置,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占格结构
笔画的'高矮长短……
2、记住范字的写法,位置,描写两个
3、仿写生字,写后比较,认读
4、教师巡视指导
五、朗读并背诵课文;生字书写练习
板书
1、我们的学校
大山的怀抱听
美丽的野花美丽
清清的河水唱歌
教学反思: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停顿,但是不能做到有感情的读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复述课文,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学为主,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厌恶战争,企盼和平和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一些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开课:
每个人都向往和平,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古诗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
2.个别学生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讨论学习课文内容。
1.龙德在听到受伤士兵请求帮助的话后,他在想什么?它又是怎样做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
四、指导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
14、蜜蜂
辨认方向 能力强
? !
遇到问题 实验求证 得出结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出、读、书、骑、车、的、话”7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6、会读、会认、会用词语:竹子、日出、骑车、读书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掌握zh ch sh r四个声母,以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使学生能够初步连起来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连起来说一句话。r的发音比较难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3、能够看图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z c s这三个字母叫什么?zi ci si呢?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发音时,舌头是伸直的,舌尖抵住上齿背后。)
2、拼读音节:板画苹果树,在苹果上分别填上zá cì sǎ sī sū zé cù zǔ cā等音节,做摘果子游戏。
(二)明确教学目标。
今天继续学习四个声母和四个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看谁最先学会。(教师手心向上,指尖稍稍翘起。)
(三)教学zh ch sh r四个声母,及其相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1、教学zh和zhi。
(1)看插图说话引出zh: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
织毛衣的“织”读得轻又短就是声母zh。板书zh
(2)教师范读,讲解要领:舌尖平伸,抵在上齿背后,我们叫它“平舌音”。今天学的声母发音方法与它们不同,要把舌尖翘起来,我们叫它“翘舌音”。
(3)z—zh对比读,zh比平舌音的z多了什么?“h”在这儿不念h,也不能和前面的z分开,z和h在一起表示读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
(4)声母zh读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zhi要读得响亮些、长些。zh—zhi对比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