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0》的教学设计

《0》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9-03 13:31: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0》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0》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的教学设计

《0》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

  8×60 14×10 8×90 11×60

  师:“8×60”怎样算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儿童电影院吗?你们知道儿童电影院有多少排座位?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吗?(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电影院看一看。

  (大屏幕显示课本42页例题及情景图)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让学生观察例(1)及情景图并让学生回答儿童电影院到底有多少排座位?每排有多少个?

  生:有36排座位,每排30个座位。

  (多找几位成绩稍差学生说一说)

  从口算出发,通过知识迁移,很自然引出新课,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的学生根据情景图会说有30多排,虽然,没有说出准确数,老师也要给以肯定。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试着算一算。然后合作交流,最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把学生的主要方法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方法一:36×10=360(个)

  360×3=1080(个)

  方法二: 36

  × 30

  00

  108

  108 0

  方法三: 36

  × 30

  1 080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请大家比较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方法三)

  师:你是怎样想的?(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最后让学生明白:计算这样的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一个0。

  巩固练习:26×40 34×3028×90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做完集体订正。

  学生不会口算怎么办,自然引出用笔算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使学生理解36×30的简便算法就是先算36乘3个十得108个十,即1080。

  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的同时,再强调简便算法。(体现解法多样化有必要,解法优化更有必要。)

  结合学生出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只要说的合理就给以鼓励。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师:如果每排增加到40人,你还会算吗?

  2、教学例(2)(大屏幕显示)

  让学生自己列式,试着算一算。然后指几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把主要方法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口算:40×30=1200

  笔算: 40

  × 30

  1 200

  我们刚刚做的两个题都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们觉得怎样计算简便呢?

  多让几位说一说,一定使学生明白: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

  出示口算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0×70 80×90 50×60

  30×50 60×40 90×20

  200×3 500×70 40×300 (拓展练习)

  让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体现解法多样化有必要,解法优化更有必要。

  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的口算,有的用笔算。

  由于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的算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可能出现40×30=120。的错误。这时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重点是口算方法。

  个别学生计算时积末尾的0的个数可能不对,老师要及时纠正,一定要学生切记: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四、巩固新知

  1、(1)“试一试”(看书)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大屏幕显示)

  64×30=1920

  10×10=100

  99×99=9801

  (2)“议一议”(学生看书)

  结合“试一试”各题的计算结果组织讨论。

  2、练一练

  第1题(看课本43页上的情景图)

  让学生读懂题意后,独立解答问题,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大屏幕显示计算结果)

  第2题(看课本)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积是几位数的。

  (大屏幕显示计算结果)

  第3题(看课本的情景图)

  让学生读懂题意,独立解答,让学生重点说

  一说判断的过程和依据。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一方面巩固两位数乘法的有关计算,另一方面为“议一议”的讨论增加体验的素材。

  通过“议一议”使学生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四位数,最少是三位数。

  巩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巩固两位数乘法的有关计算。

  考查“吨”和“千克”的进率及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

  个别学生在计算时可能出现问题,尤其是99×99,老师巡视,及时辅导,因为它直接影响下一题的“议一议”

  个别学生计算速度慢,时间安排要适当。

  这题学生可能出现不同做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以肯定

《0》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板书: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最大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如: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0》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2种意义(0表示没有、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熟悉0-5的数序

  2、知道0和1—5各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3、通会正确、规范地书写0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能够用1—5各数来表示事物的个数。那么当事物没有时,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老师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

  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

  出示空盘子,问:用几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小结:刚才我们知道了“0”可以表示什么?现在我们又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教学习“0”的书写。

  (1)小朋友,你们觉得“0”像什么?

