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活动名称
找片片
活动目标
感知、体验物品的共同特性,按标志找出和范例一样的物品。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片片。
活动过程
1.每一组幼儿的面前都有一筐圆片片,教师拿起一个红色的圆片片,告诉幼儿:“这是红色的圆片片”。然后,让幼儿在自己面前的圆片片筐里找出和老师拿的一样的'红色圆片片。
2.教师可以在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放一个红色的圆片片,幼儿可以随时进行比较,看自己找对了没有。
3.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看看筐子里还有没有红色的圆片片。
活动建议
1.设计这一类的活动,关键在于控制物体的相同属性。例如上面的实例,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材料的相同属性是圆片片,这有利于幼儿对颜色的感知。
2.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集体教育、分组教育、区域活动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小班的集体教育活动要带有一定的情景性,以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意义。
活动延伸
1.用相同的方法可以使幼儿认识蓝色的、黄色的圆片片。
2.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颜色、形状不同的片片,让幼儿排除形状的干扰,找出红色的片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师: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在,请同学们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写什么时候的景色?
(学生大声朗读诗。)
生:春天,而且是初春。
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还不大。
生:“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
生:老师,还有“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
师:不要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就行。
生:“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
生:“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生:“浅草才能”,小草刚刚出土。
生:“没马蹄”,草还没有长高。
生:“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点点,也不是很多。
师:说地真好,画面已经立体化了。下面,我们听录音读,闭着眼,用心灵去聆听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鸟语。
(学生听录音,并且模仿朗读。)
师:我们听出春天的什么景色?你体会到春天的什么意境?想好了你就说。
生:我听见了和尚撞钟的声音,那么庄严、肃穆,那么辽远、空旷,使我心旷神怡。我在西湖边上耳听着这天籁之音,眼看着美丽的西湖胜景,真是人生一大乐事。(笑)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迎春的人儿在西湖边轻歌曼舞,或细语呢喃,或那勤劳的妇女用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纱,木杵捣衣声,击水声清脆的、悠扬的此起彼落;而孩子们则在嫩嫩地,绿绿的草地上欢快的叫跑着,估计他们欢呼天上的风筝,或者是在地上打着滚儿。
生:我听出了春天鸟叫声,那轻盈、活泼的黑头莺唱出美妙的歌声,“自在娇莺恰恰啼”。(此时,已看出学生已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
生:我听出风声,是带着一丝丝凉意的清风。
生:我能听出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的嘶嘶的声音。
生:我听出了马蹄轻快的脚步声,叭嗒,叭嗒……由远及近,而又渐渐远去。
生:我听见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钱塘湖春行》,清风传送着那优美的诗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学生争先恐后,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学生妙语连珠,老师一副惋惜地表情)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想像,又有意境,同学们的诗歌感悟能力非常强啊!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精彩发言,但因时间问题,进行下一个环节,不知谁能用耳朵听出色彩来?(学生笑)我们从诗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
生:绿,绿柳青青。
生:“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
生:“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
生: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
生:云是白的,蓝天白云。
生:草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
生: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愿你们用美丽的画笔去描绘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在作文课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 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查字典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 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导入,揭示目标。
1.成语导入。
小朋友,咱们以前学过一些成语,有哪些?
还有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题目是──(出示卡片:惊弓之鸟)
2.揭示目标。
成语故事,要学懂什么?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懂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书打开,自己轻轻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想想: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不懂的地方呆会儿提出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质疑问难。
1.初步了解内容。
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指1~2名学生说)
板书:不用箭
只拉弦
掉下来
2.学习第1自然段。
更羸是怎样一个人?(指1~2名学生说)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人们的。(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a“更”:正音:“更”是个多音字,念准了。(学生开火车读)
b“魏国”:释义:魏国是古时候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正音:一起读。
c“能手”:什么叫“能手”?(指1~2名学生说)(多媒体显示:“能手”变红)
“手”这儿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击掌表示。(多媒体显示:“手”的三种解释)
课文中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们想他射箭的本领怎样?(多媒体显示:“射箭能手”变红)
来,咱们把这一段读读好。(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3.学习生词。
课文中的这三个新词你们读懂了吗?(多媒体显示:悲惨、愈合、拼命)
“悲惨”
第一个请你读。(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愈合”
这个一起读。什么意思?
