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1 11:40:4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精华(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并能认真书写。

  教学重点:规范、端正的用硬笔书写9个生字及新词。

  教学难点:难点字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2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自己用几句话说一说。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并组词:默顾绪性聚寂懂恼哇霎瞥赦稚拙

  2、重点指导:“顾”聚

  3、认真书写字词,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作业:为亲人或好朋友制作小礼品,再写几句关爱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给自己的关爱,懂得应该关心父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知道同学们为什么沉默,教师前后两次“热闹”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这课文老师非常喜欢,你能读下来吗?

  二、理解课文

  (一)课件打出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沉默了?假如你就是那个班上的一个孩子,沉默足足有一分钟,你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和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同?大家讨论

  (二)汇报、指导

  1、生汇报所得

  2、理解“异口同声”在什么情况下,你能造一个句子吗?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异口同声’的”。

  3、有语气地读读课文,为什么课题是“可贵的沉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语气地读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5、结合实际说说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学过课文后你又该怎样做呢?

  三、课后:

  这是一片记叙文,写一位教师通过巧妙地引导,是在对待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这一问题上,孩子懂得也应当利用生日去表达自己的一份爱。此时此刻我想你的收获也很多,说一说。

  板书设计:

  3、可贵的沉默

  教室很热闹————爸爸妈妈向自己祝贺生日

  沉默————爱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想办法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教学反思:

  这课文通俗易懂,且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很到位,并能从中受到同样的教育。

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的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3。 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主动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什么是反义词、积累反义词。

  四。 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卡片

  2。大小差别较大的纸(课间发给学生,同方的一大一小)

  3。美丽的苹果树(每个苹果上都写上要认识的字,共15个)

  学生:课外收集本课以外的反义词,制成卡片。

  五。教学过程:(本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一。观察比较,激趣导入

  1。教师拿出黑白相对的纸,提问:孩子们,你发现老师手中的纸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说出“黑——白”,教师板书在黑板一角。然后请孩子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的纸,同桌比较,看看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并板书。

  2。教师小结:像“大——小、黑——白”这样的一对对词,反映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意思相对或相反,我们把这样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义词歌。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一对对反义词,并把自己勾出的.这些反义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刚才找到的反义词,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把字音读准,并找出值得注意读音的生字并作上记号。

  3。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汇报找到的反义词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带拼音的反义词组帖在黑板上)

  (2)指名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说出“仔”是平舌音,“深”是翘舌音、前鼻韵,并多读几遍,记住它们。

  (3)开火车读、齐读

  4。互动合作,强化认识

  (1)指名和老师对着读

  (2)同桌对读,加深记忆

  5。小组比赛读,读后师生共议,评出最佳小组,送予流动红旗。让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6。师生合作做反义词“对对子”的游戏,边说边拍手。

  三。摘苹果游戏,进一步检查落实对生字的认识

  教师出示美丽的苹果树,请学生来摘。来摘苹果的同学必须告诉大家你摘到的是什么字,对于不会的或没有读正确的,师生共同纠正。尽可能让多数学生感受都“丰收”的喜悦。

  四。感悟字义,说用结合

  学生再读反义词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对反义词练习说话,先在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说评结合,加深理解。

  五。拓展延伸,实践迁移

  1。看图说反义词

  2。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并选择几个写在课后的田字格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绿色音符、绿色歌谱批的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大自然绿的气息,使他们热爱大自然,从而萌生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4.认识数量词,读中感情量叠词的作用。多读,培养语感。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绿色音符、绿色歌谱批的是什么。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绿色音符、绿色歌谱指的是什么。感受大自然绿的气息,使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绿色音符、绿色歌谱批的是什么。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揭示课题(5)

  1.教师出示儿歌,学生自由拼读。

  2.学生齐读。

  3.儿歌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4.你们种过树吗?谁知道咱们一般什么时候种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7)

  1.小朋友们,请你们大声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我听听哪位小朋友读得最准确最通顺。

  2.你们想读好课文吗?

  3.谁能来说一说,咱们可以用办法读好课文?

  4.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认读生字(8)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学生评议后齐读。

  2.引导学生用相应的生字进行扩词练习。

  3.开火车认读。

  4.小朋友在小组内认读生字,讨论交流识记方法。

  5.集体反馈。

  6.找朋友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四、朗读课文(8)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

  2.学生自由读。

  3.小组比赛读。

  4.教师配乐示范读,小朋友们想像感悟。

  5.学生配乐读。

  五、学习课文一、二句(12)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用序号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

  3.图中画的是什么?