  (2)怎样才能写好“0”呢?一起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3)学生二人一组学“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课后习题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六、课堂小结

《0》的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有关0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0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0的特殊性,所以在学习计算时教材把0的加减法专门安排一课时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0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计算。

  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是0的加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情境图,让学生在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兔博士提出的“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这个问题的解决,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 。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

  第二个环节是0的减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小猫吃鱼的情境,通过兔博士提出: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继续展开故事。让学生观察到鱼吃光了,就是没有了,就是0条,用算式3-3=0表示。让学生对0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加深。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教材安排了3道练习题和一个数学游戏,第1题是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巩固,而且也考查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第2题是对号入座,这样以游戏的形式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第3题是6道5以内的加减计算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游戏是抽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计算,目的是加强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通难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其实,很多故事不但有趣,而且还蕴含着数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片,你们有没有兴趣听?

  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谁听得最认真。

  二、自主探究

  (一)0的加法计算

  1、课件播放《小猫钓鱼》的前半部分。

  2、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来比比看刚才谁听得最认真。

  (1)妈妈钓了几条鱼?(板书:3)

  (2)小猫钓了几条鱼?一条鱼也没有钓着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板书:0)

  (3)想一想: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

  师小结:因为小猫钓鱼时不专心,一会儿去捉蜻蜓,一会儿去捉蝴蝶,所以一条鱼也没钓着。我们做事能不能像小猫那样?应该怎样?

  (4)兔博士也有问题想问我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问题?课件出示兔博士的问题: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

  ①谁知道?怎样列式?

  板书:3+0=3

  ②算式中的3、0、3分别表示什么?

  ③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0+3=3

  (设计意图: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 。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

  (二)0的减法计算

  1、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继续看故事。(课件播放后半部分)

  2、谁能说一说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1)指名说

  (2)师小结:小猫和妈妈回到家以后,妈妈有事出去了,小猫在家里看着3条鲜美的鱼,在等妈妈回来,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是没有来,小猫实在太想吃了,就把3条鱼都吃光了。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猫说些什么?

  3、通过讨论,大家都知道怎么办了。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一共有3条鱼,小猫把3条鱼都吃了,还剩几条鱼?

  (1)你会列算式吗?试一试!

  板书:3-0=3

  (2)说一说算式中的3、3、0分别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0,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

  4、揭示课题

  观察黑板上的3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说出3个式子中都有0。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深化对0的加减法的认识

  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你们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出示算一算,想一想。

  1、指名口算。

  2、观察讨论:

  (1)观察第一组题

  ①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加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

  ②观察第二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减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

  ③你能不能把两行的发现用一句话说一说?(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来的数。)

  ④你能迅速说出得数吗?听老师说算式,学生口答。如:6-0= 8-0= 10-0= 20-0= 100-0呢?

  (2)观察第二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①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②你能说出一个等于0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深化对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建构数学模型。)

  三、练一练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一些特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力片吗?知道猪八戒吗?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我们看看它在做什么好吗? 1、 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

  (1)把你的算式写在53页书上。

  (2)交流。重点让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巩固,而且也考查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

  2、练一练第1题。

  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还有几个小动物,我们快请它们坐下吧。

  (1)学生在书上连线。

  (2)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口算能力。)

  四、数学游戏

  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出算式和得数。如果你能说加法的就说加法的,如果能说减法的就说减法的。如果能说加法的也能说减法的,就说两个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游戏——抽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计算,加强口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节0的加减法。与课前预想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所问非所答。

  如在老师提出还剩几条鱼这个问题后,有学生列出了3+0=3、0+0=0这样的算式。从中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胡乱说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后,有学生说是“交叉的”有的学生说是“两边的是挨着的,中间的是挨着。”还有的说“上面的是加号,下面的是减号”……诸如此类,种种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话,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儿。但学生说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从而出现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

  二、学生口算能力太差。

  教学中,有的学生口算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不能迅速地说出口算结果。有的学生甚至还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数。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有效时间短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也有所考虑,所以教学时尽量把有效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我注意到学生在看动画时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讨论0的加减规律时,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开始说话。

  四、对学生估计不足。主要体现在发现并总结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的计算规律以及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的规律上。学生还不具有自己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所以很难总结出0的加减规律。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等。

  2、加强口算训练。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多样的练习渠道,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学中一定要降低难度。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储备。

《0》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初步学会举实例比较分析,论证推理的数学方法。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4、情感态度: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1、认识老朋友“0”请同学们谈谈0的一些情况,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例子当中用到了0。孙悟空大闹天空中也有有关零的故事,你想知道吗?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圆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七仙女到蟠桃圆,只见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呢。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小精灵问 :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2、想一想,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用乘法怎样列式计算?

