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5 16:55: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秋天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天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秋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部首。

  2、读画结合,感受秋天的美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3个部首。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出示秋景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2、教师播放秋天图片,学生欣赏,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导入: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板书课题)师范读课题,生齐读。

  4、随文识字“秋”,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学习“秋”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聆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课前我们已经圈出生字了,把圈起来的生字多读几遍。

  3、这篇课文,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课件出示课文,让学生认识自然段)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自然段是段的表现形式,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个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跟老师齐读: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找找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依据课件带领学生标注自然段。(用1、2、3的序号标出来。)口述,本文有三个自然段。

  (2)指名问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多问几名同学)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 )? (? )水?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4)随文识字写字,“了”,指导笔顺,笔画:横撇,弯钩。书上描红,临写。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偏旁是汉字的构成单位。比如“叶”是由“口”和“十”两个部分组成的,“口”和“十”都是偏旁。如果把有同样偏旁的字归为一类,它们共同的偏旁作为首字,就叫部首,是“一部之首”的意思。“叶”中的“口”是部首,我们把这个部首叫做口字旁。“树”的部首就是木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顺口溜:有木才是树

  加一加:“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4)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一片(?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迂徒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 ”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乌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1、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2、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i,有时候读yi,有时候读yi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片片一(yi)群一(y)会儿"一(yi)"字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宇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拓展延伸,赞美秋天

  1、教师:这么美丽的秋天,可以怎样表现出来?

  2、引导:赶紧拿出你们的彩笔,画出心中最美丽的秋天。学生自主画一画秋天。

秋天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物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教学目的: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认识首次出现的“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第个小组一份字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观赏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板书课题——秋天,引导识记“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要认识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一一出示生字,讲解识记方法

  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

  A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树”“叶”“会”.

  B课件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动画呈现“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叶”

  C“树”和“会”讲解同“叶”。

  D指导读“了”轻声。

  (2)开车读(带拼音的生字)。

  (3)去掉拼音读生字(课前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分小组读)

  (4)教师出示词语(:

  秋天 天气 树叶 黄了 飞了大会

  一片片 一会儿

  (师重点教读“一会儿”儿化音)

  2、出示:带“一”字的句子。

  一一片片落叶

  一群大雁

  一会儿排成

  排成个“一”字

  (1)指名读

  (2)齐读

  师小结:中国的汉字可真有趣同样的一个字可变调读出三个音太神奇了。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循序渐进)

  三、再读课文、积累应用

  1、师配乐范读。要求: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

  2、认识自然段并做标记。

  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认识每段开头出现的两个空格就是一个自然段的开头。

  3、多美的秋天呀!学生自由读,思考: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生答)

  指名读(指导朗读)

  4、辩别:“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生读,引导学生想像“一片”和“一片片”叶子从树上飘落。

  (2)课件演示辩别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

  (3)指导学生朗读名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树叶很多。

  5、师生配合读(把课文改成一首小诗)

  天气

  ,树叶

  ,

  一片片叶子

  。

  天空

  ,

  。

  一群大雁

  ,

  一会儿

  ,

  一会儿

  。

  啊!秋天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四、拓展延伸

  总结升华

  秋天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啊!秋天来了!

  (1)

  指导读好感叹句。

  (2)

  以“啊!秋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句式抒发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了 一会儿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请学生找出生字中的两兄弟——“了”“子”,比较发现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4、“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

  5、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6、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7、 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8、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指导书写,完成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训练,同时注重对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迁移法来书写生字,为书写更多的生字做好准备。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板书设计:

  秋天

  天气

  凉了

  树叶

  黄了

  大雁

  南飞

  天空

  蓝 高

秋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与丰收的喜悦;

  2、掌握生字词,体会一些比喻句、拟人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节了?(秋天)说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叶子变黄,掉下来;庄稼成熟了;……)想不想来一次不出门就能领略到千里之外风光的秋游呢?(想)

  板书:5、北大荒的秋天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的正确朗读

  北大荒是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那里美丽的字词吧!

  出示生字词语:

  北大荒茫茫摇铃山岭

  一碧如洗热闹非凡清澈见底

  银灰橘黄血红绛紫五彩斑斓

  透明波纹豆荚挺拔燃烧

  转眼间旋转明镜漾起

  个人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指名朗读→齐读

  2、这么多的生字,得想些好方法才能把他们记住

  (1)给生字找朋友,小组完成

  绛(绛紫)/降(降落)纹(波纹)/蚊(蚊子)茫(茫茫)/芒(芒果)

  烧(燃烧)/浇(浇水)/绕(环绕)铃(铃铛)/岭(山岭)/玲(玲珑)

  (2)重点讲解几个难写的生字

  橘——左边一块木,右上一根“矛”,右下“商”缺立

  荒——草木死亡,水流枯竭,上“草”下“川”中间“亡”

  燃烧——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师指导书写,生用手空写。

  (3)钢笔描红,边朗读边描写。

  三、初读感知,走近北大荒

  1、师范读,生找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

  听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流云五彩斑斓;原野热闹非凡…)

