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画、批说明方法。
2.借助列表,理清说明顺序。
3.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拓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依托于“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倡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学策略
1.借助资料、结合说明方法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它,初步感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写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认识说明对象
出示课件地球图片:在浩瀚的宇宙间,有这样一颗星球,它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有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它就是?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谁?(地球)对,读课文要先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展现了地球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导入新课的有效对话。
(二)学习词语,发现书写规律
1.听写词语。
矿物、恩赐、枯竭、威胁、目睹。
2.发现规律。
这几个字:矿、赐、竭、胁、睹。都是我们这课的生字,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规律:左右结构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设计意图】高年级指导书写,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能够举一反三。
(三)发现写法,整体感知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地球?外观、体积、资源、移居。
2.作者从这几方面要说明地球的什么特点呢?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3.默读画批:细细品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地球的特点,读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批注在旁边并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
【设计意图】为了衔接初中说明文教学,给学生渗透相应的阅读方法,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借助说明方法感知说明的特点,体会到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争做小小宣传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白“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地球资源枯竭了
多媒体课件2.伤痕累累的地球,人们不安全了
多媒体课件3.地球的自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跟我们朝夕相处,你了解地球吗?谈谈你对地球的了解。
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人类时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把地球称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只要一个地球》(出示课题)
二、解题,初步明理
生读课题,思考;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
三、尝读课文,读中自悟
1.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边读边用笔做上记号。
2.生再细读课文,进一步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这个问题。
四、师生共悟,深层理解
小组选定代表汇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语句,弄清楚一下知识点:
1.地球渺小
重点语句: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有一。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师简单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展示课件1: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煤价格的.不断上涨了解资源的有限性。
(3)展示课件2;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会造成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态灾难”。
(4)回到课文,感情朗读3、4自然段。师问:你从这两自然段中明白了什么?
(5)展示课件3:“地球的自述”,在画面解说中,让学生感受到满目疮疼、伤痕累累的地球,已经不再永久造福于人类了。用“我虽已伤痕累累,但人类还会治好我的。”作结尾。
3.无法移居
师讲述“40万亿公里”需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xx公里的速度,估算要飞行20万年。
生在朗读中体会“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再读全文,谈谈你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理解。五、情感形成,读写结合
师问:面队这个可爱而又易碎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各抒己见,适当展示自行搜集的有关开发新能源的知识。
突现保护地球,开发新能源,做好身边事,做好小宣传员的思想。
2.指导学生多形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学生写出保护地球的倡导语,要求简短明了。
六、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师: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再浏览课文,看课文采用什么手段把知识讲清楚的?
生回答。
师点拨总结,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4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二、文本解读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生存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表达手法多种多样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课文用词严谨、表达生动,多处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1.列数据,说明地球不大──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准确的数据表明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也暗示我们要关爱地球。
2.举例子,说明形成漫长──“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说明矿物资源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有节制地开采。“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科学家提出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这也是无法实现的事情。
3.打比方,说明地球重要──“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说明了地球孕育了人类和万物,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其万物生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地球。
4.作比较,表明地球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一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这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5.引资料,增强表达效果──“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因此,保护地球,责无旁贷。“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6.拟人,突出地球无私──“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这突出了大地母亲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哺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既要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更要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模样,感受地球“美丽可爱”
师: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跟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呢?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读第一句话,从哪里看出地球美丽可爱?(抓住“晶莹”、裹着“水蓝色‘纱衣’”去体会。)
师:第二句话有怎样的内涵?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A.运用比喻写法,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B.先理解“母亲”和“摇篮”的本义,再体会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段。(传达出对地球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内联外拓,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聚焦地球“渺小”,体会“只有一个地球”。
师:尽管地球如此美丽可爱,但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却“只有一个地球”,而且非常“渺小”。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渺小”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地球是渺小的”?(关注具体数据和“一叶扁舟”,抓住两个“只有”,感悟地球的“渺小”。)
师:请看一组数据,想一想,你从中能读出什么呢?
地球的半径:6300多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海洋面积:3.621亿平方千米。
地球陆地面积:1.479亿平方千米。
地球可供人类居住的面积:约0.8亿平方千米。
2013年1月4日全世界人口:70.57亿人。
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地球是渺小的”?
【设计意图】聚焦“渺小”,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体会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聚焦“资源有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些资源的呢?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1)何谓“恩赐”?为何不是“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说明形成的时间漫长,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2)聚焦地球的“无私”与“慷慨”:联系实际说一说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矿产资源?
