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

《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21 20:16: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

《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自然界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是对于声音是怎们产生的却又很陌生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我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声音产生的秘密,并借助声音驻波器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幼儿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其危害,再次增加幼儿对声音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3、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体会好听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种乐器和盘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教学课件(声音驻波器)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好听的音乐,幼儿感受这段音乐的美好。

  ——激发兴趣,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

  ——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说出这种物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鼓,敲击产生声音,通过小豆子在鼓面上跳舞的实验,从而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间碰撞振动而产生的。

  4、教师设疑:怎样能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高一点?怎样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低一点?幼儿探索,并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拍打鼓面的力量与小豆子跳的高低有关系。

  教师总结:物体振动强度大,产生的声音就会大;相反,物体振动强度小,发出的声音小。

  5、结合声音驻波器,想象直观的感受物体振动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6、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噪音,如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施工声、KTV唱歌的声音等,了解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同时感受好听的声音带给人们的愉悦感。

  活动反思

  在自然界中,声音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却很陌生。为了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本此活动,我设计从聆听声音、探索声音、发现声音秘密等几个环节着手,重点探索声音产生的秘密,难点是让孩子借助声音驻波器探索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节微课,目的在于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感知觉等方面对声音产生兴趣,直观的通过视频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我还借助幼儿园科学探索室的声音驻波器演示,观察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达到这节活动的目的。在活动最后环节,我寻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噪音,让幼儿感受噪音带给人们的危害,呼吁孩子们远离噪音的污染,让好听的声音来装扮我们的世界,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

  因为是一节微型课,自己设计的不是很充足,声音的探索也需要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探索,这只是给孩子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抛砖引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也是《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核心理念,希望评委老师们看到这节课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10个生字,学习部首“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帕斯卡是怎样发现声学的震动原理的,激发学生学习帕斯卡仔细观察、好动脑筋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声音的秘密的发现过程,学习帕斯卡细心观察、好动脑筋的品质。

  2.理解声学的震动原理。

  3.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1.声学的震动原理图。

  2.帕斯卡的照片。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利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想出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来吗?(学生动手敲打摇 吹)

  刚才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其实在我们周围可以随时听到各种声音,有美妙的音乐,也有烦人的噪音。那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大科学家帕斯卡的身边,一起探索这声音的秘密。(出示课题:声音的秘密)

  1.读题思考:什么是秘密?

  2.声音的秘密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正字正音。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流利、通顺、有感情。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停顿、语气等问题。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有感情。

  4.用圆圈标出所有要求认写的生字、生词。

  三.深入学习课文。

  1.朗读展示,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卡片,认读生词。(生字加点)

  帕斯卡按动发麻玩耍震动刀叉停止方式

  (2)指导学生自主归类识记汉字。

  熟字加偏旁法:帕按麻式

  形近字区别法:耍———要叉———又止———正

  字义讲解法:震

  (3)小老师上台指名认读生字,并相应扩词。

  (4)根据本课认和写的字很多是相同的,所以趁热打铁直接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物—————“牛”字旁,加“勿”(指导书写)。大多跟动物有关。又是形声字。

  本课的形声字还有:帕按消震(指导书写)

  字义上理解:脑———月字旁跟人身体有关。(指导右半部分笔顺)

  感———心字底跟人心情有关。(指导咸的笔顺)

  学生板演,自主书写:叉止———此

  2.围绕重点问题,分组讨论;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是谁发现了声音的秘密?(帕斯卡)

  (2)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帕斯卡?(出示帕斯卡照片,简介帕斯卡。)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指名介绍。

  小结:帕斯卡是法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从小就注意观察和动脑筋。早年提出帕斯卡定理,研究了代数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还提出了帕斯卡定律,总之,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小帕斯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小就注意观察和动脑筋)

  2、你从哪里知道的?(第二自然段)

  3、齐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4、思考;帕斯卡是怎样发现声音的秘密的?

  5、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帕斯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

  6、对!他不但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还善于动手实践,可以从哪里看出来?(第四段)

  7、齐读分析:他发现的是不是和现实生活中的一样呢?我们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东西试验一下。(同桌合作,感觉声音的秘密)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铜锣或小鼓,敲打,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声音的传送方式主要靠的是震动,而不是打击。让学生击打锣鼓,并触摸感受被击打的锣面、鼓面领悟声音里的秘密,学生通过多次试验,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8、声音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声音的传送方式,主要靠的是震动,而不是打击。打击停止了,只要震动不停止,还是能发出声音来。)

  9、实践应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声音的秘密所在?

  (1)用手摸自己的喉咙,然后说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2)把文具盒里的物品掏出来,然后敲打文具盒,感觉这种声音是怎样传出来的?

  (3)把一根皮筋使劲撑开,然后用力弹它,你会听见什么?

  二、总结课文。

  帕斯卡为什么能发现声音的秘密呢?那是因为他从小就有注意观察、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正是因为他有这些优秀的品质,所以在他11岁那年,就发现了声学的震动原理,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伟大的科学探索。

  三、拓展创新。

  学完这课,你有何感想?你打算在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做?

  板书设计:

  声音的秘密

  帕斯卡是震动不是打击

  (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善于观察、动脑、动手)

【《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美妙的声音》教学设计

2.《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3.《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

4.《我想知道它的秘密》教学反思

5.春天的声音

6.秋天的声音

7.《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8.《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