  2、把画下来的优美句子自己再仔细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的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把你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四、走进北大荒,看看天空、流云和小河

  1、研究课题,了解北大荒

  (1)翻开中国地图,找一找北大荒大概位置——处在中国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

  (2)北大荒离我们江苏如此遥远,我们不妨借着录像去那里看瞧上一瞧!(放音像资料——(3)我们已经对北大荒这片土地有了个初步了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北大荒的'秋天看个究竟。

  2、学习1—3自然段

  (1)齐读第一小节,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北大荒的秋天来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片树叶落地——一叶知秋)

  (2)秋天来了,带来了哪些美景呢?

  a、小组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喜爱的字、词、句,说说为什么?

  b、小组交流

  出示:天空——一碧如洗

  “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c、画画——说说——感悟之后再读,说说为什么你认为他们是美的?

  (用“转眼间”,“一道…一道…一道…一道…””五彩斑斓的锦缎”来说明流云的美。这是一个比喻句,用各种色彩变幻的流云比作五彩斑斓的锦缎)

  d、同样的方法把第3自然段的内容画出来——介绍你画的内容——反复读,说出句子的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句话,你是怎样画的?(画出水中的鱼、水草说明河水的清澈可看到底下,整条小河狭长而幽蓝,水缓缓地流动着,看上去像条蓝色的丝绸一般。小河很平静,像个熟睡了的小宝宝安逸而贪婪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

  e、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五、课外作业

  1、完成课后的钢笔描红,并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2、找秋天——观察当地的秋天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北大荒的秋天已经来了。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丽的字词吧!

  1、出示词语:一碧如洗五彩斑斓热闹非凡银灰橘黄

  血红绛紫挺拔燃烧

  小组自由朗读,指名读

  2、你能说说北大荒的天空、流云和小河都有哪些特点吗?

  (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斓;小河:清澈见底)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深入原野

  除了绚丽多彩的流云、富有情趣的小鱼、湛蓝清澈的天空外,原野更是吸引人。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北大荒的原野,去亲身体验那里的风情吧!

  1、自由朗读,找找、画画你喜爱的句子或词语

  a、品读:大豆哗啦啦笑

  高粱乐呵呵演唱

  榛树叶全都红了燃烧

  小组读——指名读——全体读

  b、读与演,把大豆、高粱与榛树叶子的形象表演出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演?

  c、总结:你感受到了原野是怎样的呢?(热闹非凡)

  给它换个词怎么样?(格外热闹、特别欢腾)

  d、告诉学生,这一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向学生渗透构段方式。

  e、假如你是大豆、高粱、榛树或其他农作物,你会对人们说什么呢?小组议一议,指名说一说(我是大豆,我要为人类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把大豆磨成豆浆、做豆腐、豆腐干……,我是高粱,看我多神气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好高兴啊!……我是……)

  f、齐读第5自然段

  2、丰收的喜悦挂在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的脸上,人们欢呼雀跃,凉爽的秋风吹起来了,大豆摇啊摇——农作物丰收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

  “大豆摇铃千里金”

  a、讨论:这句话说了什么?(大豆成熟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摆起来,熟透了的豆子从豆荚里弹下来,和其他农作物都散落在地上,放眼望去,满地金黄,像一地的黄金亮闪闪的。)

  b、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重点朗读“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说明丰收的喜悦遍布了整个原野,到处是丰收的壮观景象)

  c、“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渗透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

  总结:北大荒是块荒地吗?(不荒)

  那你能给题目换个词吗?(北大仓)说说理由

  三、欣赏佳句,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

  想一想,什么像火?(红红的榛树叶子像火)什么地方相似呢?(都是红的)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红红的榛树叶比作火)

  质疑:榛树叶子真的能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吗?(不能,红红的榛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兴奋极了,榛树叶恨不能马上把成熟的喜悦也告诉人们,让人们也一起分享快乐)

  2、找找文中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说美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背诵文中美丽的词句。

  小组齐读——边说边想——自然成诵

  4、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怎样的美景?

  指名说——指名背诵章节

  四、找找秋天

  1、与秋天有关的诗、文章

  小组交流(如:《山行》、《枫桥夜泊》…)

  2、联系身边的秋天,说说美在哪里?

  五、课外作业

  1、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词、句、诗、文等。

  2、把你观察到的秋天画下来,把它写成一段话。

秋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2个偏旁;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一边出示卡片“禾”和“火”,一边描述:“绿绿的禾姑娘遇上了火姑娘后,就变成了金黄色。”

  师:对,这个字就是“秋”。秋天来了,禾苗成熟了。请学生自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天、秋风、秋千”。

  师:我们知道了禾苗到了秋天就会变成金黄色,那你还知道秋天有哪些景色?(欣赏图片)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

  2.认识自然段

  一篇课文往往是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那怎样区分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那就是在每一个自然段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这样的段就叫自然段。(出示课文)标出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标出第三自然段。

  3.请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师:课文中出现几个难读的词,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

  (1)出示需重点关注的词语,让生读:

  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排成个“一”(yī)字

  凉了(le)黄了(le)叶子(zi)

