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1-09-18 23:41: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5、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四、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出示词语单:

  司马光 古时候 孩子 花园 假山 水缸 装满 爬到 掉进 慌了 叫着喊着 举起 使劲 砸破 得救

  2、句子:

  假山后,有口缸,

  司马光,不慌张,

  一使劲,砸破缸,

  小朋友,得救了。

  五、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六、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2、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等6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目标1、2 识字与写字: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目标3、4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表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教材特点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3、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文中司马光的行为会深深的感动小朋友,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字形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课堂组织字卡游戏及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突破重点。

  2、课堂上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生字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4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预案】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古代的伟人,相机出示挂图。他是谁?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

  例如 加一加:别、慌、瞎、救

  换一换:虾—吓 破—坡 叫—收

  注意词语:使劲、砸破。 多音字:假

  4、拿出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五、指导书写“别、到、那、都”两个生字。

  1、自主观察,说一说写好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1)“别、到”左宽右窄,“那、都”左右宽窄差不多。

  (2)右耳朵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熟读课文

  师: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比一比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1、同桌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也不读错字。

  2、点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错误请你给他指正。

  3、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认会了那么多生字,还读会了课文,了解课这个故事,收获真大!

  【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2、抄写生字, 并听写

  3、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孩子?

  【板书设计】

  生字卡片

  田字格中的生字

  别 到 那 都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听写词语

  别人 那个 都是 来到

  2、教师写字学生注音

  司 缸 慌 使 破 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吓、叫”2个字。

  3、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教学活动预案】

  一、复习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

  二、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五、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吓、叫

  1、自主观察,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掉进缸里 没慌 得救了

  司马光———————举 砸 (几下子)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目标达成检测】

  1、抽读课文。

  2、听写词语 吓人 大叫

司马光教学设计3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司马光教学设计4

  22.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司马光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司马光教学设计6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根据文本我定下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本课的重难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设计理念: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让古代的司马光超越时空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今天,并准备了司马光自我介绍的录音,来拉近古今间的距离,使其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听司马光自我介绍录音,其实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学会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在“复姓“这一陌生的姓氏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化难为简,设计了让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来看懂图片,然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这个故事主要讲谁?哪个是司马光?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学生图文结合,主动地会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直奔重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以此来打开,清理阅读的思路。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让他们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举”、“砸”、”使劲”“几下子”等词的意思。在小朋友“砸”得不亦乐乎时,我又设计了:“这么漂亮的一口大缸司马光为何要把它砸破?”来引出故事的原因,指导学生读出别的小朋友焦急,慌张的语气,让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别的小朋友会怎样叫喊,学一学,喊一喊。体会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我让学生讨论:这些表现对解决问题有用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光遇到这件事是如何做的,与别的小朋友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感知司马光的表现之后,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当时你在场,会想什么办法来救人?学生有的说:“把水缸扳倒过来, 让水流出来,让小朋友爬出来。”有的说:“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给拉出来。”我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都不如司马光的办法好。从而使学生再次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教到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脱险后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说些感谢之类的话,我再问:“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这是就会想到说些夸奖之类的话,我再发问:“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就会说出一些感谢兼夸奖的话。这样层层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

  最后通过朗读来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在教学中我把朗读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并从中认识生字“司”)跟新朋友打打招呼,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2.光知道名字还不行,我们还是听听司马光的自我介绍吧!放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好几百年呢!

  (1) 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当学生说司马光姓“司马”时,随机问:那你们姓什么?你呢?他呢?大家都是一个字的姓,而司马光他是两个字的姓叫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教师补充几个如:皇甫、使徒、东方、欧阳。让学生认读。)

  (2)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打开书找找课文哪句话也是介绍司马光的。(出示第一段读一读)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在读第一段时,小眼睛忍不住看书上的插图,这样吧,老师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大家可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不过,老师讲完了,要考考你们听的能力。

  1.教师范读。

  2.大家听得那么认真,那么你知道故事主要讲谁?(学生回答)

  3.插图中,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节:这是一个益智小故事,让我们来读懂它好吗?

  5.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6.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7、快速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4)这么漂亮的一口缸司马光这样用力把它砸破,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快来人啊!救命啊!有人掉进水缸里了!)

  ③学着喊一喊,感受事情的紧急。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小朋友慌张的样子来。小组讨论:这些表现能解决问题吗?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求异思维)

  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落水小朋友的父母,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课文,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勇敢。

  四、延伸走进人物,教师讲解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五、指导写字:

司马光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一两句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能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按着鸡吃米,它怎么也不肯吃;把它放在地上,它会主动地去找着吃。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抓住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自然生成,将会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2、正音:司、光。

  3、学生质疑。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一个人?