  4.你们觉得一棵小树像什么呢?一行小树像什么呢?

  5.读一读,文中,作者说一棵小树像什么呢?一行小树又像什么?

  6.反馈。

  7.教师出示音符与歌谱,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小树像音符像歌谱?

  8.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9.指导朗读一、二句。

  六、指导写字(3)

  1.出示“色、兴、声”三个生字。

  2.教师明确本次写字的内容: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5.反馈书写情况。

  七、布置作业(2)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幸”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拓展延伸,激趣谈话,培养学生保护小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4.认识数量词,读中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读中培养语感。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树被破坏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5)

  1.复习本课生字词。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上节课咱们了解了小树除了它的样子有点像音符之外,还有一棵棵充满生命的小树,绿化、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心情愉快。

  4.所以你觉得自己该为小树做些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25)

  (一)学习三、四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三、四句。

  2.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小鸟喜欢到小树家作客,而且还高兴地唱歌跳舞呢?

  3.教师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4.拓展思维:小树看到小鸟高兴地唱歌跳舞,他们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呢?

  5.“种树啊种树,”谁在种树?

  6.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说他们种下的是歌声,是幸福?

  (二)联系实际,教育孩子保护树木。

  1.教师:小树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人,然而千千万万的人却也毁了小树。(出示挂图)

  2.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是呀,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到难过,为人类的破坏感到愤怒,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树呢?

  5.总结,号召全体同学一起动起来,保护小树,为绿化作出贡献。

  (三)读一读,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

  1.全班齐读课文。

  2.自己评议读的情况下,纠正不足。

  3.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左右两边的词有什么不变化呢?

  一棵小树 一棵棵小树 一行小树 一行行小树

  一个音符 一个个音符 一串珍珠 一串串珍珠

  4.学生自读中感悟。

  5.反馈: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呢?

  6.诵读,积累这些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评议上节课书写的情况。

  2.明确本节课要写的汉字,读一读并组词。

  3.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反馈后,教师再强调。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三、巩固复习(8)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7)

  1.抄写本课生字。

  2.课下积累叠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瀑布的雄伟、美丽,进而热爱大自然。

  4.了解文中的比喻句,并通过联想体会这些比喻句描写的景象。

  5.积累词汇及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瀑布的雄伟、美丽,并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的比喻句,并通过联想体会这些比喻句描写的景象。

  教具准备:

  瀑布资料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亲眼见到过瀑布吗?

  谈谈你看到瀑布后的感受。或交流自己查阅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什么样。

  二、新课教学:

  (一)自读课文:

  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二)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用嘴读给你的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找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同学根据生字的形、义相互提问。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把生字带入课文,默读课文,每小节都知道了些什么?

  (小诗中描写了瀑布的声音,瀑布从远到近看到的样子。)

  2.同学交流自己了解的内容。

  (四)指导书写:

  1.交流哪些字比较难写。

  2.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写好这些字。

  重点提示:“瀑”右下不是“水”

  3.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当堂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课的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吧!

  二、理解诗歌有感情朗读课文至背诵。

  1.瀑布的声音:

  1)自读第一小节。

  作者听到的声音像什么?

  2)闭上眼,听瀑布的声音(录音)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填一填:瀑布的`声音像。

  4)背一背。

  2.瀑布的样子:

  1)自读第二小节。

  从远处看,瀑布全身什么样?

  2)看瀑布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让我们再走近些,到瀑布脚下去看看。

  3)自读第三小节。

  此时看到的瀑布又是什么样?

  一阵风吹来,水珠吹到了我们的脸上,身上。

  4)叶圣陶爷爷又是怎么写的呢?

  此时你觉得怎样?

  5)读出自己的感受。

  6)填一填:好像一座珍珠的屏。

  7)背一背。

  3.整体背诵。

  闭上眼睛想一想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什么样,近看瀑布什么样?

