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1-12-28 16:06:3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数学分析

  1。解析几何是利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平面解析几何和空间解析几何两部分。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直线和平面、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在大学阶段,“解析几何”是以圆锥曲线和圆锥曲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三元二次方程表示的曲线和曲面,如空间直线、平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和二次曲面的方程等,研究的内容比较固定,研究方法比较成熟。高中阶段主要研究二元二次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比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

  2。“解析几何思想”代表了研究曲线和曲面的一般方法和手段,即用代数为工具解决几何问题。用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思维工程可以表现为以下步骤:第一,用代数的语言来描述几何图形,例如“点”可以用“数对”表示,“曲线”可以用“方程”表示等;第二,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例如,“两直线平行”可以转化为“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等;第三,实施代数运算,求解代数问题;第四,将代数解转化为几何结论。随着数学本身的发展,出现了代数数论、代数几何等的数学分支,而拓扑学、泛函等代数工具都可以作为研究心得曲线和曲面的工具,这些都是“解析几何思想”的发展个推广。解析几何初步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即把代数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研究几何问题。

  3。“坐标系”是解析几何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建立了坐标系,就能把曲线和曲面的性质用代数来表示,从而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适当地选择坐标系可以大大简化对图形性质的研究,但图形的性质不会竖着坐标系的变化而改变。我们要研究的正是那些和坐标系的选择无关的性质;或者说建立坐标系正是为了摆脱图形对坐标系的依赖,这在对数上就表现为某个线性变换群下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

  4。圆锥曲线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图形。①圆锥曲线(面)可以帮助我们刻画一些基本的运动。例如,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轨迹都是椭圆。②光学性质和圆锥曲线是密不可分的,基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圆锥曲线体现出来的。例如,探照灯就是利用抛物面的光学性质制作而成的,它可以将点光源发出的光折射成平行光,照射到足够远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光学仪器都是依照圆锥曲线(面)的性质制成的。③研究圆锥曲线(面)的性质时体现解析几何本质的最好载体,即便是在大学数学系的学习中,如何利用方程的系数确定二次曲线的形状,揭示其规律也是数学的经典内容。

  教育分析

  1。有助于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它沟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在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中,经历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载体。

  运算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解析几何的运算,往往有较强的综合性,设计相应的代数方程知识(包括消元思想、整体思想、函数思想、同解原理、韦达定理、方程的解、构造不等式、参变量代换、求解不等式)等内容,对学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要注重“数”与“形”的统一,在计算时,要结合图形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结论,这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简化解题过程的有效方法。比如,涉及圆的问题时,注重运用圆的相关几何性质,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要强化几何处理,淡化代数处理方法,解析几何独有的特点,最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课标解读

  1。整体定位

  “解析几何初步”研究的问题是直线和圆,及其之间的关系,还有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高中阶段解析几何内容的分布,除了“解析几何初步”外,在选修系列1,2中,都延续了解析几何的内容,设计了“圆锥曲线与方程”。在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中,还将继续研究圆锥曲线。研究圆锥曲线有两种方法:综合几何的方法和解析几何的方法。在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中,运用了综合几何的方法。

  “解析几何初步”是要依托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让学生把握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初步形成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2。具体要求

  (1)直线与方程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④根据确定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⑥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①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4)空间直角坐标系

  ①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②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标准》中对“解析几何初步”的要求只是阶段性要求,在选修系列1,2中,还将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内容。因此,对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把握好“度”,特别是对于解析几何思想的理解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3。课标解读

  (1)要注重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元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应强调借助几何直观理解代数关系的意义,即对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的解释。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应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同样要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确定直线与圆的几何要素,并由此探索掌握直线与圆的几种形式的方程,探索掌握一些距离公式。

  比如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直线,这是解析几何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在坐标系中,一条直线或者与x轴平行,或者与x轴相交。与x轴平行的直线的代数特征很简单,这条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是个常数,即y=a。除了x=a,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刻画与x轴相交的直线?也就是如何用代数的方法刻画直线的斜率。

  (2)在高中阶段,直线的斜率一般一般有三种表示方式

  ①用倾斜角的正切

  这是传统教材的方式,由于倾斜角是大于等于0°小于180°,倾斜角与其正切一一对应的(90°除外);当然,也可以用倾斜角的余弦值表示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与其余弦值是一一对应的,但这种表示要复杂一些,一般都选择使用倾斜角的正切。

  这需要先引入0°到180°的正切函数的概念。

  ②用向量

  内容结构

  1。知识内容

  2。 章节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8课时

  2 圆与圆的方程 5课时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3课时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 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要点。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

