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11-21 10:07: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下农民处境有所改善的三个方面,以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农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封建社会的进步性,以及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的能力。

  3.觉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在当时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2.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农业。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幻灯片、自编朗颂材料、琵琶《塞上曲》选段、教学题卡若干。

  【教学方法】

  “三自一导”式,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社会发展常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建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

  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看看本框第一个标题“从商鞅‘徕民’政策说起”中出现了什么?重点了解“徕民”政策的内容及该政策得以推广实施的社会历史状况。

  生:(阅读教材,即“自求索”。)

  师:什么是“徕民”政策?

  生:“徕”就是招政的意思,“徕民”就是把邻近秦国的三晋的民众招致到秦国去充当劳动力。

  师:“徕民”政策在当时的确得到了推广与实施,这与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状况分不开呢?

  生:与当时秦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分不开。

  师: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建立是促进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什么样的客观规律?

  生:(小声议论后答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把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对比,看看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什么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师:(出示投影)这里,我将两种生产关系的特点以表格形式进行了一番对比。请同学们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消费品的分配形式”三个方面,比较农民与奴隶在社会处境和劳动积极性上的差异。

  生甲:封建制下的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土地。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一无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地主阶级。而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农民把收获的产品以地租形式交纳给地主后,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点产品归自己自由支配。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成果,他们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由于它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必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

  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配乐朗颂。要求同学们在不看书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作简要记录。(配乐朗颂开始……古曲声中,结合教材内容,又涉及到课外知识的一段材料,把学生带入一种浓郁的封建气息中,让学生似乎亲临到封建生产中。)

  师:(朗颂完毕,配乐音量渐小,然后关闭)以上材料中讲述了什么问题?

  生: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表现。(板书)

  师:根据记录,请谈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城市、行会。(板书)

  师: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第104~114页,进一步明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个方面的表现。

  生:(自读教材)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一段配乐朗颂,又了解了书上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在通读全篇教材的基础上,各就指定专题看书、讨论、质疑、解疑,各组长作好自学记录,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自学成果。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最短、质量最高。

  (教师到各组了解并给予适当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看书、讨论、提问、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专题的内容,五分钟左右各组基本完成任务。)

  师:现在,请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成果。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回答,大家共同评价。按五个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组组长:我们小组自学讨论的专题是关于“封建社会农业的发展”。大家在学习、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状况后,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

  1.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个方面:第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第二,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生乙: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生:(第一组组长肯定上述答题正确。)

  师:第一小组同学把握了本专题最核心的内容,做到了去粗取精,这也正是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至于该内容提到了封建社会农业发展的杰出成果,诸如曲辕犁、都江堰等,这是历史课上学过的,我们不再重复。下面请第二组提问。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学习的专题是“手工业的发展”,共提出三个问题:

  1.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什么?

  生甲:冶铁。

  2.就世界范围来说,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生乙:冶铁技术的发展。

  3.手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丙:手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第三组组长评判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二组成绩,请第三小组发言)

  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组讨论的专题是封建社会“商业的繁荣”,请同学们回答我组提出的两个问题。

  1.商业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生甲: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

  2.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商业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是我们特别应注意到的?你能举例吗?

  生乙:一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二是“丝绸之路”的开拓等。

  生:(第三组组长认为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三小组,请第四组质疑)。

  第四小组组长:我们组同学就“城市的发展”一专题,提出问题:

  1.封建城市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生甲:商业和交换活动的发展。

  2.封建城市是什么的中心?

  生乙: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生:(第四组同学评判认为,答案不全面,要求补充回答)

  生丙: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

  第四组组长:两位同学的回答合起来是第二题的完整答案,希望大家以后看书时,要注意教材的连续性、完整性。

  (对第四组全体同学的认真负责态度报以掌声)

  师:第四组同学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对同学们提出较高要求,这充分反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最后看第五小组的问题。

  第五小组组长:我组同学认为在“封建行会的形成”这一内容中,应掌握以下问题:

  1.封建行会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生甲: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行会的定义是什么?

  生乙:城市中同行的或手艺相近的手工业者组成的封建组织。

  3.组织行会的目的是什么?