  自己背一背。

  汇报背诵。

  配乐背诵。

  三、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学过这篇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谈。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好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斑羚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一,新课导入:

  有一种死亡,悲壮而辉煌,永远也不代表毁灭;

  有一种生命,崇高而美好,永远镌刻在心中当弱小的斑羚们在面临绝境时是如何表现的,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感受伤心崖上悲壮而又动人的一幕.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的朗读

  2重点词语的理解

  对峙:山与山相对而立。

  娴熟:熟练。

  苍穹:天空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斑斓:灿烂多彩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净、纯洁。

  迥然不同:迎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别很大。

  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

  3,说说对斑羚的了解

  三,课文内容的理解

  1 看来同学们预习的挺好老师给予表扬.现在请同学们轻声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群斑羚在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

  2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斑羚的处境(进退维谷)说说是怎样的情况?(斑羚群被狩猎队和猎狗追赶,属于后有追兵。他们被逼上了戛洛山的伤心崖,前面是6米宽的山涧,而他们只能跳4-5米,属于前有宽谷。斑羚群就是面对着这样进退维谷的境地)

  3面对这样危险的处境,斑羚群的种种表现是怎样的?(3—7)

  他们一开始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有一只老斑羚甚至想直接跳过六米宽的山涧却“像颗流星似的比直坠落下去”。

  过了一会儿,它门逐渐安静下来,而等待镰刀头羊的决定。

  在镰刀头羊也表示无能为力后,斑羚群又骚动起来,一头母羚羊甚至在高度惊慌下“举步向彩虹走去”。 (朗读有关老斑羚和母斑羚表现的句子体会斑羚们对生的渴望.)

  4 师引: 然而能够让他们获得新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飞渡伤心崖,羚羊们是如何飞渡的,作者又是如何精彩描写这一场面的咱们一起去感受这感人的一幕.

  5,听录音

  (1)、斑羚是如何飞渡的呢?,请在文中圈出半大斑羚和老斑羚飞渡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动词。

  (2)、运用这些动词复述飞渡的情景(观看动画)

  (走、退、飞奔、起跑、跃、跳、钩、蹿跃、猛蹬、起跳、坠落、落)

  讨论飞渡成功具备那些条件(娴熟的跳跃技巧,默契的配合,勇于牺牲的精神)

  (3),细读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面对这群死亡飞渡的斑羚羊,特别是老羚羊和镰刀头羊,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斑羚呢?请用“这是一群(只) 的斑羚,我从文中 句子可以看出”句式回答。

  (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勇于牺牲、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关爱后辈。)

  (4),师小结:同学们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他们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深深震撼了每个人包括文中的我、猎人、狗。斑羚的'行为可能只是动物的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但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6体验反思

  1、那么下面请大家看一个人类面对生与死的资料,与动物斑羚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说吗?

  出示资料: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的舞台失火,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孩子们及他们的老师在一个大礼堂里开会,不幸发生火灾,结果烧死的是孩子和深爱孩子的老师。各级领导捷足先登全部脱险。……在紧要关头,有人大叫一声:“大家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同志先走”,而这些领导同志还真的先走了……这场震惊中外的克拉玛依大火,带走了288名中小学生和37名老师,而领导无一人受伤。

  2、看了这资料,我们年青的一代,要从这群斑羚身上学些什么东西呢?

  (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 )

  教师总结:确实,作为人类的我们,面对生命,应让生命显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3、思考:斑羚飞渡这一悲剧是谁造成的?(人)

  4、是啊,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请用心感受这些画面,然后思考:从人类的身上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 (屏幕显示:人破坏动物,破坏自然的资料)(板书:珍视生命,保护动物)

  5、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或者提出不懂之处)

  结束语

  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真心希望人与自然能和谐共处,希望斑羚们今天的悲局不再重演,也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些关爱让人类的爱充满世界,让世界充满爱

  五、布置作业

  写一则关于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公益广告。

  附板书设计: 斑羚飞渡

  从人类身上——珍视生命,保护动物

  从斑羚身上——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结构”方面失分的原因。

  3.复习文章结构类型,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2、复习文章的基本结构,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结构”方面失分的原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一般说来,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而结构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结果是毫无用场。”这说明结构对于文章是多么重要。

  我们今天训练第六个专题——结构。

  二、学生自学,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结构是文章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考场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得分点。有的将“结构”直接列出纳入评分标准,也有的则将“结构”这一项评分依据细化为“篇章”、“条理”、“表达”三个小项。

  三、引导学生复习文章结构类型,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训练过的文章结构类型:总分式结构、对比式结构、横式结构、纵式

  结构、流浪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拼合式结构、对话式结构等。

  2.学生小组学习“提升要诀”,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在写作实践中,以下方法有助于文章结构的优化。

  一线贯穿。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的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化等。

  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其最大好处是总提分明,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构建文章的结构,新颖别致。其中的“问”,实际上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回环往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诗歌之中。

  首尾出彩。设计一个亮丽的开头,可以锁定靶心,开门见山;可以聚焦环境,写景渐入;可以设置矛盾,悬念引入;可以用熟语拉近距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精彩的结尾,可以是亮出高见,尽展哲思美;可以是敞开心扉,尽展真情美;可以是欲言又止,尽展韵味美;可以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可以是呼应开头,尽展结构美。

