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节日> 重阳节的作文

重阳节的作文

时间:2024-12-24 15:53:01 节日 我要投稿

重阳节的作文合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的作文合集15篇

重阳节的作文1

  重阳到又到了,每年的这天我都会想起:

  在万家灯火都熄灭时,外婆家的台灯仍然亮着。灯光下坐着一个布满白发而又慈祥的老人,他头戴一副老花镜,手握一支钢笔,在书上不停地圈圈、点点、画画。他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愁眉紧锁;时而如痴如醉;时而面露笑容。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虽然年纪大了,却非常爱看书。由于外公会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缠着他给我捏一些小玩艺。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书,想让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梦”了。我真想将外公的书都锁进箱里。可之后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妈妈问了我一道题:“熊猫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还是去问外公吧,我心里想道。我跑到外公跟前,将妈妈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了一遍。外公摸摸我的脑袋,说道:“你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书。熊猫只有四个指头的啊!”“外公,您的知识可真渊博啊!这么多知识,您都是从书上获得的吗?”我羡慕地问道。“当然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你肯读书,博览群书,你也会跟外公一样,知识渊博的啊!”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读书的种子,书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外公不仅学识渊博,还常常无私地帮别人做事,解决问题。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饭。突然,马伯伯和几位叔叔进来了。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却堆满了焦急与无奈。他们和外公寒暄几句后,便进了书房,我也好奇地跟了进去。只听马伯伯沮丧地说:“我家的茶树不知怎么的,生了一种怪病。先是根部生瘤,紧接着茶树就大片枯萎。我们农民一年就靠这几亩茶园养家糊口,可如今却颗粒无收,这……这可这么是好哇!”说完,便一手撑着书桌,一边低头丧气。这时,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树的根,递给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镜,左手紧握树根,右手执一个放大镜。只见外公时而拨开树根,不停地端详:他时而握起钢笔,在纸上圈画;时而放下笔来,愁眉紧锁;时而回过头去问一两句。马伯伯他们的心情也随着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过了好长时间,外公才将一张写满了字迹的纸递给了马伯伯,马伯伯接过了纸,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太感谢您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才好。”“嗨老朋友了,还这么见外。帮这点小事,应该的。”过了一会儿,马伯伯该走了。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说:“等会儿。”说完,他快步走进书房,拿出了一叠东西,放在马伯伯手中,马伯伯一看,原来是一叠钱,马伯伯执意不要,可外公却说:“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这点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以后有困难,尽管来找我。”马伯伯握着钱的手微微地颤抖着,嘴里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望着眼前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触动了,外公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他不以专长而肥私,而以助人为乐事,想到这里,外公的身躯不禁在我眼中越来越高大。

  外公,他虽然没有干过什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一身华丽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躯中,却分明隐含着极不平凡的品质。是啊!外公那助人为乐和嗜书如命的精神,将会筑成心中的一座丰碑,将成为我心中的一座丰碑,将成为我习和敬佩的楷模。

  我怀念我的外公。

重阳节的作文2

  登高

  重阳节里人们有登高的习俗,传说这是因为有个叫恒景的人,为了帮助村民铲除妖魔,苦练本领,等到妖魔九月九出来的时候,他请村民登高避祸,自己与妖魔战斗,后来用宝剑将妖魔扎倒在地。后来,老百姓每年都登高避祸,形成了登高的习俗。

  赏月

  深秋时节,寒气袭人。在万花凋零时,唯有秋菊盈园,傲霜怒放,高洁清雅,给秋天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在这段日子里,那大而纯的美容菊,艳丽的桃花菊,黄灿灿的金丝菊,翡翠般的绿菊,似玉雕般的蜡光菊,黄白相间的万寿菊……无不色彩纷呈、千姿百态地展现在世人眼前,供世人观赏。

  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草本生草本植物。因秋季开花,又叫“秋菊”。在二千多年前,菊花大多是黄色的,因此,古代诗人的笔下常常把它写成黄色的、金色的,还用“黄花”代菊花。《礼记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这是关于菊花的最早记载。故时至今日,也有人称菊花为“黄花”。特别是菊花又叫“节花”,谓在重阳节而开的意思。

  2重阳节习俗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3重阳节登高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树木园登高。

  到了树木园,看见门口停了很多车,连道路了都足足排满了一公里。园内人更多,山上、路上、草地上全是来登高的人,有的是一家人一起来,有的是和朋友一起来,还有的是组团一起来。

  我们从竹园开始向上登,一路上风景可真美,路边长满了各种各样青翠的竹子:有紫美人竹、观音竹、毛毛竹和凤尾竹等。我在“龙头竹”下照了相,妈妈和“妈竹”合了影。

  我们继续向上登,一路上又见到了面包树、槐树,还闻到了柠檬树的香味。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了。这时,一个三岁多的小弟弟跑到了我的前面。顿时,我浑身又充满了力量,一口气爬上了山顶,并且与一起登上山顶的姐姐合影留念。然后,我们快活地跑下山去,一路上看见许多人还在奋力向上登。

  重阳节登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这个重阳节真令我难忘!