(3)说说人们是怎样“不加节制”地开采这些有限的.矿产资源的。
(4)结合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漫长,来理解“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5)放飞想象,地球上资源枯竭后可能出现怎样的情景?
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聚焦不是上帝的“恩赐”,地球的“无私”与“慷慨”,体会作者运用举例子、拟人等表达方法。
师: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诵读课文语段,想一想,去掉“本来”一词行吗?(“本来”就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表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2)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人们是怎样“随意毁坏”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的?(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乱砍滥伐树木;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生态环境被破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工业废气、烟尘随意排放,形成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等。)
(3)联系实际说说人们是怎样“滥用化学品”的?(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各种农药;人类食品、动物饲料过度使用添加剂、防腐剂。)
(4)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态灾难:南方雪灾、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西南旱灾、甘肃舟曲泥石流、长江洪灾、森林火灾等。)
(5)指导朗读课文语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气愤、伤心、可惜等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摧残地球母亲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播种环保意识。
3.理解“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师: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资源又不可再生,必将枯竭,生态灾难频繁发生,那么人类可以移居到其他星球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聚焦数字“40万亿千米”,体悟内涵。(“40万亿千米”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非常遥远。太阳离地球够远吧,坐飞机得二十几年,不过它距地球只不过1.5亿公里。40万亿是1.5亿的差不多30倍,算算,坐飞机得600年哪!谁去?即使能去,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得了呢?)
(2)聚焦“至少”一词,体悟内涵。(“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就“最少”,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3)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引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还用数字来表明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这样引用资料来说明既容易理解,又让人信服。)
(4)自由读课文第5、6、7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来说明地球离别的星球更遥远,以及月球和火星不能居住的原因,以此说明目前人类暂时无法移居的事实。
(三)紧扣“感叹”,增强“精心保护意识”
师: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1)地球的“可爱”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象,以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及无私奉献自然资源等方面思考;容易“破碎”,可从“不加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而使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等方面去思考。“同时”,旨在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2)宇航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就是说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担忧地球面临的种种遭遇。)
(3)请看一组数据:地球母亲脆弱的身躯每天还承受了哪些灾难?
每天,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地球上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地球上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
师:想象一下,地球母亲是一副怎样的模样?(面容憔悴,衣服破碎褴褛;满脸愁容,伤痕累累。)
师:拓展阅读薛卫民的诗歌《地球万岁》片段。
地球万岁(节选)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还有:
无休止地砍伐森林,
绿叶为之颤抖;
把动物拎上肉案,
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
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
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
还有、还有、还有……
师:受伤的母亲,美丽的容颜不再!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母亲呢?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放飞想象:此时此刻,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对自己说点儿什么?
师:听了大家的心声,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坚强决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呼声和心愿表达出来──
师:(引)因为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人类的生存──
生:(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师:(引)为了美好的家园──
生:(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师:(引)为了幸福的明天──
生:(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地球母亲每天承受的痛苦,使学生心灵上受到震撼,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引起学生的共鸣,启迪学生精心保护地球吧!
(四)学用结合,引领学生投身实践
1.回顾全文,梳理课文的行文脉络。
2.聚焦重点,归纳课文的说明方法。
3.学用结合,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师:老师建议大家在课后自主开展“六个一”环保活动: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区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设计意图】布置实践性作业,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既有利于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的统一。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的威胁。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设计理念:
1、落实新课标精神,语文课堂体现写字教学的指导。
2、抓住课文重点句子的感悟,体现地球的可爱;结合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体会地球的易碎性,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爱护生态资源、保护生活环境,爱护地球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同时收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数据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引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也称人类的母亲。(课件出示太阳系)
简单介绍地球知识,为学生了解地球及学习课文拓展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出示地球课件,板书,齐读课题。)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
(设计意图:以课件引入,把学生带进宇宙、带进太阳系,能更快入境,同时了解地球的空间位置、卫星、公转、自转等知识,对学习课文有一个立体的了解)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生字的读音、词语的朗读)
2、老师指导生字的书写、学生书写生字练习,每个书写一次。
学会写生字:
生字书写指导
晶上面“日”居中,三个“日”大小相等,横竖布置均匀。
莹上小下大。“冖”盖下,“玉”末横稍长,点略居外
蔼上部“艹”扁长,覆盖下方;“日”略扁,右下部横折钩有力
资上部扁宽,下部窄长,“欠”捺画伸展有力。
矿左窄右宽。“广”书写要大方,撇画伸展到位。
赐左窄右宽。右部横折钩有力,三撇匀称。
竭左小右大。“立”末横变提;右部“日”稍扁,横折钩有力
滥左窄右宽。右部上下均等,下横稍长,托住上面
胁“月”窄长;“办”横折钩有力,长撇伸展到位,两边的点不能丢掉。
睹左窄右宽。右部的撇要伸展。
(设计意图:指导生字书写,落实新课标精神,让学生把生字书写正确、美观)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3、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一边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性意识,拓展学生学习时空,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重点探究,深入感悟——地球的美: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母亲地球吧!(学生齐读)
2、图片欣赏,体现地球的外在美。
3、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包括(金矿、银矿、铜矿、煤矿、铁矿、盐矿等太多了!)