  3.总结:其实,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已系统训练过这些方法。保证文章有严谨而巧妙的

  结构布局,就要在写作之前先好好运思,通盘考虑,精心布局。

  四、对照优秀例文,分析作文结构失误的几种情况和满分秘诀。

  1.小组讨论,分析作文结构失误的`几种情况。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线索分散,笔力分散。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四是缺乏过渡,

  忽视照应。五是首尾失当,影响表达。

  1、 引导学生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⑴考题回放 作文: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椐《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⑴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⑵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能出现真

  实的校名、人名。

  ⑵、满分作文

  沟通

  前几天,因母亲打扫房间同时看了她的日记,女儿与她大吵一架。几天来,两人互不理睬。这天晚上,女儿想了许多许多,终于提笔给妈妈写了第一封信。

  妈妈(因与你吵架,故不称你“老妈”):

  您好!

  为了我们母女的和平共处,我决定写信和您沟通一下,以表示我深深的歉意(但并不说明上次吵架是您对我错)和无比的严肃。作为女儿,与您吵架是没有礼貌的,是我不对。对不起,妈妈(深深鞠躬)。

  为了避免今后我们母女再爆发冲突,我想了以下几点,作为我们之间的协定:

  1.今后的重要东西(特别是日记),请勿随便翻阅。如有需要,必须征得我的同意(这点很重要)。

  2、以后我若把门关上,请勿随便进入。进入前先敲门,当听到“com in”时,方可进入。

  3.学校考试成绩不要天天询问。如果考试了,我会主动将成绩汇报给您(这是为了减轻我的心理压力)。

  4.在家吃零食,如巧克力、薯片等,请不要阻止。从自己的形象方面考虑,我不会乱吃东西,我会控制自己。

  5.今后我们母女之间要加强沟通,平时要以聊天形式进行沟通,关系恶化时以书信沟通。

  祝妈妈身体健康!

  女儿

  上学前,女儿把信悄悄地放在母亲的书桌上。

  放学回家,女儿就看见有一封信平平整整地躺在自己的书桌上,心中窃窃惊喜。

  女儿(因吵架不再称你“宝贝”):

  看到你的信很亲切,很激动。针对你提出的五大内容,我也说说我的想法。

  1.看你的日记,我不是故意的。在此说声“对不起”(还真有点不习惯)。这条我完全赞同,有需要,我会主动向你说明,与你商量。

  2.第二条,我基本同意。但前提是你不能在里面做影响学习的事。你进我们房间,也要自觉遵守此款。

  3.第三条,我基本同意。前提是你不得欺骗我们,如违反,则此条无效(这点特别重要)。

  4.零食无益,美丽和零食对女孩子不可兼得。这一条,我保留自己的意见,但我会改变原来的态度和方式。

  5.第五条,我完全同意。只是为了你好,可以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

  祝你学习进步!

  母亲

  看完信后,女儿高高兴兴敲门进了母亲的房间。

  ⑶满分解秘

  满分点:首先,题目扣得紧,这一点特别重要。开头,迅速点题,交代沟通的原因。两封信,说明了母女沟通的目的,沟通的内容。结尾含蓄地暗示了母女沟通的结果,呼应了开头。全文以沟通为线索,行文自然流畅,不蔓不枝。

  其次,表现形式新,主体部分是两封书信,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信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夹注,也极有创意。再次语言自然朴素,又不失风趣。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请看吧,在教室里,后排同学也在努力向上;在乡村里,孤寡老人又受到政府的救济;在社区里,贫困人家正在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在医院里,那些重病患者床前摆满了鲜花……我们的国家,一个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正在努力将阳光播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于是,请回忆父母那一句句贴心的话语,老师那一个个关注的眼神,朋友的携手相牵,社会的关爱行动,当它们犹如春风送暖般步入生活的角落或心灵的角落,我们何等的感动!