  生丙: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手工业之间的竞争。

  4.行会的主要成员是什么?他与帮工和学徒之间主要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丁:作坊主;封建性的师徒关系。

  5.行会的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戊: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传授生产技术,避免同行的竞争等方面,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答案大家觉得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有一点要补充说明:封建社会末期,行会制度对手工业生产的过严规定和限制竞争的做法,束缚了手工业者的主动性,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师:这位同学补充恰当,今后分析问题应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两分法,既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那么,究竟如何正确评价行会的作用呢?

  生:应从两方面评价:既看到其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它曾促进过手工业的发展,又看到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它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请思考:以上各种表现,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看书第114页本框题最后一段课文后,集体回答。)

  生:(齐读)由于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比奴隶社会有了显著提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本课的难点,即要求大家能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来认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提示,结合各小组的学习讨论结果,迅速复习本框内容,最后,我们将在知识竞赛中检测谁的知识掌握得最多。

  生:自由复习本节课内容。

  (推选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配合教师组织一场男女生知识对抗赛。竞赛结束后,宣布竞赛结果,给获胜方以精神奖励,并给负方布置任务,整节课在全体学生的掌声中结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领会作者在与残疾作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极乐观精神。

  2. 学习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

  3. 领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世人的强烈和殷切的希望。

  教学重点

  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领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 品味文中精彩的句段,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2. 作者独特的表达;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发送信息的重要工具。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读了海伦凯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你肯定会有所体味。你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

  二、品读探究

  (一)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

  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

  第三天,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

  (二)研习新课,品读探究:

  1. 海伦凯勒为什么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明确:海伦凯勒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智慧及关爱,尤其是麦西夫人人,靠着“温柔和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和任务”,并给海伦打开了外部世界,海伦对她是充满感激而尊敬之情的。麦西夫人来到海伦凯勒家的第一天,作者就认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作者说:“她是来对我启示世间的事理,她是为了爱我才来的。”海伦凯勒的奇迹可以说是由她和自己的教师共同创造的。

  2. 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怎样认识海伦凯勒心中的“奇观”?

  明确:在节选部分中,有多处提到了“有视力的人”。这中间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是关爱的。

  3. “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怎样理解这段话?这表现了海伦凯勒怎样的精神、情怀?

  明确:作者在游览整个城市时,要到花园大街去,到贫民区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一个盲、聋、哑残疾人,本应让世人来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他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

  4.“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我周围”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明确:作者没有感到恐惧和失落。作者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对拥有三天的光明很满足。

  5. 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明确:海伦凯勒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是绝境中创造的。“绝处逢生”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最后一眼要看戏剧正说明她充满了乐观的情怀。坚强不屈是海伦非凡生命的一个基点,而乐观向上的品质,更是她创造奇迹的源泉和亮点。

  作者虽写了“假如”中的三天时间,但却展示了自己最突出的精神品质。联系到第一天她最想看到自己教师的愿望,可以认为,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里充满着真挚友爱和乐观的情怀。

  6. “假如”是一种假想,从海伦凯勒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明确:尽管她的描述和现实生活不尽一致,比如,对阳光的描写等都有些想像的色彩,但并不影响读者的介入和共鸣。特别是作者丰富的想像,更让人感受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那种无法体验的渴望,不可遏止的追求,甚至“假想”的内容有了出入,更会让人产生特殊的感动。

  三、小结升华

  (一)总结全文

  海伦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这三天的光明旅程的?

  明确:她用一颗火热的心,她一直都在用心地生活,一直都在用心地感知,是真情的流露。爱生活、自然、人,渴求光明、交流,追求崇高、美好,坚强、勇敢、向上。

  人的一生中,必然面对各种生命的考验。人生的无常,各种的遭遇不断地历练着我们。而能成就自己不因挫折打击陷入困顿的,惟有那颗平静、坚强、乐观、进取的心,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海伦凯勒一样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用阳光般的'心情,去面对每个充满希望的日子。

  (二)写作特点

  1. 真实的内容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这本书作为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它具有传记文学最宝贵的特点,那就是内容真实。整部作品从头至尾没有一处虚构、夸张的成分,描写地都是真实的事迹,朴素的感情。但是,在这些平常事中却体现出了一些伟大的精神:作者自己和莎莉文老师两个人都是残疾人,但她们俩一个不懈努力,一个默默奉献。她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格、人格却是完美无缺的,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2. 丰富的想象