  二.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要求,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可概括如下:

  1.夯实高中数学课程必修⑤、必修③、选修2-1中的基础知识,突出相应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并且不断地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自主性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快乐。

  4.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导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方法。

  5.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思维,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与人文科学,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学生步入高二年级就意味着新的学习的开始,无论是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还是教学模式的转变,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过渡和转化工作。

  2.注重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所教的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于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稳步提升,充分体现基础与能力并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优生强化与后进生的转化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20xx-20xx年度工作已经开始,在新的一学年内,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老师将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好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和制定本学科的研究性课题,争取在各种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这学期的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之兴衰,孩子的进步与徘徊事观家庭的喜怒和哀乐!数学这一科有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学科特点,在高考中的决定性作用亦举重非轻!夸张一点说数学是强校之本,升学之源。鉴于此,我们当举全组之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立足高考,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原来良好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二、工作目标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弘扬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同仁关系,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教学相长。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2、在数学竞赛中,力争高二进入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决赛阶段。

  3、在数学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配合学校教学改革,力求在“生本教育”方面走出自己的路。

  三、主要措施

  1、明确一个观念:高考好才是真的好。平时不好高考肯定不好,但平时红旗飘飘高考时未必红旗不倒。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照顾到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起点要高,注意培养后劲,从整体上把握好的自己的教学。

  2、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3、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四、活动设想

  1、按时完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相关工作,如“激活课堂”,“同课异构”。

  2、轮流出题,讲求命题质量,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形成电子化文稿。

  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

  4、互相听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

  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以及竟赛的组织工作。

  6、认真组织数学兴趣小组与数学选修课的开展。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立足学生的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高二(16)班和高二(13)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各不相同。其中,高二(16)班为理科自主招生班,学生为年级前100名学生组成,基础好,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我觉得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以及整体水平情况还不错。分析原因: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有你追我干的竞争精神,同时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个别学生甚至经常找我要题做,对这个班的教学我力争给他们精选题,选好题,尽量不浪费学生的时间。

  高二(13)班是精英班,数学学习积极性较高,整体还不错,但有个别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有些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大部分学生学习上只满足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对于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不能举一反三进一步挖深问题,在选例题时尽量选中等难度题目,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学期拟订以下目标和措施。其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 ,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新的学期是新的起点,新的希望。通过上面的计划,我相信自己在本学期一定能够将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带上去,我相信,我能行。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20xx年秋季班高二数学大纲

讲次高二理科
第1讲计数原理
第2讲概率初步
第3讲必修模块复习(一) (集合、函数)
第4讲必修模块复习(二) (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
第5讲必修模块复习(三) (数列、不等式)
第6讲必修模块复习(四) (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向量)
第7讲简易逻辑
第8讲轨迹与椭圆
第9讲双曲线与抛物线
第10讲直线与圆锥曲线
第11讲圆锥曲线综合
第12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第13讲立体几何综合
第14讲知识点睛及期末考试
第15讲试卷分析及期末点拨

  (二)具体说明

  高二数学秋季主要学习两本书:必修3和选修2-1。选修2-1的讲义基本上与各学校同步,所以不再详说。必修3的前二章是算法和统计,内容以概念的介绍与了解为主,侧重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在高考的考查时也只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一般多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出现,比较简单。考虑这两章内容的性质与考查的难度,以及在暑期班已经预习的情况下,在秋季讲义中我们不专门安排对这两章的学习,学生只需掌握学校所学的基本内容即可。高考中这几部分内容的难度与考查的主要形式大家可以看后面附的20xx年新课标省份的高考题。对于算法中比较难掌握的程序语言等内容,高考中都不作要求。

  必修3的第三章内容是概率初步,涉及到基本事件空间,需要计算基本事件的数目时,如果没有计数原理的基础知识,计算和理解会比较肤浅,而且高考中的概率题(可参考附录中《概率》部分),大多都会与计数原理相结合,因此在学习概率前我们补充了计数原理的基础知识。计数原理和概率的更深入的内容,将在选修2-3中学习。

  学完概率初步后,接下来是高一所学内容的简单复习,力求做到温故知新。同时本学期后半部分2-1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学习两大块重点内容:圆锥曲线、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两块内容都是高考解答题的必考内容,占到解答题的1/3,并且解析几何常常以压轴题形式出现。这里对以前内容的复习也是利用前半学期比较轻松的时间,为后面2-1部分的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样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数据样本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重点难点

  重点(1)用算术平均数作为近似值的理论根据.(2)方差和标准差刻画数据稳定程度的理论根据.