  (学贵有疑。让学生学会提问,一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二、读通课文,把握整体。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并联系课文组词、说句。

  3、结合课文说说对司马光的认识。

  (字词的教学仍不可放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学,不但学得有趣,而且有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找找课文哪一小节交待了这一内容,读一读。

  2、司马光是怎样一个人?学习课文2----6小节,重点学习4、5、6小节。

  (1)自由读课文的2、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事情发生后,在场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现的?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对比朗读4、5小节。注意读出慌张急切的心情,读出司马光的冷静沉着,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4)课本剧表演《司马光砸缸》。

  3、感情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研读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主动需要。)

  四、拓展训练,主动内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想对身边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通过说话的形式,进一步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使“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内化。)

司马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会观察课文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学习拓展)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 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3、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设计意图: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á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设计意图: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牢固的记住生字。)

  6、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

  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以情代读,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词、句、段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朗读与口语表达得到同步提高。)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

  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

  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拓展思维。

  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司马光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识字:这些小朋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能认汉字4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通过上学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会意字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到汉字构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数笔画”、“熟字减部首”、“换部首”等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识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这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以及寒假时学生自主识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600-700字,还有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

  写字:在上学期的写字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书写上都进行了非常严格指导和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姿势能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老师们也利用儿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乖乖低下头。抬抬头,踢踢腿,点点头,摆摆尾;小小笔杆卧虎口。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指引和强化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能听完别人的讲述才举手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认真听的好习惯。

  说:普通话是九洲基小学的校园用语,课堂讲普通话,课间课后老师们自觉说普通话,学生和老师了用普通话交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绝大部分能表达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说简单的故事,能看懂简单的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能说两三句完整连贯的话。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 教师采访学生:你姓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落实好一个生字的教学,既是解题的需要,同时也结合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故事。

  1 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 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 ,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游戏巩固。

  1、去拼音开火车读。

  2、摘桃子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接受知识最喜欢的方式,在玩中学习,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分段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朗读接力又开始了,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读?

  2、前面同学读完,由学生自愿请另外一位学生读,直到课文读完,每位学生读完都请另外一位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五、指导写字。

  1、观察两个“口”字旁的字,说说发现什么?

  2、怎样把两个字写漂亮?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司马光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和难点

  1、认识并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机(带)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感悟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听录音机,数数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看第一张幻灯片,说说水缸在假山的什么位置?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正当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①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②看第二张幻灯片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体会小伙伴着急的心情。

  ③用急切的语气练习朗读。

  过渡:在这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请默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②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③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第三张幻灯片。

  ②全班试着做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③小组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学习第四张幻灯片,并指导朗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20司马光—机智、勇敢

  ↓

  砸缸

  ↓

  救→小朋友

  资料提供者:小林

司马光教学设计13

  一、内容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s 版第一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不可惊慌失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告诉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意思,感悟人物特点。

  二、学生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遇到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和朋友要团结友爱。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理解的重点是司马光举起石头把缸砸破了。

  三、设计理念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把枯燥的识字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时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没有”等词语。认识“司、假、慌、喊、破、救”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学生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学生汇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们在课前预习了吗?这些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的我们就在课堂上解决,或者留到课后解决好吗?

  师:在课前你还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师:从课题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认识了:司,学会了:光。

  师: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学生汇报。(这篇课文有6个自然段。)

  2、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师:范读课文。

  生:先读全文,再分段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讨论思考哪几段写的是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过程?画出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孩子掉进水缸后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生:学生汇报。

  师:指导看图。哪个是司马光?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表现如何?

  生:再读这两段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讨论并演一演。

  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再到前面来演一演。师板书。

  师:你还有其它的办法把那个小朋友救出来吗?比较谁的办法好。

  生:展开想像。汇报。

  师: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生:练习朗读。(学生评价)

  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自由读这两段课文,在这两段当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汇报:认识了:慌、喊、破。学会了:吓、哭、没、快。

  师: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吓、哭、没、快。

  师:检查认读情况。

  生: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讨论汇报。

  生:认读词语:司机、司仪,慌张、慌忙,喊叫、大喊,破坏、破旧。用学会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4、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师:这些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也理解了,你会写了吗?

  师;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怎样书写,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示范指导。(友 古)

  生:学生练写,认为好写的就少写几个,认为不好写的就多写几个。

  生:写后展示评价。

  5、课后伸展,巩固练习

  (1)一字开花:

  光、哭 、没、吓、快、司

  (2)选字填空:

  快 块

  太阳( )要落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

  6、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 田字格里)

  慌了 哭 叫 喊 跑 举 砸 友 古

  得救 机智《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⑴ 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⑴ 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⑵ 给课文标段号。

  ⑶ 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⑷ 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⑴ 读课文1遍。

  ⑵ 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⑶ 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⑴ 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⑵ 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15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1.《司马光》教学设计

2.司马光教学设计

3.司马光教学反思

4.《司马光》听课报告

5.《司马光》语文听课报告

6.《朋友》教学设计

7.“球”教学设计

8.《冰灯》教学设计

9.《对不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