  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事实上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动。所谓活动,纯属虚构,但作者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却多次写了。从丰富的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

  3. 朴素、真挚的语言

  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设计许多机巧,运用许多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与热切、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既与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又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无须用太多的写作技巧,她的故事、她发自内心的召唤,已经具有这种力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本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朴素美。

  四、作业布置

  1. 课外收集励志例子。

  2. 海伦凯勒说:“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生活所迫 第一次挑煤 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决定挑煤

  旧社会的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穷孩子也被迫从事艰苦劳动的悲惨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四、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五、教法 学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千手观音邰丽华吗?她小时候生病时,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导致她听力丧失。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讲座与分析,来认识安全用药.

  展示事例:小明感冒发热了,他跑到药店买了一些抗生素药物,认为消消炎症就可以了。分的做法好吗?为什么?你能给他哪一些建议?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对此行为作出相关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过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过许多药品,请你尽量写出这些药品的名称及其它们的作用。

  2、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通过交流,出示药盒,观察药盒上的相关项目,提出:在药盒上有哪些项目? 通过学生活动,认识到在有的药盒上有“OTC”标志,从而导入到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内容。

  提出相关问题:你是怎样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这样的区分有什么意义?

  3、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学生分小组讨论:

  (1)药品说明书中哪些项目最先引起你的关注?为什么?

  (2)你没有关注的栏目有没有必要列在上面?

  4、学生交流对安全用药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家庭小药箱。

  要求:

  1、四人一小组,尽量考虑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设计。

  2、药品的选择要合理、经济实惠、减少浪费。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并尽可能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辩论。

  课外实践:为你的家庭旅游设计一个小药箱。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继母的狠毒、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丽??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继母的狠毒、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丽。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

  1、 同学们,你们从出生到现在一定听过很多故事吧,那童话故事你们爱听吗?今天老师就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选自《格林童话》(出示书),这本书里的故事原本是德国民间世代流传下来的,后经格林两兄弟十几年的收集整理,成了流传后世的文学瑰宝。这本书里故事很多都是在贫穷困苦的人民中流传的,所以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弱小者”,他们虽然弱小,但是他们却比“强大者”精神优越,他们善良,正直,敢于用机智的幽默去和那些“强大者”们较量,而“弱小者”也总是最后的胜利者。想认识他们吗?看看,她是谁?(教师在黑板上帖上美丽的白雪公主的卡通图片)

  2、 谁愿意叫叫她的名字?

  3、 知道她为什么叫“白雪公主”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知道多少说多少。)

  4、 课件出示:

  《白雪公主》这本书的精彩封面,旁边写着“白雪公主”名字的由来:从前有一位王后,生了一个女儿,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王后就给她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叫白雪公主(学生边看封面及相关内容,边听配乐朗读介绍。)

  5、 喜欢白雪公主吗?想更多的了解她吗?

  二、 走进人物,自读自悟。

  1快快打开书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读的时候要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

  2、现在,请大家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一次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谁愿意把你读懂的告诉大家?

  ⑴ 四人小组交流。

  ⑵ 全班交流。

  4、.皇后为什么要迫害美丽的白雪公主?(因为她长得太美了。)真的吗?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个冬天,王后正坐在王宫里为她的女儿做针线活儿,她抬头向窗外望去,看到窗外漂飞的雪花,一不留神,针刺进了她的手指,红红的鲜血流了出来,有几滴血滴落在飘进窗子的雪花上。她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白雪上的鲜红血滴,说道:“但愿我小女儿的皮肤像这洁白的雪和鲜红的血一样那么艳丽,那么娇嫩,头发像这窗子的乌木一般又黑又亮!”她的小女儿渐渐长大了,她的皮肤真的就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血一样的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所以王后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白雪公主。但白雪公主还没有长大,她的王后妈妈就死去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3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4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5全班交流,答疑解难。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白雪公主的美丽与善良;猎人的好心肠;七个小矮人的爱心;王子的真情;皇后的狠毒??。)

  6读读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的,你觉得最美的,或是你最想推荐给大家的句子,过会儿读给大家听。

  三、 读演相映,张扬个性。

  1、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呢?想不想演一演?那就分小组选择其中的一段演演吧,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展示白雪公主、猎人、王子、七个小矮人、王后、镜子等各个人物的头饰),过会儿演给大家看!

