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兔跳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兔跳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兔跳圈》教学反思1
小班体育教育目标中明确要求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能熟练掌握双脚跳,动作自然协调。结合幼儿园考核的规定,在本学期里我加强了孩子此方面的技能训练,为了让每位幼儿能协调轻快地学会双脚跳,每周晨锻活动中,《小兔跳彩圈》这个游戏成了我们班的主要特色活动之一。
因本周天气情况,我将此次的体育活动调到了晨锻游戏中,刚开始来了几个孩子,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愉快的参与着,几乎都能做到双脚同时向前跳和向上跳。但是在孩子越来越多的时候,有些孩子开始滥竽充数了;有的孩子调皮了,故意摔倒在地上,不一个接一个跳,调皮的孩子总抢着多跳几次;有的幼儿动作不协调,不会双脚同时跳起或是不能同时落地…….许多的不足之处就这样跳跃出来了。
活动后我反思,为什么没有创设角色游戏来进行呢?如果在情境游戏的'贯穿下也许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一定能充分发掘他们的表现技能和自我满足的情感需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会改善。
《小兔跳圈》教学反思2
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为了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思考。而体育活动本身就和游戏密切相连。小兔跳彩圈,采用游戏的方式,锻炼幼儿的双脚同时向前跳和向上跳。游戏简单、适宜小班幼儿掌握,在游戏情节的贯穿下又不乏单调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掘他们的表现技能和自我满足的情感需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感知体育与情感上的共进。本次活动组织后,我们小二班幼儿都开始叫我“兔妈妈”了,孩子们一直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对本次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此可说明本次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和影响,孩子们通过游戏情境中的角色扮演、自我表现,使幼儿的自我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在本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以“兔妈妈”角色口吻与幼儿交流互动,幼儿则以“兔宝宝”角色融入游戏情境中,全程活动中幼儿很兴奋、很积极地参与互动。各环节的衔接也很流畅,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推动各环节的展开。在幼儿体验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思考解决,如:幼儿热身时站位太拥挤,动作不够舒展。游戏“大灰狼来了”,大部分幼儿非常兴奋甚至有些失控,而个别幼儿对“大灰狼”非常恐惧影响到游戏的进行。活动后,通过与听课的.陈园长和赵老师反馈和交流,她们对我的问题和思考给出了一些建议,最终我们对本次活动提出如下几条调整建议:
1、热身时,幼儿站位可自由散开,围绕在“兔妈妈”身边即可,引导幼儿动作做舒展。
2、活动目标中将第二条目标删除。
3、游戏“大灰狼来了”可减去,增加去“萝卜园”和“蘑菇园”采摘的两次游戏,充分体验跳圈的动作。
4、在探索跳圈的方式时,要多引导幼儿尝试,并请幼儿示范跳圈的方法。
【《小兔跳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跳长绳教学反思10-03
跳长绳的教学反思04-11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05-14
《逃家小兔》教学反思09-27
《逃家小兔》的教学反思05-29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反思10-26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反思09-17
《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09-28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09-30
单跳双落教学设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