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推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n、l,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借助儿歌,感受鼻、边音的不同。
教学重点:
读准n、l的音,准确拼读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区分鼻边音。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以开火车、邮递员阿姨送信等形式抽读声母卡片,认读相关韵母卡片。
二、学习声母n、l
1、学习声母n。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n,范读,听音看口形。适当讲解发音要领。教读,指名读,抽读。
(3)观察图画,识记形。读字形儿歌,相机书空。
(4)总结学法。
2、学习l
(1)学习小组学习。运用学法,自学l。全班交流,老师点拨指导,读准l。
(2)手捏鼻翼,分别读n、l,反复体会发音的'不同。
(3)识记l,读字形儿歌,相机书空。
三、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四、学习拼拼读读
1、(将书中的拼读练习变成两组射线图)以n、l为例指导拼读。
2、分队赛读两组拼读练习,老师相机指导。
3、同桌合作、开火车、分组交替等形式练读。
五、学习读读连连
1、以泥土一组为例指导:看图引出音节词ní
tǔ,连一连;练读音节词;用音节词说话;总结学法。
2、同桌合作,运用学法自主学习;全班交流,老师指导;多种形式练读。
3、以nǚ、ná做音节四声练习。
六、看图,学读儿歌
七、指导读书
八、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n、l,说发音要点,读儿歌。
2、听读儿歌:天蓝蓝,水蓝蓝,海是家,浪是伴,小小船儿当摇篮,白帆带我到处玩。说说哪些字音有声母l。
3、抄写音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默读课文。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想了解太空人的生活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太空人的生活。
二、新授
(一)提出自学要求。
1、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纠正字音,减少“生字”。
4、提出不同的问题。
5、默读课文,思考:太空人的生活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理清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是从穿衣、吃饭、睡觉和洗澡、上厕所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太空人的生活的。)
(二)小组讨论,交流。
1、太空人的生活跟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可以对比讨论,加以理解。
2、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充分发表自己意见。
(三)语言表达训练。
1、读了课文之后,关于太空和太空人,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太空和太空人的生活,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搜集关于太空和太空人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近20xx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4、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草原》、《珍珠鸟》;2篇略读课文《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体现课标思想:
1、注重指导学生朗读,继续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安排材料的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并用多种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
教学时间:7课时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时第2教时授课时间月日上午
课前准备执笔人林中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
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
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
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
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
a、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
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学习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和谐融洽。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对刺猬有多少了解?谈一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 精读1——5自然段
1、 师:作者在散步时,意外发现了一只刺猬,这无疑是作者的.意外之喜。对于刺猬来说,跟作者的不期而遇,意味着什么?
2、 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然后交流。
3、 预计交流内容:刺猬很害怕……相机指导朗读
4、 让学生带着体会再读1——5自然段
四、 精读6——11自然段
1、 师:看着这只可爱的刺猬,作者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用呢帽把它带回了家。刺猬被装进了呢帽,在黑暗的世界里,等待它的是什么呢?
2、 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3、 作者有是怎样对待他的呢?从中你们体会到什么?相机有感情朗读
五、 精读12自然段
1、 自由读文,看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2、 交流
3、 想象一下:作者还会怎样善待刺猬?
六、小结。
在这个蔚蓝星球上,有许多与我们朝夕相处上的小生灵,它们一直与我们和谐相处上,我们要更加珍爱这个美丽祥和的大家庭,爱护环境,保护动物,让人类与动物共享碧水蓝天。
板书设计:
自卫 攻击——狠狠地用利刺我
发现刺猬 善游——松开刺毛游上岸 尊重习性
陌生:朝四下望 试着跑 躺着不动
刺猬 彼此相处 适应:跑来跑去 闻闻嗅嗅
安家:拖报纸 刺苹果 科学相处 生活融洽 倒牛奶 喂面包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①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② 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①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 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刚刚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
[检查预习](读、写)
3、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问题: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美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读,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
大屏幕投影评价标准:
重音 语气 语速
[教师导学]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 孩了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 一动不动
语气{咄咄咄逼人 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教师小结]
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 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② 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③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过渡)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长征教案06-21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精选)语文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