  (2)教师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1)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随机板书:天气、树叶)

  (2)认读生字“气”,给它找找朋友,组一组词。

  (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①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

  (吃西瓜、吃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空调房间里)

  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不用吃西瓜、棒冰消暑;不敢下水游泳;不需要吹电扇)。

  (4)多媒体展示夏天和秋天不同的树,让学生说说树木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和夏日情景的对比,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感受“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的自然变化。

  (5)随机学习生字“片”:请学生组词,积累应用,说说“一片( )”。

  (6)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树、叶”。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

  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关,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

  动画呈现“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

  2.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

  (1)范读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有多少叶子从树上飘落。

  (2)分别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随机板书:一片片)

  (3)出示补充改编的谜语诗,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落叶的多和飘落的情景。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落到地面成一片。

  【设计意图】发挥语言描述的魅力,引导孩子展开合理想象,谜语诗的介入,引导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诗韵中,感受“一片片”的意象。

  (4)指名请学生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的树叶很多。

  3.师生配合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4.请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如“秋天来了,小草黄了。秋天来了,菊花开了。秋天来了,小虫躲起来了。”

  5.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指导学生背诵。

  (3)同桌互相背诵,请学生个别班级展示。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秋、了、气、片”,请学生开火车轮读,给生字组词。

  2.请学生找出生字中的两兄弟——“了、子”,比较发现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反馈评价:

  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4、“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

  五、课堂小结

秋天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秋天》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秋季景色众多,但作者所选的景色都很有代表性,学生们对“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这些常见的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也能感知它们的变化,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目标: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复习生字和词语。会写“了”“人”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 会写“了”“人”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和词语

  1 .出示生字

  秋 气 树 叶 片 飞 会 个

  (1)从字的结构、组词、音节等角度交流识字方法。

  (2)复习木字旁、口字旁和人字头。

  2.出示词语

  秋天 天气 来了 树叶 一个

  叶子 一片片 南飞 一会儿

  (1) 学生自己读词。

  (2) 开火车读词,小老师领读。

  二、观看《秋天来了》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小结:是呀!秋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呀!今天我们学习的《秋天》这篇课文里,作者也描写了很多秋天的景物呢!

  三、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出声朗读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

  板书: 天气 树叶 天空 大雁

  四、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一>汽

  “气”与气体有关系“汽” 与水有关系。

  (2)当堂练习: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板书“凉了”。

  2. 树叶黄了

  (1)课件出示树叶,观察树叶的形状。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小结: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3)指导读:树叶黄了,“黄”要重读,板书“黄了”。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对比句子:

  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课文用“一片“行不行?

  (3)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出示: 一个个 一朵朵 一束束 一棵棵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4)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师: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 慢慢地)

  板书:落下来

  那就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 朗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秋天的天空课件.

  2.引:秋天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指导朗读,读好“那么.... 那么”,板书:蓝 高

  3.出示“大雁”图,学生介绍大雁的迁徒特点。板书:南飞

  4.大雁是怎么飞的呢?

  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5播放视频,指导朗读

  6.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一声,有时候读二声,有时候读四声呢

  (2)出示课件读词: 一片 片 一群 一会儿 “一”字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 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秋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吧!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度: 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1.指导读好感叹句。(语气要强烈)

  2. 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播放秋天美景画面,教师渲染情境引读

  a.秋天,凉风习习、硕果累累,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b. 秋天,金桂飘香、天高云淡,我们不禁赞叹道——啊!秋天来了!

  五、观看学生自己秋游的视频,感受秋天带来的快乐。

  六、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了”

  2.学习“了"的书写.

  (1)观察课件中“了”的笔画及占格。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投影展示,学生评议,再写两个

  3.同样的方法学习“人”。

  七、布置作业

  1.写本节课学会的两个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 秋天

  天气 树叶 天空 大雁

  凉了 黄了落下来 蓝 高 南飞

秋天教学设计6

  一、说秋——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

  你喜欢秋天吗?你能为我们说说你的秋日印象吗?(学生自由说秋天。)

  师小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总之,在同学们的心中,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下面我们进入这节课的第二环节“读秋”。

  二、读秋——体会诗歌的音韵美(6分钟)

  1、课前预习过课文吗?生字新词都解决了吗?老师考考大家看。(课件)

  (课件展示朗读要求:1、划分节奏2、标出重音3、揣摩感情。)

  2、自由练读后,配乐朗读,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3、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每一节的最后一句。(为后面给画面拟题作准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三、品秋——领悟诗歌的图画美和语言美(15分钟)

  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物”“景”,去发现诗歌的美。

  1、教师: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图的诗?你赞同吗?(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来写?)

  (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

  (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

  (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品析优美的语言

  (1)以“用(写)得美,美在”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2)交流探讨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3、品味画面

  请你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命名。(配对游戏)

  师: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四、绘秋——品味诗歌的意境美(15分钟)

  1、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求:学生分成三组,每组改写一节。写完后,就近同学相互交流,选出最好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赏析点评。时间5分钟。)

  师述: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它不同于写景散文,它不是完整连贯地描写某一景物或画面。因此我们阅读诗歌,有一个还原的任务。要把跳跃的景物连贯起来思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要发挥想象,体味诗歌所勾画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下面,让我们借着想象的东风,鼓起表达的云帆,在诗歌的美丽意境中自由地徜徉吧!