  难点:(1)平均数对总体水平进行评价时的可靠性(和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联系).(2)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问题情境

  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老师的布置下,用单摆进行测试,以检验重力加速度.全班同学两人一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下列实验数据(单位:m/s2):

  9.62 9.54 9.78 9.94 10.019.66 9.88

  9.68 10.32 9.76 9.45 9.99 9.81 9.56

  9.78 9.72 9.93 9.94 9.65 9.79 9.42 9.68 9.70 9.84 9.90

  问题1:怎样用这些数据对重力加速度进行估计?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median).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的众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问题2:用这些特征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的优缺点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些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重要作用,但计算较繁琐,并且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较差,但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较差,但中位数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也可选择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它们各自特点如下:

  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中位数、众数都不具备的性质,也正是这个原因,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信息.

  问题3:我们常用算术平均数 (其中ai(i=1,2,…,n)为n个实验数据)作为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它的依据是什么呢?

  处理实验数据的原则是使这个近似值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离差尽可能地小,我们考虑(x-a1)2+(x-a2)2+…+(x-an)2,当x为何值时,此和最小.

  (x-a1)2+(x-a2)2+…+(x-an)2=nx2-2(a1+a2+…+an)x+ a12+a22+…+an2.

  所以当x=a1+a2+…+ann时离差的平方和最小.

  (二)数学理论

  故可用x=a1+a2+…+ann作为表示这个物理量的理想近似值,称其为这n个数据a1+a2+…+an的平均数或均值一般记为:

  -a=a1+a2+…+ann.

  (三)数学应用

  例1 某校高一年级的甲、乙两个班级(均为50人)的语文测试成绩如下(总分:150分),试确定这次考试中,哪个班的语文成绩更好一些.

  甲班:

  112 86 106 84 100 105 98 102 94 107

  87 112 94 94 99 90 120 98 95 119

  108 100 96 115 111 104 95 108 111 105

  104 107 119 107 93 102 98 112 112 99

  92102 93 84 94 94 100 90 84 114

  乙班

  116 95 109 96 106 98 108 99 110 103

  94 98 105 101 115 104 112 101 113 96

  108 100 110 98 107 87 108 106 103 97

  107 106 111 121 97 107 114 122 101 107

  107 111 114 106 104 104 95 111 111 110

  分析:我们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衡量这组数据的水平,因此,分别求得甲、乙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即可.

  解:用科学计算器分别求得

  甲班的平均分为101.1,

  乙班的平均分为105.4,

  故这次考试乙班成绩要好于甲班.

  此处介绍Excel的处理方法.

  例2:已知某班级13岁的同学有4人,14岁的同学有15人,15岁的同学有25人,16岁的同学有6人, 求全班的平均年龄.

  解:13×4+14×15+15×25+16×64+15+25+6

  =13×450+14×1550+15×2550+16×650

  这里的450,1550,2550,650,其实就是13,14,15,16的频率.

  [数学理论]一般地若取值为x1,x2,…xn的频率分别是p?1,p2,…pn,则其平均数为x1p1+x2p2+…+xnpn.

  睡眠时间 人 数 频 率

  [6,6.5) 5 0.05

  [6.5,7) 17 0.17

  [7,7.5) 33 0.33

  [7.5,8) 37 0.37

  [8,8.5) 6 0.06

  [8.5,9] 2 0.02

  合计 100 1

  例3.下面是某校学生日睡眠时间的抽样频率分布表(单位:h),试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

  分析:要确定这100名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就必须计算其总睡眠时间.由于每组中的个体睡眠时间只是一个范围,可以用各组区间的组中值近似地表示.

  解法1:总睡眠时间约为

  6.25×5+6.75×17+7.25×33+7.75×37+8.25×6

  +8.75×2=739(h).

  故平均睡眠时间约为7.39h.

  解法2:求组中值与对应频率之积的和

  原式=6.25×0.05+6.75×0.17+7.24×0.33

  +7.75×0.37+8.25×0.06+8.75×0.02=7.39(h).

  答 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约为7.39h.

  21世纪教育网

  例4.某单位年收入在10000到15000、15000到20000、20000到25000、25000到30000、30000到35000、35000到40000及40000到50000元之间的职工所占的比分别为10%,15%,20%,25%,15%,10%和5%,试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

  分析:上述比就是各组的频率.

