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5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时目标:
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
课前准备:
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
官员 秤杆 微笑 称象 一堵墙 宰割 下沉 搬运 砍树 (称 秤)(微)
2、 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 学习第3、4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
谁 官员们 曹冲
称象的方法 砍树造秤称象 借用船与石头来称
宰割大象称象
2、 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3、 学习曹冲的办法: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二分册T7;指名反馈。
2)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3)实验演示;
4)朗读体验;
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 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
四、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五、课堂作业:完成二分册T4、5、6。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书P46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知识目标:体验“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 难 点:
重 点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
难 点 :在理解倍的意义基础上,掌握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教具准备:数学练习本(生)、课件(师)
活动过程:
一、 切入举偶,谈话导入
特别喜欢上了咱们小学二年级1班的小朋友们。因为你们聪明、活泼又有礼貌。我想请大家看一部动画片,可同学们要做到:1、积极举手答问;2、听从老师的教导,大家能做到吗?(能)看着同学们这么可爱,真是高兴,现在就带大家去看看这部动画片,大家想看吗?好,请跟我来。
出示课件,问:
“今天我们要去看一部什么动画片呢?”
“奇花岛探迷”
多媒体:跟画面说:在遥远的大海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有一位老爷爷,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他在岛上养了好多的花。所以许多的人和小动物都喜欢到岛上去玩,那不!今天谁也去了?(小猪)
咦?小猪怎么不走了?
二、 对话平台
温故知新
原来老爷爷在给他做介绍呢:“我今年种了牡丹花和兰花(随机操作课件:牡丹花为1个2,)谁能来说说兰花是(4)个(2)。”
生回答。
师:“表现得好,(多媒体)送你们一枝蝴蝶花,看!漂亮吗?”“再来一枝。”
你看到了什么?数数果实有几个,花朵有几朵?
生回答。(随机操作课件:果实数为(1)个(3),蝴蝶花数为(2)个(3)。
“谁会再来说一说这句话?”
生回答。
(多媒体)师: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机,万物复苏,老爷爷想把奇花岛打扮得更加美丽,他想在南边的坡上种上一些花。看,爷爷把坑都挖好了。
师:大家看看爷爷挖的两排坑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第一排有1个3,第二排就有2个3。
师:对,我们把第一排个数看作1份,第二排就有这样的2份,所以: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2倍。
谁再来说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几倍?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二倍吗?
生反馈。
师:看看大家的劳动成果吧!(多媒体)操作课件以示奖励和赞赏。
师说:如果老爷爷在第2排再挖3个坑,现在的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倍”的关系吗?
生思考,反馈: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
师:你说得真棒!可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吗?
生反馈:因为第一排坑数是1个3,第二排坑数是3个3,所以是第一排的3倍。
生反馈:把第一排坑数看做1份,第二排有这样的3份,所以是第一排的3倍。
师:想知道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个数的几倍,就先想想第二排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排的个数。
师:孩子们你们表现真的精彩!我提议,大家为自己鼓鼓掌加把油好不好?
玩中学
师:3个题目都没有难倒大家,爷爷十分高兴,他要邀请大家到他的后花园去玩玩。
师:哟!爷爷后花园门口就有两种漂亮的花。嘿,这边墙上还有两行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喇叭花2朵,白玉兰12朵)
师:过去我们都用O来表示物体,今天我们用一个O代表一朵花,比如:
喇叭花:OO
玉兰花:OOOOOOOOOOOO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来画一画吧!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绘画,老师巡视。
生反馈绘画过程和想法。
师:如果现在请你来圈一圈,你认为应该几个圈一圈?
生:2个2个圈
师:好,动手圈一圈吧
把你发现的说给大家听听吧!
生:喇叭花是1个2,玉兰花有6个2,玉兰花是喇叭花的2 倍。
你能试着写出算式吗?
生反馈
生:12÷2=6
生:12÷6=2
生:2×6=12
生:12÷2=6(倍)
师:现在有4种算式,大家想想哪种才是正确的?
生:第2种是错误的,他把没有告诉的数字拿来用,列算式一定要用已经知道的数字才可以。
生:第一种是对的。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
生:第3种是错误的。求12是2的几倍就是12里面有()个2,这种题目要用除法。
师:倍不是单位名称,不能带作单位。师小结并板书: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
齐读
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在奇花岛上获得了一个关于求谁是谁的几倍的秘密方法。学了这么久,大家想不想玩一个刺激的。现在老师要来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好吗?