  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 9×0= 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

  3、孩子们真聪明,小精灵想考一考大家!(出示课件)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0和一个数相乘都得0,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一个加数。)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二、运用法则计算:

  呈现例6主题图: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生命在于运动)去年他每天步行3圈,每圈502米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你能估计一下大约多少米?

  1、尝试: 502×3

  2、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3圈,每圈增加到508米,你能计算出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例题:508×3(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十位写2)

  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3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2,因此积的十位上是2,而不是0。)

  5、做一做,抽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6、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知识;还应用它计算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的特殊情况,按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中间是0的那位也要乘,如果有进位的进上来几就写上几;如果没有进位时,这一位就要写0。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课件)

  2、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吗?请说明理由。

  1+2+3+4+5+6+7+8+9+0

  1×2×3×4×5×6×7×8×9×0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的改正过来。

  501 106 504

  X 3 X 5 X 2

  (二)问题解决

  第3题:一头牛重605千克,一头大象的体重等于8头牛的体重。这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

  (三)发展练习

  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你能用0到9这几个数任意组合,编一道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吗?快给同桌出道题考考他吧!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师: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请大家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生归纳,老师作全课总结)

《0》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有关0的运算(教材第1113页的例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归纳总结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700-(56+32)x9(36060)

  (132+58)19x 32(295-187)

  提问:如果算式里有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列式计算

  (1)84除以6与7的积,商是多少?

  (2)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教学例5

  出示例5(1)42+6(12-4)

  提问:这一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请说出本题的运算顺序。

  再出示:(2)42+612-4

  提问:这一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请说出本题的运算顺序。

  2、 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 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只有加法、减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3)只有乘法、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4)既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5)有括号的运算,又该怎样计算?

  4、教学例6

  (1) 出示例6,口算

  (2) 小结:有关0的计算

  (3) 提问:为什么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 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

  (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先分析题意,再独立解答,集体评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0》的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页“0的认识”及自主练习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过程与方法: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小猫钓鱼》的故事。

  师讲故事:星期天,有四只小猫结伴出去钓鱼,它们高高兴兴的向小河边走去。其中有三只小猫钓鱼的时候非常专心,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河面,等待鱼儿的上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几个钓上了一条一条又一条小鱼。还有一只小猫在钓鱼的时候一会儿看看远处的风景,一会儿看看飞来的蝴蝶,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四只小猫钓鱼)

  1. 教师:你能猜出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猫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鱼,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蓝猫一只也没钓着,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 “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鱼缸空空的一条鱼也没有 板书:一个也没有)

  教师:小猫钓鱼的时候三心二意,所以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那样,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师: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桌上有三个苹果,爸爸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我吃了一个,结果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这时苹果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你能说几个要用0表示的例子吗?(学生大量的完整地说,教师正确地引导。)

  3.课件展示0的起源(结绳计数)。

  4.生活中的“0”。

  教师: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

  (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

  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直尺、台秤、计时秒表、温度计的图片)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观察自己的直尺

  教师: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2.出示图片(直尺)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教师:谁来把这些数大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一生到黑板上指读)

  教师:这个0表示什么呢?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板书:起点)

  3.出示图片(温度计)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4.小节0的三个含义。

  三、学习写0.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的这么多知识,0应该怎么写呢?

  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生发挥想象,充分说明)

  (2)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0,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上半格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这里还有一首有关写0的小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 ,封口之处是关键”。

  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观察并书空临摹

  (3)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教师指导。(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4)展示两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哪还需要改进呢?(生评)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练习题.

  四、课堂练习

  1.填数.

