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23 09:56:3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读书要做记号

  二、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

  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四)、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板书设计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留心观察事物

  二、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5、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个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

  教具准备:

  转盘、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个小游戏。

  2、首先,我们来看图,出示(字盘)。

  二、看图:

  1、图上有什么?这叫“字盘”。

  2、我们可以给“也”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变成不同的字。有趣吗?

  3、这些都是一个族的字,叫字族。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部分,是什么?

  4、要想做好游戏,我们首先来跟转盘上的`这些偏旁交朋友。

  三、读偏旁:

  1、 复习已学过的偏旁。

  (1)在这4个偏旁中,有的以前已经跟我们见过面了,你们能认出来吗?

  (2)学生认读,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学生说一个字,老师相机用电脑课件展示。

  (4)说了这么多的字,看一看,想一想,“单人旁”和“三点水”分别代表什么呢?

  (5)老师小结。

  2、 认读新偏旁“马”“土”。

  (1)这两个新偏旁跟什么很相似?

  (2)想一想,这两个新偏旁会代表什么呢?

  (3)怎么记住这两个新偏旁?

  (4)学生认读两个新偏旁。

  四、学习同组字

  1、“也”与四个偏旁都是好朋友,看,它们手拉手,变成了这些字,出示转盘一一转出生字。

  2、这些生字怎么读呢?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这些生字,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准确?

  3、学生自读生字词,老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字音:(1)出示生字词(2)这些生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3)指名读词,齐读。

  5、这几个字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这四个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形声字。

  6、 做游戏,巩固识字。

  (1)我们来转动转盘,“也”转到与哪个偏旁在一起时,看谁能把这个字又快又准地读出来?

  (2)学生自转自读。

  五、指导学字

  1、 学习“奔”的偏旁。

  2、 看看练习1中生字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

  3、 反馈检查。(驰、奔、池、塘)该怎么写?

  4、 找朋友,你能给哪个字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 怎样才能把这四个字写美观呢?

  2、 学生说,老师做适当点拨。

  3、 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 学生仿影,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 读生字新词。

  3. 诵读字谜歌。

  二、 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 析记字形。

  (1) 认读生字:行、千、庄。

  (2) 教学新偏旁。

  (3) 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 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 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 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 课堂练习

  1. 加偏旁组词。

  也------( ) ------( ) -----( ) -------( )

  2. 扩词。

  行( ) ( ) ( )

  奔( ) ( ) ( )

  3. 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 )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

  4.游戏猜字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殊死”等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了解事情的起因。

  预习学案:

  1、预习本课生字新词。

  (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方法:可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1、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师板书课题(“不平常”用红色粉笔写)学生读课题。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信为什么不平常呢?)

  二、预习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拿出预习笔记,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3、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如:“敌众我寡”、“殊死”、“惨烈”等词,师引导学生一起品味体会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预习笔记。

  (“我”的战友赵蒙生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为了不让英雄的妈妈伤心,战友们代赵蒙生给母亲写信。而这位英雄妈妈在接到第一封信时,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为了让战士们安心打仗,她强忍失子这痛,坚持托人代笔回信的`感人故事。)

  5、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

  三、质疑探究:

  师: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故事了解到这里,孩子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质疑:

  1、文中写了几封这样的信?这些信是是谁写给谁的?

  2、“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过渡:同学们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不逊色,下面请孩子们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以上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

  3、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在小组内与合作伙伴交流。

  4、班内展示:

  (1)生汇报: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封这样的信。

  A、分别指名读一读这三封信。

  B、这三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第一封信是排长替牺牲的战友赵蒙生写给母亲的;第二封信是赵蒙生母亲请人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是替赵蒙生母亲写信的大叔写给战士们的。)

  (2)生汇报:“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第三封信,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从中感受到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4)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牺牲)――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英雄母亲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最后一封信)”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的条理。

