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数学整合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整合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22 17:37:22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整合教学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整合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整合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整合教学心得体会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堂成功的、具有新意的数学课,几乎都对教材进行了恰当的处理。这些处理包括对教材中教学素材的更换、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调整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对数学教材的处理必须从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考虑教材知识结构的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读懂教材

  读懂小学数学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也才有进一步创造性整合并使用我们的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读”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用心去悟,悟出道理,悟出变化,悟出层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为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师能否在读教材中悟出教学中每一个细节的孰重孰轻、教材处理方式的孰优孰劣,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例如:在处理中《认识周长》这一课中,教材根据观察和测量直接给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和“树叶的周长”的概念,会有许多教师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我们在教学时从活化教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出发,加入了要求学生先把印在纸上的树叶沿边剪下,感受树叶的边线;接着观察3只瓢虫分别沿树叶边线爬行的路线:没有围成一圈的、超过一圈的、正好围成一圈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树叶的“一周边线”。再让学生观察并指出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比较游泳池池口和树叶“一周边线”的长短,感受“一周边线的长”,明白游泳池池口和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的“周长”的例子,并测量像树叶、课桌面等的.周长,既进一步感受了生活中物体面或图形的周长,深化了对周长概念的认识,又体会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和“化曲为直”的策略。这样的教材处理,使静态的“周长”变得鲜活起来,学生经历了饶有兴味的数学学习活动,体验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在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下理解和获得了相应的知识。

  二、学会备教材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备课时我们把北师大版与人教版的教材进行整合,把人教版中的公式、定义、规律、特点都应该备到自己的教案中去,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利用。例如,处理《认识线段》中,在原有基础上,延伸到依次安排了几道练习: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明确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出示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看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出示4个点,连接每两点看看能画几条线段。我们在教学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每两点连一条线段,而是逐步渗透“有序”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每个点都可以按顺序依次和另外的点连成线段,这样可以一条不漏地全部画出来。为巩固有序思考的方法,我们再增补出示5个点,让学生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看看能画出几条线段,学生很快有序地、不重不漏地画了出来。画出来后适时自我进行小结,这样地学习,这样地教学,这样地备课,不仅仅是教学现成的知识,更使学生获得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在领悟知识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均获得了发展。又比如在处理2,3,5倍数的特征的时,对于我教了好几年人教版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已无从下手了。他没有给定规律、没有特点。这时候我意识到不能在用人教版的教法去教了,因为课程有了变化,一个是找倍数,一个是找整除,这时候就应该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去找规律、去找特点。针对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人教版中的定义、规律加以提示,这样教师就有机的整合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取长补短之处。

  三、通过整合,延伸课堂力量。

  一节好课的标志是什么?就是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科学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合理开发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探究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行为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不仅使学生得到“鱼”,而且更能获取“渔”。在整合教材中我们已经从学习素材、活动方式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安排和处理,但创造性地使用我们的教材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具体体现在我们对教材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再次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通过新一轮地任教,面对我们的整合教材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再次创造性地提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

数学整合教学心得体会2

  通过这学期对创造性思维课的学习,感触非常深刻。我了解到创新思维不仅仅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发现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个过程,并不断的反复去训练,你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创新思维的神奇,真正获取灵感。因此不得不说,创新思维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何等重要地位。

  下面我就来谈谈关于学习了这么多有关创新思维方法的具体感受。

  首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就是指一切能提出新颖的思维成果的非习惯性思维,即凡是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供直接应用、不存在确定规则的思维活动,都属于创造性思维。在这门课上,老师进行了教学创新,经常让同学自己选取不同的思维方法去思考,我们学到了各种创新思维的方法及根据不同的实践需要作出有效的选择,减少思维活动的盲目性,提高了思维的效率和成功率。在课堂上,老师运用生动的案例,并启发引导同学们提出许多有趣的思考题,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老师鼓励我们分析的创造性思维的几种策略,其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定势。因为,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喜欢习惯性地思考,跟着经验走。例如:“狗凭着嗅觉找食物”它只知道要沿着有食物的方向,这样一个逻辑思维才能获取食物,却不知有时要接近目标,反而得远离目标的道理。还有“直线与曲线插空”我们要想知道这两组字母的不同,我们总是喜欢沿着习惯性思维,去找这些字母的内在逻辑,就是不知道从它们的外形去寻找不同点。例如,给你一盒图钉几根火柴一支蜡烛,你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将蜡烛固定在门上?在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因为,我们都处在思维定势当中,导致要么解不了题,要么找不到简便有效的方法。

  我们通常都会想到是将蜡烛的.蜡滴在门上,然后把蜡烛粘上去等等,但却忽略了图钉盒的潜在功能,就是改变它的容器功能,而拓展它的支撑用途,这样小小的突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图钉把图钉盒固定在门上,然后直接将蜡烛放进去。我们常常把自己给限定在某个狭小的领域,个人在知觉上受到问题情景中经验功能的局限,而不能发现其可能的或潜在的功能,以致于不能解决问题。很多东西并不是靠逻辑推理出来的,而只有当我们去大胆想象,通过各种联想去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只靠逻辑思维这一种方法。也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学习创造性思维,这种不同于一般逻辑思维科学方法的原因吧。曾有一项调查:员工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领导者的答案是缺乏创造性思维。二十一世纪拥有知识和信息的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知识和信息量的价值正在呈下降趋势,而相反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价值正在上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很多企业再雇佣员工的时候,领导者会用这个测试去察看候选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去突破思维定势,跳出逻辑箱突破那堵墙,想出更有效更简便的办法,加强我们的想象力,通过各种联想去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新方法呢,因此我们就不得不加强对创新思维的学习。在灵感思维中我们了解到,一个青年工从他女朋友穿得紧身裙上得到灵感,设计出可口可乐的瓶身。你能想象一条船和一个降落伞结合起来是什么?答案是:带降落伞的船。也许听起来很好笑,但它已经被发明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了,目的就是为了节省船的耗油量。

  有一个公式:创造力=人×(信息+知识),所以我们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同时,我们更应加强在生活中对创新思维的应用。这门课的老师很好,同学也很团结、和谐,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度过。很开心选了这门课,希望下半学期更加美好地度过!

【数学整合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6-19

中班整合教案:小蜘蛛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6-13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6-17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6-25

关于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07-07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8-21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10-20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06-07

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