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梅花魂》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课《 梅花魂 》。
二、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3、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学会质疑,培养阅读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 理解“梅花魂”。
六、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查找梅花资料,了解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经历。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欣赏姿态各异的梅花。学生交流梅花的特点,谈观后感受。说说“魂”字的意思。
【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梅花芬芳吐艳的绚烂世界,音乐与画面的感染,让学生心灵为之动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交流词意。
3、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高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体现了课堂的主体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读后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交流后归纳(课件出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1、读诗词落泪;2、爱惜墨梅图;3、痛哭不能回;4、送“我”墨梅图;5、又赠梅花绢。
【学生通过默读思考,找出写外祖父的五件事,把握课文大意,在讨论交流中初悟情感,培养了学生的默读能力与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歌曲设境,回顾导入
欣赏歌曲《故乡的云》,教师激情导入:飘泊异国他乡的游子,多么渴望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而对外祖父来说,这一切只能在梦中。
【以思乡的歌曲导入,渲染乡愁,创设情境,做到了未入文而先有情。】[小
二、精读重点段,理解“梅花魂”
1、课文所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体现“梅花魂”?(第四件)
2、学生自由读第12、13自然段,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3、结合问题反复读文,思考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预设:①从哪儿看出墨梅图是外公最宝贵的画?他为什么爱惜墨梅图?
抓住外公的动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语言“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外公对古董和墨梅图的不同态度等三方面来体会外公对墨梅图的珍爱。
②外公为什么爱梅花?
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学生找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看法,理解梅花精神。读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③像梅花那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学生读课文,举例说说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联系外祖父谈谈像梅花那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④外祖父为什么送“我”墨梅图?(让外孙女保持梅花的秉性。)
5、你还从哪儿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有特殊的感情?(送梅花手绢。)
小结: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不仅仅是花,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祖国的象征,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魂!外祖父在爱梅、送梅、赞梅、喻梅中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这就是梅花魂的内涵。
6、配乐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对梅花的赞美,对祖国的眷念,对莺儿的希望。
【直奔中心,理解“梅花魂”,引导学生就重点段质疑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特别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梅花的品格,体会到了外祖父的思乡爱国情,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以读表情!】
三、研读三次哭,品味爱国情
1、再读全文,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这种情感?学生画句子,朗读体会。
2、全班品读,交流三次落泪。
①教读诗词落泪。通过朗读指导读懂三句诗,体会思乡情。
②不能回国而哭。抓住人物言行体会外公的伤心。
③送别泪眼朦胧。抓住外公外貌、神态体会思归不得归的愁苦。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想象当时的情景,走进了文本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于读中感悟到了外祖父那浓浓的思乡情和一颗高尚的爱国心。】
四、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1、齐读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突出中心)
2、梅花魂到底是什么魂?(回顾全文,完成板书)
“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骨气正是我们民族日益强大的动力,也是支撑我们民族团结进取的灵魂。外公的话不仅印在莺儿心上,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上。
3、拓展
①小练笔:写一篇《××赞》,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②课外积累思乡的诗词。
【学生自读首尾段,体会写法及好处,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特别是课外拓展中设计的小练笔,更将读与写有机地渗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双赢”。】
4、作业设计
① 抄写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②听歌曲《我的中国心》,写出自己的感言。
五、 板书设计:
梅花魂
愈寒冷 愈风欺雪压
爱梅花 愈精神 愈秀气 爱祖国
有品格 有灵魂 有骨气
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
《梅花魂》教学设计2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主题:月是故乡明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关宁/荥阳市第七小学张波/荥阳三高附小马慧玲/崔庙镇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基于写作
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有一定速度。
5。基于综合性学习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记叙文。本组课文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其中,作家陈慧瑛的《梅花魂》讲述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课文作者通过五件小事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描绘心境,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把握全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
作为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的文化素养较高,家
中也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有一定课外阅读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
3、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4、基于习作
五年级学生能在与人交流后,根据表达需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完整。
5、基于综合性学习
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但个别学生仍不会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等12个生字,会写等14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重难点)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表达思乡的诗词,举办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
评价任务
1、通过自学、交流展示、书写比赛等形式,能准确识记“魂、幽”等12个生字词、美观书写“缕”“葬”等14个词语,体会汉字的优美,养成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个别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能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出重点词句说出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通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通过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综合性学习,搜集表达思乡的诗词,举办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梅花魂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反思与评价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梅花魂》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三、课
型:独立阅读课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完成下列作业。
1、初读,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课文用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在国外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请按顺序概括出是哪五件事?