“拼命”
前鼻音、后鼻音分清楚。(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4.质疑问难。
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挺好,学了课文你们就会明白的。
四.学习2~8自然段。
1.过渡:(指板书)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觉得奇怪吗?课文中有个人也觉得很奇怪,是谁?
2.找段落。
你从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看出来的。默读课文,找一找,找到的自然段开头打一颗星。
交流。(指1~2名学生回答)
3.指名分节读。
我请三个小朋友读,听听,他们的字音有没有读准。
4.圈词语。
拿起笔,把表示魏王态度的词语圈出来。交流。
a圈了哪些词语?(多媒体显示:信不过、大吃一惊、更加奇怪)
b理解。
“信不过”什么意思?
摸摸自己的耳朵在哪里?
魏王连自己的耳朵都不相信了,所以他奇怪的问──(出示卡片:你有这样的本事?)
“本事”找个近义词。
注意老师用红笔标注的地方,再读一遍。
“大吃一惊”什么意思?
所以魏王惊讶地说──(出示卡片:真有这样的本事!)
5.寻原因。
轻读2~8自然段。
魏王的态度越来越奇怪,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轻轻读读2~8自然段。(多媒体显示:三个“?”)
交流。
“信不过?”
联系上下文说说,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说的.时候用上“因为(),所以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这个句式。(多媒体显示:“信不过?”变红,句式)
“大吃一惊?”
魏王为什么大吃一惊呢?
(多媒体显示:“大吃一惊?”变红,句式)
“更加奇怪?”
最后,魏王更加奇怪了,什么原因?
(多媒体显示:“更加奇怪?”变红,句式)
6.分角色朗读。
用我们的声音把魏王奇怪的语气表现出来,愿意做魏王的小朋友站起来,坐着的小朋友就读更羸的话,老师来读提示语。
五.学习第9自然段。
1.过渡:魏王一次比一次奇怪,更羸又是怎样解释的呢?咱们来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快速看一下,几句话?
2.分组读。
四组,一组读一句,从你们开始。
3.默读。
(多媒体显示:(大家)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用“──”划出来;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用“( )”括出来。)
板书:(看)
(听)
4.学习第1句。
哪些是更羸看到听到的?(指1~2名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第9自然段,第1句下划红线)
引读。
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板书:飞得慢
听到它──(叫的声音很悲惨)板书:叫声惨(多媒体演示:“一只大雁慢飞,边飞边鸣”)
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描写了这只大雁,找到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由此可见,这就是更羸观察到现象。
板书:观察
5.指名读2~4句。
看到这种现象,更羸是怎样分析的?板书:→
谁愿意读更羸分析的话。(多媒体显示:)括出2~4句)
6.学习第2句。
指名读第2句。
更羸先是怎样分析的?板书:分析
引读。
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一句是先说结果,再讲原因的。
板书:受伤未愈
孤单失群
推断。
小朋友,我们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通过这一步分析,更羸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
7.学习第3、4句。
为什么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板书:↓
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板书:→进一步分析
▲说读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看着黑板一起说。板书:─ ─ ─
读:(指名读3、4句)
书上是怎么说的。
▲读说
读:(指名读3、4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着黑板一起说。板书:─ ─ ─
8.齐读第9自然段。
看着大屏幕,咱们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想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找。
更羸一步一步的分析正确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多媒体显示:第5自然段)
2.说。
同桌互说。
前后对照着说一说。(多媒体显示:第9自然段最后两句)
提示:你可以这么说,更羸分析什么,结果怎么样。
交流。(指1~2名学生说)
(多媒体显示:“嘣的一声响”“直往上飞”加点)
(多媒体显示:“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加点)
小结。
小朋友们真是了不起,会前后联系着读课文,这样课文就越读越明白。
3.演示。
(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你们看,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嘣”的一声,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4.理解:“直”。
这一段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
(多媒体显示:“直”变色)
老师列出了“直”的四种解释。(多媒体显示:“直”四种解释)
“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多媒体显示:“2.一个劲儿,拼命;”变蓝)
“直掉下来”呢?