4、除了矿产资源,地球还向我们提供着什么资源?
(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最大的慷慨。
5、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只有母亲才能有这样的心去包容、去奉献。
6、理解了课文相信大家会读的更好。(学生读课文)
7、(总结发言)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它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心中,它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从而促使他们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他们保护地球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作业布置,加深理解
这节课,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那么地球的现状又是怎样呢?下节课继续了解。课下请同学们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
(设计意图: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为第二课时学习地球的易碎性做更充分的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从地球的外形上,从她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着她所有的资源,让人类得以安居乐业,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让我们再一次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吧!——(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衔接过渡,唤起回忆,扬帆前进!)
二、重点探究,体会“易碎”
1、地球的易碎性
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地球的渺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
(2)资源有限。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3)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4)完成填空:
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下埋藏的(),如果人们没有节制的开采,最多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大气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如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
大家通过练习,了解到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练习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方法:我们想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
(5)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请你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讲解我们的地球遭受了怎样的灾难?(生说)
(6)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课件展示:)
黑烟侵蚀着蔚蓝的天空,空气令人窒息;黑色的水上漂着人们丢弃的垃圾;满是泥沙的浑浊的河流;被砍光树干后留下的树桩,人们正在整理砍伐下来的木材;被染成红色的小河;人们日夜不停的滥挖矿山……;
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我仿佛看到地球在哭泣,你不想说点什么吗?学生交流。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设计意图:用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直观地反映地球的易碎性,进一步理解宇航员说的话,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2、地球的唯一性
(1)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那是因为——(课件展示:)
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学生齐读。)有什么不对吗?学生找出问题,少了“至少”二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学生对比着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3)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所遭受的灾难,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写写宣传标语吧!(生说)
1、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2、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3、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4、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更坚定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信念,增加爱护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为保护地球母亲做出了努力。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今后应该怎样从小事做起。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1、画一幅“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环保宣传画或写一条环保宣传标语
2、设计一个“人人都来保护地球”的广告
3、写一份倡议书,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地球、美化环境。
(任选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教学反思: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的材料,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学过程按设计进行,抓住了重点,引导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地球的慷慨与无私,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将语文和相关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文和思想认识,实现了教学目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是从地球上索取。
⑵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⑶使学生知道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⑷使学生明确,确立“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2、能力目标:
通过上网教学和学生上网冲浪,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因特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成为世界性问题。
2、为了人类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爱护地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课题
1、播放地球丰富的资源,以及遭受破坏后的情景录象。
2、引导学生谈感受。
3、师小结、揭题。问题:
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⑵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三、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提问题,师小结。
2、上网自学:
自学书130~134页,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上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把学到知识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和网址,学生上网自学,师巡视。)
3、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小结、板书。)
四、课外延伸
1、设计保护地球的宣传标语或宣传画。
(学生用演示文稿设计,师巡视。)
2、展示交流。
3、谈收获。
五、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地球装扮得更年轻、更漂亮!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经典的引入,可以作整理,作为资料]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3、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4、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5、第一个学生讲后的教师评语:我特别注意你的第一点,你说地球本来就很渺小,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我注意你讲的第二点,人数在膨胀,到20xx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6、第二个学生:难受、没有第二个星球。还有谁也有同感?人类会灭亡40万亿里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航天飞机速度最快,每小时20xx公里你估算要多少年?(20万年)
你想去吗?(太长了,都死了。)
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
7、讲同一意思还有一段话,读读。
即使找到第二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悲剧产生。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8、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来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9、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10、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1、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王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
(1)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不是你的发现,是这几句话已经告诉你了
(2)作者是很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告诉大家保护地球发现写作的用意眼光犀利。
(3)我们要对地球负责任联想丰富,但那还不叫发现
(4)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挽救,不能只是等待上帝发现用意。把这段话跟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5)用名词都是人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意义的对美伊战争是持否定态度的,胸怀广阔,目光远大。
(6)看到了希望,破坏了就要移居到别的地方去,等几十年、几万年也不要紧前提是人类只有觉醒了,才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与《时代周刊》联系,又有什么发现?
