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3 06:32: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想象描绘情景,感悟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神奇”。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柳赞柳初识新柳

  出示图片

  1、谈话导入,引出柳树。

  生描绘生活中所见到的柳树的样子,交流用来描写柳树的词语。

  师:我们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用来形容柳树。下面这组词语也是用来形容柳树的

  2、出示文中描写柳树的词语:两合抱粗粗实坚硬巍巍然生铁铁锭的色泽苍郁深沉

  师:看了这组用来形容柳树的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是现代作家陈忠实笔下的柳树,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株柳树吧(板书课题,读题)

  师:青海高原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呢?这又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同学们到文中去找答案。

  二、探柳的生存环境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提醒读准它们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找出描写柳树生长环境段落,体会青海高原的环境。

  2、反馈交流:学生自由回答-----师出示青海柳树生存环境的图片,语言解释画面:看到这幅图,你对青海高原有什么感受?

  补充总结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青海高原在我国西部,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干燥少雨,气候寒冷。),面对青海高原环境作者心头弥漫的是悲壮和苍凉,但是他瞅见这一株柳树时作者感情有怎么变化?(引导理解“哦”: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在这片原野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这就是青海高原。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我站在这里……

  过渡:苍茫大地,原野起伏,没有草,没有树,在这样的环境中却生长着这么一株柳树,这是作者在高原上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所以作者说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三、识柳的外形

  1、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找出具体描写这株柳树的段落读一读,标注出有关描写柳树神奇的句子。

  反馈:你认为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与我们印象中的柳树有哪些不同?

  2、它的树干、枝、叶子的颜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师:所以作者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四、悟柳的神奇

  1、比较中赞柳:柳树是济南的市树,(课件出示济南柳树图)这是一株济南河边的粗壮的柳树。它的树冠大约六十来平米,树干也只一合抱多点,而这株柳树(齐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柳的奇:树阴大得奇、枝干粗得奇、叶绿得奇,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文中有“锻铸”这个词,字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锻造和浇铸。锻铸这两个字是什么旁(金字旁),和铁有关,把铁放在火里不停地烧,然后拿出来捶打,再放在火里烧,再拿出来捶打。这样一直到把它捶打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如镰刀、锄头等。而把这个词用在这株柳树身上,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引发猜想:生长在河边的柳树条件如此优越,却没有文中这株柳粗实坚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预设:柳树的不屈不饶、不放弃、的精神、顽强的毅力等)

  师引导理解“锻铸”的意思。

  过渡:是啊,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这株柳树以它顽强的生命力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法 想象描述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边读边想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

  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

  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 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 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

  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

  3.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2)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3)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4.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1.第二节说: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01-01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07-15

《草原》课时教学设计12-01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1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19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21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13

《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12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08-18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