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尊严》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哲理性极强的文章。课文写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的施舍的事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美国的石油大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能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就可能拥有财富甚至一切。
在教学时,应营造相应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感受哈默鲜明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年轻人在困难时刻维护自己的品质。
2、运用边读,边想,边画的方法学习课文。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及表现中体会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画面,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难。人们背井离乡、携儿带女沿街乞讨,这样可悲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灾难,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谈话:
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做?
3、学生谈话。
4、引入课题:
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自然接受别人的帮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尊严》(板书)也有这样的描述,但这些人中却只有一人例外,它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快快子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不认识的字要或同桌交流。
⑵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⑶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讨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并指导。
3、对照学习要求,逐项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后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受逃难人处境
1、感受逃难人群的处境:
⑴ 学生自读自画,全班汇报交流:
理解三个词语:面呈菜色、必备不堪、狼吞虎咽
⑵ 想像处境,切身体会:
师:由于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加上缺乏食物,又天寒地冻,真是饥寒交迫。在这样的艰难境况下,请想想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名回答)
2、感受哈默的处境:
师:就在这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享受着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提供的'食物的时候,他们中却有一位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拒绝了镇长杰克逊大叔送到他面前的食物。他难道不需要食物吗?认真读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有关的词句,然后汇报。
⑴ 自读自画。
⑵ 汇报交流。
⑶ 分角色朗读、表演、抓词句体会。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格
1、自读2~5自然段:
哈默一共几次拒绝了眼前的食物,每次分别是什么理由?
2、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句子,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体会。
3、体会哈默的人格:
从哈默不同寻常的言行中,可以体会出哈默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感知到哈默是一个自尊、自爱、自主、自强的人。
教师板书:自尊、自爱、自主、自强
五、研读课文,体会尊严的价值
1、师出示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它有尊严。指名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接着提问:什么事尊严?(教师板书)
全班交流:尊严就是自尊;尊严就是自爱;尊严就是自主;尊严就是自强!
2、体会尊严的价值:
师:什么都没有和富翁是恰恰相反的,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畅所欲言。
师归纳:一个人拥有尊严,也就是拥有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而一个自尊、自爱、自主、自强的人一定会凭着自己的人格与勤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拥有尊严的哈默通过在多年的奋斗最后终于成为石油大王,这就是一个典范。
六、扩展延伸,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
1、采访你父母或你身边的人,请他们谈谈自己成功的体验或对尊严的理解。
2、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写一个读后感。
3、收集有关体现人物气节和尊严的古诗、名言警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你!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蜜集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词。
2、指名读一读。
3、你喜欢文中的“小雪花吗?为什么?
(小雪花很美丽,很有爱心)
4、你觉得这篇散文写得好吗?为什么?
(小作者的想像很丰富,由雪花联想到梨花,又联想到雪花和麦苗一起睡觉,一起做着金色的梦)
5、情感朗读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诗,小组讨论诗的含义。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了解了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朗读小诗并达到背诵。
4、课下搜集牡的其他作品,读一读,背一背。
口语交际让我们的大“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关爱他人。
2、培养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板书:让我们的大“家”更美好。让同学们猜测其中的“家”
指的是很么?(我们的班集体)
二、互动交际畅谈自己的设想
师引:班集体是由“我”和同学们组成的大家庭,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我们这个大“家”变得更舒适?我们生活得更愉快呢?
好,现在请同学们闭眼回忆一下,在我们班级的日常成活当中,有哪些问题让自己感觉不太舒服,还应改善?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
2、小组归纳总结后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可做必要的补充。
3、共同商讨自己想为这个“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什么。
(注意说话的条理)
三、落实自己的想法
我的小笔头 一件难忘的`事
《综合学习三》中“我的小笔头”习作是一篇例文,分析之后认为要求是这样的:你一定有一些总也忘不了的事吧?这些你自己做过的事,可能是使你受鼓舞、受启发的,也可能是让你感到后悔、使你受到教育的。请你从中选择一件最难忘的事写下来,内容要真实,主要部分要写具体,写后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他们有条理的叙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设计思想:
1、学习以事命题,审请题目范围,能围绕“难忘”选择材料,给自己的文章加题目。
2、内容要真实,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3、要有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你有哪些难以忘怀的事情?回忆回忆,准备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你能猜出老师现在的年龄吗?(生猜)在老师这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中,我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难以忘怀,记得老师小时候有一次……(可以引用书上的例文和自己的经历。)
1、说一说那件难忘的事:启发诱导学生自愿讲出自己难忘的事情。
师:你一定也有一些总也忘不了的事。这些事或者使你高兴、或者使你伤心、或者使你震惊、或者使你害怕、或者使你着迷、或者使你厌恶、或者使你感到后悔、或者使你感到庆幸、或者使你受到启发、或者使你受到教育……总之让你非常难忘。课前曾让同学们好好想想这些事,现在谁能把你难忘的事说给同学们听听?(注意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师:照刚才的样子,把你难忘的事说给自己同组的同学听听。请先给你说的话加个合适的题目。注意:在听别人说的时候,如果你觉得他的话有不合适的或需要改进润色的地方,听完后再耐心地给他指出来。
2、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互相说说听听。
二、拟写作文初稿。
师:请把刚才自己说的快速地写下来,写完的注意自己修改。
生快速成文、自改。
三、组内互评互改。
请组内的同学把写好的作文互相交换看一看、互相品评品评、互相提提修改意见、互相改一改。很明显的不当之处,可以直接给他改过来,尽量多提修改建议,写在文后,让他本人去改。
四、学生个人誊抄定稿。
五、评选优秀作品,建立“难忘的足迹”展示栏。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我必须去,齐读课题。
2、质疑。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我是谁?