  2、森林晚会、(小小课本剧)

  四、 书签表意,升华情感。

  1、小朋友们,读了《白雪公主》。现在,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这精美的书签上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签,交流评议。

  五、 以本为例,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其实童话王国里的朋友可多啦!

  瞧,在我们的《格林童话》中,还有勤劳的“灰姑娘”,动人的“睡美人”等(课件出示这两个故事的封面)。,这些朋友在等着我们呢!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朋友们一起读吧,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通知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XX 的通知”。

  (2)称呼: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

  (4)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下面是一份会议通知:

  通 知

  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师:

  兹定于X月X日(星期X)下午三时在党支部办公室召开班主任和政治老师会议,讨论研究怎样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问题。请充分准备意见,准时参加。

  支部办公室(盖章)

  X年X月X日

  二、启事

  启事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需要向公众说明某事或希望公众协助办理某事时使用的一种事务文书。

  启事的本意是公开陈述事情。“启”,即叙说、陈述之意;“事”即事情。目前有的人把“启事”写成“启示”。“事”和“示”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

  种类

  按内容分,启事有征文启事、招聘启事、招生启事、征订启事、开业启事、迁址启事、征婚启事、结婚启事、离婚启事、寻人启事、遗失声明等。按公布的形式分,启事有报刊启事、电视启事、广播启事、张贴启事等。

  特点

  1、告启性。启事面向大众告知事宜,它只具有知照性,没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2、简明性。启事要求写得简洁明了。无论是登报、广播、电视或张贴,启事都必须写得十分简明。有的启事三言两语;有的启事用单行单句排列内容,竭力做到一目了然。

  启事的简明性,除了为读者提供方便之外,同时也受篇幅版面限制。张贴的启事不允许写得长。电台、电视、报刊启事,是要出钱刊登的,这就更要节俭字数,压缩版面,力求用更少的钱达到最优的启知效果,这更促成了启事的简明性。

  写作要求

  1、内容要简而明; 2、用语讲求礼貌。

  格式

  启事通常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 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XX启事”。

  (2)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内容,交代有关事情的原委和目的,提出要求和希望,说明有关注意事项及办理程序等。有些内容则不应写具体明确,如“招领启事”中有关失物的详情,以防冒领。

  (3) 署名。

  (4) 日期。

  启事不具备法令性、政策性、因而也没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启事有招领启事、寻物启事、招聘启事、征稿启事等多种。

  (一)招领启事

  拾到东西后,希望迅速找到失主,归还原物,就可以写招领启事。要写清拾到物品的名称、时间、地点,向谁认领。为防冒领,物品的特征不要全写出来。

  (二)寻物启事

  东西丢失后,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把失物找回来,可写寻物启事。要写清丢失物品的名称、特征和丢失的时间、地点,并写明交给谁或交到什么地方。

  (三)、征文启事

  《国庆特刊》征稿启事

  为了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XX华诞,班委会讨论决定,我班出一期“国庆特刊”。希望全班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

  一、内容能表达我们年轻一代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体裁不拘。

  二、500字左右,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三、稿件请于9月20日前交给宣传委员黄玲玲同学。

  高三(1)班墙报

  x 月x日

  三,启言

  (1)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

  (2)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

  (3)结尾:写祝颂语。“祝”、“此致”等词语可紧接正文之后写,

  也可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健康”、“敬礼”等用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6) 用语要简洁得体、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

  四、新闻

  新闻的结构内由五部分组成:1标题,2导语,3主体,4背景,5结语。

  (1)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除正题外,前面可家加引题,后面可加副题。

  引题也叫引标,肩标,眉标,领标,位于正题之上,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引出正题。

  正题也称正标,母标,是多行标题的中心,用来揭示新闻最主要的事实,既提挈全篇,又浓缩文意。

  副题又名副标,辅标,子标,提要等,位于正题之下,主要用来对宽泛的正标作具体的补充或限制,或点明意义,揭示效果。

  (2)导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写出新闻事实或中心。有叙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提问式导语等。

  (3)主体部分:具体展开事实的叙述或进一步突出中心。新闻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一般篇幅较短。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必须真实,要“用事实说话”。

  (4)背景:揭示新闻发生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5)结语: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

  如何写好一句话新闻

  1、明确"一句话新闻"的概括题的答题要点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 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它要求比导语精练,比标题具体丰富.