  2.学生交流描绘画面(参考内容):(交流学生的人数视时间而定,每组1-2人。)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耳边传来悠远绵长的笛声,只是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处张望,眼里写满了心思……

  3、小结

  《秋天》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仿秋——欣赏秋韵(5分钟)

  1、续写两个句子,完成小诗。

  一个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个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一个说,————————。

  一个说,————————。

  秋天说,其实我就在你们的心里。

  2、颂秋(齐读)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美丽的。

  3、小结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我们的世界,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

  4、全班再次朗读《秋天》,结束本课教学。(时间充足的话)

  最后让我们再次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中走进何其芳那恬静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

  六、布置作业——拓展能力(2分钟)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2、背诵课文。

  3、模仿《秋天》写几行小诗。

秋天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有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北大荒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去细细地感受它、欣赏它。

  1、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一节,生闭眼想象。

  2、谈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课文

  整体感受:

  1、北大荒的秋天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

  2、你觉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读哪里,边读还可以边和同桌进行交流。

  3、有人说秋天是一首诗,有人说秋天是一幅画,还有人说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哪里最美呢?

  (板书:天空美小河美原野美)

  (一)品味天空的美

  (1)书中一个词概括了天空的美,什么词:一碧如洗。什么叫一碧如洗?想看看这样的天空吗?(看屏幕上的图片)

  (2)北大荒的天空不仅仅是一碧如洗的,它还多姿多彩。读课文,你看到的傍晚天空是怎样的?(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3)我们一起来欣赏流云的美丽(看图片)

  (4)这么美丽的景色,谁能读好这句话。(生练读,生配乐读)

  (二)品味小河的美

  1、出示图: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平静啊!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4、小鱼的出现,使小河不单调,使小河有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一起来读。

  (三)品味原野的美

  1、原野的特点是什么?(热闹非凡)什么意思?

  2、非同一般的热闹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些“原野热闹非凡”的?。

  3、看图感受原野的`热闹非凡。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

  4、看图,练习说话:棉花、稻子、柿子、石榴等

  5、通过朗读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

  (四)品味物产丰富

  1、北大荒的秋天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引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物产丰富)

  2、提出北大仓的名称,更名《北大仓的秋天》。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板书)

  3、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4、总结:北大荒的秋天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丰收的歌。

  板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一碧如洗

  小河清澈见底

  原野热闹非凡

  物产丰富“大豆摇铃千里金”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文美、境美、情美。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为重点,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境。

  一、结合挂图,充分利用朗读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在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豆荚的样子,想象“哗啦啦的笑声”和“乐呵呵的演唱”的情景,然后带着自己的独特体验再来读读课文的这一段,学生们很快就读出了那份喜悦和热闹非凡。

  二、结合文中语言品味词句。北大荒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所以他们对于文中有些词句的理解也就有着困难,比如“大豆摇铃千里金”,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这种景象的见识是很少的,为了便于学生想象那种画面,我就让学生找找和“大豆摇铃”、“千里金”有关的句子,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和“遍地金黄”,从而想象到了大豆成熟的景象。读出那份收获的喜悦也水到渠成了。

秋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

  ★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秋天。

  ★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探索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养成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学生学情

  从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自然的环境里,金黄的稻海,高高的蓝天,蝴蝶般飘落的各种树叶。都是他们司空见惯的景物,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秋天景物的变化缺乏细致的观察、全面的了解,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与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找秋天的活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让低年级学生在观察秋天的天气、植物、动物等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写一写或画一画美丽的秋天。

  教学过程

  一、找秋天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丽。

  (1)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课前观察了秋天的景色,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介绍给小组里的同学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看到的情景,并根据课前的观察收集,介绍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到的秋天,以及相关感受。

  (2)全班交流汇报。

  分组汇报可采用如下方式。

  “风光采集组”:用照片、图片或者绘画及制作的树叶书签及标本展示秋天的美景;

  “美妙声音组”:用手机录下的与秋天有关的声音音,如落叶声、风声、虫叫声;

  “文学创作组”:课前收集秋天的歌曲和诗歌、童谣;

  “小小记者组”:课前采访同学、老师、家人和邻居对秋天的感受;

  “农作物组”:结合实物介绍自己观察的玉米、毛豆角、辣椒、稻子、高粱、丝瓜、南瓜等农作物在秋天的变化;

  “天气组”:介绍秋天的天气变化,有的学生结合自己记录的前些天的气温来介绍,从气温的变化上体会秋天的到来。

  (3)谈话:我们通过自己的调查看到了身边的秋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3.创设情境,用歌曲赞美秋天。

  (1)师:我们经常唱到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你们会唱吗?谁愿意试着唱唱?

  (2)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多美啊!那么,我们来创作一首《秋天在哪里》好吗?