学中做
(操作多媒体:)摆花
老师在第一排摆上2朵花,在第2排摆上2个2朵,请大家说第2排花的朵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并且说出算式。
老师在第1排增加到4朵,在第二排摆上12朵,学生说倍数以及算式。
第一排摆上3朵,如果我想让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2倍,我该怎么摆?
大家看看这两排花下面还有3行字,大家齐读题目:
把第一排的花朵数看成()份,把第2排的花朵数有这样的()份,所以,第2排是第1排的()倍。
把你想到的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反馈。齐读。
玩中乐
师:美景欣赏够了,我们来做个拍倍数的游戏好吗?
生拍我跟:生拍2下,我拍6下,说:老师拍的次数是你的3倍。6÷2=3
我拍生跟:生说倍数,说算式。
生生互动。
做中得(多媒体幻灯)
1、书中练习P46-47
2、按ESC退出奇花岛课件,切换到幻灯课件。
3、填空:
4、课件出示主题图: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到元旦节了,咱们校长和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过得有意义和快乐,决定在那天进行一场文艺演出,瞧!这就是同学们在彩排节目的现场。
咱们一起把上面的句子读一读吧。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算式,说想法。
小结:我们在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
三、 活动延伸,知识应用与拓展
量一量班上的黑板的长度和宽度,再估一估长度大约是宽度的几倍。
这里有一封信,是我们刚才离开奇花岛的时候老爷爷悄悄给我的,他告诉我考验完小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记着把这封信读给大家听听。大家想听听老爷爷都给我们写什么了吗?
20xx.10.7于流芳小学2年级1班
板书:
牡丹:2朵 1个2
兰花:8朵 4个2
兰花是牡丹的4倍。
果实:3个 1个3
花朵:6朵 2个3
花朵是果实的2倍。
喇叭花:OO
玉兰花:OOOOOOOOOOOO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倍用除法。
一个数里有()个另一个数。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技能目标: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写生字
1、和三个孩子打招呼(复习生字:宋涛、陈丹、赵小艺)
2、说说在写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自写生字。
二、自主探究
1、大声读课文,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2、请你起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好吗?(生读,课件随机出示)
(相机出示句子比较,引导学生用句式说话。)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
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教师课件出示。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
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
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师课件出示)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句子比较: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指导方法同上,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3、三个孩子都画出了风,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再次和他们打招呼,巩固生字。
5、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都很了不起,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6、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三、拓展体会
1、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填一填画下的那句小诗。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2、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
师总结,表扬:
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就由我来朗诵一下这首小诗,作为送给你们的礼物吧。(师朗诵)
四、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其实,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教学反思】
在经过第一次的教学和反思后,教案做了一定的改动,可以说,第二次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的教学,希望能让全体学生都在“成功体验”中发展,在第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了“成功体验”,在写小诗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们失去了信心,越写越糟糕,这让我体会到,一个成功的学习活动程序设计,不仅需要为教学提供具有逻辑递升意义的操作主线和基本环节,还需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的操作细则。首先便是要妥善安排学习难点的突破时机。另外,在评价时应突出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评价,在评价中感悟不同方式的优劣,使学生形成方法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创造新方法的能力。
在第二次的教学中,第一句小诗的呈现不再是由我帮着学生“挤牙膏”似的挤出来,而是由我直接呈现,我对学生们说:“老师很佩服赵小艺,她能把看不到摸不着的风画出来,所以我昨天晚上特别想了两句话来形容她的画,可是我不知道哪句更好,请你帮我选一选。”
于是我在课件上为学生呈现两句句子: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很显然,学生们在进行了比较之后,就能指出第二句比较好,并且很容易就找到了关键词“飘扬的”,一下子就突破了难点。
在后面的配诗时,学生就表现得极为活跃,能张口就说,且说得相当流利。这是值得高兴的,这也说明学生对文本理解是透彻的。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内涵。