  就某一则新闻材料的概括而言,不一定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的要素,可视具体情况取舍。

  例文

  根据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 7月1日至8月2 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疑人缉拿归案.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白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为加强迫逃专项斗争的力度,北京市公,检,法机关于8月2日发出通告,限令在逃人员主动投案自首.(原载1999年8月4日<中国青年报〉)

  步骤

  1、阅读新闻材料

  2、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

  首先找出重要的的语段或语句,通常情况下,主要看导语。因为新闻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练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受众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其次是对照"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括。最后,我们就可以试着组句。一是常规句: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等措施缉拿逃犯211名。二是变式句:"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7月份缉捕逃犯211名 。

  4、依据新闻材料倾向验证表达有无偏差

  新闻类语段压缩注意点

  1.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

  2.主语(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

  3.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结果).

  4.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

  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得超过30字.

  由北京市教委主办的"扬帆新世纪"学生百场音乐会自去年举办以来,已由北京市各中小学校学生乐团承办了88场.日前.由北京中海淀区甘家口少年之家参演的第89场音乐会在金帆音乐厅举行.70多名6至13岁的小演员表演了单簧独奏,琵琶齐奏,萨克斯二重等多种多样的节目.甘家口少年之家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委隶属下的校外教育机构,成立于l978年.20多年来,该少年之家坚持"面向学校,面向少年队,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培训,活动 指导"作用,开设丁电声乐,西乐,民乐,舞蹈,体育,书法,绘画等近30个项目,培养出了一批批学有专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员. (20xx年3月17日《中国教育报》)

  答案:甘家口少年之家参演的第89场"扬帆新世纪"音乐会在金帆音乐厅举行.

  五、广告

  所谓广告,是指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比如或文娱、体育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电视、报刊、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1)广告大致可以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两大类。

  (2)商业广告由标题、正文、联系方式三部分构成。正文应突出产品、企业的特点。

  商业广告词欣赏

  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化妆品

  2.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新飞冰箱

  3.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

  4.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人头马酒

  5.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

  6.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联通公司

  7.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扇

  8.趁早下“斑”,请勿“痘”留。——化妆品

  (3)公益广告应突出主题的鲜明性、语言的文学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在教学中,建议教师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实践,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独自观察、探索和表现他们所发现或想象的事物,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另外,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的实际情况,千万不要上成专业或纯技法素描课,要保护他们仅存的稚气,避免因过分强调传统素描的清规戒律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争取做到作业无一雷同、各具特色、张扬个性。

  一 学习目标

  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和感受优秀素描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增强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和表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时代个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去理解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用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淡化透视和三大面、五大调子,以具体的实例说明明暗产生的一般规律,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创作,使作品彰显学生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三 学习材料

  教具:课件、范画、学生用石膏几何体、静物衬布、调光台灯。

  学具:(1)收集的图片、照片、下载的资料。

  (2)喜欢的写生物品。

  (3)自己喜好的明暗表现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四 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调试多媒体设备、准备范画、静物,组织教学。 学生准备资料、材料和学习工具。

  2、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尝试画一个圆和一个球体,比较圆形和球体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一个是平面的形,一个是有明暗的体积。 体积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利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浏览明暗立体感强的作品

  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等。 思考平面的形到明暗立体的形成。

  出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3、讨论与分析 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老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放上六面体和球体请一学生用调光台灯照射物体。

  学生讨论,发表明暗变化的看法。

  老师总结学生讨论分析的明暗变化的规律:

  明暗色调不同:

  光源和物体远近不同

  光源的强弱不同

  光源与物体的角度不同

  观者与物体的距离不同

  物体本身的色彩不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节台灯时远时近、时强时弱、角度变换,学生前后左右距离不同多视觉的观察等,使学生对明暗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讨论:明暗变化的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六面体有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色的变化,球体明暗变化逐渐过渡等。

  问题:明暗色调不同我们怎样去表现?用什么手法表现?