㈡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这五件事。
1、学习第一件事: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思考讨论:外公读唐诗宋词,为什么常常落泪?
(外祖父落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落泪。)
2、学习第二件事: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思考讨论: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表现了外公什么思想感情?
(因为在外公心目中,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表现了外公对祖国的热爱。)
3、学习第三件事: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思考讨论:“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这充分表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他也很想回国。)
4、学习四件事:外公在离开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完成练习册P66-2,加深理解。)
5、学习第五件事: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思考讨论:外公为什么送了画梅,又送绣梅?
(这是他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情,让外孙女带回了祖国的表现。)
㈢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
㈠分段,写段意。
第一段(1)讲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
第二段(2-15)讲作者回忆几件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的事情。
第三段(16)讲作者从梅花想到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
㈡归纳中心。
这篇文章通过写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㈢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样的写法,我们体会到作者对老华侨的爱国之情的理解,更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㈣练习设计:课后作业1、2题。
㈤板书设计:(出示小黑板)
《梅花魂》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梅花魂》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
2、配乐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这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惧严寒。在它身上,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向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梅花魂》,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齐读课文,想知道什么?
“魂”在本课指什么?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这是本节课要了解的内容。还要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放音乐,自由读课文,扫清生字、词语障碍
(自己能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好。不行,可请工具书或同桌帮忙。还不行,请做上记号。)
检查、汇报。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大抵”、“秉性”、“眷念”的意思)
三、自由快速读课文
看看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珍爱梅花图;送绣梅花的手绢。)
四、再自由读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讨论、汇报:
1、读唐诗宋词,表达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外祖父有不少古玩,但最珍爱梅花图。为什么?
⑴ 找出课文有关内容再细读。
⑵ 结合插图说说为什么珍爱?
① 梅花本身的特点:
梅花不是春暖才开花,愈……愈……愈……愈……。她是最有……有……有……!
② 中华民族具有梅花一样的'精神:
不管历尽……受到……从来……不肯……。这是珍爱的原因之二。
③ 把梅花作为祖国的象征:
这梅花寄寓了他对祖国的思念、眷恋、热爱。这是珍爱的原因之三。
(板书)
师:这正是梅花魂的内涵。魂指的是有……有……有……,这也是梅花魂为题的原因。
⑶ 配乐朗读这段。
3、外孙女回国时,外公竟像小孙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
(为什么?想念祖国却不能回,伤心、难过)
4、外祖父送墨梅图,送绣梅花的手绢:
(为什么?一是希望外孙女保持梅花这种秉性,这种气节。二是借此表达这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之情。)这也是梅花魂为题的原因。
五、再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段,发现什么?
1、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2、按“眼前──回忆──再回到眼前”的顺序分段。
六、放音乐,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七、总结,谈收获
1、“魂”指什么?
2、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统领全文的内容;紧扣读者的心灵;透示文章的情思。)
3、了解了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八、课外作业
画一幅梅花或写一首关于梅花的诗。
《梅花魂》教学设计6
课 题:梅 花 魂 (第2课时 讲读课)
执 教:程 鹂
学 校: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中华路小学
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使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同时,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借助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梅花的象征意义及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眷恋之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3、品词读句,积累拓展文本,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5、教学难点:理解梅花的象征意思,体会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所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软件媒体:文字、梅花图、音乐
教学步骤
(一)激情引趣 导入新课
师:(导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赏过梅花?欣赏过严冬里的那一枝独秀的花之傲骨?诗人王安石、陆游、画家王冕,甚至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曾写下词句盛赞过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感悟梅花的的深刻喻意。(板书课题)
师:(谈话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认为本文就是单纯的在写梅花,赞美梅花吗?那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回答。
师:板书(外祖父 、喜爱梅花、思念家乡)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回顾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以美的导语,刺激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兴趣,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学习内容中,使学生乐学。
(二)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师:过渡语,引导学生找出外祖父的言行使幼时的她产生哪些不懂的问题。
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当时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汇报
师:小结,问:作者后来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从文章哪儿可以看出她懂了?