  (3)小组合作:学生结合歌曲情境重新填词。把自己观察到的秋天里动、植物及人们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辅助或和学生合作创编)

  二、秋天的收获

  1.提问:秋天不仅这么美,她还带给我们一年的收获。你能说说或展示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吗?

  (1)你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果实?(生回答)

  (2)师: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吗?老师告诉你们,还有:苹果、柿子、荔枝、芒果、枣子、石榴、蜜柚等。有些果实我们这里没有,是从外地运来的。如:苹果、芒果、荔枝等。你有没有亲自采摘过一些果实? 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秋天的'果实和采摘的喜悦。

  (2)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秋天的果实,我们来给这些果实分分类。(按水果类、蔬菜类、粮食类)你能分别说一说吗?

  (3)学生把自己带来的果实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三、留住秋天

  1.提问:秋天这么美,那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留住秋天吗?(学生提议)根据学生的提议,老师再补充。

  2.学生动手制作:留住秋天

  (1)树叶印画(2)树叶贴画(3)种子贴画(4)制作项链(5)制作小乌龟(6)制作小橘灯(7)花生耳环

  3、画一幅秋天的图画:选择你喜欢的秋天的一角来画一画。

  4、写一写美丽的秋天: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在写话本上,也可以摘抄描写秋天的词语或句子。

  5、交流展示:请同学们把自己留住秋天的作品拿出来展示,现在小组内展示,评价。 推出一个或两个最好的在全班展示。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你最欣赏哪个作品,为什么?

  6.总结: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制作出这么多的作品,还把秋天画得这么美,写得这么秒。不仅留住了美好的秋天,更享受了劳动的乐趣,还给秋天增添了一份美丽呢!

  教学反思

  我的这篇教案是根据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来设计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免受到口语交际的模式的影响。但是从效果及反应来看,学生不仅在动手能力方面、观察事物的能力方面、搜集材料方面有所提高,在口语交际方面也得到了锻炼。但就时间而言,我觉得花时过多,否则我都还想在秋天的收获这一环节搞一个“收获展览会”。总之,“综合性学习”是课改之后的一种新事物,要上好这类型的课,还得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秋天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受北大荒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凭借课文语言、图片等体会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师出示课件)

  2、(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这一课了,现在,大家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北大荒。

  3、作者用了哪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

  4、(师出示课件)生齐读。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天空美

  2、自由读,说说: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过一样的干净,想看看吗?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看好老师要变魔术啦,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什么?(出示课件)(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4、这样的天空你感觉怎么样?是啊!这哪里是天空,简直像是什么?

  5、师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6、(师将“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擦去)

  让你来写,你怎么写?

  (二)学习 小河美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请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填空:

  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一群小鱼( )游过来,( )水面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提问:把小河比作什么?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感受原野美

  1、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见课件),学生自由读。

  师:作者写“天空”抓住色彩,写“小河”抓住清澈,写“原野”抓住什么来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朗读讨论“原野热闹非凡”一句:“非凡”,什么意思?“热闹”原是形容什么?课文中形容什么?此句在自然中有何作用?

  朗读,找出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把什么和什么当做人来写。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赛读,体会“热闹非凡”,体会农民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小结,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具体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四)学习 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草甸子”、“茫茫”、“沉甸甸”。

  茫茫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渗透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读课文,悟情感,教师问:作者是那样地熟悉北大荒,热爱北大荒,你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种情感来?把这样的语句读一读。练习朗读和背诵。

  三、总结

  北大荒不仅景色美,更重要的是为祖国奉献了那么的宝物,所以作者最后强调:

  (师出示课件)齐读。

  让我们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来朗读全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小练笔:(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写一段话)

  一下课,操场就热闹起来了。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存疑”中延伸。我还采用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我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因为学生不注重观察实际生活,对农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未能体会出其中的“欢快”的感情。课后通过查询,我发现“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后分角色表演”的办法很是有效的,我感觉到: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

  不过在本课教学中我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引导学生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评价学生这几个方面做得不够好。

秋天教学设计10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时。

  第一时

  一、揭示题,导入新

  1、指名读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文脉络

  默读文,想想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文

  第二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文;

  3提问

  二、讲读文:

  1学习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自然段。

  指名读第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板书:

  天空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清澈见底

秋天教学设计11

  一、课程分析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实践这种学习方式还是受意识、习惯、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还得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本课作为现代诗歌教学,教师应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明向、得法、有感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我”该怎样去学习诗歌。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再结合诗歌语言、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点,提供有得于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感受美——表现美——品味美——创造美。感受美就是学生自主感知诗文美的内容和美的情感;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进行揣摩、探究的热情,同时也加深了对诗歌内容、感情的理解。在此基础理论上,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体验,抓住诗歌中出现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将画面内容和意境描绘出来,达到初步赏析的目的。最后,让学生的思维与情意自由地同作品交流、再现。这可以说是作品的,又可以是他们自己受之启发的新的创造。如据诗意作画,进行秋的创作等等,从而将文本学习的外延扩至学生的生活领域。

  二、学情分析

  《秋天》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设想

  实验教材注重朗读,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朗读可以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配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还可以设计新颖的活动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品味诗歌语言,体会意境,理解感情。

