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悠扬的江南音乐、多媒体课件(或彩色粉笔)、字卡、词卡、导游旗帜、江南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等
教学过程
一、推荐旅游景点,组织小小旅游团。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这位导游想向各位推荐一个特色旅游景点,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兴趣听我介绍一下。
2.用多媒体或是小黑板等展示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
3.导游展示旅游景点介绍(文字全部注音),游客阅读。
各位游(you)客你们好,欢迎您阅读我们旅行社推出的江(jiang)南(nan)游介绍。江南一带位于中(zhong)国的东部,那里物产丰富,有“鱼米乡”之称;那里河流(liu)密布,两岸(an)树(shu)木茂密,禾苗(miao)油绿(lv)。在那里,您可以乘坐“竹排(pai)”这种特殊的水上交通工具领略如画美景。
4.各位小游客,对我们的旅游景点满意吗?如果介绍中的字让您为难了,请跟我读。学习红色字。
5.出示字卡(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6.出示词卡(江南 江水 禾苗 树苗 树木 树叶 竹排 木排 两岸 两天 绿色 绿地 中国 旅游 流水 河流 唱歌),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7.再读景点介绍。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8.老师(导游)挥动导游旗,愿意参加这个旅游团的小朋友请报名。咱们出发吧!
二、乘竹排,畅游江南美景。
1.师:我们乘着飞机越过高山、河流,向着江南飞去,白云在向我们招手,太阳在向我们微笑。到了江南以后,我们开始了愉快的旅行。(播放江南乐曲)
2.多媒体展示“竹排”画面(或简笔画勾勒“竹排”)
导游:这是江南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我们将乘坐“竹排”顺流欣赏两岸的'美景,愿您此次旅途开心!
3.演示课件,展现课文中动态图画。游客们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可以和身边的其他游客交流交流。游客们你们觉得江南的景色怎样?可以谈谈吗?请生交流。
4.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们一样喜欢,我还写了一首小诗来赞美江南的景色呢,大家有兴趣读一读吗?
5.多媒体展现课文内容。开展多种形式朗读:示范读,个别读,同桌读,配图画读,配音乐读,赛读等形式。
6.游戏:我会找(在相应的图画旁贴上字条)
字条: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三、创造性朗读:我也试着做导游。
小朋友们,喜欢这次江南游吗?你知道江南还有什么迷人景色吗?谁能做导游介绍介绍?老师建议你们用上书中的诗句,会把这个地方介绍得更美,看哪些导游最受人欢迎呢?
四、复习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课件出现生字)同学们书背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生字,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2、开小火车认读生字。
3、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起读带有生字的词语。(课件出示)
4、今天我们来学习几个新的偏旁部首。“木字旁”“草花头”“绞丝旁”(先板书)这几个偏旁你认识吗?你想跟它交朋友吗?指名说。
5、老师正音后全班跟老师齐读。
五、学习写字
1、今天,我们除了学习新的部首还要学会新的笔画。“横折、横折钩”(先板书)你知道这笔画名称吗?指名后齐读。
2、我们还要学习写三个生字,谁能带读这三个生字的读音?小老师谁来当?
3、请小老师带读。
4、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生字?(小组汇报)
5、你能为这三个生字组词吗?
6、好,现在看这三个字的笔顺,注意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课件出示)
7、跟老师书空。
8、写在语文书上。
9、投影生字评议。
1.出示带田字格的“口、日、中”三个生字。
2.读准字音(日、中为翘舌音),认清字形(都为独体字)。
3.同桌交流看准关键笔画。
4.谈谈书写时注意的笔顺。
5.学生描红、书写。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排”等12个生字,会写“口”等4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
1. 导入: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刚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2. 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他是怎样来的呢?
3. 板书:竹排
了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师: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
(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4.师: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
师: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师: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3.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4.游戏:“捉气球”。
(课件演示: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齐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掌握结构
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会写了好多字,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新的字,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口”,学生认读并组词
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师:观察“口”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样写才好看?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6.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7.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疑质疑
1.读读想想,鼓励学生质疑。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上做记号。
4.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密”是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
③小竹排是在水里游的,书上为什么要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5.小结:江南一带河流很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因此人们都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正因为这里很美,就像一幅山水画,所以才会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6.师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7.朗读指导。
a在这么美的地方,撑着竹排,看着两岸优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
b那你能用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吗?你自己来试着读一读。
c谁来试试看,把你高兴的心情读给大家听?(指名读,齐读。)
d拓展活动:评选“金嗓子”。(小组推荐人选,师生共同评比。)
e配乐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⒈悟江南:小朋友都去过江南的很多地方,你能把你在旅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吗?