(7)地球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地球成为人们的焦点
《地球就诊记》
12、教师引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下课。
第二课时
一、出示地球图片
它在轻轻地向我们哭诉,把地球母亲哭诉的声音用波浪线划下来。听了地球母亲的哭诉,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第
1、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哭诉什么?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
(1)读地球母亲以前的模样这是地球母亲的哭诉吗?希望变回以前的模样[出乎教师的预料]
(2)读句子曾经是那样美丽的母亲,现在是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
(3)补充
(4)地球是无私的,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慷慨地给了我们,很心痛。地球母亲是那样的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学生读读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母亲不该给我们这样多的爱,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我们太不珍惜地球了
学生三读,只有许多的动物都快乐地生存,地球母亲才是快乐的.。
(5)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类正在不断摧残母亲的身体,地球母亲遍体鳞伤;
地球母亲正在不停哭诉;
有一个人在哭泣,可是没有人去理它;
茂密的森林;树桩;洒落在地球上的金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漫画家呀!
2、齐读地球母亲的哭诉之声。
3、出示资料:地球上的一天
教师朗读资料,什么感受?
心痛,打击,应该保护地球;像沙漏,但是地球不能再有第二次;震惊,省略号这不是省略号,像一块块石头砸在地球母亲的身上,轻轻地哭诉,读学生齐读
你还从别的地方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吗?
4、第三段不是地球的恩赐人类如果能够节制的话,地球
如果有第二个地球,你愿意去吗?为什么?没有人性;有奶便是娘;内心矛盾。
6、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教师简介该实验
7、齐读这一段
根本不能想象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
不可思议,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有一丝可怕仅仅是这样一丝可怕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
8、大声呼唤地球母亲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三、课堂练习
1、播放《懂你》,学生写对地球母亲的话。[把《懂你》这首歌的内涵提升了。绝!怎么想到会跟这首歌联系起来。]
2、地球母亲希望听到你的心声,交流。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 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滥用 威胁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滥 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仿照例子写句字。
1、我们要精心的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反对……反对……-----------------------------------------------------
-----------------------------------------------------------------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地球上的矿物虽然---------------------,但是-----------------------
------------------------------------------------------------------。
二、选词填空
壮观 壮丽 壮丽
1、江面上,波澜 ( )。
2、祖国山河十分( )。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的美丽( ),和蔼可亲。
毁坏 毁灭
1、恐龙遭到了( )性的灾难。
2、人们随意( )自然资源,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上帝的恩赐,( )经过几百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 )不加节制的开采,地球上的资源( )会越来越少。
3、在 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 )实现了,( )是遥远的事情。
四、剩余的时间,自由做练习。
五、作业。
协议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题目自拟。资料提供者: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许多人对地球了解甚少,不注意保护它。这篇文章就告诉我们:这个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两个问题。地球是很小的,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就更小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人类却在随意毁坏资源,希望我们爱护地球,精心保护地球。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课文在叙述上先写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供人类居住的陆地更小;然后写地球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可人类却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再写除了地球之外,人类没有其它星球可住;最后写我们要爱护这个地球,要精心保护这个地球。在学习上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这个叙述顺序。
课文叙述的语言很平白,但语言准确简练,其中不少科学术语,要让学生很好领会。教学时可以先弄清术语与难理解的词,然后让同学运用学过的读书自学方法,自学课文,理解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可进行小组讨论理解或问老师,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基本的能力和一定的小组自学能力,能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自学来解决。但在学习中容易分散精神,要在课前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但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有部分学生还难以用完整、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或在表述上存在一些语病。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并且懂得应该保护地球。
【教养方面】
1、能通过自学理解等方法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3、能自学本课生字,并掌握“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通过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教育。
【发展方面】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1、课文叙述的语言很平白,但语言准确简练,其中不少科学术语,要让学生很好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理解术语与难理解的词,教学时再适当检查或指导理解。
2、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是顺序进行叙述的,从而掌握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地球是很小的,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就更小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人类却在随意毁坏资源,希望我们爱护地球,精心保护地球。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所写内容,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课文叙述的语言比较平白易懂,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能力特点,这节课将运用创新性学习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结合进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思维,完成本课的学习。
