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13 00:04: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背景:

  这是一则寓言。寓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的文学体裁。它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这寓言写的是印度的一个挑水工,用两只水罐挑水。一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只有条裂缝。后来当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的时候,挑水工与其对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

  从课题“一路花香”着手,可以引起学生无限联想,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急于了解一路花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为什么会一路花香、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二、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学习课文,并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

  3、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或深或浅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应对的策略是精心设计,形成读书系列活动,并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所领悟。

  三、教学准备:

  1、挂图

  2、关于“鲜花”的动画

  四、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阐述:

  教学步骤每个教学环节的教与学的设计(中间可以分成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两部分)

  每个教学法环节

  设计意图的阐述

  五、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抓住题眼,激发阅读兴趣。

  1、师:板书“花香”,读读想想感觉怎样?再完整板书“一路花香”,再读读题目,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生说题:

  (1)说到花,我们脑海里会自然浮现怎样的一幅图画?会用什么词来赞美来描绘?

  (2)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有关花的词语。

  (3)说到“花香”,我们又会想到哪些词呢。

  (4)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关于“花香”的词语。

  从题入手,想象课文可能描绘的景观,从易入手,从词入手。读题时要富有诗意的语气来朗读。

  3、请学生扣住“路”字设置疑问:这一路的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的鲜花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习新课时,一般可以抓住题眼,创设一定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课文的情趣。

  二、初读课文,养成习惯。

  1、讨论:我们初读课文应该做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归纳学习的方法。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请全班学生推荐三名同学分节朗读,并讨论其他听的同学该做些什么?

  5、学生读文,老师采访:取得这么好的读书成绩,有何感想?

  6、精读课文对话部分,自行寻找伙伴分角色练读。

  7、推选一组读,相机采访读得不太出色的同学有何感想?

  8、再读角色对话,想想说说读懂的意思。

  在初读课文时做到:读准子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想一想,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索,勤动笔墨的良好习惯。

  三、看画面,展想象。

  1、欣赏动画,闭眼想象,一路鲜花的景象。

  2、结合刚才的提供的词语描绘一下。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破水罐给路旁鲜花的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利用媒体播放动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当展开联想,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空间能力。

  四、感悟课文,合作探究

  这美丽的鲜花与破水罐有什么关系呢?.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虑,后小组讨论。)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读中理解,抒发感受

  1、在班中你可能是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学了这课文你会想……

  2、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学时读的这篇课文你会想……

  在探究中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例,以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寓言的哲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六、课内延伸,设疑拓展

  1、师谈感受。

  2、设疑:你从挑水工这个角色又体会到什么呢?

  3、课外再要求学生读文。

  读通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读课文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悟课文不断深入的过程,从通顺到流畅到感情朗读,在这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困难,让学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练习。通过采访,间接地让学生感悟课文主题。先抑后扬,通过观赏动画想象情境,让学生感受鲜花的美丽,然后与破水罐联系起来,一美一丑,一扬一抑,前后对照形成鲜明对比,领悟其间涵着的道理。设置话题,创造平台,让学生抒发感受,既内化了课文又拓展了文本。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分析教材]

  《丑小鸭》是人教版第四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进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分析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特色]

  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借教材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

  4、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贴图讲故事。

  1、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把课前画好的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顺序贴在一张白纸上。

  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过去教学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但是这样的设计的意图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或产生许多难题,必

  3、按照贴图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故事比自己刚才讲得好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和对字词的理解。

  1)图文结合,指导朗读第一段。

  (1)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丑小鸭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读第一段,画出具体描写丑小鸭怪模怪样的词句。

  (3)用这是一只()的丑小鸭进行练习说话。

  (4)说说怎样读才能突出丑小鸭又大又丑的样子。

  (5)小组比赛读后互相评议。

  2)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读这一句,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大家都欺负丑小鸭,他感

  定激起求知的欲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

  这一教学环节是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告诉他们的好词好句及好的表达方式,而是经过自主探究才发现的。

  教师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及时地评价,不断地鼓励,通过读--议--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把语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觉不到温暖,才觉得孤单,要读出丑小鸭的不幸与悲伤的心情。

  3)指导理解惊奇和羡慕。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

  (2)说说丑小鸭惊奇时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3)这时丑小鸭会想什么呢?(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1)各小组讨论:要读好这个自然段,要通过观察丑小鸭的表情来理解惊奇的意思,不生硬又到位。

  先从概念上解释羡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不失为妙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而且每一次通过比赛读、互相评价,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

  特别注意哪几句话?

  A.生汇报。

  ●美丽极了!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呀!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B.师生赛读。

  C.师生互评。全班再齐读一遍。

  三、自主创新,改编、续编故事。

  1.如果现在你再来讲这个故事,有没有信心比课文讲得更好?