生:回答,引出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初步理解最后一段;从学生主体出发,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自觉提出问题,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体验情境 升华情感
师:有感情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老人曾经的胸怀。
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表现老人喜爱梅花,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词句,用笔划上,思考后做批注,然后,相互谈感受。
生:向全班谈感受。
师:重点指导(1)第三段的描写(出示课件中的墨梅图及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进行细致刻画人物的写法指导。师重点指导(2)第十三段外公说的关于梅花的品格的那段话。(课件出示重点语段和雪中梅花图片)教师指名读文。
师:从这段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
师:你觉得像梅花一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都有谁?
生:汇报古今民族英雄。
生:继续汇报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公眷恋祖国的。
师:引出“血色梅花”讲解其深刻含义(播放《我的中国心》乐曲)。
生:体会、感受。
师:(过渡语)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屡见不鲜,怎么又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段吧!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深入文本,理解内容;第三段内容学习;理解第十三段关于梅花品格一段话;让学生由乐学到会学,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创设情境,以读为突破口,理解文章重点语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意在补充信息、拓宽视野,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意在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理解外祖父的爱国心。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四)适时训练 拓展延伸
师:(过渡语)载着无尽的思念的船远去了,我们仿佛听到了老人心中要回国的呼声,作者成年后含泪写下这篇文章里面寄托了多少对外公的思念与赞誉!每当作者看到那墨梅图手绢,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替她说出来吗?
师:课件出示(每当 仿佛看到 想到 )
生:写作训练。
设计意图: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归纳总结 入情悟理
师:(结束语)岁月无情,外公走了,老人终究没有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请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愿同学们都成长为一位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依据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文本信息内化为情感体验。
《梅花魂》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了,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通过五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整篇课文设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
感情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1、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大家见过梅花吗?(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扣题质疑。出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缕缕幽芳 颇负盛名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玷污
大抵 欺凌 训斥 秉性 眷恋 衰老 手绢
(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
三、感悟探究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名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自己想。)
(2)这多么像中华民族的精神啊!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略述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师朗诵课文,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
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公为什么落泪?
b、读到这些思乡诗句,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c、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从中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语体会到爱惜墨梅图?
c、为什么这样爱惜一枝画梅?
d、怎样读老人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
四、积累练习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板书设计】
22、梅花魂
民族魂
中国心
思乡情
《梅花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撩、眷”两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讨论,感悟梅花精神及老华侨的爱国之心。
[课时计划]
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全班齐背《墨梅》。
2、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扬梅花之魂,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它在中华民族身上代代相传。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梅花魂》。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2、学生交流汇报。
三、指导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梅花,课文讲了哪些事?每件事的内容是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老师适时指导。
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为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指名说一说。
6、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再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7、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想一想,这五件事集中起来,表现了这位老华侨的什么感情?
2、再读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本课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魂”指的是什么?
3、全班交流,联系书上相关内容回答,然后适时再读一读相关部分。
四、作业布置
1、同步练习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读唐诗宋词
珍爱“墨梅图”
7、梅花魂年老难归而难过老华侨爱国心
离别赠“墨梅图”
再赠梅花手绢
[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①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③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①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②自学生字词。
③回忆已在古诗中品味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①(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② 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③ 揭题释题。(教师板书“魂”字)“梅花魂”
◆ 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 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①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② 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③ 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④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有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①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② 教师导语: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③ 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④ 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读“三哭”,感悟真情
①读课文,找出并用”“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②学生听录音跟读第二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一哭”时的情感。
◆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猛,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 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叫“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 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③ 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学生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 / 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过渡语: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
(A)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B)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话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 你发现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这梅花”?
◆ 联系我们已有的知识说说中华民族中涌现的有气节的人物。相机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 在外祖父的眼睛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④ 再探外祖父的第“三哭”,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胧。)
◆ 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归祖国。)
品语句,升华情感
① 教师导语: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 祖国的深深的眷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读外祖父的话和外祖父为我们送行的有关句子。
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③教师导语: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之情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 读到这儿,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② 尝试分段。
重积累,延伸拓展
① 从文中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② 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③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录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并揣摩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指导结合法。
学法: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学习法。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特点以及赞美梅花的诗句。
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诗句。
3、了解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气节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梅花情怀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每当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回忆走近外祖父,去解读这位漂泊异乡的老人的梅花情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作者与外祖父之间发生的五件往事,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看来,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也把它们归纳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以读促悟,体会梅花情怀
(一)体会爱梅之心。
1、你认为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能体现外祖父爱梅花的句子画出来,圈点批注。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相关部分。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份多么真切的爱梅之情哪!请你读出外祖父的这份“分外爱惜”!