重阳节的作文3

  韶关矿山公园绿草茵茵、依山而建,是人们休闲、登山的好地方。重阳节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妈妈带着我一起去矿山公园爬芙蓉山。

  下午四点多,我们来到了矿山公园,只见公园门前的公路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轿车、摩托车。公园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热闹极了。草坪上、石凳上到处坐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花枝招展的姑娘,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有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有的手拉着手在散步,有的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还有的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听着音乐……

  我和妈妈沿着石阶慢慢地走着,忽然听见有人远远地叫着我的名字:"晖晖!晖晖!"我抬头一看,哎呦,竟然是我最最亲爱的表哥。我俩又惊又喜,相互抱在一起,妈妈和舅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们聊了一会,哥哥就和舅妈走了。

  告别了哥哥,我和妈妈就开始爬山了。我们有说有笑地往上走,一路上登山的人络绎不绝。我们正拾级而上,忽然,我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噢,可不是,那不是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吗?我惊讶地说:"杨老师,你也来爬山呀?""是呀,真巧呦。"妈妈和杨老师又热烈地聊了起来。过了一会,我们告别杨老师,继续我们的爬山之行。我们穿过一片竹林,就到了芙蓉山的半山腰,我和妈妈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软。

  妈妈眨眨眼睛,故意逗我说:"儿子,我们还要往上爬吗?"我抹了一把汗,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我们不能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妈妈说:"好!我们一定要爬到山顶!"我嘴里喊着:"GO!GO!GO!"于是,我们吃力地往上爬,越到山顶,道路就越陡,正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山路两旁长着一些郁郁葱葱的松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以及许多高高的芦苇。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终于爬上了芙蓉山顶,看到了山顶的气象站。站在山顶上,整个韶城尽收眼底,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啊!山上的景色多美呀!我看到了美丽的夕阳。

  远处山上有的树叶变得金黄金黄,有的变得火红火红了,它们把青翠的群山点染得色彩斑斓,非常美丽。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我们之前爬山的劳累和汗水都一扫而空了。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下山的时候,突然"咚"的一声,一个松果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我的头上,我痛得"哎呦"一声叫了起来,我有的生气地把它捡了起来,想丢了它。妈妈说:"别丢,把它带回家去做个纪念品吧。"我转怒为喜,高兴地说:"好的。"我拿着这个意外的收获——一颗大松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重阳节啊!

重阳节的作文4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了,每年的这一天在我们家里都非常的不寻常,因为我们要为三代人(公公、姑姐和儿子)过生日。从儿子出生至今,每年我们都要在同一天给他们庆祝,今年也不例外。在这个全家同欢的日子里,我要提前对三位“寿星”说声“生日快乐”!

  今年儿子是一名小学生了,妈妈有很多话想说,但敲起键盘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过去的点点滴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那将是心中最永恒的记忆。儿子六岁了,可在妈妈心里却永远像个小孩,当弟媳对我说“每天总觉得林林在揪着长个子”时,妈妈的思绪又开始飘忽不定了,说不清又在感慨些什么了!是对儿子成长中的不舍还是……

  儿子,你不仅是长个子了,而且也长知识了。过去的点点滴滴妈妈就不在这儿重复了,妈妈只想说说近期你的变化。自从上了小学,每天都很积极主动的上学,晚上写作业也是那么的认真,虽然你每天的作业很多,读拼音、听写音节,读英语,数的加减练习。看到你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认真态度,妈妈心里很感动!当你在读的时候妈妈只想默默地注视着你,那种稚气的声音消失了,略带沙哑的童声一直在妈妈耳中回荡。