5、在课前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在课堂中集中学生的注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之一,因此,本课采用梦中遨游太空与地球妈妈对话的形式引入并贯穿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运用CAI多媒体课件这种现代教学技术来保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运用】
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本课所讲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学生难以得到具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运用CAI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地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形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观念,并付诸行动。
【教具准备】
CAI教学课件。
【教学要点】
采用梦中遨游太空与地球妈妈对话的形式引入课题,理解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供人类居住的陆地更小;地球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可人类却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知道要好好保护地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5分钟)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师昨晚做了一个奇妙的梦。老师梦见同学们制造了一艘奇特的宇宙飞船,邀请老师去参观。老师坐在宇宙飞船的驾驶舱里,高兴极了,忍不住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忽然,飞船外面变得漆黑一片,只看见到处是闪闪的星星。坏了,飞船飞到宇宙中来了!可这时老师并不害怕,因为宇宙中的星星太美丽了,也太好客了!都说要请老师去它们家做客。忽然,老师看见一个晶莹透亮,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的圆东西(课件出示地球的图案)。这是什么东西,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地球)这就是地球,地球就像妈妈一样,人类就生活在她的怀抱里。
2、地球妈妈也很好客,于是老师就和她聊了起来。你们有什么问题要老师问问地球妈妈吗?(学生自由发问,老师不作回答。)
3、小结:同学们向地球妈妈提了许多问题,但地球妈妈并没有告诉老师答案,她说你们的问题有些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有些要等我们长大后去探索。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约3分钟)
课文写了地球的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喜欢的文段读读。
(学生读了后请几个说说写了什么。)
三、学习第一部分(约10分钟)
现在,先让我们来遨游太空,看看地球妈妈的样子吧!(电脑出示地球全貌图。)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地球?(要说出地球美。)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地球美的,找出来读一读。(这里要注意指导有感情朗读并适当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2、除了讲到地球的美,再好好读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还从中知道什么?
⑴学生自由读,自己想,然后再小组交流讨论。
⑵学生汇报。(让学生充分发言,再让学生读读有关的语句,然后出示以下练习:
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_____的星球,和_____宇宙相比,地球是_____的.,就像一叶_____;地球表面积_____,人类生活的陆地只占其中的_____,所以说,人类活动的范围是_____的。
⑶学生完成这个填空练习后要让学生读一读,了解地球是渺小的,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并体会文中运用了列举数字、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
⑷指导感情朗读并质疑。(朗读上可以读句子或文段,关键是要读出感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约13分钟)
1、引入:
看来同学们对地球妈妈的样子还是比较了解的,地球妈妈知道了一定很高兴。(故作停顿状)哎,大家静一静,地球妈妈好像有话说。(故作倾听状,然后作严肃状。)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妈妈说什么吗?她说她头昏脑胀,浑身难受。她生病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让学生先讨论,再指名几位说说。)
2、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好吗?(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3、CAI播放影象。
4、通过朗读课文和看影象,你们知道了什么?(讨论,找句子或概括。)
5、学生汇报:
⑴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讨论后,让学生自由汇报,形式可以是朗读句子或分析理解句子等。
⑵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人们对地球的两方面的破坏,并要注意指导理解一些重点词语,如:恩赐,慷慨、再生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⑶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下面的句子: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以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①理解“贡献”、“生态灾难”等词语意思。
②让学生讨论并举例说说人们如何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和滥用化学品。
③问:你们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也会给地球妈妈造成伤害呢?
(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老师只要适当点拨即可,无需讲解。)
④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导行(约10分钟)
1、过渡: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就像是地球妈妈的血和肉,人类随意的破坏和伤害,地球妈妈当然会生病了。地球妈妈生病了,我们人类会怎么样呢?
2、CAI课件播放人类破坏地球的影象。
3、看了这些人类破坏地球的情况,你想对地球妈妈说些什么呢?说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关联词,如“因为……所以……”或“如果……就……”等,也可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⑴先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再让学生自由说,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说,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⑵在学生发言时,老师可侯机把题目补充完整:只有一个地球。也可以在下面的总结时再补。
4、同学们说得真好,地球妈妈知道她的孩子们那么爱她,想帮她把病治好,她肯定会重新露出笑容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大家知道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每人写一两条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好吗?好!开始动笔吧!
⑴学生写,写后可以相互交流。
⑵学生宣读自己写的宣传语,可作适当的点评。
五、总结,质疑(约2分钟)
1、同学们都知道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到了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疑问,老师以下面的问题结束:
有人说,当地球的资源用完了后,我们可以到其它星球上去呀!到底我们能否到其它星球上去居住呢?我们下节课再来问问地球妈妈或其它的星球,好吗?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几遍。
2、思考:人类能否到其它星球上居住?为什么?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3.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4.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应当写哪些内容(这篇课文应当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而且还应写出地球只有一个.)