  请以“角落”为话题,自定题意,自拟标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点评。

  八、总结: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得把它打好,打坚实,打得富有新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认真精心构思,构建个性化的结构。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课本主要讲在夏天的傍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旨在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而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教学理念: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他们对这篇童话充满了好奇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设计中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他、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之美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美。

  3、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爱护昆虫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件欣赏,感受“景色美”。

  1、同学们,刚送走姹紫嫣红的春天,美丽多情的夏天就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入她的世界中吧! 2、课件出示夏夜图。 3、你看,多美的夏夜,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吗?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为学生说话创设了情境,使学生有说的欲望,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力。〉 4、师小结:这是一个美丽而又宁静的夏夜,月光洒满了整个公园,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池塘里的青蛙正打着哈欠准备睡觉了,睡莲姑姑闭上了眼睛,忙碌了一天的小蜻蜓也开始休息了,萤火虫提着灯笼在为他们巡逻。这么静谧的夏夜,是谁打破了她的宁静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文。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而生动了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为下文感受“心灵美”做了铺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友情提示: A如果有一次读不准的字,就请你把它多读几遍,直到读准为止。. B.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学生自由轻声读,教师巡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反馈:

  A.认读生字。

  B.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

  C. 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旁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等,学生对分角色朗读非常有兴趣。〉

  二、细读课文,体会“心灵美”。

  〈一〉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说说为什么。

  交流:

  A.喜欢睡莲姑姑

  1、课件出示睡莲姑姑。师:她怎么救小蚂蚁的?

  2、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3、谁来读读?(指名读)谁来做评委?(指名评)

  4、谁来当睡莲姑姑?(学生表演睡莲说的话及动作。)

  5.师:如果你是小蚂蚁,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6.出示句子: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师:用你们的朗读来表达对睡莲姑姑的感激之情吧。

  B.喜欢萤火虫、小蜻蜓

  (方法与 “睡莲姑姑”同,通过朗读感悟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动物之间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师:有了那么多朋友的帮忙,小蚂蚁可以回家了。此时此刻他是多么的高兴啊。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和小蜻蜓他们一起送他回家吧。

  1.(课件播放音乐)

  教师引读:小蚂蚁爬上“飞机”……

  学生补充: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教师引读:蜻蜓飞呀飞,飞过……

  学生补充: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

  小蚂蚁到家了。

  师:小蚂蚁高兴吗?为什么?

  再读:读出夏夜的美,读出小蚂蚁到家的喜悦心情。

  2.师:“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当中指的是谁?把小蜻蜓比喻真的飞机,

  所以加上“ ”。

  〈设计理念:这一设计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结尾点题,情感升华。

  1.师:“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2.师小结: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星星,所以他高兴地眨着

  眼睛。

  3.出示最后一句:“啊,多美的夏夜呀!”师:夏夜仅仅是景色美吗?

  4.结尾读题:请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课题《夏夜多美》。

  五、作业设计。

  学了课文,你们肯定有一些话想对课文中的小动物说吧。请选择一个小动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

  你好!

  —————————————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体观了以学生发展为体的新课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一、课件的运用不仅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的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观,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表现在:尊重学生创设美的情境,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做学习的主人;以读为主,体验主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做学习的主人;增强合作意识,分享主动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做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课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了,你们高兴吗?恩!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也很高兴。有一天,他坐在屋里,透过门窗,看见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放眼望去,远处的高山上,竟还有千年没化的积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兴地写下了这首《绝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流利;边读边用笔划出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3、现在,谁来试着把古诗读一读?小朋友听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教师随机评价)

  三、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古诗你们都会读了,诗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赶快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因为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从古诗里跑出来了,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第一个跑出来的是谁呢?(出示生字“鹭”“柳”“窗”“鸣”)

  四、再读古诗

  生字都认识了,古诗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1、指名读。

  2、齐读。

  3、老师读。

  4、齐读。

  五、感悟古诗

  小朋友,刚才我们反复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

  大家仔细听,仿佛听到了什么?再仔细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欢快地歌唱、嬉戏,多开心呀!它们可是春天的小使者,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2、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着这句诗,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正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多么美妙的春光啊!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来了,树儿、鸟儿都焕发了勃勃生机。人们也开始繁忙起来,你能从诗中哪一句看出人们忙起来了?这船只停在江边,他们在等待什么呢?虽然,远处的山上还有终年没融化的积雪,可山下,已经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4、小结:

  同学们,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绿的柳、蓝的天、白的雪,还有那欢乐的黄鹂,自在的白鹭,江边停泊的船只,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还可以配上你的动作、表情呢!

  六、拓展延伸

  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他还有一首写春天的诗呢!(出示《绝句》)。

  他还有一首诗写的也是春天。(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么喜欢春天呀!你们呢?课后,(出示“作业选选选”)大家也可以用你们的笔,象杜甫这样,写写身边的春天,画一画春天,还可以翻翻课外书籍,找一找还有哪些诗人写了春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精选]07-2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