另外,对于拓展方面的目标分层的改动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学习目标进行差异性分解,就是要同时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继续发展需要,既要考虑到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到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在第一次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不能当堂展开想像马上画出风来,他们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而有的`学生画得很快,画完了就没事干。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后,一些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我让他模仿书中三个小朋友的样子画风,能力中等的同学,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画风,而能力相对较高的同学,则让他们在画完风后还用上“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写写自己画的风。
学生们都分别忙碌起来了,有画的有写的,不一会儿,我就收到了许多五彩缤纷很有创意的画,令人欣慰的是,还有好多同学交上了为自己的画配上的小诗句:
生:风来了,风把胸前的红领巾吹飘起来了,风藏在胸前飘动的红领巾里。
生:风来了,风把妈妈晒的衣服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起来的衣服里。
生:风来了,风把沿海地区的楼房吹倒了,风藏在吹倒的楼房里。
生:风来了,风把大树吹断了,风藏在吹断了的大树里。
生:风来了,风把树叶吹得摇摇摆摆地飘下来,风藏在摇摇摆摆飘落的树叶里。
生:风来了,风把地上的纸片吹飘起来,风藏在飘起来的纸片里。
生:风来了,风把小草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生:风来了,风把花儿吹得点头笑,风藏在点头笑的花儿里。
生:风来了,风把风筝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荡的风筝里。
生:风来了,风把湖水吹皱了,风藏在皱着的湖水里。……
这是学生为他们的画配的小诗,真得是让人想不到,多么丰富的想像力,他们能超越文本中三个小朋友的思维,能画出无形的风来。
这一课让我想了很多,他们的心灵在接受着外在世界的洗礼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我们成人所没有的那颗童心。所以他们的发现才会让我们惊奇,让我们感叹。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情况分析: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四季如春的云南,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难亲眼看见下雪。因此我设计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来感知雪花的外形,再让孩子自己尝试撕“雪花片”,同时也赋予雪花有七彩的颜色。既锻炼了小班幼儿的撕纸的能力,也让孩子认识了三种基本的颜色。
活动名称:美术
活动内容:七彩雪花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练习撕纸的能力。
2、认识红色、黄色和绿色。
活动重、难点: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练习撕纸的能力。
活动准备:红、黄、绿颜色的彩纸,幼儿每人一个装雪花的篮子,下雪的视频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下雪的视频(或图片),感知雪花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你看到的是什么季节?你见过冬天下雪吗?
2、教师:雪花是怎样的.?它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请你做做看。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撕纸的方法表现雪花。
1、教师:雪花是什么颜色的?老师这里有七彩的雪花,你们看!(教师撒出七彩雪花,边撒边说“下雪了”。)
2、教师:老师的雪花有哪些颜色?
3、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下雪呢?你手上有哪些颜色的纸?怎么把 它们变成小雪花呢?
4、教师边和幼儿互动,边示范讲解: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一只手用力往下撕,这样一片雪花就撕好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将撕好的雪花放在篮子里。
四、做游戏“下雪了”。
1、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下雪”吧!
2、请幼儿拿起装雪花的篮子,一起撒雪花。
情况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玩玩具车,这也是美术活动的一个契机。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选择玩具汽车的车轮,让幼儿尝试用车轮来进行滚印画。从而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活动名称:美术
活动内容:开车去旅行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车轮滚印画,基本掌握滚印画的方法。
2、体会车轮压印在纸上产生痕迹的过程,对印画、色彩产生兴趣。
活动重、难点:尝试用车轮滚印画,基本掌握滚印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玩具车,幼儿每组一盘调好的水粉颜料(盘里垫上棉花),每人一张白色绘画纸,抹布若干,美术画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教师:小朋友,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去哪里玩了?你们是怎么去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
二、以讲故事的形式,示范滚印画的操作过程。
1、教师:老师要开车去旅行了,嘀嘀??嘀嘀??呀!车轮掉到坑里啦!(教师拿起汽车的轮子到颜色盘里蘸颜料。)
2、教师:老师要赶快开上来,开到大马路上。(教师拿起蘸好颜色的轮子在纸上滚印画。)
3、教师:你看,老师的汽车轮子把大马路变得多么漂亮!小朋友,这是怎么变出来的?
三、幼儿在美术画册上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并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
2、引导幼儿边说故事边操作,印完后用抹布擦干净车轮。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1、教师:好漂亮的马路呀,我们来看看马路上有些什么颜色、什么花纹?