▲笔直
你观察得真仔细,咱们再来看一看画面。(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大雁果真是笔直地掉下来的。(多媒体显示:“1.笔直;”变红)
▲不断地
咱们再仔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5.指导读。
这段怎么读好?
谁来试试。(指1~2名学生读)
一起读。
七.总结谈话。
1.第5自然段就是说更羸不用箭,只拉弦,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这和更羸的判断是完全相同的。
板书:判断
更羸真不愧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分男女生读第5、9自然段。
来,拿好书,女同学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读第9自然段,咱们再来体会体会。
八.巩固练习。
1.练习。
更羸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清楚,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看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多媒体显示:)
a第1题“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怎样。”谁来。(多媒体显示:飞得慢)
b第2题,谁来。(多媒体显示: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c下面3题做在练习纸上。
d交流,齐读。
谁来说说,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2.存疑。
这节课,咱们学懂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刚刚提问的小朋友站起来,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吗?
至于这个成语什么意思,生活中怎么用,下节课再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会认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了解乡村建设的变化情况,使学生知道党和人民重视教育,希望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从而教育学生为建设四化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课文生字及知道新房子是什么样的?哪一座最漂亮?
难点: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
解决办法:
1、小组交流。
2、看农村变化的录象片。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语: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山区的农村去看一看,大家看这里的房子哪座最漂亮。(看录象片)
学生答:图中间有三层楼的房子最漂亮。
2、揭示课题。板书6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齐读)
二、自读生字,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学生把要学会的7个生字用·画出,用──画出要求认识的9个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在读中检查字音掌握情况,注音读准三拼音节和轻生音节。zuò piào liàng qiáng chuāng kuān xiāng guǒ qián niǎ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⑴ 两 青 白 前 花 果 香
⑵ 哪 座 房 最 漂亮 墙 宽 窗
4、再读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到了农村之后看到了什么?教师随学生说出示挂图,讲解。
2、提出疑问,逐步理解。
⑴ 新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看图回答,再引导看书,书上是怎样说的?)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喜爱的语气。
⑵ 读词:青青的 白白的 大大的 宽宽的
问:这些词是说新房子的什么?
⑶ 师问:新房子周围是什么样的?自读第二句,你是怎样理解花国香和树成行的?
学生答后,师述:一座座房子的前面鲜花盛开,果树飘香;房子后面绿树一行一行,非常整齐好看。
⑷ 再让学生看图:问,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齐答。
⑸ 指导读第三、四句。范读,读好问句和答句,读出自豪的'感情。
3、运用比较,想象解决难点。
⑴ 提问:过去的农村是这样吗?为什么回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自由说。
⑵ 让学生指一指哪是小学堂,把新房子和小学堂比一比,展开想象。小组讨论:小学堂是什么样的?它好在哪里?为什么小学堂会建的这么好?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教育学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为建设四化努力学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试背课文
小组读,指名读,评议后看图试背全文。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
2、学习新偏旁:(艹字头)
3、利用偏旁、熟字,笔顺识记字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青:注意下面的月第一笔撇变竖。
香:上禾下日禾中的竖写得短些。
前:上边是 下边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月右边刂。
两:由一、冂 、人、人组成。人要顶住
4、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
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收写。师巡回指导。
三、做课后练习第3题
口头填空、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可不按课文内容填)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检测新学的7个生字;认读要求认识的8个。
2、检查朗读、背诵。个别读背;全班会背。
3、画一幅花果香、树成行的乡村美景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3篇11-1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