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5 16:36: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一)成功之处

  语文课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品味,重视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语文情境的创设,重视情感的熏陶和美的发现等等。因此,真正的语文课,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去品味语文独特的语言魅力,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让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语言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的心灵也能得到人文和美的滋润。《台阶》整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通过上课,我觉得在本课书的教授上,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重视了语文味。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极其自然的口语化语言,展示了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尊重的农民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应该是不经意的,应该是于文本的解读中水到渠成的。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次朗读:默读——速读——精读,每次朗读均有相应的学习任务。

  第一次初读文本我采用默读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故事的梗概。默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式,静下心来走进文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者的心灵。在默读中学生会读有所思。读过之后要复述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把握要点真正做到读进去。然后通过复述故事,学生能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复述故事,还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第二次朗读文本我采用速读的形式,让学生用“他是一个的父亲,第段第行这样写道”这样的句子说话。通过速读让学生继续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注重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通过速读、说话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引领学生理解了父亲形象的意蕴。

  第三次再读文本,我采用精读的形式,选取三个精美段落,设计了“加入父亲的心理描写”、“本段运用了描写方法,体现了父亲的心理”、“读出重音,读出人物语气、情感”三个活动来体会人物品质,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读的目的是为了读懂全篇,要精细地读,反复读。既要领会文章形式,又要掌握文章内容;既要仔细理解文章字词句篇的表层含义,又要深究其深层含义;既要把握整体,又要重视细节。精读之后,文章的精彩之处就会刻印于心中,终生难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那么本文就是在对父亲的描写之中表达作者的情感的,所以我选取了这三个片段进行精读,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来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我这三次读文本,均结合语文活动,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均遵循了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原则。

  另外,还有一处朗读我觉得处理得比较成功,同样体现了语文味:就是在感知人物形象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在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的情况下,我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让学生再次体会,学生通过我的朗读悟出了这个破折号其实是表现了父亲说话的不连贯,进一步表现父亲“要强”的性格特征。

  (二)不足之处

  1.对作品主旨的处理

  本文以父亲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全文以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对于这一主旨的把握,我的处理过于简单,只是通过自己的讲述给出,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因而没有达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感知作品主旨及现实意义的目标。

  2.对于分层教学做得不够

  本节课在布置作业环节注意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但是在整个教学中没有体现分层教学。这样有些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握分层教学生的实质,虽然对于南大附中的学生了解不足,但这也不应成为理由,因为备课就要备学生,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确有实效性。

  通过《台阶》一课的教学,我对语文味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原则,一种特色,一种美感,也是语文教学永远追求的一种高境界。只有洋溢着“语文味”的语文课,才真正让学生喜欢,才可能拥有成功的语文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始终坚守自己的田地,把语文教得实在一些,语文味教得更浓一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春望》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一首诗歌。《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面对国都被占领后萧瑟的情景,诗人杜甫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战事持续很久,家中音信全无;透过凄凉的景象抒发自己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和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本文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春望》这样一首情景交融,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意境深沉的五言律诗,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同学们己经在历史课上学习中国古代史,对于安史之乱有一定的了解,清楚本诗的创作背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诵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

  本次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课堂教学的时间很宝贵,教师要争取把力用在刀刃上。

  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多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在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以读带学,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

  2、让学生多思考,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多提问,少讲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所以我设计了很多思考题目,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3、课后作业既紧扣课文,又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

  布置的扩写题目,老师可以示范性的先写开头,以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效果。

  不足之处:

  1、教学设想是让学生多读老师少分析,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感悟理解。可实际授课时还是讲多了,直接导致课堂上读的时间少了,预想的一些读的程序没有进行。

  2、备课环节的部足,导致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没法跟上我的预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12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05-20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反思06-15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03-30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05-17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5-15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3-17

(精选)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7-07

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总结与反思12-29

【合集】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