  指导学生看书本中的学生作业思考后再回答问题。

  加强学生对明暗变化的印象,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文具、苹果、等拿出来,感受明暗变化的规律,观察六面体为什么有黑、白、灰的变化,球体的变化形成调子等。(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调子。)

  学生明白明暗变化的规律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球形,要求每一学生也画一球形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

  展示学生作业趁势引导学生学习明暗的各种表现手法。(球形添加明暗时间要短,学生有感受就达到目的)

  展示课前老师准备的苹果各种不同的明暗表现方法,如铅笔调子画法、结构画法、钢笔画法、淡彩画法、水墨技法、黑白块面画法、剪纸拼贴、电脑制作等。展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同一苹果用具象、意象和抽象去表现。

  说明明暗表现使用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表现手法,作品创造的意境不同。 学生配合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节台灯时远时近、时强时弱、角度变换。学生前后左右距离不同多视觉的观察等,使学生对明暗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多元化及现代艺术观念的渗透,鼓励学生从传统的圈子跳出来,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欲望。

  4、实践活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摆静物,石膏几何形体静物写生﹙整体—局部—整体的写生步骤﹚①三角形构图有主有次,②整体到局部进行塑造,③明暗处理概括、简练回到整体。

  请学生利用所学的明暗知识,根据不同题材展开丰富联想,运用不同技法不拘形式的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完成一张有一定创意、个性的素描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

  ①指导学生画出物体的位置注意画面构图,题材不限,最好来自生活。

  ②画出物体的明暗色调,明暗五调子的表现要求大体清楚、准确。

  ③尝试用多种技法表现深浅不同的明暗层次,更可以表现想象、意象中的事物。

  五 课堂小结

  1、肯定成功的作业,发现每个学生的成绩,给学生以希望。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谈创作意识。

  2、鼓励学生不断学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六 板书设计

  1、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2、明暗的变化规律 电子白板 范画

  3、明暗素描表现技法

  设计思路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为有效实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作课件、绘制范图、出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以观察法、探究法、练习法为主要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然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实践,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一步步的学习,领悟、表现。这样,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索欲,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布朗运动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布朗运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布朗运动形成的原因。

  教具

  两人一台显微镜(设备不够的学校至少应有一台给学生轮流观察),红墨水、黑墨汁各一瓶。两只烧杯分别装入冷、热水,滴管一支,投影幻灯及布朗运动模拟器一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分别将红墨水用滴管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各一滴。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应答:看到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追问:两杯水中扩散快慢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应答:扩散快慢即分子运动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二、新课教学

  现在研究一个更明显的证明分子在做不停地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1

  介绍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植物花粉颗粒,发现这些小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布朗运动。

  2.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布朗运动实验:

  (1)先调好显微镜。

  (2)在载玻片上先放上一大滴水,后在水上滴一小滴稀释的墨汁,盖上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一般回答是小黑颗粒都在不停地运动。

  追问:还看到些什么现象?

  应答:有的颗粒运动得快些,有的慢些,或颗粒越小的运动越明显。

  (对于这一追问,常常有许多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可借机教育学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3)让学生用滴管滴人玻璃片上一滴热水后,再继续观察布朗运动与前次看到的有何不同?

  应看到较前次的布朗运动加快。

  3.带领学生看课本64页图11-4,说明图上记录了三个小颗粒,每隔30s记录到微粒的位置后用直线连接起来的,虽不是小微粒的径迹但也可以看出小颗粒的运动是极不规则的。

  4.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用投影幻灯及布朗运动模拟器边演示边说明。

  由于大量水分子(比小颗粒小得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和小颗粒相撞。每个水分子和小颗粒碰撞都使小颗粒受到冲力。每一瞬间各个方向都有大量分子碰撞小颗粒,哪个方向冲力大些,小颗粒就向哪个方向运动。下一瞬间另一方面冲力大了,小颗粒就向另一方向运动,结果使小颗粒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这样便形成了布朗运动。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六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9篇

6.【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4篇

7.【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8.【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