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八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文学性很强的儿童诗,全诗四个小节都以提问题的方式抒发小作者看银河的感想.第一节问银河的名字,第二节问小动物,第三节问天气,第四节问是否邀请小朋友去做客.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提问,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愿望。我认为本课的重点不是银河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启发。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但能在富有童趣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生字,而且学习向银河提问,培养喜爱思考、主动发问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提起我们的学习伙伴丁丁,小朋友一定不陌生。昨天晚上丁丁做了一个梦,想知道他梦见什么了吗?请看——【出示多媒体音乐《小白船》】,谁来说一说?(和冬冬乘着飞船遨游太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丁丁在太空中看到了银河,他现在有许多问题想问银河,你们听!【配课文录音】
2、丁丁把这些问题写成了小诗,你们想读读吗?请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它。多读几遍。读的时候注意两点:一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
3、检查,展示。【出示生词】
a/这些词你们会读吗?同桌试着读一读,互相听一听。
当他读得准确的时候表扬表扬他;
读得不对时你就帮他纠正纠正。
b/好,哪位同学得到表扬了?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了?说一说。
c/齐读
d/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4、游戏识字:摘星星。如果你摘下一颗星后能迅速读出藏在后面的生字,并且词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语,那么这颗星就送给你。
5、指名分小节朗读。
6、评读。
三、表情朗读,读文感悟
1、表情朗读。
(1)边读边想像,带着表情读出自己心中对银河的疑问。
(2)自由读
(3)交流:
师:好现在你最想问的哪那一小节的`内容,你就带着表情读那一小节。
重点指导:
a/第二小节
请一生读;读后“田螺”一词变红,(图片理解田螺)指出“硬”的反义词;
再请两名同学表情读。
b/第四小节
一生读;“邀请”变红,理解“邀请”。再表情读。
2、问题回答。
逐段提问,学生自主解答。
四、步入情境,拓展思维
1、乘坐宇宙飞船去银河看一看。【出示录像】
2、像丁丁这样子问一问银河
【出示课文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____?有没有_____?”
(1)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2)全班交流
师生总结:银河真是――奇妙!
3、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再去问问那神秘的银河吧!【配乐读文】
四、学写字
1、观察生字“诉”“落”,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生答)
2、师范写,生临摹。
3、展示,评价。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播放《小星星》】和老师一起唱,体验本课学习的快乐。
2、作业【出示】
(1)像丁丁一样把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比一比,看哪位小诗人写的诗最棒!)
(2)搜集一些关于星空的资料或描写星空的诗歌。
教后反思:
整堂课着重抓住识字,朗读和提问三个训练重点,以看银河,了解银河,问银河为主线。整体把握住了情境的创设,在优美的乐曲和美妙,神奇的背景下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感悟,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转换角色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课堂上,我还注重把说话权教给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堂课地教学,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然,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地艺术。教学中前半部分若能节约一些时间,安排紧凑些,后面的思维扩展部分(向银河提问),时间上会显得充裕些,学生会有更多地机会展示自己,课堂教学会显得更加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2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爷爷和小树。谁来读?注意爷的轻声。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谁?(贴图)
二、整体感知5
1、 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你竖起耳朵仔细听
2、下面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个故事,遇到生字宝宝就把它圈出来,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3.说说课文讲了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什么事?
三、趣味识字(8)
1.那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2组
2.小朋友们真聪明,小树也被你们吸引来了(指名读 同桌互读) 3.记字形:加一加,说话 组词 看图猜字,偏旁识记 4.开火车检查生字。
四、分段指导,读懂课文15
1、谁能读读第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1)你家门口有什么呢?(出示:我家门口有——)
(2)小树呀天天守在我家门口,就像是我的好朋友。天天看到小树心情怎么样?能读出你的`高兴吗?指生读。让我们挑起嘴角一起来读吧。齐读。 (3)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树?
(4)——有————。你也能用有说一句话吗?(同桌互相听,检查2.3个)
2、第二自然段
(1)不知不觉冬天到了。(出示:图片及风声)北风呼呼地刮,听着这呼呼的风声,小树小树你感觉怎样?(冷)你想说些什么呢?