  5、了解故事的起因。

  师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战友赵蒙生牺牲的那次战役中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听同学读了这两段话,你们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一个是战火纷飞的画面,一个是战士们因为战友赵蒙生牺牲了的悲痛场面。)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殊死”、“至关重要”、“尽管、、、、、、但、、、、、、”、“非常”、“落荒而逃”、“光荣牺牲”)

  四、达标检测: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封信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拓展:

  总结:同学们,赵蒙生牺牲了,他死得悲壮、死得光荣。但对于失去战友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这要是让赵蒙生的母亲知道了,她该有多伤心啊!所以才有了战士们定期给英雄妈妈写信的“欺骗”行为。从这些欺骗行为中,我们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拓展: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类似的“欺骗”行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练习2的词语。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牺牲

  (起因)

  排长写信

  (发生)

  英雄母亲回信

  (发展)

  最后一封信

  (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问什么说它不平常,了解信中的内容,知道生活中会有善意的谎言,一定要了解情况,做好自己的判断。让学生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夸、奖”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结合词句体会妈妈当时情况的危急。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学习一、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体会妈妈当时情况的`危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说说自己对爱迪生的了解。

  2、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感悟。

  1、自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自主感悟。

  2、学习第二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理解妈妈病情严重,情况紧急,并指导感情朗读,进行句式训练。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夸奖”,指导学生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当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2.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以及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小泽(zé)征尔的判断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①“世界上著名”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在他成名以前,一次,他去欧(ōu)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决赛时, 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台下坐满了观众,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句导读:从“坐满了观众”中可以看出比赛隆重而重要。“音乐大师”一词更能体现这次比赛的意义非同寻常,又为下文小泽征尔相信自己,不迷信权威作了铺垫。] [②你认为这是一次什么样的比赛?小泽征尔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评委会交给他一张乐谱(pǔ)。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③你从“全神贯注”“挥动着”中体会到了什么?]

  导读:这是讲小泽征尔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投入指挥中。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xié)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 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句导读:说明小泽征尔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凭直觉发现了乐谱的错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句导读:这句话反映出小泽征尔当时内心的挣扎、矛盾。“考虑再三”说明他反复思考,毕竟他面对的是世界一流的乐队,国际水平的乐谱,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这才是最可贵的。] [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考虑了些什么?]“不!一定是乐谱错了!”[⑤“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小泽征尔什么样的品质?]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kuí)。 [⑥怎样理解这句话?]

  导读:这段写小泽征尔在指挥中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并果敢地判断乐谱存在错误,赢得了评委的掌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小泽征尔在参加指挥家大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有错误,并在大赛中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⑦“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sù)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⑧“这种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前面的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在国际音乐大师面前,都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句导读:通过对比,从侧面写出了小泽征尔勇于坚持自己的可贵,说明他不同流俗的品质。] 只有小泽征尔不迷信权(quán)威,相信自己,果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ɡuì)冠。[⑨“只有”“果敢”说明了什么?]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小泽征尔在大赛中夺魁的原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泽征尔的生平事迹。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世界上极负盛名的音乐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他在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波士顿乐团指挥20多年,曾被称为“浑身都是音乐的指挥大师”。这么了不起的人物,课文讲了关于他的一件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2)小组内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自读课文,要求读流利

  1.轻声读,标出读不流利的句、段。

  2.重点练习读不流利的句、段,可以请人帮助。

  3.选两个自然段,两人一组,比比谁读得好。

  四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交流。

  3.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小泽征尔在大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的错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小泽征尔获得大赛的桂冠。

  4.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

  小组筛选问题,推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可能提出:

  (1)为什么说小泽征尔做出了果敢的判断?

  (2)文中说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都考虑了什么?

