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优秀1
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青年的外貌、观鱼、画鱼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再依据这些文字,在空白处作一定的批注,写下一些自己的点滴体会,并谈谈自己通过朗读体会到的人物形象。最后谈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交流、探讨、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在学文,美读之后,我还引导了学生积累运用文章写作方法,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读写、读思结合。
课后,有老师说:“还行,你的语气改的还行,不过还得再亲切一些。还有就是,上课的提问还不够精炼,要继续训练自己语言的准确行和精炼程度。”徐老师是这么说的':“整体思路还可以,而且重复学生话的那个毛病也改了,但是归到细节还是有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准确丰富,学生的回答,你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回应,就算是表扬,也应该有层次性。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在思考上逐层深入。在这一点上要继续努力。”反思他们的建议,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教师语言的凝练对教学的感染和影响力。同时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准确的点评,抓住课堂上的闪光点和生成点使教学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教学就是遗憾的艺术,在每次尽心尽力之后,心里却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失落:怎么我能把“活灵活现”写到板书上呢?怎么会在说话训练中的交流做到完美呢?教学中总害怕忘记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总担心学生能否回答老师的问题------真的是很多很多对自己的不满意,但是同时也在不住地安慰自己:下次,一定争取做到万无一失,做到尽善尽美。(虽然我知道这不太可能,但还是这样安慰这自己)反思教学,我给自己定了一些今后的努力方向。勉力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经历了很多次的评教评学,每一次在讲之前都很“发愁”生怕“出丑”,但每一次讲完之后,回过头来再去想时,才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多,感受也很多。首先,在对于教材的驾驭和处理上,我渐渐地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对于语言文字的品味上,我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我慢慢地开始走向熟练,在课堂上心理和应变能力的调节上,我也深深地有了一些体会-------其次,每次的评教评学都令我感动万分,周围每个人都在全身心地准备着,酝酿着,投入着,并尽量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也许这其中有辛勤的汗水,有苦涩的泪水,也有不眠的夜晚------无数次的修改,无数次的斟酌,无数个反复的推敲,有了所有人精美绝伦的课堂,有了孩子们闪闪发亮的眼睛,有了领导们的频频点头------似乎,《鱼游到纸上》这篇文章,看着看着,我们也成了文中的青年,对于我们钟爱的事业如痴如醉,青年笔下的鱼游到了他的纸上,而我们深爱着的教师两个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汇入我们的血液,直到整个生命!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优秀2
本人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先从课题入手,引出小女孩儿的称赞,进而引入聋哑青年画鱼的细致生动、围观众人的赞誉不绝,随后引出聋哑青年的绘画作品之所以如此逼真,皆因他长时间、全神贯注地观鱼,正所谓:胸有成“鱼”,学生由此真正明白聋哑青年所说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的真正意味。
整堂课本人认为较为流畅,但也出现了两处延误时间的环节:
一、一名学生板书“胸有成‘鱼’”这个词语时,该学生解释得很好,但有一笔偏误,随后又由两名学生先后进行更改,方更正。由此也反映出学生确有些紧张。本人若选择一名较仔细的学生进行更改,课堂环节定能紧凑。
二、学生们表达对聋哑青年的敬佩时,一名学生已经说出“自强不息”这个词语时,此表达已很精确。本人希图丰富学生语汇,提出“身残志坚”这个词语,学生未接触过此词,有些不知所谓,以致师生互动缺乏了默契。本人若就“自强不息”作结,师生互动则较为完满。
本人在课堂最后安排学生小练笔的环节,希图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的感悟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树立做事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正确态度。但由于前面授课中两个环节有些耽误时间,以致部分学生在下课铃声响起之时并未完稿。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优秀3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
一、紧扣课题,质疑激趣
上课开始,我就设计问题: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随即引出“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并进行探究。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中,抓住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游”字可以感受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从“哟”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几个词体会年轻人的专注。并从“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体会年轻人画鱼时的神态、动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从语段中体会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三、回扣课题,突破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是一个一丝不苟、勤奋好学、做事专注(忘我)的人之后,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来解决“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因为青年“每个星期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所以,金鱼的特点和样子已经记在他的心里,也就是“金鱼游到了心里”;因为心中有了金鱼的形象,所以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就像“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是原因,“鱼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样学生就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这节课,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整个课堂气氛感觉有点闷,没能达到更好的活而和谐的境界。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优秀4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及之间的关系;还有青年是怎样“忘我的画鱼”。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培养学生做事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流程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导入新课,浅疑“鱼游到了纸上”。第二步: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并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第三步:引导学生逐步感悟“鱼游到纸上”含义、青年怎样“忘我的画鱼”、“鱼游到心里”的含义及“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的关系。最后,揭示出文章的`中心,使学生对青年产生敬佩之情。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时,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有学生说是从上到下的关系。我进一步要求学生用学过的一个关联词语将这两句话串在一起理解,学生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来说,从而感悟到它们是因果关系。学生的思维清晰了。这是,我如果用一个箭头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效果会更好一点。其实,这点我原先是有设计的,只是上课时比较紧张的缘故吧,给忘记了。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前紧后松”,这主要是我对学生不了解,没想到我们兰化三校的学生程度那么好。如果我的学生要上这节课的话,肯定会比较“紧”。所以,课堂的这种随机应变能力以后需要加强。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优秀】相关文章: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04-11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07-22
中班美术教案:好吃的鱼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教学反思优秀05-06
优秀教学反思07-25
运算教学反思优秀05-30
《鲸》优秀教学反思07-29
[优秀]《小虾》教学反思05-22
物理教学反思[优秀]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