  2.出示图片:按顺序连数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鲸鱼)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3.出示图片:(可能剩几个)

  五、 回顾反思――总结学习所得,深化对0的认识。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生:认识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

  生:知道0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线。

  生:还学习了怎么写0。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分界线

《0》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和游戏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认识0的过程及加减法,初步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对0的数字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引导学生感受数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0的含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0的意义和书写。

  教具准备:

  课件、米尺、有关制图

  学具准备:

  小圆形、小棒

  教学过程:

  一、0的认识

  1、故事引入0及其含义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想)我讲的故事题目是:《快乐的森林》(板书课题)(课件出示:屏幕出示森林中飞跑着的几只小鸟)

  清晨,天刚放亮,森林的小鸟就叽叽喳喳唱个不停,请听,他们唱得多热闹啊!(画面出示巢里2只小鸟)瞧,巢里的2只小鸟多可爱啊!请你们想想看,它们要干什么去?(小组先说说,请几个人回答)

  生1:它们想去捉虫子。

  生2:它们想去晒太阳。

  生3:它们想找妈妈。

  生4:它们想去找朋友玩。

  ……

  师:(渗透)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小鸟十分热爱劳动,一大早就出去捉虫子,我们也要向小鸟一样从小爱劳动好吗?

  师:(出示画面,3棵树上都各有1个巢)问:从左边数第1个巢里的有2个小鸟,用什么数表示?(2只)

  第2个巢里有几只?用几表示?(1只)

  第3个巢里有多少只?用什么表示?(出示0)你是怎样知道用0表示的?(学生小组交流)

  生1:我是看出来的。

  生2:我是听爸爸说的,没有了就用0。

  生3:我是在书本上看的。

  师讲: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其实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比如说我手里有两支粉笔,然后都用完了,没有了,这时就用0表示;盘子里一个苹果都没有也用0表示!

  师:你能像老师一样举个例子来用0表示吗?(学生回答,对回答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师:你还在什么物体上见过0?生举例(温度计、电话、手机号、邮政编码、米尺、车牌号等。)

  师小结:0的作用可多啦,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电话、车牌号上0还起占位作用,米尺上的0还表示起点(出示米尺图)请大家看学生尺,找到起点0

  2、教学0的大小和写法(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表现的好,大家就表扬他。(教师发放数字牌)请1号、2号、3号、4号小鸟飞上来按顺序排队,很好。再请5号飞上来,0号也飞上来(大家来评一评)你认为谁排得好?大家表扬他(她)。

  师:从左往右看按什么顺序排列的?1左边的数字是几?0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1为什么排在0的后面?请最大的小鸟号飞下去,请0号鸟留下,其它小鸟飞下去。

  师:观察,0怎么写?闭上眼睛用手指比划着写。

  师:要想把0写的既正确又漂亮还真不容易呢?老师这儿有一首有关写0的儿歌(画面出示)下面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儿歌念一遍。

  师:请同学们根据儿歌中的方法,在本子上写几个0。(写好后小组互相评比,然后全班评比,及时表扬写的好的同学)

  练习:

  在书上p29中间仿写。

  3、课间休息:齐唱《门前大桥下》

  二、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师:故事引入加法,请看(出示巢里没鸟画面)巢里有小鸟吗?用什么数表示?太阳落山了,小鸟也要休息(放飞回来2只)飞回来几只?用什么数表示?现在一共有几只?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人答)

  板书:0+2=2

  师:师举例,生说算式,师依次报书

  2、师:当小鸟休息时,猫头鹰要出捉田鼠(出示画面)树上有几只猫头鹰,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

  板书:3-3=0

  师:为什么等于0?怎么想?先引导生用学具摆,再让生摆一摆,看看3-3是不是等于0?你摆的什么学具?怎么摆的?

  师:3-0=()得几,怎么想的?

  生:举例

  三、巩固拓展

  老师考考大家好吗?

  1、p29:用什么数表示,为什么?

  2、p29:看挂图,谁来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想写什么算式(4+0),还可以怎么写?(0+4)

  3、p30苹果图先说图意再说算式

  4、p30抢答后让生找一找规律(10道有关0的加减算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0》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道“0乘一个数得0”的原因,并进而知道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

  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0乘一个数得0”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铺垫。

  出示:主题图

  小猫在干什么?

