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语文《曼谷的小象》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曼谷的小象》教案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曼谷的小象》教案 1
教材分析:
《曼谷的小象》一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第二十九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作者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泰国妇女阿玲指挥她驯养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车拉也泥坑,并把车冲洗干净的事。
学生分析:
通过2年来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学生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从而体会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心灵美。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为什么赞叹小象,并联系阿玲的三次微笑体会阿玲的优秀品质。
2、理解三次雾色的变化来感受曼谷景象的优美。
3、学习第4~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表演。
4、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经过,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曼谷的景美、物美、人更美,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材料、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小象拉车幻灯片。
请同学们观察图画,说一说小象怎样拉车的?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怎样写阿玲指挥小象工作的'?(生:想)
这节课继续学习29、《曼谷的小象》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赞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生轻声读文,找到有关句子,并标出重点词语。
你觉得小象可爱吗?作者是怎样夸它的?(小组讨论说一说)(通过学生的画词,自悟,可以理解到作者的两次赞叹突出了小象聪明,使学生悟出“物”美)
小结:由于阿玲平日认真精心训练,所以小象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汽车从呢坑中拉了出来。而作者抓住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喷”把小象写活了。
2、再次读文,抓住“三次微笑”深入体会阿玲的优秀品质。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
1走到车前,她冲我们微微一笑,露出整齐的牙齿。
2阿玲抽回了手,笑眯眯地摇了摇头……
3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
阿玲的笑仿佛在说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2)让学生演一演阿玲和小象(小组选导演,在小组内练习演,再到前面演一演)
(3)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让学生说一说
(以上设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悟出“人美”)
3、整体读文,感受景美。
(通过学生对词的理解,更能体会到曼谷的景也美,从侧面衬托了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
快速读文,找出描写曼谷景色的语句画下来,完成填空练习。
(1)从()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小象转身走进()的雾中。
(2)阿玲摆摆撂,笑眯眯地用()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的晨雾里。
三、开展延伸活动,发散思维。
(设计这项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眼界,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借助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小象除会拉车、洗车外,它还会干什么?
四、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4、7自然段
(深入理解全文内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五、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曼谷的小象》教案 2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游客在景色迷人的曼谷正兴致勃勃地观赏美景时,所乘坐的汽车却陷进泥坑无法拉出来。大家心里非常着急和无可奈何!正在这时候(幻灯)阿铃带着小象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二、新授:
(1) 现在请大家先朗读课文4到8节,然后再思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幻灯)
这头小象是怎么帮助中国游客的呢?
(2)小组讨论:找出描写小象拉车的句子。(幻灯——齐读)
交流:找出小象拉车的动词(幻灯——点出掀,撬,拉)
掀:使遮盖覆盖的东西向上离开。(示范:掀开铅笔盒)
撬:把棍棒或刀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压另一头。(示范:撬起铅笔盒)
师述:小象会用鼻子“东一掀,西一撬”说明它什么?(说明它会观察地形,会动脑子,选择合适的用力方法。小象拉车方法巧,速度快。
(3) 面对这么聪明的小象,难怪作者会不由地发出赞叹。(幻灯)
(4) “奇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练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过渡:对!因为面对庞大而沉重又陷进泥坑的汽车好几个人都没有办法,而小象却轻松又快速地把车拉出来,这一绝技真是一种奇迹。那它还有其它绝技吗!(还会洗车)
(5)分组朗读第6节,并找出描写小象洗车的句子。(幻灯)找出小象洗车时的动词?
同桌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一读,看哪组读得最好。
(6)师:看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汽车,中国游客再一次地被小象的绝技所惊呆了,难怪作者又一次地发出赞叹(幻灯)范读
小结: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小象天生就会这些本领吗?
过渡:是呀,如果没有阿铃我们就看不到这么聪明和乖巧的小象。阿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幻灯)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阿铃外貌的句子。(幻灯——齐读),你能用哪个字来形容阿铃的外貌。
(7) 美丽的阿铃究竟是如何指挥小象拉车的呢?