(——指名读——小组读)
3、还有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呀?“我五岁那年……什么稀罕呢?”
是啊,这么慈祥的外祖父竟然会大发脾气。这一字一句,甚至连一个标点,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从祖父的话语、动作、神态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刮、慢慢地专心致志地抹,在老人看来,这仿佛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件——稀世珍宝。——指名读(读出对梅花的珍爱之情)
谁能读读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其他同学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反复读)(指导:你是在“训斥”吗?你拉下脸来训斥了吗?)
(诶!这是一个——反问句,言下之意是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外祖父为什么不直接这么说,而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你觉得这句话的重心在哪里?(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小结:你们能够透过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真会学习。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场景,去感受老人对梅花那份深沉的爱吧。——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二)感受爱梅之因。
1、过渡:是呀,不就是一枝画梅吗?有什么稀罕的呢?当时年幼的我并不明白外祖父为什么如此钟爱梅花,你明白吗?
请好好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学生自由读。
2、外祖父为什么这么钟爱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
(1)指名读。你发现在这几句话中哪几个词用得多?(愈……愈……愈……愈……,最……最……最……),从这几个词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看,这就是风欺雪压中依然昂首开放的梅花,这就是百花凋零时依然吐露芬芳的梅花,看到它,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它的品格?(昂首开放,坚强不屈)
多么坚强的梅花啊、谁能读出梅花的傲然开放,坚强不屈?——指名读——再读。
(3)小结:这种风欺雪压中依然坚强不屈、迎难而上的精神就是——梅花魂(板书:梅花魂)。原来,外祖父爱梅花就是爱梅花的精神啊!外祖父爱的仅仅是梅花的精神吗?他爱的还有什么?
3、交流。“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是啊,中国人有着梅花的精神,那就是——“管历尽多少磨难……不肯低头折节”。
(2)正如外祖父所说,我们中华民族的确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在磨难面前,在敌人面前,甚至在死亡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他们是最有骨气的人,你知道有哪些这样的人?——学生说——请大家看屏幕
(3)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像这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人。我们的炎黄子孙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所以,在老人眼中,梅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梅花之魂就是中华民族之魂。(板书:民族魂)
(4)同学们,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好,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谁来读?——男生齐读————全班齐读。
(5)外祖父这么爱梅花,那他为什么还要把这幅他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我?
(6)外祖父期盼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德的人。所以他告诫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7)老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原来,老人爱梅情怀的后面藏着的其实是一颗心,一颗怎样的心?——一颗爱国心,一颗中国心。(板书:中国心)
4、好,同学们,拿好书,让我们带着对梅花,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情好好地读读这一段。
5、过渡:同学们,老人对祖国如此热爱,可是,他却身在国外。每当想起自己深爱的祖国,老人不免一次又一次流下了热泪。课文中几处地方写到外祖父流泪?
(三)、以外公三次流泪为引子,体会思乡爱国之情。
1、第一次流泪的情景我们已经学了,请大家回忆一下,外祖父是在什么情况下流下的怎样的泪?
2、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其他两次描写外祖父流泪的句子,看看外祖父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流的泪?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找完后,大家可以先讨论交流一下。
3、孩子们,泪是情感的标志,你是否读懂了老人泪光中蕴涵的深情呢?谁来说说老人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流下了怎样的泪?
第二次:我们要回国了,老人却不能回,流下了伤心的泪。
4、请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外祖父第二次哭泣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因为种种原因,自己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永远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5、那第三次呢?指名生说。第三次:我们回国时,外祖父来送别,流下了遗憾终生的泪。
6、引:让我们把回忆的镜头切换到码头送别的那一天。
出示第13、14自然段。——师范读
(1)孩子们,你们发现今天的外祖父和往常有什么不同?
小结:头发乱了也无暇料理,因为老人的心里思念着——
面容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因为老人在伤心啊!他为什么伤心?
(2)在船快开的那刻,泪眼蒙眬的外祖父递给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你觉得他递给我的仅仅是一块手绢吗?是什么?