  谁能说说它们钓鱼的情况?

  你能根据图编一道题目吗?

  怎样列算式呢?

  你能把这道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说一说0表示什么意思?3呢?

  想一想:

  0×7=8×0=46×0=100×0=

  观察:从这三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小结:0乘任何数都的0。

  二、新授

  1、你行吗?

  102×4=

  102乘4表示什么意思?(4个102相加)

  你能先估一估它的积是多少吗?

  说说你估算的方法。

  你会算吗?请你自己先算一算。

  指名说出算法;组织集体交流。

  师: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2~3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出示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三、练一练

  1、列竖式计算

  201×3 607×4 804×5

  学生独立完成

  说出算法

  2、找一找错在哪,并把它更正过来。

  2 0 1 1 0 6 5 0 4

  × 3 × 5 × 2

  1 5 3 5 0 3 0 1 0 8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3、教科书p77页第5题

  你能估计出4个书架大约共有多少本书吗?

  说一说你估计的方法?

  4、松树有105棵,柳数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

  学生提问题

  你想解答哪个问题就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最应该注意什么?

《0》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用简便方法计算时要把因数末尾的0写在乘积的末尾。

  教具、学具: 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60×3= 14×2=

  600×3= 140×2=

  6000×3= 1400×2=

  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反思:在教学例题的第二种方法时学生一下子不能接受,所以感觉这里铺垫时要强化补充这块知识,让学生说说比如:24个十就是240;反过来240就是24个十;280就是( )个十,5700就是( )个百。]

  二、新课探究

  1、情景谈话。结合插图,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了解学生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增长见识。

  2、教学例7。

  (1)幻灯,看懂图上说了什么?

  (2)你能编问题吗?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3)你能列式吗?280×3,为什么这样列式?

  (4)估算:280×3≈900(元)[说明:上课时漏掉了,忘记让学生估算了。]

  (5)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6)反馈:

  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也是0。

  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

  [说明:课堂上学生出不来第2种方法,所以只能让学生再来看看前面的口算题是怎么算得,比如3000×2有没有算0×2,然后重点讨论0×3这一步能不能省略?但是这里在教学处理时忘记让学生讨论,如果要省略,那么因数3应该移到什么位置上,而直接让学生再次列竖式计算,可想而知,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最后只能我自己引导学生先来计算28×3,然后再算280×3,引导发现要在28×3=84的基础上末尾还要添一个0.]

  (7)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第二种更简便)

  [说明:实际在课堂上比较时,有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还是第一种比较好,有一个学生说到这样末尾的0就不会漏掉,我觉得这位学生真的说得很好,提醒所有的学生不能把末尾的0漏掉。为了看出第2种更方便,我又补充了一个算式3400000×7,想不到还是有部分学生用第1种方法,没办法了。]

  3、概括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0前面的数,再看这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课堂练习

  1、P86做一做:420×6 370×5 补充:1200×4 5900×7

  2、练一练P87 第2、3题

  [说明:以上两题由于时间不够了,没有练习。]

  3、判断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540×6= 1800×4= 560×5= 20xx×5=

  四、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80×3=840(元)

  2 8 0 2 8 0

  × 3 × 3

  8 4 0 8 4 0

  答:一共需要840元。

《0》的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结合“小猫吃鱼”的情境,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3.训练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及思维能力。

  重难点:

  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中的小猫在做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自主探究:

  (一)小猫钓鱼活动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

  1.(1)出示前两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了1条)

  (2)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还剩几条?)

  (3)要求还剩几条,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减法)

  (4)为什么?(要求还剩几条,就是从盘子里原来有的3条鱼中去掉小猫吃了的1条,所以,要用减法来计算。)

  (5)样列算式呢?(板书:3-1=2)现在,盘子里有几条鱼?(2条)

  2.出示第三幅图,谁来说一说?(小猫又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呢?(板书:2-1=1)现在,盘子里有几条鱼?(1条)

  3.出示第四幅图,谁来说一说?(小猫再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呢?(板书:1-1=0)

  4.1-1为什么等于0?(因为剩下1条鱼后,小猫再吃1条,最后,什么也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所以,1-1=0)

  5.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1-1=0这个算式来表示?6.只有1-1=0吗?