2、幼儿互相欣赏,并说说自己的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而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培养关爱动物之情。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课前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3、大熊猫图片及多媒体课件(大熊猫的生活片断:吃箭竹、喝水、淘气)。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孩子从具体描写中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了解大熊猫的样子可爱。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那我们去看看大熊猫吧。出示大熊猫图片。
2、大熊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可爱的)板书:可爱。你了解大熊猫的哪些可爱?能给大家说说吗?
3、教师小结过渡: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熊猫王国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勾画出生字词,再读读。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卡片。
3、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齐读。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扩词等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可爱。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熊猫最喜欢聪明的孩子,谁能把这一课的生字写得漂亮,谁就能和它成为好朋友。你觉得这几个字当中哪个最不容易写好?(重点指导:略、撕、遇)如果你是小老师,在写这几个字时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学情加以适当指导)
2.生先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再写一个,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观察自己写的和书上的字,看看有什么还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再写一个,争取这次比上次写得好。写好后和同桌比一比。
四、学习描写大熊猫外形的句子
1.同学们真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大熊猫的样子吧。请同学们读读描写大熊猫样子的句子,看哪些同学读得好。比赛读。
2.这里先描写大熊猫的什么?再描写大熊猫的什么?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它的可爱?你最喜欢大熊猫的什么?黑白两种颜色的勾勒,加上“胖胖的”“短短的”“滑滑的”等叠音词的运用,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大熊猫外形的可爱。这节简单易懂,可让孩子运用自己稚气的童声细读细体会,发出由衷的感叹。
3.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来体会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4.指导背诵。
5.比赛背诵。
五、拓展延伸
1.除了大熊猫,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不少可爱的动物,你能学着描写大熊猫的方法来说说你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吗?
2.说话练习。小组互说。
3.指名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2.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从而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关爱动物。
一、复习引入
1?孩子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可爱的大熊猫》这一课的生字,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快速认读生字卡片)
2?大熊猫的样子很可爱,我们再来读读,去想象它可爱的样子吧!
齐读第1段。
二、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是啊,大熊猫的样子是很可爱的,大熊猫还有什么地方可爱呢?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2~4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勾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分组讨论学习。
要求:(1)勾画出描写相应内容的词句;(2)边读边想象大熊猫的生活习惯特点。
3.全班交流汇报。
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在你的眼中,你认为大熊猫哪些地方可爱?
根据学生现场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
●大熊猫吃箭竹
(1)(课件播放大熊猫吃箭竹的画面)孩子们,这就是大熊猫在吃箭竹。板书:吃箭竹。现在你们知道箭竹是什么样子的了吗?把描写箭竹的句子读一读。
(2)大熊猫是怎样吃的呢?同学们边读边勾画出大熊猫吃竹子的动作、神态。边读边想象,在想象的空间里再现大熊猫贪吃的模样。
(3)大熊猫一天要吃多少箭竹呢?齐读句子。
“十千克”是多少?(运用数学课的知识进行形象的换算比较,从而从食量大的角度理解“贪吃”)
(4)喜欢这部分的同学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5)读得多好呀,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大熊猫喝水
(1)大熊猫一般在哪些地方喝水呢?板书:喝水。它们在那里又是怎样喝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你最喜欢大熊猫在什么地方喝水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播放相关的课件:大熊猫在小溪旁,边喝边听泉水声。
●大熊猫淘气
(1)大熊猫和你们一样,也有淘气的时候,板书:淘气。他是怎样淘气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淘气时的样子吧。(课件播放:大熊猫偷吃食物的画面)
(2)齐读。
4?学习课文后,你对大熊猫又有什么印象?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为什么大熊猫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5?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你还知道大熊猫的哪些故事?
2.教师出示一些与大熊猫数量稀少有关的数据,引出保护大熊猫的话题。
3?分组讨论:保护大熊猫可采取哪些措施?作为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四、课后延伸
1、大熊猫很可爱,它被称作我国的国宝。课后去搜集大熊猫的图片,看看谁搜集的图片最可爱。
2、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可爱的动物,你能学着作者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一写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它的样子,也可以写它吃东西,也可以写它的淘气,也可以把这几个方面全写完。写好后自己修改修改,并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换看看,谁写的小动物可爱。
附:板书设计
可爱的(大熊猫图片)样子
吃箭竹
喝水
淘气和平友好的使者
逗人喜爱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3篇11-1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