  (3)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4)评委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比赛?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泽征尔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和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从读中悟出道理。这样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又能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2.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及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了攻克这两个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如下安排:学习第3自然段时,要求学生用心揣摩小泽征尔的心理活动,并提出问题:“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最后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通过发言——评议——补充等环节,学生对小泽征尔心理活动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小泽征尔能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了解小泽征尔在大赛中如何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泽征尔指挥演奏的录像片。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小泽征尔。 1959年,小泽征尔从日本踏上了赴欧留学的道路,来到了法国巴黎,参加了这次指挥家大赛。齐读课文题目,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解决这些问题。

  小泽征尔的判断是怎样的?(果敢、正确)

  二 解疑悟“果敢”

  1.自由读课文,画出小泽征尔做出判断的句子。

  2.读句子,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3.读出自己的感受。

  4.再读第3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指名汇报:

  (1)学生甲:发现不和谐的地方,但重奏仍不自然。

  引导思考:重奏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学生乙:评委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

  引导思考:“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3)学生丙:他考虑再三做出判断。

  引导思考:“考虑再三”是什么意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再三考虑什么?如果你是参赛的小泽征尔,你会考虑些什么呢?默读第3自然段。

  ①为什么不是乐队的问题?(这是“世界一流的乐队”,而且又重新演奏了一遍,乐队演奏应该没问题。)

  ②为什么不是指挥的问题?(他“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

  5.乐曲演奏成功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指名汇报,板书:乐队 指挥 乐谱)

  6.你也像小泽征尔那样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判断,先默读,找出相关的句子再判断。

  指名判断并练习填空说话:

  不是( )的错,因为( );不是( )的错,因为( );一定是( )错了。

  7.理解“果敢”。

  (1)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说是果敢的?结合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2)集体交流。

  学生甲: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他却说乐谱错了。

  导读:想象评委当时的神态、动作、语气,把你想象到的读出来。

  学生乙: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他说乐谱错了。

  引导思考:看到这几百名音乐大师,他会怎么想?

  (敢于向权威挑战,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学生丙:经过重奏仍不自然,所以一定是乐谱错了。

  (做出判断的时间短,判断得果断。)

  8.指导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练读、指名读……用不同的读法。

  (2)情景朗读:谁能像小泽征尔那样说出这句话?在座的其他同学当评委、观众。听到这么热烈的掌声,如果是你,你想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练读、指名读)

  三 探索获得“桂冠”的原因

  评委们真的是在为他坚信自己判断的勇气和不附和权威的胆量而鼓掌吗?(评委们鼓掌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吗?)请读一读第4自然段。

  1.评委们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比赛呢?

  2.你读懂什么了?(随机出示课件: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3.“这种素质”指的是哪种素质?

  4.也就是说,只有 ,才真正是 的音乐指挥家。

  5.小泽征尔正是具备了 ,所以他才是 。

  6.现在,你们明白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了吗?

  他只具备那种不附和权威的胆量,坚信自己判断的勇气行不行?你们想了解他更多的资料吗?

  1958年,小泽征尔从日本桐朋学园毕业时,已是一位颇具才华的音乐指挥家了。他除了具备那种不附和权威的胆量、坚信自己判断的勇气,还具备了深厚的音乐修养,因此他才能果敢地做出这样的判断,做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判断。

  7.“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谈谈你的感受。

  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此时的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这位音乐指挥家说吗?

  2.就让我们带着对小泽征尔的敬佩之情,再读一读课文。

  3.现在,你们想不想真正地欣赏小泽征尔在指挥大赛上的风采呢?那就请大家欣赏他在20xx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风采!(看后有什么感受?)