生交流介绍,师点评并指导说话。
⒉画江南:在课本的江南插图上填上美丽的一笔。
⒊诵江南: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改编课文。
⒋赞江南:小竹排顺水游到了江南的其它风景名胜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说几句赞美风景的话。
四、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收集江南风景图片在教室中展览。
查找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下节课向同学介绍旅游风景点的美丽风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知“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俺的护鸟心愿。
3 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知字。
教学难点:能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
1、上节课俺们学习了一个小男孩救鱼的故事,这节课俺们来学习一个有关树林与鸟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你们喜欢树林和小鸟吗?能把你了解的`有关树林和鸟的资料,说给小伙伴们听听吗?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2、读准生字词。
(1)指名读字。
(2)读词语。
(3)说说你认知哪个字?是怎样认知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用“——”画出父亲的话,用“~~~~~”画出俺说的话。
2、练读人物对话。
(1)、同学自主朗读。
(2)、听老师示范朗读。
(3)、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3、体会感情。
(1)、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同学汇报,随机指导朗读。
4、通读全文,读中感悟。
指导同学在读文中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体会“俺”的天真及护鸟。
四、课堂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名片的一般格式,学会设计简单的名片;
2、了解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知识,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有理地介绍动物,体验创造、表达的快乐;
3、在观察动物、为动物设计名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布置学生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查查资料,了解这种动物的有关知识;教师写下水文。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玩具,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收集你感兴趣的名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说明为什么;
2、读一读自己查找的'动物资料;
二、学习范文《海龟》
1、自己把范文读通顺;(教师点明这就是给动物设计的名片)
2、生读,其他同学边读边想:海龟有哪些特点,哪些地方写的特别好;
3、小结:(根据学生发言及板书,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范文的写法。)
三、动物化妆交友会
1、明确要求:在动物作自我介绍时,要注意抓特点,有条理,语言生动
2、自评、互评、师评(师评价时,重点注意学生是如处理搜集的资料,并使其转化为自我介绍的语言的。)
四、展示教师下水文
1、请学生指出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2、为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五、制作动物名片。(名片内容的要求:抓特点、有条理、语言生动:名片形式的设计要与众不同)
六、师生评议修改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识字学词学句(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牛奶、面包、铅笔、尺子、飞机、汽车、果树”等词语。认识“架、辆、轮、匹、词”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认识量词,知道正确使用量词非常重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时手里拿着:
(出示一本书)同学们,这是什么?(一本书)。
(出示一把尺子)这是什么?(一把尺子。)
可以说成“一把书、一本尺子”吗?
二、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注意读准翘舌音:支、尺、车、船、书。
三、看图学词
(1)分别出示9张图片,读下面的词语:
牛奶 面包 香肠 铅笔 尺子 转笔刀 飞机 汽车 轮船
(2)看图口头填空:
一( )牛奶 一( )面包 一( )香肠
一( )铅笔 一( )尺子 一( )转笔刀
一( )飞机 一( )汽车 一( )轮船
四、学习短文
1.自读短文,画出文中的量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3.班内交流。
(1)口头填空。
一( )牛 两( )马 三( )鱼 四( )鸭
五( )书 六( )笔 七( )果树 八( )花
(2)理解“使用词语要恰当,搭配不好出笑话。”(结合实例理解)
五、练习朗读
“只”是多音字,作量词读zhi。
下面九个数量词中的“一”,朗读时要变调,前面五个,因为量词是一声、三声,所以“一”读第四声;后面四个,因为量词是四声,所以“一”读第二声。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领读的方法加以指导。
一杯 一根 一支 一把 一艘 一个 一架 一辆 一块
六、小游戏
对对子,比比谁对得多。
甲说:一头 一只……
乙说: 牛 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牛奶、面包、铅笔、尺子、飞机、汽车、果树
二、学习生字
1.观察本课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学、分组学,互相讨论。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在识记字形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记忆生字的不同方法把生字分类,再分别处理。如:
作比较:奶(妈)、包(句)、根(很)、车(连)、支(枝)、刀(力)、机(几)、汽(气)、条(冬)。
部件分解:铅(钅+几+四)再与“船”进行比较。
“支”和“只”读音相同,在使用中易混淆,可通过多组些词语让学生明白,只有用于杆状物、队伍、歌曲、棉纱的'粗细、电灯的光度时用“支”,其余都用“只”。
三、指导书写。
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字上面一个横析比下面的横折要小一些,竖要写在坚中线上;“包”字右上部的“勹”不宜过大,里面的“ ”稍小些,不超出“勹”也不紧贴“勹”,最后的“ ”向右时稍拉长,把上面的部分包在内;“尺”的“尸”,上面的框体要小些,最后捺要伸出,下部体势舒展。
“奶”“车”两个字的笔顺要重点指导:
“奶”的右边有两笔,先写 ,再写丿
车
重点指导。
奶:右边先写“了”,再写“丿”。
船:认识“舟”(舟字旁)。
铅:认识“钅”(金字旁)。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一( )牛奶 一( )铅笔 一( )飞机
一( )面包 一( )尺子 一( )汽车
一( )香肠 一( )转笔刀 一( )轮船
语文教案 篇5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开始。
师: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来,孩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字是个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他都念准了。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师: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她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师:你还有没有注意到她在读“夜升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生:她在“夜升”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对!这叫读得有板有眼.我们读这两句词“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升千帐灯”。预备起!