二、初读,自学生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⑴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注意:"赐"是平舌音,"矿","慷","贡"是后鼻音,"滥"是前鼻音.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渺小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2.检查自学效果
三、细读,理清层次
1.细读课文,思考,回答:
⑴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⑵这篇课文怎样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讨论分段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地球的外部形态;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地球的面积;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讲地球的资源;
第四段(第五至八自然段)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段(第九自然段)讲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识记字形,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二、精讲训练
1.精讲第一段
⑴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这一段课文主要写地球的美丽,可爱.)
⑵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可爱(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⑶课文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你是怎样理解的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地球,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
⑷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一段课文.
2.精讲第二段
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地球面积很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⑵课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数字说明,比较说明)
3.精讲第三段
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从三个方面:一是不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二是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三是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
⑶这样做的后果如何(这样做不但使人类所需要的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如气候恶劣,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从而使土地荒漠,粮食减产,空气污染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4.精讲第四段
⑴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科学家已经明,在茫茫宇宙中;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措居住的`第个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仅仅是科学家的设想.所以说如果"只有一个"的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⑵课文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⑶指导朗读第四段课文.
5.精讲第五段
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这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或者不合理利用它的资源,我们将无法生存;第二句讲的是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⑵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人关系(前一句是讲原因,后一句是讲结果,是因果关系.)
⑶这一段课文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
三、渗透德育
1.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
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做。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⒈学习生字词。
⒉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⒊学习课文第一段,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的居民。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它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多久呢?今天我们学完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后就知道了。
二、初知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
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⒊再读课文,根据材料的性质给课文分段,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划分?
⒋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出示下列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讨论:
⒈用“——”画出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⒉地球的特点“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及面临的生态被破坏的状况。
⒉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的紧迫性、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理解内容。
⒈这段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后果?
⒉自读第三段,思考讨论:
人类目前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⒊自读第四段,讨论:
(1)这段讲几层意思?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三、总结归纳。
⒈这课主要讲什么?
⒉在写法上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四、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你们能根据课文的理解动笔写写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吗?顿时课堂里热闹了起来,各学习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已见,跃跃欲试。)
五、作业。课课练。
六、板书设计(略)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考虑: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漫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身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维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安排作业
1.誊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身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身读1~2自然段。
考虑: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身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外表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标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考虑: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身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本就可以不时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身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假如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局部。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考虑:为什么说假如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维护地球,维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
7.概括段意。
(假如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维护地球。)
二、总结考虑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地球。
(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三、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说明文。这篇文章以题目贯穿全文,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地球的有关知识,而且能增强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自觉地担负起环保的责任打下初步基础。全文说服力强,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居住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从而使得“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观念深入读者之心,达到作者写作之初衷。另外,作者还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仅把地球的特点、地球与人类的关系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说得准确、生动、形象,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词;学习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学习作者用词严谨,准确表达;
2、学生能通过主线问题读书思考、交流,理解、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容易破碎;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积累运用环保口号和标语。
3、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产生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老师刚才观察很多同学都在听老师准备的音乐,这首歌唱的是谁呀?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爱自己的妈妈。人类也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地球……都认为是地球。(板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与地球有关的课文。(点课件)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课前同学们读了课文,生字你都会读了吗?同座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2、刚才检查生字时有读错的字音吗?有:哪个字音读错了。没有:这个字音易读错,谁能读一下:(滥用)。
3、这些生字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生字很像,有的时候容易混,我们用换偏旁组字并组词的形式来区分一下他们。(给1分思考。)指名快速回答。胁()以前还学过哪些字是月字旁,发现没有这些月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胁意思是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也和身体的有关。这些组词中哪些词一定与身体有关一定是胁字。其余都是十字旁的协。中国汉字真是有意思,字义与偏旁有关,其他这些字也是这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词语出示)快速读读课文,课文写了地球(和蔼可亲)和(容易破碎)两方面的内容?试着用上面的词语概括。汇报。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这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借助主线问题自读思考
(快速浏览)当宇航员遨游太空遥望地球时也发出了几乎一样的感叹,找一找读一读。指读。“!”红色变为?,你们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说地球太美丽同时又是太容易破碎了?)先来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地球太可爱了。(出示读书要求)
2、重点句理解体会,学习说明方法
重点句一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披着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的水蓝色纱衣,那是什么样啊?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想一想蓝色指什么?白色指什么?
师:在太空上远望地球,大气层把地球装扮得就像裹着的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一样很美很美。谁能读出这种美丽壮观(先练习读,指读)。
师: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幻灯片出示)也像老师这样批注到书上。
3、师:地球的美丽壮观让人感到地球的可爱,还有哪些句子写出地球的可爱?