我必须去干什么?
我为什么必须去?
……)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你想怎样找到答案呢?(读书)
对呀,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用喜欢的方式把生字条中的生字读熟。
3、认读词语卡片,理解词义。
4、认读生字卡片。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听准字音,进行评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读2— 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爸爸的电话要读出急促的语气。
(2)李丹多想看马戏表演呀,从课文的那些地方能表现出来,谁来读一读,体会李丹心情的.复杂变化。
(3)指导学生读出李丹的犹豫。
(4)李丹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从哪儿看出来的?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4、讨论:如果你是李丹,你会怎么做?
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或者身边的人是否发生过不讲信用的事情?当时你是怎样想的?学了这篇课文,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五、教师小结。
“守信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诚信警句,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摘抄。我也希望从今以后我们都能向李丹同学学习,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尽力办到。
六、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生字。
2、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这些字怎样写好看?
3、学生书写。
4、同桌互相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时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幻灯片等。
课前活动:
考考大家积累的词语是不是很丰富。(板书:雨)
谁能给“雨”组词?越多越好!
在这些词语当中哪些词表示雨下得很大很大?(让学生在黑板上划出来。如: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暴风雨,暴风骤雨,雷雨,雷阵雨……)
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蒙蒙细雨(出示课题)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现在老师把“课文”发给大家。(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
一、读课题,感受意境
(1)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2)雨是不大,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那蚕吐出来的丝。
1、指名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两句描写蒙蒙细雨的句子。
谁能把雨读得很小很小?
二、自由读,自学字词
1、蒙蒙细雨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嘴巴里要发出声音,至少要让同桌能听得到,如果有不会读的字,可以问问听课的老师;如果有读不通的句子,可以反复地读几遍;如果想站起来朗读,那你就自己站起来。
2、部分学生读完后出示:
shèn yǒng bei juē yuān wǎng
肾 咏 呗 撅 冤 枉
● 哪些注了拼音的字对你来说不算生字?
肾炎 蓝制服 歌咏 冤枉 失信
● 哪些没有学过的词对你来说不算新词?
3、学生交流(字词可同时进行)
(1)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字”和“认识的词”,如:读音,字义,何时学会的,哪儿学会的等。
(2)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尤其是字的间架结构很难把握?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讲。
如:肾,又字的一捺要拉长,下面的月一撇变成了一竖,要写得“瘦”一些,不能太“胖”。
撅,提手旁占的地方很小,右边要特别注意,最后一捺要坚定有力。
冤,上面不能多一点,下面不能少一点,兔字的竖弯钩要往外伸展。
(3)让学生挑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在课文中写1-3遍。
三、操练读,读通课文
1、同学们,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在“家”和“学校”之间走了几次?(三次)
2、每一次所花的时间都一样吗?(教师在“→”上划上三个“?”)
板书如下:
先别急着举手,我估计99%的同学现在还说不出个“所以然”,咱们得把课文读通、读熟,才有可能弄清楚。现在,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进行操练。
3、课文中有许多句子或段落跟这三次时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请你把它挑出来读给大家听。
朗读指导重点:
①第2自然段(朗读时抓住“担心”)
②第3自然段(朗读时抓住“安心”)
③“忘就忘了呗!”我撅着嘴说,“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比较读:
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1)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2)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的理由一个是“已经快到学校了”,另一个理由是“下着雨”,把另一个理由放在后面,用“再说”连接,表示更进一步,增强了说话的'语气,使理由更充足,无可辩驳。
④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 读法与上句相同)
⑤“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可临走时给忘了,快到学校门口,才想起来。”(读出“自责”)
⑥“妈,您怎么回来了?”我惊奇地望着妈妈,只见她头发上沾满了一层细水珠,衣服也湿了。(读出“惊奇”)
……
四、回味读,留下悬念
1、(指着板书)同学们,这三个“?”都解决了吗?每一次所花的时间一样吗?是怎样变化的?(交流)
时间一次比一次少,也就意味着妈妈行走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
板书如下:
2、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从“家”到“学校”走了三次,而妈妈患有肾炎,身体又不好,怎么会一次比一次快呢?
估计会说前四点:
(1)蒙蒙细雨——天气不佳
(2)“来不及了”——心里着急
(3)“马上要上课了”——时间很紧
(4)“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遵守诺言
(5)对工作高度负责
(5)一心为学生——主要原因
3、同学们,今天我们只是初读课文,这三次时间还研究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没关系,咱们下节课再深读课文,这三次时间与妈妈的精神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咱们要把它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彻彻底底!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3篇11-1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