  特别让妈妈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国庆节英语老师布置的作业:数字从1-10正着背、倒着背,随便挑都要会背。在我们去北京的路上你把这一项作业就高质量的完成了。起初one,two……ten正着背的很熟练,可是倒着背就很难了。在路上姐姐和你一起背,你们还比赛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妈妈给你们做裁判。你从二十秒慢慢到五秒就能正着背、倒着背的非常流利。姐姐比你大,她背的会快些,可是你也不示弱,虽然你也为自己的速度慢而掉泪,但是经过我们劝说你下定决心要超过姐姐。最后你也如愿以偿,露出了充满成就感的笑容。

  妈妈在陪你一起成长的`日子里发现你的性格也变了很多,以前当你调皮惹妈妈生气的时候你是什么都顾及,自己想怎么玩还怎么玩,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如今不同了,那天晚上你读书不太认真,妈妈提醒多次不见效果就生气的把书放一边说不读了。而你没过一分钟就坐到我身边抱着我笑嘻嘻地说:“对不起,妈妈,我好好读。”看着你能主动承认错误,妈妈肚子里的气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刚开学的时候学校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也随之而来,可你对钢琴、画画、武术……都无动于衷,而对篮球情有独钟,毫不犹豫地让我给你报名,妈妈真为你有自己的主见而欣慰!

  明天就是你的生日了,昨天妗妗就提前送给你生日礼物——你现在最喜欢的悠悠球了。看到你一伸一屈那样很娴熟的动作,没有人教你,完全靠你自己的观察、练习摸索出来的。如果让妈妈去玩还真不如你呢!每到生日这天妈妈都想什么都送给你,玩具呀、小食品呀等等,但这些都代表不了妈妈的心,更多的是想写下这些只字片语留个纪念,祝我的宝贝儿生日快乐、学习进步、天天开心健康地成长!

重阳节的作文5

  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重阳节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菊花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奶奶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池水,饱览壮丽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奶奶过老年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轻了五年。一家人嘴里甜甜蜜蜜,心里更加甜蜜。爽朗的笑声传遍了。。。。。。

重阳节的作文6

  “九月九日聚乡间,军礼无声阅鬓斑。老兵共饮金花酒,且悲且慰忆烽烟!”这首诗写的,就是我的老父亲每年重阳节雷打不动都要张罗的一件全家“一等一”的大事:“老兵重阳会”!———每年重阳节期间,戎马半生的父亲都要把他天南海北的老战友们约到乡间的家中,聚一聚,聊一聊,歇一歇,忆一忆。每年的重阳节期间,我老家的村子都要因此而沸腾几天!

  耄耋之年的父亲是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亲历大大小小战斗70多次,诸如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南线大追歼、湘西剿匪、海南岛战役等都曾亲自参加过。但他最难忘的却还是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父亲亲历了第一、第三和第五次战役。每每忆起异国他乡的峥嵘岁月,父亲心情都特别沉重:当年一同与父亲入朝参战的同乡共有28人,1953年凯旋回国时却只有14人……而同他一起在大西南剿匪的同连战友,退伍时,只剩下27位……父亲平日里很想念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回到地方后,父亲一直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昔日的战友。十多年间,他从全国各地寻找到失散的老战友17人。从20xx年开始,父亲每年重阳节都要在家乡举办“老兵重阳会”,将分散在各地的老战友们邀到家中,畅谈往事,登高酹酒,缅怀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出生入死的战友;珍惜生命,潇洒地走过暮年……

  父亲对战友的`思念之情远远胜过我们父子之间的亲情,每年重阳节临近,父亲都会早早地给各地的战友们打电话、发短信、拍电报、通微信,并在镇上早早订好旅馆房间。家里也像过年一样,院墙维修一新,房墙刷上新涂料,大人孩子都穿上新衣服。父亲住的西厢房更是窗明几净,地板拖了又拖,床单被罩都是新买的,墙上并排挂着17位老战友的戎装照,桌上摆放着鲜花,录音机里放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重阳节的前一天,父亲带领家人到20公里外的车站去接老战友们和他们的家人、晚辈。虽然平时电话联系不断,可一见面,老战友们还是紧紧相拥,喜极而泣!老兵们一进村,我家便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带,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纷纷跑来看热闹。父亲和老战友们都穿上了当年的旧军装,胸前佩戴着各种勋章,一刹时便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老战友们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一个个粗脖大嗓,笑声朗朗,真有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看着,就让人眼热!上午老兵们座谈,中午在我家吃“农家特色餐”。餐桌上,老兵们喝着碴子粥,饮着菊花酒,嚼着酱腌黄瓜,谈兴依然没有离开战场,他们评论中外战事,藏否战争指挥者……这是一群从炮火中闯出来的猛虎啊!