预设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是直接抒发自己对地球的赞美之情。还有哪些是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预设2【只有…… 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可爱?列数字、作比较写出了地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因渺小而美丽,因唯一而美丽。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地球的可爱。
重点句二
【拿矿产资源来说,……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①矿产资源包括哪些吗?
炊烟袅袅——地球把煤碳给人类供人们取暖
汽车川息——地球把石油给人类为生活提供便捷
大厦林立——地球把矿产给人类让人们住进高楼大厦
②时间长,资源宝贵、有限
过渡:地球给了人类煤、石油、金属等矿产资源,使人类的生活很幸福。而这些都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要点拨,人的一生再长长不过百年,而等几百万年、几亿年——时间长,资源宝贵有限)
强调:这么宝贵的资源地球慷慨地给了人类,你想对地球说什么?用一句话。
③无私、和蔼可亲
过渡:是啊,地球太伟大了,地球不仅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什么?到60页4段找一找。
地球太伟大了,地球不仅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还为人类慷慨提供了 ;
;
;
……
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无私可爱,资源有限。(举例子、列数字)
过渡:地球把自已所有宝贵的东西都慷慨地给了人类,正像宇航员说的那样,地球太可爱了。(谁来读出宇航员内心真切的感受)
4、(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学生读;老师读;齐读——伟大的母亲)预设:从你的朗读在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无私奉献;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平易近人;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伟大……
师生:作者运用了什么(比方)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无私、可爱。
5、请同学们一边看美丽的地球一边回忆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过度:(有感情慢慢地)面对这么可爱的地球,这么无私的地球母亲,你应该怎样地对待它?(板书:珍惜爱护善待 )
看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想?(生结合视频谈)
6、请同学默读4-7自然段并联系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对待地球的写一写你的感受。(给足学生读书批画的时间)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母亲
珍惜
可爱 爱护
善待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
1、整体读文回顾课文
2、课文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出了什么?
二、学习与训练:
(一)交流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组织学生学生自主交流。
(二)指导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训练的重点)
第一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书中的文字结合实际
第二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收集的资料结合实际(尝试运用说明方法强化表达效果)
第三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口号标语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三、总结:
写读后感的方法及本课的说明方法
读后感写法:
题目:方式一:读《 》有感
方式二:主标题(写作目的)
副标题读《 》有感
正文:一、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简单谈感受。
二、找到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谈感受。
四、练习、检测:
《能力培养》
五、作业布置、下课
预习下一课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母亲
联系生活谈感受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2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艺性的笔调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的渺小,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人类不断造成生态灾难,除地球外人类别无去处等科学知识,阐明了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道理。全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
《课标》第三学段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科学小品文是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文体。科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的特点。就该文来说:知识性就是对地球有关方面知识的介绍;趣味性主要是文章的文艺性笔调,一是文章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二是文章通过介绍地球而阐明的道理;通俗性就是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要求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最后生成学生的环保行为。因而该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是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学生学习该文,如何抓住重点呢?首先让学生充分读课文,让学生更多地把住课文介绍的地球知识,然后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最后形成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如何突破难点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地球可爱的一面,然后联系实际说开去、想开去,从课文中找出地球容易破碎的方面,认识保护地球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课前布置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关于环境污染的数据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了准备。
情景启发策略:创设环境遭到破坏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情感得到升华。
直接强化策略: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上资源的破坏和面临枯竭”通过直观的视觉,强化学生认识,让学生看到历历在目的地球惨状。
三、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尝试按照“设疑激趣→研读感悟→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等环节来设计这堂课。
一、设疑激趣
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抓住文章的切入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自己来提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到问题,而是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找答案,这样做无疑是让学生去自读自悟。
二、感悟地球的易碎性
让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学生很容易找出。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马上会回答矿物资源的形成要经过很长时间,它是不可再生的,用完了就没有了;第四自然段中的四种自然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随意毁坏的话,能再生的也会变成不能再生。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并让学生看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出示人类破坏资源的课件)。然后,我适时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心灵受到震憾。(相关的文字课件)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感悟地球的唯一性
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地球妈妈本是年轻美丽,而此刻却是千疮百孔、蓬头垢面地向你走来,不断地哭诉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是躲开,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还是留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出示无法移居的课件)因此,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四、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孩子们有的说“我们已经醒悟,不会再破坏地球”;有的说“我们会给您再次穿上美丽的纱衣”;有的说“妈妈,亲爱的地球妈妈,我们爱您,我们用颗颗美丽的心呵护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思维
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文字课件)。他们有的发出环保倡议,有的画环保宣传画,有的设计环保的公益广告,有的写出自己的感想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应当写哪些内容?(这篇课文应当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而且还应写出地球只有一个。)
二、初读,自学生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1)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注意:“赐”是平舌音,“矿”、“慷”、“贡”是后鼻音,“滥”是前鼻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渺小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2、检查自学效果
三、细读,理清层次
1、细读课文,思考、回答: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这篇课文怎样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讨论分段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地球的外部形态;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地球的面积;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讲地球的资源;第四段(第五至八自然段)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第五段(第九自然段)讲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识记字形,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二、精讲训练
1、精讲第一段
(1)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这一段课文主要写地球的美丽、可爱。)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可爱?