  1、重视朗读训练分清朗读的层次,讲究朗读的形式。

  2、教学由五个环节构成:启导美——感受美——表现美——品味美——创造美。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美读,体会诗情意境,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培养学生学习现代诗文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启导美今天借课前演讲的时间,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世界名曲《秋日私语》,同时献给大家一篇精美的写秋短文,一同感受音乐和文字的美。(师配乐朗诵)从音乐和文字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秋天。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可以看出每个同学都独具审美的眼光。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诗人何其芳的审美世界看看诗人用优美的诗句给我们描绘了几幅秋景图。

  (二)朗读诗读——感受美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①、希望大家发扬老师朗读中的.优点,改进老师朗读中的不足。

   ②、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景物,尽量使自己融入到景物中。

  4、学生齐读诗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嗯,感情很到位,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觉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板书:农家丰收图渔船归泊图(渔家打鱼图、晨霜归渔图)秋天牧羊女图(少女思恋图)

  (三)探究诗歌——表现美诗人用生动优美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秋景图可谓各具特色。在每一幅画面中都不乏极富表现力,饱含情感的词语。如:“饱食”一词用拟人手法写出丰收之景,表达收获的喜悦。再如:“稻香”一词从嗅觉角度暗示稻子的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1、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感兴趣的一节诗歌,对能突出此节诗画面特点的词语进行赏析。(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诗,再进行赏析。第一节:飘饱食肥硕栖息:清幽而有喜悦第二节:冷雾满轻轻游戏:清冷而的闲情第三节:寥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而有香甜

  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四)欣赏诗歌——品味美诗歌的语言相对比较凝练,它往往通过组合的画面表现一些事物特征,我们在理解它时就必须对诗歌展开联想和想象(①在一幅画内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出言外之景;②在画与画之间展开联想和想象,使画面组成一幅完整构图。)

  1、教师示例:

  2、大家也试着来写一写我们理解的诗中秋天景象。可以象老师这样对全诗进行再现,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展开描写。(学生创作)

  3、小组中相互交流,选出写最好的全班展示。

  (五)自主探究——创造美请大家从对这首诗歌学习的环节中交流一下学习诗歌的方法。

  (六)作业:根据本诗意境自己创作一首写秋的诗歌,搜集十首写秋的诗文、对联,或者画一幅秋景图(任选其一)板书:秋天何其芳农家丰收图渔船归泊图秋天牧羊女图教后反思:从教学环节来看,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供学生参与;重视了诗歌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诗歌阅读能力;在层次分明的诗歌朗读要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时间把握上不够好,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两个问题。学生在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这一点上感到有难度。当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生动的直观到具体的抽象,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还不够发展。但是,如果教师在这里多想方法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降低难度。而不是操之过急,在教学环节中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效果会更好。学生在探究“抓关键词语赏析诗歌”上做得较好,但在体会诗歌境界上做得不够。我分析原因是:

  一、是课文多描写的是农家的、渔家的、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为了攻破这个难点,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尽量采用动态的视频让学生真切的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中,还要利用调动学生已知的间接经验来学习新知识。比如,可以请去过农家、渔家、原野的同学描述在那见过的秋景,借此带学生间接体验课文中的优美意境,进而理解诗歌的感情。

秋天教学设计12

  对于一年级学生们来说,秋天是什么?除了树叶黄了,庄稼丰收了,他们知道的并不多。通过本次项目学习,学生们可以发现秋天的变化、更好的感受秋天的美丽、感悟秋天美丽的内涵,养成乐于观察、勤于发现、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叶飘落,大雁南飞……秋天又是美丽的、生机勃勃的:“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稻子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水里,小鱼把树叶当做伞,在下面游来游去;岸边,蚂蚁把树叶当作运动场。这些形象的描写使秋天变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用“……像……”说句子;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背诵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观察身边的景物,观察身边大自然的变化。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知识能力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lán tiān dào tián wú tong chítáng páng biān

  ( ) ( ) ( ) ( ) ( )

  2、用下面的词语说句子

  ——————————————那么—————————,那么————————————————。

  ————————————————————像———————————————————————————。

  3、说一说秋天的变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识字写字;背诵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观察身边事物的方法;感悟秋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1、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2、模仿《秋天》语句,以《找秋天》为题,写出二三种植物秋天的特征;或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一写果园里、庄稼地里、田野里、街道上哪些现象表明秋天已经来到。

  板书设计

  秋天

  天蓝蓝的

  稻田金黄的

  落叶小鱼的伞

  蚂蚁的运动场

  燕子的电报

秋天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能按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观察图画,提高观察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到秋天的美。

  4.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能够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个生字。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理解“飘着、一眼望不到边、黄澄澄”等词语和把稻子比作黄金,把落叶比作伞、运动场、电报的有关句子。

  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使学生建立直观感受。教学时,通过谈感受导入课文学习。观察图画,先进行整体大致的观察,初步了解图上画了什么,听录音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再抓住图画的主要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边看图边对照有关句子,学习本课的生字,分析记忆字形,进行书写指导。然后图文对照,指导学生看图学文,理解、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用具):

  1.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

  2.放大课文彩图或制成幻灯片。课文录音带。

  3.小黑板,识字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词语“秋天”,齐读课题。

  2.谈话:现在是9月份,正好是秋天,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观察到秋天有些什么特点呢?