  吃过午饭,17位老兵相互搀扶着,去村南的卧云山登高。在山顶上,老兵们一字排开,将菊花酒泼洒在地上。大家默默无语,在秋风里缅怀牺牲的那些战友……老兵们哽咽着,满脸泪水地遥望东方,一个个叨念着他们熟悉的年轻的名字……

  重阳节到了,在全村人的瞩目中,我家又迎来了一群穿着军装的“高龄贵客”。

重阳节的作文7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作文8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作文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里面所说的“佳节”,就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远望,思念亲人。今天就让我陪着大家再话重阳节。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是啊,重阳节又名“老人节”。那当然就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喽!在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陪着奶奶和太太一起去“石林大公园”散步。我呢,我原本计划着先给奶奶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給她一个surprise。可是呢?爸爸抢先了一步,我很为难嘛!就问奶奶想去哪里,她只说想去公园散散心……

  重阳节嘛!嘻嘻,奶奶很开心,我也更开心!

重阳节的作文10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恒景回到家乡,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的作文11

  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重阳节的作文12

  金黄、火红的树叶离开了树梢温暖的怀抱,在天空中宛如一只只蝴蝶轻盈地飞舞着,最后以优美的弧线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金黄的落叶,为大自然披上了一层又一层蓬松的、金灿灿的新衣。渐渐地,夏天炎热的气息淡去了,秋天清凉的气息浓了起来。秋天又来了,重阳节又到了。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它为许多人留下了这个秋天快乐的记忆,它为许多人脸上画上了一抹微笑。这种快乐它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必须要发自内心去感受、体会。

  无论在天上还是地下,每一处、每一角都是秋天的身影。我看了看日历,今天是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呀!我不禁感叹道:“时光匆匆,过得如此之快,又是一次重阳节了。”重阳节是老人们的节日,正好,外婆刚从老家回来,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呢?我想了好一会儿,正没主意时,妈妈走了过来说:“看你这样子,是不是想给外婆送礼物啊?我们陪外婆去西普陀爬山吧。”听了妈妈的.主意,我双手赞成。打量好了,我走到外婆跟前,笑着问:“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是你的生日吧?”“不是,我生日在前个月。”外婆又思考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您忘了,我妈妈的生日和我同个月,告诉您吧,今天是重阳节。”外婆恍然大悟。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外婆咪着眼,高兴地直点头。

  吃完午饭过后,妈妈、我和外婆便出发了。我走在外婆身旁,一边聊,一边走,走了很远。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回到家,妈妈烧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糖醋排骨,红烧鱼,花壳煮蛋等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馋、口馋,忍不住都流口水了。我们一边品尝美味的菜肴,一边说说笑笑。饭桌上我给外婆夹菜,看着外婆和蔼、慈祥的笑容,我心里美滋滋的。

  饭后,我突然心血来潮,想给外婆一次洗脚。我趁外婆和大家闲聊的时间赶忙拿来盆子,装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太烫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一摸,又凉了。我心想:为了外婆有个美好的记忆不能气馁!我小心翼翼地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下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毛巾。摇摇晃晃的端到外婆面前说:“外婆,今天爬山您累了吧,我给您洗一次脚。”外婆欣慰地说:“思宇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外婆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外婆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再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了两三次,就差不多可以了!我看着外婆脚上的老茧,想起外婆在老家含辛茹苦地干活。便更加认真地去洗脚了。

  那一天晚上,妈妈说,外婆好像年轻了好几岁,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许多,这让我喜出望外。

  这一年的重阳节让我和外婆过的很充实,很快乐、难忘!更让我体会到,即使在平时也要尊老敬老,而且不仅仅只是嘴上说说,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关心我们身边的老人,尽可能地为他们着想,让他们快乐、幸福。

重阳节的作文13

  路旁的风景飞快地掠过车窗,只看得到一片朦胧的绿色。我们坐在大巴里,愉快地和周围的陌生人攀谈着,听着优美的音乐。

  我们要到哪去呢?原来,今天是重阳节,小记者团的人员组织了这次马仁奇峰登山活动。一收到信息,作为小记者的我和妹妹当然义不容辞的接下了邀请,带着我们的堂姐和其他小记者坐上了去往马仁奇峰的大巴。