(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3)课文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你是怎样理解的?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地球,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
(4)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一段课文。
2、精讲第二段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写地球面积很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2)课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数字说明、比较说明)3、精讲第三段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从三个方面:一是不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二是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三是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
(2)这样做的后果如何?
(这样做不但使人类所需要的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如气候恶劣、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从而使土地荒漠、粮食减产、空气污染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4、精讲第四段
(l)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科学家已经明,在茫茫宇宙中;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措居住的第个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仅仅是科学家的设想。所以说如果“只有一个”的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2)课文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指导朗读第四段课文。
5、精讲第五段
(l)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这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或者不合理利用它的资源,我们将无法生存;第二句讲的是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人关系?
(前一句是讲原因,后一句是讲结果,是因果关系。)
(3)这一段课文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
三、渗透德育
1、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
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做?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到。
2、使学生知道世界上人口增加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3、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发展保护地球,以和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地球。
4、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维护人类的家园——地球。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对等地球。
教学准备
1、放大课文一、二幅插图。
2、“滥伐森林”投影片和“读一读”录音、CAI课件。
3、布置学生社会调查:人口增加过快给我们生活的市、县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资源、能源来自哪里?(引导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讲得很多,我们人类的生活、生存离不开地球。地球是我们共有家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保护我们共有家园——一地球。请把书打开130页。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二、讲述第一局部:共有的家园
让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考虑:你认为目前地球的负担如何?
等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后,教师出示放大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1)使用这些家庭用具、机器和车辆,各需要什么能源?(学生回答)
(2)假如能源短缺,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交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能源会不会短缺与人口的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师出示第二幅插图,让学生看图回答:世界人口增加过快,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根据你所调查的事实,具体谈谈,人口增加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
学生看图回答,教师边补充边板书:
资源、能源紧张
(板书:人口膨胀环境污染
粮食问题
师: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教师出示投影片:滥伐森林,学生看投影听录音“滥伐森林的恶果”。
学生谈听后感受。鼓励学生从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滥捕野生动物、狂采滥挖矿产等现象广泛地谈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出示CAI课件,讨论A、人类能否移居?
B、移居星球,一万年后还会有何危机?
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板书相关内容)
学习二、三局部,让学生明白“地球日”的意义,知道怎样保护地球。
学生自读课文“地球日”这一局部。考虑后回答:
(1)“地球日”是哪一天?(学生回答)
(2)确定“地球日”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强调“地球日”的意义。
板书:地球日4月22日
三、本课小结
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上结。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结束教学。
空间有限粮食紧张
一、只有一个地球─────────人口膨胀──住房紧张─┐不
资源有限水源紧缺能
环境污染移
保护地球日4月22日居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4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过程与方法:
诗歌韵律优美,应以读为主,通过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形象的图片资料或录像,感受地球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地球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
教育学生保护地球,尽自己所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小节。
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配乐朗读诗歌:
2、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3、配乐朗读诗歌:妈妈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我们的好妈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1、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2、小结:地球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的妈妈。它只有一个,我们都来好好地爱它。
二、诵读全诗,读中感悟。
1、自由读。分小节朗读。
2、识字。朗读表演。
3、谈对诗歌的感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诗歌。
1、读诗歌第2—5节,说一说:你觉得哪几句事写得特别有趣?为什么?你对哪句诗的意思不太理解?
2、细读第2节,体味排比句。
(1)默读第2节,在你觉得特别好的词语下面加点,说说体会。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2)再读整节诗,每行诗有什么相似点?
3、细读第4、5节。
(1)轻声朗读,说说读着这两节诗歌,有什么感觉?(极具号召力,在召唤我们去做。)
(2)发散:动物王国的代表走上讲坛,会讲什么?(3)小结。
4、齐读第6节。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0-2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04-24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09-06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08-19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08-15
《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09-20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11-20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10-06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09-25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汇编15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