(3)说得多好啊。同学们,这是一颗怎样的思乡心,是一片怎样的爱国情哪!老人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爱震撼了我们,也震撼了作者。作者将这份沉甸甸的思乡心,爱国情凝聚成了三个字,那就是(指课题)——梅花魂。老师觉得,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爱,也凝聚成另外三个字(指课题)——中国心。
7、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再一次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8、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前后呼应,首尾连贯,对比朗读,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寄托情怀
老师这有一首跟老人有关的诗歌——乡愁,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师先诵读一二节,再引导学生一起读)
四、总结谈话,升华情感
梅花,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无论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会添一份信念,添一缕幽香!让我们再次深情地齐读课题——《梅花魂》。
五、拓展实践
1、当莺儿和母亲回到祖国之后,外祖父一人身处异国他乡,他会做些什么来寄托他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了外祖父……”为开头来写一段话。
2、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背诵。
《梅花魂》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魂、葬、玷”等13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海外游子漂泊他乡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通过随文练笔,积累并活用课文中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介绍梅花的内容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可不少,你们都能读正确了吗?指名读,跟读。
出示:抹净玷污稀罕
衰老眷恋秉性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
葬身异国
指导“葬”的书写,认识“葬”的演变过程,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看来同学们真的预习得不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吗?谁能试着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或段落你还读不明白?找到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交流:
质疑。
这些问题比较多得集中在了第2、4两件事中,下面就李老师就留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第2、4件事,看看通过读书,你能解决哪些问题?还可以拿起笔来快速地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一)品味梅花魂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第3自然段。交流。
(1)出示:“有生以来……玷污得的吗?”
结合“玷污”“训斥”,指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2)出示:“训罢……慢慢抹去。”
结合“轻轻刮去”、“慢慢抹净”感受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3)这段话字里行间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那份珍爱,谁能体会着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课文学到了这里,你的脑海里又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2、是啊,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的,竟然让外祖父这样珍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谁从课文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出示:这梅花……秉性才好。
指名读。谈理解。
出示:这梅花……有骨气的!
引导过程:
(1)比较去掉三个“最”字与原句的不同。
(2)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赞美梅花。
是啊,凌寒傲雪、坚强不屈,这就是梅花的秉性,这就是梅花的精神。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赞美梅花吧。
3、因为梅花凌寒傲雪,坚强不屈,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她人的品格、人的风骨、人的意志、人的精神。
出示:几千年来……秉性才好。
(1)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都想到了我国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2)学生读完后,追问
追问1:你想到了谁?追问2:你为什么会想到他?
(3)在中华上下五千的历史的长河中,有气节的人物绝不仅仅就这几位,无论是留下名字的“有名英雄”,还是没留下名字的“无名英雄”,中国大地的的确确培育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全班齐读)
(4)我们再来看课题,这里的梅花魂还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
4、外祖父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又是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愿呢?不只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提醒莺儿,作为一个中国人,绝对不可以失去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
四、随文练笔,感悟爱国心
1、外祖父终因年龄大了而不能回国,在临别前,外祖父将这幅珍爱的墨梅图和梅花手巾赠给了莺儿,从这里你能感受到这梅花在外祖父心中,还仅仅只是梅花吗?它还代表着什么?
是啊,就在即将分别的那一刻,外祖父忽然想起,他想要在那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上写些什么?他会在上面写些什么呢?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通过读书发现了问题,又通过读书自己解决了问题,你们真不简单。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六、作业
1、摘抄积累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
2、阅读《月是故乡明》,再次走进作家陈慧瑛,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板书:
梅花魂(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
眷恋
《梅花魂》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情怎样表达出来的。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与本课有什么关联呢?
二、研讨点拨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作者离开外祖父时候,是多大的孩子?
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由说)
师:看来,关于外公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她都不懂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可是读懂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看看你从文中哪能体会到老人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呢?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这些思念家乡的诗外公想到了什么?
师: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生自由说)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指名读)
师:读了思乡诗,触动了思乡情,外祖父落泪了。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深情了呢?
[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当时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为什么会这样?(生自由说)
师: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就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一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梅花)那他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生:喜爱)
师:你从文中哪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指名读)
师:我感觉这位外公的动作不够轻,谁能再轻些。(指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感受到吗?
[出示句子]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祖父的气愤表达出来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外祖父如此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你们想看看这幅墨梅图吗?
[出示墨梅图]
师:看了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我只不过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发脾气?是这幅画价值连城吗?(不是)那是什么?(在外公的眼里,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象征,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实质上是爱祖国。)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知道是哪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他仅仅是对孩子说吗?请你默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
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你们想看看雪中的梅花吗?(想)
[出示雪中梅花图]
师:看到了吧。大雪压在枝头,有的梅花上都结了冰,然而梅花却凌寒独自开。看到此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梅花呢?