男生读第5节,然后请各组找一找书中的有关句子。(幻灯)
师述:阿玲一见中国游客的车陷进泥坑,是不是立刻就让小象“上去拉车”?(对,她没有)。
(8) 同桌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阿铃指挥小象的句子说一说。
指导朗读:齐读,体会阿铃做事认真观察,考虑周到。
(9)找出阿铃指挥小象所用的词语。(幻灯——拍拍,贴贴,指了指)
那这些叠词体现了阿铃对小象怎样的态度?(亲切,温柔)。
过渡:面对阿铃小象听懂了他这些亲切却无声的语言。轻松地把汽车拉了出来。
(10)说话训练
1,阿铃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把她的指挥过程说出来。(幻灯)
小组讨论,交流
(11)那阿铃又是怎样指挥小象洗车的呢?
个别读第7节,各自找出有关句子。(幻灯)女生读,用了哪些动词?(幻灯)
(12)说话训练
2:阿铃轻轻摸着小象的长鼻子,又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好象对它说什么?
过渡:聪明乖巧的小象非常清楚主人的意图,把车洗得干干净净。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整件事情中,面对中国客人自始至终阿铃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而再地对我们微笑。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呢?同学们能不能从她的微笑中读懂她是在说些什么?
(13)再次朗读4到8节,联系上下文,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完成下面的训练。(幻灯)
1.在()时,阿铃“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仿佛在说“”。
2.在()时,阿铃“她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说“”。
3.在()时,“阿铃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仿佛在说:“”。
(14)分组演一演,阿铃指挥小象拉车和洗车的片段。
三、总结:
通过对全文的学习聪明乖巧的小象,你认为阿铃是个怎样的人?(幻灯:人美心更美)
其实,阿铃仅仅是泰国人民中的一个代表,我们从阿铃身上感受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曼谷的小象》教案 3
《曼谷的小象》是支玉恒老师所执教的观摩课。支老师以自身挥洒自如、灵活机智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进行学习,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堂课在教学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支老师既能居高临下地掌握教材,驾驭课堂进程,又能切合实际地设计教法,启发学生读、悟。整堂课上,老师讲得不多,主要是在关键之处点拨,所提的问题之间衔接自然和谐,重点之处强调突出,学生思路阻塞之处能够予以疏通……所有这些只在“读”中完成。
那么,支老师是怎样创设这“读”的环节,引人入胜的呢?
一、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支老师以一种民主、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们面前,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如在首次读课文时,支老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这样,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宽松、愉悦、无压力。支老师在检查朗读时鼓励学生抢着读,他说:“我请最先站起来的小朋友读……”从而让学生感到竞争的愉悦。而在抢读的同时,支老师也十分关心那几个没有站起来的学生,让他们接着读,他说:“这几位小朋友心里非常想读,可是动作慢了些,我们大家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也读读,行吗?”这样,既给那些学生创造了机会,又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融洽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的读中,支老师还积极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当学生表现出色时,他和学生握手、向学生鞠躬,表示尊敬、佩服,让学生感到学习中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从而解除了自己的紧张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在读中感悟美
所谓“读书”,顾名思义强调一个“读”字。支老师在这一课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感受美,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如“你从课文中感受到哪些美?”,学生通过他的点拨,概括出“禾田美、草地美、心灵美、尘雾美”等。支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活”,但并不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
在课上,他并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发现了什么,教师就鼓励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感受其中韵味;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不再以单纯的“对”或“错”来评定,而是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适当给予鼓励,启发学生说出更确切、更鲜明的答案。如“你说的不错,但如果把这个词换一下,是不是会更好呢?”“你真行,应该来当支老师的老师。”这样,学生在得到鼓励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无可辩驳
这堂课中,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来组织设计教学环节。在初读课文时,他让学生自由读,这实际上是学生在获得充分自由的情况下进入学习状态的反映。在读完课文后,支老师又安排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天南地北地讲,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而教师则在这一环节中摸清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在研读课文时,支老师更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学生学到哪里,教师就指导到哪里,给了学生们一个非常自由的学习空间。在请学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时,支老师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方法。他先是向学生说道:“读了课文以后,在你的脑子里留下了些什么?”并把学生说到的内容板书,接着他又说:“你能把这些词再加上曼谷说一句话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曼谷的小象》教案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01-18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02-21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06-28
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教案05-10
小学三年级语文《点金术》教案10-1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