  7.学生说一个后立刻跟问: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件说一说吗?)(学生边说师边写算式,说2-3个就可)

  8.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减号前后的两个数相同,得数就是0。)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板书……

  9.小结后对学生适当表扬(刚才我们)

  (二)拨珠,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掌握算式中间有0的加减法算式。

  1.(4、1组合)

  (1)看师拨珠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同一幅图既可以解决加法问题也可以解决减法问题。

  2.5颗珠子分成两部分还能怎么分,又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自己看书说一说,填一填。如果有困难可用珠子拨一拨后再填。

  3.找学生作品在展台上反馈(看对错、结合图说一个算式)

  4.关注中间有0的。

  分别指加法、减法算式,说这为什么是0?(引导学生结合拨珠过程说。)结果怎么还是5?

  5.5+0=5,5-0=5那3+0呢?4-0呢?

  6.看来任何数与0相加减还得这个数。(板书)

  揭示课题:看来0不仅会在算式结尾,也会在算式中间出现,同学们真了不起,研究明白了算式中间或末尾有0的加减法。(板书)

  律动。

  二、巩固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请同学们看图,列出1个加法和1个减法算式。谁愿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套中1个圈,3个没有套中,一共有几个圈?1+3=4,一共有4个圈。/一共有4个圈,套中1个,几个没套中?4-1=3,3个没套中。/一共有4个圈,3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圈?4-3=1,套中了1个圈。)

  2.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可能套中几个?怎么列式?

  总结:学生说收获,教师适当插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知道了减号前后两个数相同,得数就是0。任何数与0相加减,还得这个数。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并用学会用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会更多更好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3-1=22-1=11-1=0减号前后两个数相同,得数都是0。

  5-1=41+4=5

  5-2=32+3=5

  5-3=23+2=5

  5-4=14+1=5

  5-5=05+0=50+5=5任何数与0相加减,还得这个数。

《0》的教学设计12

  一、复习导入

  口算:20×3=200×3=27×5=270×5=

  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是如何口算的?(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写相同个数的0)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读书节活动,学校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每套280元

  1、你能提出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

  2、估一估,大约共要多少元?正确的得数又是多少呢?试着算一算

  3、学生尝试

  280280

  ×3×3

  4、讨论交流,两种方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呢?(出示谈论题)媒体出示

  谈论:1、列竖式时一位数怎样对齐?

  2、一位数怎样相乘?

  3、乘完后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尝试

  2800×32800×5

  比较这两题有何异同?2800×5的积的末尾为什么有3个0?

  (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已有1个0,再加因数末尾的两个0,就是3个0)

  今天学的与以往有何不同?揭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怎样笔算呢?得出法则: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一位数与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注意:一位数要和0前面的数对齐;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要添写相同个数的0。

  四、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

  150350320

  ×4×6×5

  602101600

  五、巩固练习:你能笔算吗?37×525×4370×525×40

  你能把算式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一定扩大相同的倍数

  六、实践应用:

  140×5()150×5

  24×30()24×30

  25×4()25×3

  380×4()38×4

  七:解决问题:

  1、旅行团乘飞机去香港,一架飞机可以坐1200人,现在有4000人想要参加,那么这样的3架飞机够吗?

  2、玩具店店计划一个星期卖1150个玩具,实际前6天每天卖了150个,那么最后一天要卖出多少个才能完成计划呢?

  八、全课小结

  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七第3题。

《0》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能进行简算.

  2.运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在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简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 360×4 2600×3

  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师:我们在第五册学过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口算练习.

  2.口算:

  9×50 13×30 23×20 23×30 24×3

  8×6019×40 42×10 130×5 17×4

  2×5011×60 22×40 120×8 360×2

  订正时,学生讲述简算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如:360×2看做36乘以2,得72,在后面加一个0就是72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5:360×24

  (1)板书算式.观察:例5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

  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激发欲望,尝试练习.

