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精品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数星星的孩子》记叙了张衡小时候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思考的好品质。通过名人的生活小事,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观察、思考对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根据“快乐读书屋”的教学特点,围绕重点内容,设计中心问题,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在教师的适度点拨下,感悟课文内涵,体会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习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指、乱”等5个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现张衡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语句。
2.感受并学习张衡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老师要做个小调查,你们愿意成为我调查的对象吗?
我们用举手的方式来统计一下,在晴朗的夜晚,谁观察过夜空?谁数过天上的星星?
2.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孩子,就喜欢数天上的星星。他是谁呢?为什么要数天上的'星星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板书:数星星的孩子)
3.读课题,提示学生注意“数”在这里读shǔ。
二、自由读文,自主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3.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全班交流读书感受。先在小组内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指名来说说。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使学生粗知课文大意,了解主要内容,并通过读感知文中不认识的字,且能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抓住提示,深读感悟
1.指名读一读文前提示,结合文前提示,明确重点解决的问题:张衡数星星,奶奶说他是傻孩子,你为什么说他不傻?
2.学生再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3.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听取别人的看法,补充自己的认识。
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老师抓住以下两处重点指导:
(1)张衡的语言: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A.张衡怎么知道星星不是乱动?读这句话能看出张衡是怎样的孩子?
B.联系上文奶奶的话,你又能看出什么?(一个“又”字说明张衡并不是就今天数星星,而是经常这样做,看出他不仅是认真观察,还坚持观察。看似随意地数星星,张衡却是用眼看,用心想,发现着规律。这样勤于观察,肯于动脑的数星星,怎么能说是傻呢?)
C.有感情地读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2)张衡的行为:爷爷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A.回顾前文,说说爷爷说了什么话?
B.从“爷爷的话是真的吗?”想象张衡心里还会怎么想?
C.从张衡听完爷爷的话以后的做法中,看出
具有怎样的品质?(张衡认真观察,认真钻研,用自己的观察验证了爷爷的话。看出张衡从小对天文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从文前提示入手,抓住中心问题,围绕文章的重点,组织学生有效地自主读书,在老师有的放矢地指导下,深层次地感悟。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的自主读书得到扎实的落实,独立阅读的能力得到锻炼,在交流汇报中个性感悟得到展现。)
四、拓展资料,回归整体
1.现在请你说一说,张衡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啊,正是这种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的优良品质,才使张衡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对于张衡你还了解哪些?(根据学生的介绍,老师做相应的补充。)
3.分角色再读全文。
(拓展相关资料,更全面的了解张衡,有助于增强名人故事对学生的影响力;回归整体,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自主识字,合作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对于学生记得不牢的字,从文中找出来,再多读几遍。
3.同桌之间用字卡互考,检查对字的识记。
(在学生反复读书后,检查落实识字任务,体现自主识字。)
六、走出文本,拓展阅读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君子一言》,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2.课外找一找关于张衡的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汇报交流。
(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案 篇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 。
2.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语文教案 篇4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黄昏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协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九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发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黄昏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思考:
1、 上课时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多用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识字的时候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说说偏旁表示的意义,理解性地记忆生字。先教给学生方法以后,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锋、峰、泳、咏、噪、燥、躁”7个生字,会写“咏、噪、泳、游、峰、蜂、锋、蜜”8个字及其词语。
2.熟读顺口溜,掌握一些形声字中同音字的辨认方法。
3.让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掌握同音字的'辨认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准备:生子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述谜语: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忙碌花丛里,献给你蜜糖。
2.生猜。
3.出示图片及字卡“蜜蜂”。
4.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字形。
5.练习用“蜜蜂”说话。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蜜蜂。你们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现在我们就随小蜜蜂一起到识字乐园中去采蜜吧!
二、学习字、词,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组“蜂、峰、锋”
1.出示字卡:蜂、峰、锋
师:又有什么新发现?(读音相同,右边相同,但偏旁不一样)
师:是啊,虽然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怎么区分它们呢
2.联系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桌讨论。
3.找生汇报
4.练习用“峰”“锋”组词
5.游戏巩固(捉错别字)
找几位学生戴“蜜蜂”头饰,上有词语:高峰、蜜蜂、先峰、蜜峰、山锋、蜂利,其他学生边读边找,说明错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组同音字:永——泳——咏
1.出示字卡:永、泳、咏
2.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练习组词说话
(三)、学习第三组同音字:噪——燥——躁
1.出示字卡。
2.师提出要求:请前后四人合作共同学习这几个字,由小组长组织分别说一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①根据意思记忆、②编儿歌、③创编一段话、④表演
5、游戏巩固
(1).猜字游戏
(2).课件显示飞舞的小蜜蜂,每只小蜜蜂上带有生字,生认读、组词,对者小蜜蜂飞入花丛。
三、总结、延伸
1.找生谈谈记字方法。
2.师总结,出示课题:认识汉字多动脑
3.延伸:
(1)出示:垂、捶、锤
(2)谁能根据今天的识字方法认识一下这几个字呢?
4.学儿歌(屏幕显示文中儿歌),熟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让学生观察有何发现。
蜂、峰、锋、咏、泳、”均是左右结构。 “游”左中右结构。“蜜”上中下结构。
3.指导书写“蜜”“游”
4.学生描描、写写
5.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