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18 10:10: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策划有意义的秋游活动。

  2、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能清晰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 学会从多种方案中筛选,保留最佳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设计最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性、周全地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意识。

  重点难点

  秋游活动如何策划,才能既玩得开心,又节省开支。怎么样的方案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突破方法:查找资料,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事先设计一分秋游方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欲望。

  课件出示一组秋天景色的美图,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同学们度过了一个炎炎的暑假,夏天已经从我们身过悄然而过,我们走进了凉爽的夏天,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想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吗?尽情感受一下秋天吧?

  二、自主策划,明确交际的方向

  同学们,秋天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就让我们出发秋游吧!

  1、 你们想到哪里去,用什么方案寻找秋天?

  2、 那你又想用什么方法留住你找到的秋天。

  三、自主探究,设计方案。

  分小组设计自己的秋游方案。

  四、汇报各自的设计方案,评选最佳方案。

  1、各人准备好自己的秋游方案。

  2、在小组里交流。

  3、各小组推荐一份在班上交流。

  4、根据节省度,快乐指数评出最佳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通过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逐步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并把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1745 980=2725,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725-1745=( ) 2725-980=( )

  3.口算下面各题.

  574 200476-300247 20

  352-200615 300113 60

  (二)探求新知

  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 60.

  教师叙述:同学们会很快地计算出113 60的得数,因为60是一个整十数.那么,怎样很快计算出象113 59这样算式的得数呢?首先我们要研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课题)下载

  2.教学例1.(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1)下载

  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

  (1)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自己解答.

  1304634130(46 34)

  =8434=13080

  =50(本) =50(本)

  (2)学生讨论:两种算法结果怎样?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3)教师提示:

  从130里依次减去46和34,等于从130里减去46与34的和.

  3.学例2.(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2)下载

  计算295-128-72.

  (1)让学生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联系例1同桌进行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3)教师强调:从295中依次减去128和72,等于从295中减去128与72的和.而这两个数的和恰好是整百数,所以,先算 (128 72),再算295-200,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4.完成55页“做一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67-55-145 470-254-46

  (三)巩固发展(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练习)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970-132-68

  400-185-15472-126-124

  168-28-72 437-137-63

  244 182 56200-173-27

  124 68 76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计算简便,提高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五)布置作业

   教材58页7、18题.

  7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 970-132-68

  400-185-15 472-126-124

  18题:学校买来2500张白纸,第一次用去365张,,第二次用去335张,还剩多少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鸽子传信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把握简算的方法,在计算中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游戏预备:

   1、全班学生分为5个竖排,每一竖排将有10名同学组成.

  2、预备一个画有鸽子的信封,每个信封中装有10道简算题的试卷.

  3、教师在黑板上划分出5个区位,然后分别贴出1——5的名次序号.

  4、分别给每一小组取个名字.

  游戏过程:

   1、把预备好的题装入信封内,并放在每一组的第一个桌子上,老师开始计时由第一个同学开始答题,然后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当最后一名同学答完时把手中的题先交给老师然后再把自己的组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在黑板相对应的区域上写出来.

  2、比赛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一起来检查信封中试题的正误,最后排出比赛的名次.

  3、获得本次比赛第一名的同学将每人得到一朵小红花.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4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班级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尖子生较尖,但比较少,后进生10人左右较差,其中两人属于待合格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

  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平行四边形地认识和面积 2、三角形地面积计算 3、梯形地面积计算4、组合图形地面积计算。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地活动空间

  1、多边形面积计算 2、小数四则运算 3、统计与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 2、质数合数 3、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 :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地意义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地量

  3、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第五单元 :校园课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地意义 2、分数与除法地关系 3、真分数、假分数

  4、分数地基本性质

  第六单元 :空间与图形-对称平移和旋转

  1、认识轴对称图形 2、认识图形地平移与旋转,会画平移旋转90度

  3、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组合图形。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地意义 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意义

  3、找两个数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4、约分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与小数互化。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2、小数四则运算

  第八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地城市-统计

  1、折线统计图 2、选择折线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九单元:可能性

  求简单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数学与生活

  1、简单地统筹法2、简单地优选法

  回顾整理——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地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

  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4、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非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能将假分数化成代分数和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5、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着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小数分数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

  空间与图形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法探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了解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

  2、结合具体事例,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实践与综合运用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目标

  1、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别人回答问题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用机智幽默调节课堂气氛,用各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务必要精讲精练,讲课要讲到点子上,围绕着知识点出不同类型的练习。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心里要有数。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9课时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0课时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5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正负数 2课时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课时

  第六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5课时

  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4课时

  第九单元:可能性 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习 5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 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 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 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 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 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 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 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

  先通读这三段话

  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

  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直冒冷汗

  咬紧牙,挑到车站。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

  2、学习课文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

  3、扩大阅读视野,领会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介绍作者及作品: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还有《中秋节》、《蛾眉》、《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读准字音:

  烟囱 梆他 纤夫 腌臢 捯气 唿哨 拗不过 隐匿 戏谑 荣膺

  断壁残垣 蓬蒿 作揖 礼聘 嘬着嘴唇 剜肉 梢马子

  3、问题思考:

  ⑴ 何满子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⑵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二、教学过程

  1、完成预习导学3。

  2、何满子的奶奶,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畅所欲言)

  3、文中写了何满子的奶奶,爷爷和何满子的哪些事?从中体现出他们哪些美好的品质?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

  他们身上的共同点:

  4、体会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文章写了他们哪些不足,为什么要写他们各自的不足?

  5、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来表现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请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 ,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何大学问:

  这些描写刻画出了何大学问 , 的性格。

  何满子:

  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何满子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他顽皮好动的性格特征。

  6、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选读有关文段,感受特色语言,举两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三、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让我们非常喜爱,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他们一家这样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回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四、迁移拓展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9~11节,回答问题:

  ⑴ 选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简要概括.

  ⑵ 何满子对老秀才的教法持怎样的态度?表现出怎样的性格?

  ⑶ 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对孙子读书的情形表现出的态度有何不同?

  ⑷ 联系实际对文中老秀才的教学方法作一点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2、简答:

  结合背景说说,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五、课外延伸

  母亲教我客家谚语

  李月云

  很多年以来,就一直想写写我的母亲。特别是每逢母亲节的时候,许多媒体都设母亲节专栏,其中的很多文章都让我深有感触。别人的母亲或是贤妻良母、或是深明大义或是甘于奉献,默默无闻。我的母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诱教给我的客家谚语。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小小年纪就要学会自理,学会帮母亲做家务事,从学会刷牙洗脸起,母亲就教我:“洗面洗耳廓,扫地扫壁角。”生火做饭,母亲就教我:“大火煮粥, 细火煮肉。”“人要灵通,火要窿空。”那个时候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母亲也不懂得作过多的解释,但我还是照着去做了,慢慢地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长大以后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和处世哲理。而这些好的习惯现在我也教会了我四岁的孩子。

  从我懂事起,母亲从来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天刚亮,她就开始挑水做饭,然后又去料理农活。等到我们起床,饭菜都煮好了,母亲的活也忙完了。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母亲说的: “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年当一冬”;“ 学懒三日,学好三年”;勤俭持家的女人要:“朝晨家头窖尾,夜里针头线尾,日里田头地尾”;“家有千金,不如朝朝进一文。”

  上学以后,母亲又教我:“养子过学堂,养女过家娘。”你要有出息就要上学堂,只要你能读出身,卖屎缸迹都会供你读书。正是母亲的开明,幸运的我才能在同龄人去务农务工的时候,还能自费就读师范学校。

  出来参加工作后,偶尔会与同事有不快,这个时候母亲又劝我:退一步海阔天空:“人 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凡事要瞻前顾后,前思后想。”记得参加工作转正那年,有位领导为了照顾亲戚,故意为难我。后来知道情况的我一直耿耿于怀,一次遇到退休的她,我故意不和她打招呼。回到家里我跟母亲一说,母亲又劝我:“水打烂符勺,击榷又击榷,州里遇唔到,县里遇得着”;“做官唔打笑面人”;“人情唔怕阔,冤家唔好结。”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心胸要宽广。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几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心里也舒服了好多,是母亲的话让我学会了理解和宽容。

  工作几年后,由于政策的原因,无奈的我只能离开心爱的讲坛。失意、痛苦、彷徨无助的我每天不知如何是好,母亲又劝导我:“唔使急来唔使愁,自有好日在后头,自有水清见石子,自有云开见日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正是因为听了母亲的话,我才有今天的事业,才有今天的我。

  后来结婚成了家,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婆家与娘家之间,每有不快的事,我总是向母亲诉苦。母亲又教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时心甘情愿,今下唔好有怨”;“心臼(媳妇)讲家娘,总系唔贤良”;“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人们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才让我们更早明白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也正是母亲的循循善诱教给我们的客家谚语,才让我们从小就接受了客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吸吮客家文化的乳汁。也正是母亲们的言传身教,客家的传统才得以更好地传承。

  1、综观全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3分)

  答:

  2、文中这位母亲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请按照示例,再指出其中一点。(4分)

  (示例)非常勤劳:母亲从来都是晚睡早起,家务农活忙个不停。

  答: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是如何前后照应的?(4分)

  答:

  4、这篇文章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特色:

  好处: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客家谚语?抄下来并请说出理由。(3分)

  谚语:

  理由: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五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6.【必备】教学设计方案3篇

7.【必备】教学设计方案5篇

8.【必备】教学设计方案4篇

9.【必备】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