师: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升千帐灯”(有感情地读),读。
师:真好!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长相思”(语调平平)。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念“长──相──思”(充满感情)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生齐答:有味道,有感觉
师:读词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长相思》,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明白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师:好,你感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谁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他思念家乡的梦都睡不好了。
师:不是梦都睡不好了,是觉都睡不好了,根本就没有梦,是吧。这一点的印象留给你特别深。同学们,对家乡的思念,梦都做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长相思》读。
师:好!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默读《长相思》。
师:好了,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老师板书:身)
师: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孩子你说。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
师:请站着(没让这个学生坐下),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继续说?身在哪?来,请你说。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师:路上,请请站着。继续说。你说。
生:作者的身在山海关。
师:山海关,你站着。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来,你说。
生:他的身在山海关那边。
师:山海关那畔,那么“山一程”身在哪?还可能在哪?孩子你说。
生:他的身可能在山上。
师:那是怎样的山?
生:是非常高。
师:好,非常高的山上。在崇山峻岭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师:身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升千帐灯”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营帐里面,请站着。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七个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
他经过了大河小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请坐,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
(板书:心)
师:纳兰性德的心(稍做停顿)心在哪儿?
生:他的心在故乡
师:用词当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
生齐答:故园。
(教师板书:心系故园)
师:好,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来(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用一个圆圈圈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师: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我发现了他身却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乡。
师:恩,不错。你说。
生: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师:你理解了更深了一层。你说。
生:我觉得纳兰性德他肯定很久没回家乡了。
师:你的心思真细腻啊!
生: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好一个“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乡”。你说。
生: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他仍然思念着家乡。
师: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各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各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可以轻轻地读。
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指一学生读后,教师放音乐<背景音乐是《怆》>教师范读。)
师:一起读,预备起。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走进去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地重了起来。
师:你看到了纳兰性德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山海关外,士兵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睡的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朵变成了花环带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生:我看到了那个晴朗的天气,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桶水回家做饭,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碎
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
。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那你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师:问的好!再来问。
生: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我知道,你想问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是吧。好,继续问。
生: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打仗,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师:是啊!你身在征途,就一门心思去XX的事业,为什么对自己的故园又要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问的好!谁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你既然这么想念家乡,那你为什么不把你所想念的,对家人想说的话写下来,让一个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师:好!孩子们,你们都问我是吗?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
师:问的好啊!问自己,孩子,问自己。
师:问的好!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孩子你问。
生: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成──
师:好,来,你再问一问。等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一问,好吗?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生: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贤德的妻子。还有谁会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纳兰性德的儿子。
师:儿子好。儿子问一问,你现在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问一问,把这个“君”字改成什么?
生:父。
师:“父”好!长亭下,芳草青青,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毕竟是儿子,感受还不是很深。
师: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他的父亲。
师:还有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吗?你是纳兰性德的父亲。长亭下,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年纪的确已经很大了。还有谁也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他的哥哥。
师:他的哥哥是吧,你是他的哥哥。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
生: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长兄,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一起问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孩子们,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
(板书:轻?)