  我们已学会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呢?大家试试看.

  教师巡视,并出示不同竖式.(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3)师:这几种竖式计算结果都是一样的,哪种方法更简便?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三种方法更好.因为先去乘0前面的数,将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就简便了.教师板书规范竖式.

  2.教学例6:265×30

  (1)观察:与例5比较,有什么不同?

  (例5是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而例6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

  (2)类推练习

  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而这道题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看谁能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时,如果发现以下写法:

  可写在小投影片上,让同学讨论.并取得共识: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时,先用0前面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一个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3)反馈练习:

  350×24 73×60 186×50

  3.教学例 7:450×20

  (1)观察思考:例7与例5、例6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2)这样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请同学们阅读例7并完成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反馈练习:

  230×40 150×60

  三、课堂总结.

  师生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①写竖式时,先把什么数对齐?

  ②把哪些数相乘?

  ③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计算简便吗?计算不简便的,怎样算才简便?

  2.根据 24×22=528,69×13=897,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吗?

  22×24= 13×69=

  240×22= 6900×13=

  24×220= 690×130=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1.240×22 38×80 280×20 305×30

  2.(1)28的50倍是多少?

  (2)65个120是多少?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0》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在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笔算方法自主学习、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方法与过程: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教学过程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人设计教案时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特点:

  一、故事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故事向来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因此,根据课本插图,把摘鲜桃的情节让学生编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王母娘娘叫七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回来准备祝寿,仙女们来到蟠桃园,看见孙悟空在吃蟠桃,树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仙女们回来,想王母娘娘报告情况……”适时提出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由此引出连续几个0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结果等于0,又通过“想一想:0×3=0,9×0=0,0×0=0”,紧接着学生又举出0×()=0的例子,观察后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这里我又设计孙悟空两手一共拿几个桃子?0+7个,和0×7进行比较,初步让学生感知0+7和0×7在意义上的区别,紧着在学生完成一组口算题的基础上,通过两组题0×5=0 0+5=5 和8×0=0 8+0=8,再次比较,使他们发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意义上的区别。接着又以老寿星散步的故事引出第二个知识点,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

  二、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求寿星每天散步多少米?可以用估算,也可以用口算用,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与0相乘时怎么处理?

  2、十位上为什么只写进位2,(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

  5 0 8

  × 3

  1524

  另一种方法是分步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直接进行口算,从高位算起。

  500×3=1500

  8×3=24

  1500+24=1524

  三、变式练习,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时,做一些相关练习,其中包括0和别的数相加,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比较计算。学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后,通过207×8 和502×3 的比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并让学生掌握个位相乘不满时,一位数和十位相乘要用0占位。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课堂,应该说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我最满意的地方通过几次对比,使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了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在计算时才不会出错。不足的地方:口算方法,503×8=1524,0×3=0这一步处理的有些过急,不应该擦掉,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不管多位数中间有没有0,都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数位上的每一位数。

《0》的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2×2÷612+24-632÷2+12×3

  (12-6)×3100÷(20+5)120÷(2×30)

  2、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在一个算式里,

  1)、没有括号: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我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如果有小括号,我们先算括号里面的。

  3、口算引入。小黑板出示:

  (1)100+0=(2)0+568=(3)0×78=(4)154-0=

  (5)0÷23=(6)128-128=(7)0÷76=(8)235+0=

  (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学习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加减乘除各一类

  2、请你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3、对于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4、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课堂作业。

  1、关于“0”的运算

  学生举例。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2、p14、15页5、6、7、8

  3、拓展延伸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20-100=20xx×4=80

  32÷2=1680÷16=5

  270÷3=908×90=720

  12×3=3624÷2=1236÷12=3

  100+25=125125÷25=5

  40-26=1420×14=28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0的运算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你寄过贺卡吗》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第六单元:统计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教学设计《四则运算》单元整体规划四则运算(一)“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神奇的计算器教学设计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0》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认识0教学设计

2.《草原》的教学设计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4.《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5.《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6.《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7.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8.《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9.《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