(2) 正在小树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谁来了,大家看,他在做什么?怎么做的? 看图说话。
这“暖和的衣裳”是什么呀?(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者草席)当你穿上暖和的衣服不冷了,多高兴啊,当他想到以后可为人们做很多事,更高兴了 ,齐读句子。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阅读、口语交际、缩写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快速朗读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熟《一朵云》并成诵,感悟诗歌的音韵美。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识记生字8个。
3.掌握新笔画撇折,学习书写“云”字。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对诗歌音韵美的感悟力和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母卡片、生字卡片、云朵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几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声母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当你见到他们时要用宏亮的声音读出来,发音要准确。
(出示声母卡片)
二、创设情境,观察板书,激发兴趣。
导: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许多洁白的云朵,他们有的互相追逐着,有的`正在听太阳公公讲故事。可是有一朵云,却躲在角落里发呆。
画:一朵云彩的简笔画。
问:你们猜猜它在想什么呢?(要求讲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诗歌中去看看这朵云在想什么。
板书:一朵云
三、初读诗歌,认识八个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一)指名优秀学生读题目,再指名反复读课题,巩固对“朵”字读音的记忆。
你怎么认识“朵”字的?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利用拼音;向老师、同学请教。)
(二)自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点。
(三)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点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采取对自己有效的方法记忆字形。)
(四)能读课文的同学齐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手指指读课文,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五)尝试指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读。
(六)同桌合作,检查课文。
1.同桌轮流读课文,订正读不准的字。
2.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
3.同桌练习合作读课文。(接读、齐读、轮流读等形式。)
(点评:从学习的起步阶段就注意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很好。)
(七)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合作的好。
四、有针对性地识字。
1.四人小组读生字表,选代表带读生字拼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自己读一遍,读一读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识字、记字)
3.指名读生字,说说又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4.用生字组词。(出示字卡)(接龙游戏)
5.游戏:摘云朵
指名到黑板上摘取一片云朵,认一认背面的字,然后当小老师带读手中的生字。
五、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巩固识字。
1.熟读诗歌,尝试用手打拍节读诗歌。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演诗歌。
(点评:采用打拍节、加动作表演,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教学方式生动、活泼。)
六、指导“云”字的书写。
1.课件出示:
明确笔顺:“云”字真神奇,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折,四笔点,四笔写成“云”。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在书写“云”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边书空“云”字边说说笔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七、评价
同学评议这节课的表现,老师总结(表扬、鼓励为主)
八、作业
你想给自己留一项什么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自学内容
1、了解作者简介。
2、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3、思考: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 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一、说黄河
背景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弘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气魄,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二、颂黄河
配乐朗读《黄河颂》,读准字音,揣摩感情。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试读,教师做朗读指导。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壮激越的。
②注意朗读词和歌词之间的停顿。
③注意重点词语的重读。如“望”、“掀”、“奔”、“劈”等
④“啊!黄河!”反复了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指名朗读,展示自我风采,小组评议。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美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品读诗歌,赏析语言美
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二、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理解春节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难点: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 ,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大家喜欢过春节吗? 为什么?(学生谈谈自已的过年感受 )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春节的热闹景象。
二、解题:
1.什么叫本命年?(可参照书下注释①)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马年出生的人属马,再遇马年,就是他的本命年。
三、介绍作者:
学生读一读
刘绍棠(1936~1997) 现代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的格调,通俗易懂、清新淳朴,代表作有《蒲柳人家》。
四、检查预习
小组汇报检查情况,教师抽查。
五、 独学----合作交流
指明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开头引用二十四节气歌有什么作用?
2、从第三段中找出最能概括年味儿越来越浓重的四个词语?
3、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来具体描写家乡过大年的情况?(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如第一件事:“炒年货”)
六、研读课文 探讨交流。
1、读第1段,思考:开头以24节气歌引出春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衬托出春节的重要,突出春节的特点,点明写作的中心。
2.(比一比)快速阅读第3段,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表现作者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可提示学生注意文中表现乡亲过年感受的词语)
明确: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3.运河乡的父老乡亲是如何来过年的呢?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了家乡过大年的情况?
明确:1、炒年货2、吃腊八粥3、买糖果4、挑绒花5、杀牲禽6、备食物7、送灶王8、换门神9、守岁10、拜新年
4.这十件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引导学生概括出内容后,按顺序排列出)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
腊月初一--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正月初一
这些民风民俗表达了父老乡亲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七、 跳读品味
1、小组学习:
第4段描写过年的一些风俗及过年的热闹气氛,你认为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哪些语句描写最生动传神,即用不多的几笔就把某一生活场景描述出来了?(结合具体的词语分析说明)
2、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①体现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语句。
②文中一些生动丰富的民俗语言。
如:二十四节气歌;“红火”“发烧”“年根”;“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小疙瘩鬏”;“开刀问斩”;“忙得脚丫子朝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天麻麻亮”等等。
八.合作探究:
你认为隆重热闹的传统春节传达着人们的哪些期盼?(组内讨论)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后,教师概括或强调:
寄予的期盼:
辛苦一年 喜享欢乐 。
展望未来 祈求安康。
合家团聚 密切乡情。
九. 拓展延伸 今昔比较
明确:1不管今昔变化如何,人们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不变;也不管未来变化如何,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不变。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要吸其精华,代代相承;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开出更加瑰丽的奇葩 !
十、布置作业:
回忆你过得最有趣的一个春节并用最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堂
腊月初一:炒年货--------预热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
买糖果 ∣ 增
挑绒花 ∣ 温
杀牲禽 ∣ ↓
备食物 ∣ 红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 ∣ 火
换门神 ∣
除 夕:守岁----------发烧
正月初一:拜新年
教学反馈: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讨法、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投影: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交流探讨
播放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谁能说说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明确: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学生回答时可展示相应画面)
⑴ 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⑵ 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 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⑷ 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6、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三、品味语言,想象情境
1、这篇散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可谓美妙绝伦,行云流水。请自由朗读,勾画你最喜欢的句子,细心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学生可从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人称变换、写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⑴ 我喜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了?”因为这段对古桥的描写中,人称由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古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⑵ 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手势……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与整个树林融为一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⑶ 我喜欢“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具体、生动、形象,感情强烈。
⑷ 我喜欢“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因为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清晨一出家门就有香风扑面的感受。同时,又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我”出家门时愉快的心情。
2、这样一篇美文,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学生讨论后明确: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要求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3、随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以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美文,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播放配乐画面文字)
四、总结拓展,探索实践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了山林,探访了“山中的众朋友”,与他们互诉心声,互致问候,最后“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 ,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山中访友 白云──大嫂 热爱大自然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瀑布──大哥 爱护大自然
悬崖──爷爷 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
……
首尾呼应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0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