  二、仔细观察图画,进行初读指导。

  1.看放大彩图,听录音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你从彩图和录音中了解秋天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初步观察彩图,不强求回答完整)

  2.跟录音小声读课文,继续思考课后第一个问题,并用笔在书上圈画。读后,补充回答第一个问题。

  3.自读课文,速度稍慢,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想想这个字怎么记。教师巡回指导。

  4.同桌交换检查读课文的情况,要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第二课时

  一、看图学习生字,理解部分生词,分析记忆生字。

  1.出示彩图。(指稻田)问:这稻田有多大?(板书:一眼望(wàng)不到边)认读生字“稻”、“望”,分析字形。“稻”: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结构的字,上边是由“亡、月”组成,“亡”学生可按笔画来记,第三笔是竖提。下边是“王”字。书写时上下两部分长短基本相同。“望”就是看。“望不到边”,就是看不到边。

  2.结合彩图,读句子:“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认可与“全”字区别比较。金子:赤黄色,是一种贵重金属。可制造货币,装饰品等。也叫黄金。“铺”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金字旁,右边的笔顺

  3.指图,读句子:“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认读生字底(dí) 。“底”字外边是广,里边是“低”字的右半部。“低底”形音相近,意思易混,要注意区别它们的形、音、义。“底下”是下边。“作(zuó) ”字是左右结构,左边“亻”,右边是“乍”是五画。

  4.指导看图,问:“高高的蓝天上有什么?白云随风怎么样?然后读句子:“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认读生字“飘”(piáo),分析记忆字形。飘:由左右两大部分组成,左边是“票”,书字时应先写“西”,再写“示”。“西”要扁一些,不要写成东西的'“西”。

  5.观察图画并结合生活所见,读句子:“一片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有的落在岸边”。认读生字“落(luó)”,分析记忆字形。“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先上后下,即先写草字头,然后在草字头下面写三点水和“各”字,不要先写三点水,写成左右结构的字。

  6.读句子:“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认读生字“电报(báo)”,“报”字右半边共4笔。第一笔是横折钩,第二笔是竖,第三、四笔合起来是“又”字,不要写成“及”字。“电报”是用电信号传递文字。速度很快。

  二、复习巩固。

  1.读黑板上的词语。

  2.读词语卡片,扩大识词量。一眼望不到边、看望、张望,金子、金黄色、金光闪闪,底下、底座、桌子底,当作、工作、作业,电报、报纸、报告,落下、落在、下落,铺着。

  3.填空。

  (1)蓝天下是一眼( )不到边的( )。

  (2)稻子熟了,像( )一地( )。

  (3)小鱼游到落叶( )下,把它当( )伞。

  (4)由( )来了,催我们( )到南方去呢!

  五、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语句连贯。

  六、指导写字。

  注意指导下列各字的字形。“飘”、“望”、“稻”、“铺”、“底”、“报”、“金”、“落”。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带生字的词语)

  2.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二、精读训练——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第一段。

  (1)看彩图,提问:天是什么颜色的?天上有什么?(天是蓝色的,天上有白云)

  (2)“天是蓝色的,天上有白云”,这是我们从彩图上看到的。要写成一句一句的话就不能这样写了。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3)指书。

  ①第一段中哪句话写“天是蓝颜色的”?

  ②哪句话写“天上有白云”?

  ③朗读第一段。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4)第一段。提问:秋天的天空有哪两个特点?(板书:高、蓝)

  (5)看板书,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2.第二段。

  (1)学生自读第一句话。问:你从第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稻田很大很大,很平坦。放眼望去,一大片地方主要景物是稻田,其他景物很少,很不显眼)

  (2)齐读第二句,看图帮助理解“黄澄澄”。问:什么黄澄澄?(稻子黄澄澄)什么像铺了一地金子?(黄澄澄的稻谷像铺了一地金子)为什么说“铺”了一地金子,不说“堆”了一地金子,或者“洒”了一地金子?指导看图回答。(“铺”是把东西展开或摊平的意思,说明稻子长得很整齐,远远望去平平展展一大片,好像人工铺成的一样。“洒”是指东西分散地落下,说明比较少,只是星星点点的。“堆”是一堆一堆地叠好,面不大。所以只能“用铺”,不能用“洒”、“堆”。)

  (3)再读第二名句。问:什么像金子?(稻子像金子)为什么把稻子说成金子?(稻子成熟了,被太阳一晒,金灿灿的,颜色像金子。稻子是粮食,人们生存离不开粮食,稻子像金子一样珍贵。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黄澄澄的稻子,在他们看来稻子和金子一样贵重)

  (4)指导朗读。稻子熟了(陈述的语气),黄澄澄的(赞美的语气),像铺了一地金子(高兴的语气)。

  (5):秋天到了,稻子怎么样了呢?(板书:黄)指导背诵第二段。

  3.第三段。

  (1)读第一、二句,看图指导背诵。

  (2)叙述:这两句话写出了稻田、池塘、梧桐树的位置。

  (3)打出的投影字幕:“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采用比较的方法理解“一片一片落下来”的含义。教师演示:把数片树叶(或小纸片)一起洒落下来,告诉学生这叫“一片片落下来”。把数片树叶一片接一片地洒落下来,告诉学生这叫“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很多树叶一下子落下来,数不清楚有多少,叫“一片片地落下来”。)

  (4)齐读第三句。

  (5)打出投影字幕:“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学生读句子,老师在“它、伞”下面打上着重号。问:“它”、“伞”各指什么?