  4.小泽征尔在国际乐坛享有至尊地位。评论家们这样评论他:“小泽征尔是一位真正的、具有高雅艺术鉴赏力的艺术家,从他的风格和特点上来看,他真不愧是一个浑身都是音乐的指挥大师。”

  1.在讲授第4自然段时,可沿用学习上一自然段的模式,要求学生模拟其他参赛者,补充他们的心理活动,再与小泽征尔的心理活动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比较,学生深刻地认识了小泽征尔的过人之处——他不但是名优秀的指挥家,而且是一个自信的人。由此,教师顺势教导学生要记住这样两则名言:(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2)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2.“桂冠”中的“冠”是个多音字,学生总念guàn,明显不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来由,应为学生解释一下,并教给学生如何区分“冠”的两种读音。

  1.用横线画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小泽征尔是世界著明的音乐指挥家。(明—名)

  (2)绝赛时,他最后一个出场。(绝—决)

  (3)评委们立既站起来抱以热列的掌声。(既—即 抱—报 列—烈)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判断 ( )的指挥家

  ( )的乐队 ( )的掌声

  ( )的乐曲 ( )的设计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只要……就…… 因为……所以……

  (1)(因为)小泽征尔果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获得了大赛的桂冠。

  (2)(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指挥家。

  (3)(虽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们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但是)小泽征尔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

  4.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够获得这次大赛的桂冠?

  5.“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小泽征尔

  小泽征尔,日本著名指挥家。生于中国沈阳,1951年入日本东京桐朋学园高等学校音乐系学习指挥。1959年在法国第九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伯克郡音乐节的指挥会演和卡拉扬主持的比赛中获奖。1996年初次登台指挥法国国立广播管弦乐团,接着又出色地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加拿大、伦敦交响乐团和维也纳乐团等。20xx年7月,当他从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光荣卸任时,全体波士顿市民都对他表示了最高的敬意。小泽征尔的指挥风格,既能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地将乐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他善于运用带有表情的目光和“会说话”的双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表现意图十分明确。他指挥时好像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游泳,使观众感到他浑身都是音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 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庚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材说明】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庚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马背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感人的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5名)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想“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2、陈庚同志是怎么谈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4、饥饿、疲惫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5、指名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穿着破鞋”“冻得又青又红”告诉我们长征路上又苦又累“黄黄的小脸”告诉我们小红军很饥饿,营养缺乏)

  6、齐读第3自然段。师小结:由此可知由于小红军长时间行军,已经非常虚弱、疲惫了。此时,如果有一匹马骑有一点东西吃该多好啊!可是陈庚将军让马时,他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理解“满不在乎”。为什么?在小红军身上是怎么体现得?用满不在乎说一句话)

  7、小鬼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要和陈庚的马比赛?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师小结:小鬼为了让陈庚同志放心,故意做出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好不连累陈庚,而陈庚却坚决要他骑。他们都是为了他人而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多么令人感动啊!

  8、指名分角色朗读三至十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出示投影片)“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

  9、想一想,小红军真的等同伴吗?(不是)那他为什么不和陈庚一起走呢?

  10、再读一遍(男女分读)

  11、陈庚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骑上马先走了。默读课文十一至十四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出示投影片)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硬邦邦(bāng bǎng)牛膝(qī xī)骨

  ⑵陈庚骑在马上,为什么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

  ⑶从上海广州直至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的眼前。浮现的意思是:。用浮现说一句话:。跟陈庚打过交道的都是什么样的孩子?

  ⑷陈庚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12、读完这些内容,你觉得哪个地方最令人感动?(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师动情的小结:原来那鼓鼓的干粮袋装的不是青稞面,而是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一块硬邦邦一点肉也没有的骨头。饥饿折磨着小红军,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饿呀,他伸出小手在干粮袋里摸出一块牛膝骨,他使劲的咬着,多想咬下一口呀,哪怕只一口,但骨头太硬了,只能留下几个牙印……(停一停接着说)就在这种情况下,小红军却拒绝了陈庚的青稞面,怎能不令人感动。

  13、此时陈庚同志是这么做的呢?齐读最后一段。请你体会一下,陈庚同志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陈庚与小红军彼此关心的情谊。

  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板书

  16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关心爱护小同志)让马 拒绝 和马赛跑

  小红军:(倔强、不连累别人)一块走 等同伴 送青稞面 鼓鼓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长征教案06-21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精选)语文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