  经过三个小时的旅途,我们终于来到了马仁奇峰的大门口,我们欢呼着,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了马仁奇峰。一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左手边的徽派建筑和右手边的一个清澈的湖泊,一看木牌才知道左手边的徽派建筑名叫红色收藏馆,是以收藏毛泽东像章为主体的收藏馆,右手边的湖泊名叫月亮湖因湖水是旁边的月亮山流下来的,所以名为月亮湖。跟着导游,我们又去了天下第一福鼎,十分高大,大约有9米高上面刻着999个“福”字呢!看到这个福鼎,我们的嘴巴张得有圆盘那么大,这是天下第一呀!看完几座佛像后我们来到了楠木林,这可是一个阴凉静谧的好地方!许许多多的蝴蝶在林中翩翩起舞,木质跷跷板、秋千都成了大家休息放松的游乐设施。玩了一阵,我们又跟着大部队上了山,周围的树木草丛都长得很葱郁,不时还有几只枯叶蝶在我们身边玩耍、嬉戏。登了一半,我们便回去了,因为继续往上攀登有点危险,我们又到楠木林里玩了一阵,虽然楠木林里的设施很普通,但楠木林里经常传来我们爽朗的笑声,我们仿佛回到了大自然!

  玩了这么久,我们的肚子发出了不小的抗议,应该去吃饭了。我们跟着小记者团的董老师来到了饭堂,小记者团的人员想得真周到,11人坐一个大饭桌。我们刚坐下来,一直保密的神秘游戏开始了。原来,这次马仁奇峰登山活动的主角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坐了好久的老人们。他们和蔼的望着我们,仿佛我们就是他们的.孙子、孙女。董老师举着喇叭喊着:“今天是什么节日啊?”我们一起回答:“重阳节!”“对,有谁愿意给这些老人表演节目呢?”董老师问。“我,我!”大家纷纷争先恐后地举手。“好,想表演的就上来!”董老师说。大家立刻一窝蜂地跑上来,老人们带着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经过商量,大家一起唱《小燕子》,虽然不是什么流行歌曲,但在大家眼里,这暖暖的祝福和浓浓的心意。唱完了歌曲,老人们笑着拍着手,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随后,我们又给老人们表演了许多节目,不久我们的饭菜便端上了上来,我们一边吃一边愉快的交谈着,浓浓幸福洋溢在小小的饭厅里。

  吃完饭,我们又2个小时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可以随便逛逛。2个小时后我们聚集在大巴门前,不久,我们便又登上了熟悉的空调大巴,但大家都恋恋不舍地看着马仁奇峰的大门,仿佛还想再玩一次。“呜呜”随着汽车的轰鸣声,大巴缓缓启动,我们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个重阳节的!

重阳节的作文14

  每年农历九月九的重阳佳节,既是人们赏菊、登高的传统节日,更是尊老敬老的节日。做为一名初中生,我当然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星期六晚上,我来到奶奶家想为奶奶献孝心。正巧,奶奶准备打水洗脚呢。于是,我连忙走过去,亲热地对奶奶说:“奶奶,让我来给您洗脚吧!”奶奶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笑着说:“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连忙解释说:“您每天这么辛苦,孙女帮您洗洗脚,也是天经地义的嘛!”经我再三请求,奶奶终于答应了。

  于是,我先从客厅端来一把椅子,让奶奶坐下,然后又跑到卫生间拿了一个洗脚盆,倒上水。当然,我也没忘了试试盆里的水温。确定是温水之后,我把盆端到奶奶身前放下。

  一切准备就绪了,我开始帮奶奶脱鞋袜。刚把袜子脱掉,我就惊讶地发现奶奶的脚是那样苍老,脚上的皱纹多得像用抽水机抽过似的,一个个老茧好像一个个肿起来的包,看着让人心疼。我定了定神,先让奶奶把脚放在热水里泡一会儿,然后用手给奶奶搓起脚来。摸着奶奶长满老茧的脚,我不禁思绪万千:奶奶作为一个家庭妇女,干了一辈子的脏活累活,洗衣,买菜,打扫房间,这一切都归功于这双苍老的脚:她的双脚不知走了多少路,但她从不叫苦,从不喊累。而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摸到了奶奶长满老茧的脚,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奶奶的辛苦。想到这里,我有点儿抑制不住自己,为了掩饰要流出来的眼泪,我边搓边问奶奶:“我小时候,您给我洗过脚吗?”“洗过啊,你小时侯洗脚可不听话了,小脚丫一放进水里就扑腾,常常会溅我一身水。这时我会假装生气,朝你的小脚板上拍一下,你就会‘呵呵’笑个不停。”奶奶兴奋地说着我小时候的.事,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直到脚洗完了,我帮奶奶擦干时,她才回过神来,问我:“咦,你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洗脚?”我故作神秘地回答:“这个嘛,保密!”

