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争论的故事小学语文教案

争论的故事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5 10:17: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争论的故事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争论的故事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论的故事小学语文教案

争论的故事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烤、嫩、评、剖、笨、键、赞、聚、辩”,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引号的正确用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

  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观看课件

  1.故事引入,让生思考:“争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大屏幕出示文字配音的《争论的故事》)

  2.让学生质疑: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师总结:这就是记叙一件事情的完整经过)

  二、学习生字,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1.(大屏幕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烤鸭、剖开、充饥、浪费、满意、时机、关键、评理、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1)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生字,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字形你觉得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3)理解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充饥、时机、关键、争论不休

  2.问: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提示:第2—5段都是老师讲的故事,所以2—4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段末尾加下引号。

  3.思考:其他段落又写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5段,学生评议朗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语气,并分角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老师总结: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本故事重点是语言描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注意写作时也要用上这些方法。

  四、布置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争论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温习课文,复述故事

  1.听写本课词语:充饥、可惜、评理、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问:还记得文中盛老师讲的故事吗?请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讲讲这个故事。注意: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自由练说,指名说。

  二、小组合作,情境表演

  1.指名上台表演故事内容、学生评议。

  2.思考:在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蕴涵的道理

  1.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

  2.自由读文中同学们说的话,学生谈体会。

  3.老师提问,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儿?

  (2)为什么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3)书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

  4.换角色练说: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劝告他俩?

  5.再读同学们的话,思考: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领会盛老师“赞许”的目光中赞许些什么呢?

  四、总结收获,布置课后小练笔

  1.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以仿写片段来练习:如《课堂上一次争论》、《校园里的对话》等内容来练习。

  3.情景模拟表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人与你争论吗?讲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争论的故事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5课《争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关键词语,对部分构词能力强的生字,在课后让学生作更深入地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讨。

  3、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的处事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中重点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要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接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想)

  师:就是《争论的故事》。(课件出示课题:争论的故事)齐读一遍课题。

  二、课题质疑,初读课文

  1、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是谁和谁在争论?

  生2:为什么事引起争论?

  生3:争论的经过和结果怎样?

  ………

  2、同学们问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来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读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语画出来。(课件出示问题:①故事中是谁和谁在争论?②为什么事引起了争论?③争论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自读课文。

  3、老师看到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很高兴,可是不知道同学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好读准了没有,就让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4、指名读,全班齐读;

  5、小组读,全班齐读;

  6、全班齐读。

  7、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还想看一看小朋友们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解决了哪些疑问?

  ①围绕“故事中是谁和谁在争论?”

  生: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发生争论。

  师:“打猎为生”是什么意思?

  生:依靠打猎来维持生活。

  ②围绕“为什么事引起了争论?”

  师:说得非常好,那第他们为了什么事引起了争论呢?

  生:兄弟俩发现一群大雁从头上飞过,想射下一只来充饥,为好何吃大雁就争论起来了。

  ③围绕“争论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

  生1:哥哥坚持煮着吃,弟弟主张烤了吃。

  生2:谁也不服谁,争论不休。

  师:“争论不休”怎么理解?“休”是什么意思?

  生:争论不休表示争来争去,没完没了,“休”是止的意思。

  师:争论得没完没了,怎么办呢?

  生:他们就请了一个过路的老人评理。

  生:兄弟俩听了老人说的话以后都满意了,就不再争论了。

  师:老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老人说的话?(指名读)

  师:什么叫“两全其美”。

  生:“两全其美”是兼顾两方面,使两方面都好。

  师:说得很好。那么这就是整件事情的结果吗?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整件事情是“两全齐美”吗?

  生:不是!他们争论了怎样吃大雁,可现在大雁早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还怎么吃呢?

  师:噢!这才是整件事情的结果。

  三、精读课文第1至5自然段,体会字词

  师:在明白了争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之后,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老师读交代、过过的文字,请三个同学来扮哥哥、弟弟和老人。(推荐同学)同学们要仔细听,第一要看看他们读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感情读出来;第二要看看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

  (师生合作朗读)

  学生评论、教师相机引导体会

  四、精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谈感想

  师:刚才同学们评得非常好,现在,课文还有一部分“感想”,请大家读一读,看看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同学们的观点。用笔做上记号。

  (学生读课文,做记号)

  学生汇报交流

  师:读完了这部分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十二个小圆点表示什么?

  生:“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谁能帮帮他们?

  生答

  五、总结全文

  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大家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争论的故事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教案11-04

小学语文bpmf教案03-13

小学语文西湖教案03-10

小学语文《鲸》教案 12-27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21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