  1)在学习小组内讲。

  2)每组派代表上讲台来讲。

  3)学生互评。评出创意奖

  2、你还可以接着这个故事讲下去吗?

  1)学生自己续编故事。

  2)学生互评,评出异想天开奖。

  四、自编自演,深化理解。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感情,不是老师让他们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

  师生赛读,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师生互评,特别是学生评老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懂课文本身。由于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2、小组合作编排课本剧。

  3、每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合作表演课本剧。

  4、学生互评,评出最佳演员奖。

  经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理解丑小鸭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已经水到渠成。

  课本剧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合作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自然就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乐、得体的动作,使语言更具魅力。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自我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进行语言训练。并且让学生在评价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灵活用文,把图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析词句的一个范例。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三)激发想象,鼓励创新。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加工,变成课本剧来表演。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理念】

  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

  ⑴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⑵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课件):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雨色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课件: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抽生配乐朗读声,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试背赛背课文。

  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

  ⑴小组交流学生收集的材料。

  ⑵集体欣赏: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课件:

  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3、写话:

  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四、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五、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 ,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幻灯片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6、7自然段。

  ①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②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

  (3)师生交流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4)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帮助学生明确诗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师边画边与学生交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位于我们祖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长江西起唐古拉山脉,婉蜒6

  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板书:武汉),广陵在武汉的东边。”版书:广陵)

  (5)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明确,李白虽被后世称为“诗仙”,名气颇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当时已诗名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

  (6)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指名概述诗意。

  (2)质疑。

  (3)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等较简单的问题。

  (4)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惰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此处讲述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2.赏析“烟花三月”。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还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教师先让学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达,这样,理解和运用就融为一体了。)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鸟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当时乃盛唐时期,整个时代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好,更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6)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

  (2)抓住“远影”,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

  (4)指名读,师生评读,学生再读。

  (5)师激情引读。

  (6)从最后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导朗读后两句。及时板书: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点拨学生如何读,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

  五、学习第二首诗

  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解诗题,明背景;品词句,悟诗境;作对比,感诗情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了解安西、阳关等诗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关知识;了解由于交通不便,从偏远的安西到阳关的送别这其中的艰难;各抒己见体味“更进一杯酒”的深刻内涵。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诵读悟情。

  6.交流这两首送别诗共同的地方,试着思考其规律性。

  六、总体回顾,归纳升华

  1.学生交流本节课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别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略)

  三、小组合作,读诗悟情

  引导学生自主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四、诵读交流,畅谈感受(略)

  五、迁移学法,进行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一写?

  2.练笔。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要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2.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某一类诗歌如边塞诗,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册42页—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 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四)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

  v (立方米)

  v (立方米)

  60

  52

  126

  4.5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 )×1.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 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 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2、 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

  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例1: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3.14×( ) =12.56(平方米)12.56× ×1.2=5.024(平方米)

  (2)小麦的重量:5.024×735=3692.64(平方米)≈3693(平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从这两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④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

  五、回读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六、自主完成作业,课外拓展阅读

  1.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下面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问题。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二、互相质疑解疑,深入探究文本

  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2.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

  3.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此处可补充阅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三、欣赏品析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上节课老师让大家试写居里夫人,列出写作提纲,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 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

  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

  五、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居里夫人的短文,可以按照原来拟定的提纲写,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后所受到的启发,重新构思并完成作文。

  2.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实验教具】

  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⑴ 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 读一读,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⑶ 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⑴ 读一读:

  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⑵ 读一读:

  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⑶ 读一读:

  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简析: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三自然段:人们的快乐一直延续到深夜。课文配有插图,图文结合,内容充实。因为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必须多指导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第一、 二自然段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情景与快乐。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4个二类字,并理解有关的词语。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风俗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目的要求:讲读课文

  一、复习词语:

  幸福、香水、泼水节、一年一度

  吉祥、象征、湿淋淋、不肯离去

  1、个别读

  2、齐读

  二、讲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一度举行一次。)

  “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说明很难得。

  3、齐读:

  过度:你想知道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吗?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1)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准备——泼水——喜悦)

  (2)说说人们准备的情况。

  (准备桶和盆、清水、滴上香油、撒上花瓣。)

  (3)从哪些词语说明大家的心情迫切,盼望着过节?

  (早早地来到、早已准备好)

  (4)找找:找出泼水节中的动词?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在泼水节时,非常快乐?

  (追逐、灌、泼)

  (5)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们的脸上还笑开了花?

  指导读句子:“清水是迹象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

  你从哪些看出人们在泼水节中的快乐?

  (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深夜)

  3、齐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

2.【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4篇

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六篇

4.【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六篇

5.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6.【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

7.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

8.【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八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