师:让我们带着新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出示句子]
她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生:我还有个问题:写梅花这里为什么用“她”呢?
师:表面上看“她”指的是梅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其实“她”指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再读一遍第13段,请你仔细体会。(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指什么?(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师:梅花冬天开,而“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齐读)
师:你们能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你们说觉得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在外祖父眼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什么精神?(梅花精神)
师:外祖父怎么说的谁能把这句话读出来。(指名读)
师:“秉性”指的是什么?(本性)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齐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不仅是梅花的精神。在外祖父眼中他还是什么精神?
师: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师:由此可见,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在读这段,再次感受外祖父喜爱梅花之情吧!(齐读)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莺儿回国前,外祖父为什么把他最珍爱、最宝贵的画送给莺儿了吧?谁能说一说。
三、交流感悟
小组合作完成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是希望莺儿也能像梅花一样,继承和发扬梅花精神。那为什么在船快开时,又送绣有血色的梅花手绢呢?
师:[出示梅花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梅花都有什么颜色?
师:那外祖父为什么送给我锈有血色的手绢呢?
师:在什么时候送的?(临行前)外祖父的心情怎样?(特别难受)从哪看出来的?(泪眼朦胧)外祖父为什么又哭了呢?(他想回国,却回不去,爱祖国,眷恋祖国……)
师:在这种情况下送给我血色手绢为什么呢?
师: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故土怀有纯真的感情。这是海外赤子的一份赤子之情啊!
师小结:
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就是一颗深藏着的爱国心啊!他自己不能回归祖国,他要让自己的心回归祖国。这颗心就是啊的魂啊,他要让自己的魂回归祖国!这也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情。让我们通过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的这颗心,这份情吧!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四、拓展延伸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长留星洲吧!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
[出示课件]墨梅图
师: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梅花图,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写,然后汇报)
师:老师也给这幅梅花图写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句话。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季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或许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你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梅花魂》教学设计13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⑴ 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⑵ 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 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⑷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⑸ 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⑵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⑶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 “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⑸ 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
(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⑹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⑺ 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评析】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课堂上根据课后思考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在文中批注勾画等方法体会思想感情,并从中领会“梅花魂”的含义。教学中注意抓词句深入体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语。
《梅花魂》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抓住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的句子的理解,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交流及表达能力,了解开头和结尾的联系,体会它们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抓住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的句子的理解,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遥知不是雪,为幽暗想来。(宋,王安石)
已是悬岩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指导易错字“抹”和“眷”。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那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2.全班交流,重点谈出。
(1)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对策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想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那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③你能试着读出外祖父这种思乡之情吗?生练读,指名读
(2)“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对策
①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十分珍爱墨梅图)
②你从那些语句体会到外祖父十分珍爱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诗句。
(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对策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资料,生读。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国人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清呢?让我们饱含深情的.再读着一段。
(4)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绣着血色的梅花。
对策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因为让我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吗?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想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一颗中国心。
板书设计:
梅花魂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思国伤怀
赠墨梅图
送梅花绢
《梅花魂》教学设计15
一、设计理念: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使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读中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二、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元学习,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五、教学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今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折节 颇负盛名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板书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段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并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配乐)
(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句子:“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姓名。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回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完呢?(指导读好四个“愈”,强调“最”字)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课文句子:“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1)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哪些更深的了解?“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思乡曲》)
(2)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段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画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特别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悟到了梅花的品格,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以读表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作者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白作者以《梅花魂》为题的意图,再次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不折不挠、历经磨难而不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最后,在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歌声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的画面中结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八、课外拓展
1、小练笔:写一篇《赞》,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2、课外积累思乡的诗词。
【学生自读首尾段,体会写法及好处,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特别是课外拓展中设计的小练笔,更将读与写有机地渗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双赢”。】
【《梅花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梅花魂》教学设计04-08
【集合】《梅花魂》教学设计15篇10-30
《梅花魂》教学反思08-23
梅花魂教学反思06-26
梅花魂教学反思11-08
《梅花魂》教学反思10-21
梅花魂教学反思最新09-21
《梅花魂》教学反思7篇08-12
《梅花魂》语文教学反思08-01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