  解 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为

  12500×10%+17500×15%+22500×20%+27500×25%+32500×15%

  +37500×10%+45000×5%=26125(元).

  答估计该单位人均年收入约为26125元.

  例5.小明班数学平均分是78分,小明考了80分,老师却说他是倒数几名,你觉得这可能吗?(再看书P64思考)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立足学生的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高二91班,这个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各不相同。其中,有大部分人,基础较好,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我觉得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以及整体水平情况还不错。分析原因: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有你追我干的竞争精神,同时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个别学生甚至经常找我要题做,对这个班的尖子生教学我力争给他们精选题,选好题,尽量不浪费学生的时间。但有个别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他们,培养其自觉性;还有些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大部分学生学习上只满足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对于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不能举一反三进一步挖深问题,在选例题时尽量选中等难度题目,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学期拟订以下目标和措施。其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①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

  ②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逐步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2、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①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全方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自主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②加强对双差生的辅导。双差生是一个班级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我将下大力气辅导双差生,通过个别或集体的方法进行耐性教学,从而使他们的纪律以及数学成绩有一定的进步。

  3、搞好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的分析。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成绩,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是最好的练习,每次都要做好分析,并指导学生纠错。在分析过程中要遵循自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真正理解。

  六、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20周,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第一学段:数学必修5;第二学段:理科2-1。另完成选修4-5,和选修4-4的教学任务,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全距、组距的概念;

  (2)能正确地编制频率分布表;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

  (3)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地编制频率分布表、

  教学难点;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

  内容分析

  1、在统计中,用样本的有关情况估计总体的相应情况大体上有两类:一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二是用样本的某种数字特征去估计总体相应数字特征。本节课解决前者的问题。

  2、讨论样本频率分布的内容在初中”统计初步”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由于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方面知识,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例重温频率分布有关知识,突出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学生了解处理数据的具体方法。

  3、介绍历史上从事抛掷硬币的几个案例,学习科学家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

  4、频率分布的条形图与直方图是有区别。条形图是用高度来表示频率,直方图是用面积来表示频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介绍对“抛掷硬币”试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

  (2)本次试验结果。

  (3)画出频率分布的条形图。

  (4)注意点:①各直方长条的宽度要相同;②相邻长条之间的间隔要适当。

  (5)结论:当试验次数无限增大时,两种试验结果的频率大致相同。

  2、总体分布

  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研究概率分布往往可以研究其频数分布、频率分布,及累积频数分布和累积频率分布。后者作为阅读教科书内容。

  3、复习频率分布

  (演示)问题:有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

  [12、5,15、5) 2 [15、5,18、5) 3 [18、5,21、5) 5

  [21、5,24、5) 4 [24、5,27、5) 1 [27、5,30、5] 5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和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2)频率直方图的横轴表示___________;纵轴表示___________。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各小矩形面积之和等于___________。频率直方图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讲解例题

  为了了解学生身体的发育情况,对某重点中学年满17岁的60名男同学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

  身高 1、57 1、59 1、60 1、62 1、64 1、65 1、66 1、68

  人数 2 1 4 2 4 2 7 6

  身高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人数 8 7 4 3 2 1 2 1 1

  (1)根据上表,估计这所重点中学年满17岁的男学生中,身高下低于1、65m且不高于1、71m的约占多少?不低于1、63m的约占多少?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说出该校年满17岁的男同学中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如果该校年满17岁的男同学恰好是300人,那么在这个范围内的人数估计约有多少人?

  (过程略)

  注意点:主要包括两部分:前面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数据画出频率分布的直方图,后面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相关情况。

  (a)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b)确定组距与组数。

  组距的确定应根据数据总体情况,自主选择。本题将组距定为2较为合适,因而组数为11。

  (c)决定分点。

  分点要比数据多一位小数,便于分组。分组区间采用左闭右开。

  (d)列出频率分布表(见教科书)。

  (e)画出频率分布图(见教科书)。

  4、得到样本频率后,应对总体的相应情况进行估计

  5、课堂练习

  教科书习题 1、2第2题。

  板书设计

  一、概念理解 二、应用

  1、频数、频率的容量的关系 例

  2、频率的取值范围 三、小结

  3、分布频率分布表

  四、作业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相关文章:

1.高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三篇

2.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集锦五篇

3.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

4.高二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5.学期教学计划模板合集5篇

6.【热门】学期教学计划合集8篇

7.有关学期教学计划合集八篇

8.【精品】数学教学计划合集六篇

9.【热门】数学教学计划合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