  (6)老师用“|”划分句子,并讲解划分的理由。指导学生看刚才打出投影字幕。问:哪几个小句子写出了看到的情景?哪个小句子是写想到的?:第四句前一半是写实实在在看到的。后一半是写根据看到的而想象出来的。

  (7)问:只写“看”到的,不写“想”到的,好不好?为什么?(不写想到的就体会不出小鱼可爱的样子)

  (8)自读第五句,照第四句的样子,把句子分成“看见的”、“想到的”这两部分,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9)再读第三段。问:这一段里写了几种景物?哪种景物能突出秋天的特点?(叶黄、落叶)(板书:叶落)

  4.第四段。

  (1)自读第四段,按照第三段的样子划分句子,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2)“电报”指什么?(电报指落叶)

  (3)谁一边飞一边叫?(燕子一边飞一边叫)

  (4)如何理解“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这句话?(写人们的想象)

  (5)写了燕子几个动作?用哪个词把燕子动作连起来的?

  (6)齐读课文,找出秋天的特点。(板书:往南飞)

  三、课文。

  1.看彩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2.课文教我们先看哪里,再看哪里,最后看哪里?(先看天,再看稻田这边,最后看稻田那边。)(板书:这边、那边)

  3.观察顺序。天在上面,说明先看上,再看稻田,稻田在下边,也就是说再看下。提问:稻田的这边和那边哪个近哪个远?说明先看近,后看远。让学生连贯地口述看图的顺序。

  4.看这幅图,要我们找出秋天的特点。请同学们按“上—下”、“近—远”的顺序说一说秋天的特点。

  5.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天空( )的云朵( )的稻子( )的树叶

  2.完成课后第二大题。

  第四课时(说话训练)

  一、到室外观察秋天的花草树木,了解秋天花草树木的特点。

  二、让学生先说说看到的花草树木和夏天的花草树木有什么不同。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说,互相听。

  三、指名学生说说秋天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

  四、同学评议。

  评议的要点是:是否说出秋天花草树木的特点,语句是否完整、通顺、连贯。

  五、学生说话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要说己观察最仔细、了解最清楚的景物。

  六、说话举例:

  秋天来了,秋风一吹,路边白桦树的叶子就哗哗地响,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有一天,风很大,树叶都快落光了,枯黄的落叶把通往学校的小路都盖严了。我踏着落叶向前走,脚下软绵绵的,真像踏在地毯上一样。可是校门两边的松树还是那样绿,那样有,迎着秋风挺立在那里,就好像两个忠实的士兵在守卫着学校。

秋天教学设计14

  教学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学教科书,一部优美的文学画卷,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也不宜对它分析得过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由课文这一素材,我大胆地设计了半节课的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写作平台。A布置练笔题目《我是风》,要求根据《秋天》一诗的内容,以风的眼光见证每一个场景,以风的口吻创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画面。B师示范作文。提示: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拟人手法,可选取一个诗节,也可选取一两个诗句,再创造。C学生完成练笔。D展示作文。

  【设计说明】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四、结束语并布置作业 :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文人墨客,画家歌者还有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秋阳暖暖,秋波澹澹,秋风习习,秋雨绵绵……流连于字里行间,徜徉于音乐图片,秋的氛围、秋的风韵在我们心头久久久久挥之不去,我们不禁会赞叹,秋天原来如此美丽,世界竟然这样神奇!

  作业 :整理所搜集的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办一个有关秋天主题的展览。我们给这个展览起一个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丽》。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总体来看,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学课,文学课的设想基本实现了。这一点,评委们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称这节课是此次总校创优竞赛中“美学价值最高的一堂课”。

  2、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大胆创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把理解目标渗透到反复诵读中,问题设计精当,处理简练利落。拓展延伸环节的内容设计,评委高度赞许“丰富而不单一,干练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遗憾之处:

  1、教师的激情应该更充沛,在调动学生上还应再想想办法。

  2、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写作环节时间仓促,致使学生的作文没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获:

   1、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学生未经老师许可就抢先发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积极。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

  2、有好几个学生的发言很见光彩,有的联系实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独辟蹊径,甚至对我都很有启发。我想,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都是学习者。

秋天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秋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教学设计08-29

秋天教学设计01-04

《秋天》教学设计02-23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3-31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08-22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1-10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2-12

《寻找秋天》教学设计03-30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4-08

《秋天》教学设计15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