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6 08:45:1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集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6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语文教案 篇2

  一、和谐对话

  1、同学们,这学期咱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

  (估计有学生会猜新同学,新老师,教师都加以肯定,但不确定)

  2、让我们先来听一则新闻,你就知道了!

  (1)绍兴市绿化面积达45%。

  (2)我校老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达100%。

  (3)我镇20xx年的工业产值比20xx年增加340。8%。

  现在你知道新朋友是谁了吧?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想不想和百分数交朋友?

  3、关于这位新朋友,你已经了解多少?你还想了解什么?(教师随机挑选板书)

  二、自主探索

  (一)什么是百分数?

  1、提供素材:

  年级“达标”人数总人数

  五年级180200

  六年级93100

  师:比一比,哪个年级体育“达标”情况比较好?为什么要这样比?

  根据讨论补充表格:180/200=90/10093/100

  2、引导探索:

  (1)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百分之几的数)

  (2)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共同又表示什么意义?表格上方怎么填?

  (3)如果把“达标人数”看作“一个数”,“总人数”看作“另一个数”,怎么补充?

  (4)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百分数特殊在哪儿?

  1、提供素材:

  A、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B、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C、一堆煤重87/100吨。

  2、共同探索:

  (1)这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哪个不是?为什么?

  (2)结合上面的例子,谁能说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异同?

  分数:既可表示一个数(可带单位),也可表示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

  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不带单位)。

  (3)百分数相对于分数有什么优点?

  (三)百分数长什么样?

  1、提供素材:

  15%、50%、100%、0。5%、121。7%、300%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这本书我已看了40%。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计划的60%。

  2、自由读,你最喜欢哪个百分数?为什么?(分子可以是整数、小数、大于100)

  3、细细品:(1)前两句话分别是谁与谁比?连起来读一下,你有什么感受?

  (2)我看了40%,一定是看了40页,对吗?为什么?

  (3)从上半年的情况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能按时完成吗?

  4、原来百分数长这个样子!你会写吗?

  (1)将93/100、90/100、75/100、51/100改写成专门形式,评价书写顺序。

  (2)自由写10个%,用百分数的知识让大家猜猜你写了几个。

  三、愉快练习

  1、新闻中3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2、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百分数,你能举几个例子吗?老师也想举几个例子,好吗?

  (1)王大伯家今年水稻收成比去年增产二成,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吗?(二成五呢)

  (2)开学了,各家商店学习用品进行打折优惠。其中一套百科全书国商打九折,供销打八折,用百分数怎么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你会去哪家买?为什么?如果原价分别是100元、120元,你还会这样选择吗?

  四、反思评价

  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习后有什么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一、知识梳理与积累

  1、拼音

  (1)复习拼音,能读准三拼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2、识字

  (1)部首:“病字头”、“双人旁”、“提手旁”、 “反犬旁”、“月字旁”、“木字旁”

  (2)“水、永”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3)学习生字47个,在描写的基础上正确书写26个生字。

  3、句子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轻声,读出句子的语气(提醒别人、问句)。

  4、段落

  背诵两句句子。一首古诗。

  二、学习方法于运用

  1、识字与写字

  (1)总结出有些部首的规律。例如:“提手旁”的字一般和手的动作有关;“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四条腿的动物有关;“月字旁”的字大多和“身体”有关。如,脚、肚、腿……有时和月亮有关。如,朗、期、朝……有些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来学习。“爷”可与“爸”比较,“猴”可与“候”比较。

  (2)注意田字格里的位置。

  2、朗读

  1、朗读课文要先让学生花时间读正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尽可能读得流利些,不唱读,不顿读。可以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它们。应该让学生多模仿、多尝试,在实践中提高朗读能力。

  2 、对于知识性的童话故事,根据学生还处于爱幻想的年龄特点,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比如,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做动作,帮助他们展开想像,再现课文的情境。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再去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在读懂之后,还要回到课文的情景之中。

  3、说话

  要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要组织规范的语言来说。同时注意把话说规范,意思说明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已经”说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读好小鹰的话。

  2.展开讨论,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难点:

  1. 通过学文,了解老鹰说的话的真正含义,从中懂得道理。

  2. 体悟小鹰越飞越高付出的'努力。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或投影。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

  3. 出示课题。

  (1)板书:8 小鹰学飞

  (2)认读生字:鹰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拼命 指了指

  急促 总算 鼓起劲 头顶 盘旋 吧

  ①借助拼音认读

  ②去掉拼音认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读好长句、难句。

  三、了解故事大意。

  出示填空:小鹰跟着老鹰学( ),飞到了( ),( )和( )。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讲解难点。

  3.学生描红练写。

  五、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部分的描红、仿影、临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屏风的有关知识。

  4.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5.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语言。

  2.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

  课时:

  一课时

  (一)识题激趣,导入文本

  1.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几千年以来,它在室内大放异彩,在文学作品中留芳名,在绘画作品中显倩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几幅精美的屏风图。看到如此精美的屏风图,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忍不住要说些什么了?板书课题“屏”看到这个标题,你认为文章会告诉我们哪些知识?请用“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猜想,看谁说得简洁流畅。

  2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代表作:《“说”屏》、《说园》。

  (二)??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正音释义,积累词语。遇到读不准的字,并注上音。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多媒体展示)

  屏风? 纳凉? 帷幕?伧俗? 忒? 雅俗? 美感 史诗? 驻足

  2.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

  自主回答:(多媒体展示)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三)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学生阅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汇报时的语言表述应为:“我们小组认为……”

  合作讨论明确: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体展示)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四)品味赏析? 拓展延伸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学生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

  (4)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用“我最喜欢这个句子,因为它”的句式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

  学生可能会提到的句子。

  a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b“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c“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5)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五)总结积累? 拓展延伸

  1. 课堂小结(展示板书)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2.?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多媒体展示)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六)当堂训练:

  (七)布置作业

  1 摘抄你认为学得好的句子。

  2 搜集整理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供课堂展示。

语文教案 篇6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请你不要告诉她》,请小朋友看老师写课题:“请”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不”上一横稍长;“要”中的“女”横稍长;“告、诉、她”这三个字是这一课的生字,小朋友看仔细点。我们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你”是谁?“她”是谁?

  生:不要告诉她什么?为什么不要告诉她?(师据生所问在黑板上板书大小不等的问号)

  师:小朋友们真肯动脑筋!这些问题教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一定能够解快的!请小朋友拿出课文,仔细读,读准字音。(生读,师巡视)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下面老师先检查一下字音。

  (出示生字投影片。)谁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小朋友,这个“诉”字单独读时读第四声“s ”,和“告”连在一起读轻声,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两遍。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读得都不错!请你们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了。(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课文小朋友们读通顺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他有读错的地方吗?

  生:有!

  师:你读给他听一下!(学生读)(指读错的学生)请你再读一遍。

  师:小朋友这篇课文分两部分,1-5行为第1部分,6-10行为第2部分。我们先学习1-5行,请小朋友再读这几行,读的时候想象一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

  师:谁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田野。

  生:我好像看到了小红花!

  师:小红花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红花真红!

  生:小红花上面还有好多露珠呢!

  生:小红花上面那么多的露珠,太阳一照,小露珠闪闪发光呢!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把你们想象的画面画成了一幅画,(出示投影片)你们看美吗?那你们再读1-5行时,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试着读读看。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生自由读)

  师;谁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不太好!

  师:你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师:读得真好!我们听出来,小红花颜色那么红,那么有光泽,也感觉到小朋友想快点摘下小红花的心情。小朋友们一齐读一遍。

  师:小朋友读得越来越好了,课文用短短的`几句话就把小红花赞美了。这么美的句子我们不能忘了,快把它背下来。请小朋友们先看着图背一背。(生试背)哪位小朋友背一背?(指名背)

  师:小朋友背得不但熟练还很有感情,真不简单!请你们接着读6-10行,读得时候在想象一下小朋友送花的动作,你们还可以把动作做出来。

  (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小朋友读得多认真啊!小朋友送花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吗?教师这儿有束花,谁来表演送花?谁在他表演的时候读课文?

  (一生表演,一生朗读)

  师:他把“悄悄地”插花、“轻轻地”说话演出来了吗?谁再来表演?(一生表演)

  师:刚才的小朋友演得真不错!能演好就一定能读好,这一次你们在读这几行一定会读得更好了! (学生自由读)

  师:谁读给我们听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不错,特别是“悄悄地”和“轻轻地”这两个词,读了以后,我们好象看到了小朋友“悄悄插花”和“轻轻说话”的情景。

  师: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们摘下这么漂亮的小红花送给他们的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这几行,体会一下小朋友对教师的这一份热爱之情。(生齐读)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小朋友们把1-10行连起来,同桌比赛,看谁读得好!

  (生自由比赛)

  师:谁认为自己读得好,就自己站上讲台读。

  (全班学生上台)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师:大家都上了讲台,大家的积极性真高。我们就来一次男女同学比赛读,好吗?男同学先读。(男同学读)再请女同学读。

  师:大家读得真有感情。一开始小朋友问了老师几个问题,学了课文你们懂了吗?“你”指的是谁?

  生:“你”指的是小红花。

  师:“她”指的是谁?

  生:“她”指的是“老师”。

  师:为什么不要告诉她?这个问题是谁提的?你现在搞明白了吗?

  生:因为老师工作很辛苦,小朋友把花送给老师,还不想让老师知道是谁送的,小朋友很爱老师。

  师:小朋友们不用老师教,自己学课文就弄懂了这几个问题,真不简单!今后我们学习时就要这样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学习3个生字。

  师:谁先来把这几个生字读一读。这几个生字,小朋友打算怎么记住它们呢?(学生说记法,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