师: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问我的老父:“老父,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为国。
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再想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
师:请坐。好一位贤德的良妻。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怆》)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说: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说: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松散、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也都会对启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板书课题,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2)治学松散,教育严格。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谈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了解“初”字的演变过程,并能正确书写,认识“衣”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大致了解喜欢的花卉。
3、在欣赏美,感受美的氛围中,了解有关花儿的知识,得到 良好的审美教育。
二、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识记要求会认,会写的字,了解相关花卉的多方面知识。
三、教学难点
了解有关花卉的知识,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花的资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激趣导入
1、夏天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这是个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季节。花仙子用她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现在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到花的世界去看看。(课件演示各种美丽的.花的图画)
(从鲜艳的花卉图入手,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激起了学生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2、看了这么多美丽的花之后,老师觉得小朋友们的笑脸比花还美,指着学生说我记住了这朵花叫( ),那朵( ),说出学生的名字,那么你们又记住了图片中哪些花的名字?指名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将各种花名的字卡帖在黑板上。(贴字卡的时要贴成花的图案,与本课的“花”的主题紧紧相扣。这一环节注意在学生回答记住的花名时,如果学生说错了,要相机给以引导:“你说的这种花是什么样子的?哦,那是……”同时,还要提示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说过的名字不要再重复。)
二、初读感知,积累知识
1、借字卡认读二类字
这么多花的名字,你们都认识他们了吗?指着黑板上花名字卡,指名认读。
2、同学们,把这些美丽的鲜花,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首《花名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课题:《花名歌》、课件出示全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读,定位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5、小组读,交流读会的诗句和字词。
6、班内交流,相机板书。
如:(1)用熟字加偏旁识记“吐”“牡”学习“牛”字旁
并指出“牛”字做偏旁时,横要变提。
(2)按照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茉莉”“菊”“芙”“姿”“态”“似”
(3)用识记成语的方式,识记数字“七”“八”“百”
如: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一了百了,千姿百态
(鉴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可让学生先自学生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的方法,再推荐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经验,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
7、运用字理识字学习“初”字
课件演示“初”的字理演变图,使学生把字义同字形联系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的起始。“初”字是易错字,通过借助字理学习生字,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用刀剪裁衣服,从而记住是“衣”字旁。
8、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汉字“初”,观察“初”在虚宫格内的位置,结构,起始笔。书空,范写,生练写。(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9、采用多种方法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卡片或同桌,小组内互相认读等方式,既强化了读音,又及时纠正容易读错的字。)
三、升华感悟 发展语言。
刚才我们学习了许多生字宝宝,看看把它们放回到诗歌中你是否还能认识?
出示全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2、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知识?怎样来读?试着读一读,通过学生的介绍随机一边课件演示的图片,一边逐句出示诗歌。如:学生说到荷花,出示荷花图片及诗句,说到腊梅花,出示腊梅花的图及诗句。
3、指导朗读
如指导读“六月花花满池塘”一句时,教师可问: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整个池塘都是荷花,那我们该怎样读呢?(强调“满”字)
(这一环节中,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查找的小资料,结合诗歌介绍每种花的特点,就可以到黑板前面摘下一张花名卡片。活动过程中结合黑板上残缺的花朵板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朵美丽的大花朵,被小朋友们摘去花瓣后,还好看吗?日常生活中,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能随便摘花。)
4、在游戏中熟悉诗歌,多种形式的朗读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使诗歌的背诵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游戏一:拍手读,配乐读
游戏二:一组说月份,二组说花名,三组说样子。
游戏三:报花名。教师示范:“什么花儿傲雪霜?”学生应答“正月梅花傲雪霜。”
四、总结所学,课外延伸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还了解了这么多花。回家以后,可以讲给身边的小朋友们,大家会为你骄傲的。如果愿意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花画出来,同时给画配上一首小诗。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画自己喜欢的花,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可以更好的感悟诗歌的意思。如能再配上一首小诗,就更能培养学生的灵性。)
最后,全班拍手唱《花名歌》,在音乐旋律中结束本课,回味无穷。
(总之,这首诗歌较长,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朗读识字的方法。也要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诗歌的背诵,生字的学习水到渠成)。
五、板书设计
花名歌
桂花 梅花
水仙 芙蓉 迎春 石榴
茉莉 荷花
腊梅 菊花 桃花 牡丹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课题:声母 d t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字母d、t的读音。
2. 能正确书写字母d、t。
3. 能正确区分d与b,f与t。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字母 d t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花朵字母卡、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客人,都是像妈妈一样关爱着你们的老师。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来对你最喜欢的那位老师说句心里话,好吗?(好)
小朋友:我想对某某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我爱你。
然后让幼儿把自己感恩的`怀抱送给这位老师。
二、 复习导入课题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好些个声母和韵母了,现在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好吗?
1. 游戏,让花儿回家。(出示带有字母的花朵,让学生认读,认读对了才能让花儿回到枝叶上。)
2. 在拼好的花朵中自由选择声母和韵母进行拼读。对拼读准确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教师:小朋友们都表现得不错,今天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好朋友吧。
三、 出示声母d
1. 老师先范读一遍。
2. 学生跟读。儿歌记字形,左下半圆d d d
3. 指导小朋友观察b和d,说说能从哪些方面区分它们的不同.(从笔顺上:b先写竖,后写半圆;d先写半圆,后写竖。从半圆位置来看b是右下半圆,d是左下半圆)
4. 教学d的书写。注意它在四线格中占中上两格,两笔写成,半圆在中格。
5. 进行d与单韵母的拼读。
四、 教学声母t
1. 指导学生观察,说说它跟哪个字母很像。(f)教师画两把撑开的伞,总结伞柄朝上f f f,伞柄朝下t t t 。
2. 读:跟读、齐读,正音。
3. 教学t的书写。注意它在四线格中也是占两格,两笔写成,先写竖弯,再写横。
4. 进行t与单韵母的拼读。
五、 拓展延伸
学习声母拍手操。也可以自己编这套操,并教家人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