  看着奶奶干净的双脚和兴奋不已的神情,我的心里感到阵阵内疚:如果老师不布置这样一项作业,我会想起给奶奶洗脚吗?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从今以后,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人们献上一份孝心。

  这时,爷爷醒了,他走出房间看见我说:“呀!孙女,你怎么今天起得这么早?”我神秘的笑了笑,把爷爷带到餐厅,爷爷明白了,表扬我说:“我的孙女真懂事。”爷爷的笑声把奶奶、爸爸和妈妈叫醒了。奶奶走出房间,爷爷异常兴奋的对奶奶说:“今天的早餐是孙女为我们准备的。”奶奶听完后,也是异常的开心,还给了我一个甜甜的吻。看着开心得如同小孩一般的爷爷奶奶,我心里特别高兴。全家人都高兴极了,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全家人一起吃着这顿我亲手制作的美味早餐,开心极了。

  吃完早餐,我还帮奶奶梳头,我这才发现,奶奶的白发和皱纹已经数不胜数了。奶奶笑着告诉我:“这是岁月的礼物,是一生的见证。”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今天,我给了爷爷奶奶一个惊喜,以后,我会让这种“惊喜”变成“常事”!

重阳节的作文15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素秋的天很蓝,独自倚在红叶铺成的小路旁,脚下踩着柔软的树叶,感受着秋阳洒下,溜进树叶间的斑斑驳驳,倦读一卷诗篇。偶尔挑起眼帘望一眼那享受日光的安详面容和那一缕在微风里摇曳的青丝。

  抿一口菊酒,任一股清涩的酒香在口腔中肆意弥漫,像一朵清菊深深地绽开,一直暖暖地开到心底。沉淀着醇香的菊酒是他送的。泡菊花酒是重阳节的旧俗,想必很少有人再记起了吧。“这酒味道清淡,却并不难喝,是以前常作饮品来喝的,而今酿这酒的机会是不多了。”他说,“这酒香是儿时最深的记忆了。”

  他是一个老兵,这是他对我讲述的最多的故事,他说,那是他一辈子的闪光点。我与他在素秋的林荫道上相遇,我一脸关切的望着他满脸的苦闷,他却拉我听他讲《诗经》《楚辞》,读惯了北岛的朦胧与汪国真的悠扬,我自然是不懂古文的,却又不忍打断他热切的话语和兴奋的目光,也便耐着性子听他诉说。他本该老有所依,却从未听他提及自己的子女,我也曾试着打探,他却冷笑一声“无子亦可活!”对于他的气话,我只是笑笑。每当提起他日益变白的鬓发,他眼眸中的无奈与愁闷我全看在眼中。

  我只拿他当一个慈祥的长者,而在旁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怪人,脾气暴躁,终日孤独,嘴里又常常嘟念着什么,被看成怪人也不足为奇了。他说,“实在闲着无聊了,便自己和自己聊天,畅谈生活,宛如一双好友。”我捧着肚子咯咯直笑,心里却好似被什么刺痛了一下,仅轻轻一触,却隐约的作痛。看着他一副得意的样子,我苦涩一笑,主动捡起了那卷《红楼》,轻轻地吟诵,看到他如一个孩子般天真的细细聆听,我十分欣慰。

  有时候,看他的某一缕青丝在风中抖动,我便想象着我的'夕阳岁月是否也如他这样,老无所依。在人生最后一段道路上,即使眼花了,走不动了,也要孤独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那么,这条路上,我望着前方的路,那里将是无尽的黑暗和漫长的孤独。从幻想中回过神来,我竟惊恐的冒了冷汗。

  原来孤独可以在心中积攒到如此沉重,我定一定神,却意外地发现爸妈的头上也多了几缕银发,参杂在枯黄的发丝中却显得格外刺眼。他们静静的躺在那里,没有言语,却默默诉说着岁月,作为他们已经走过的痕迹。

  待到他们双鬓发白,只求有人陪他们金秋里登高望远,有人为他们吟诵《诗经》《楚辞》,有人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有人陪他们饮酒,醉里笑看鬓发一点点泛白,有人为他们的夕阳之路再点燃一盏灯火……在风风雨雨中捱过了人生,终于在风烛残月之年放慢脚步,用仅剩的时间再把美好的世界深深的印在记忆里,带到轮回中。能为他们引路的只有我们。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忽然看透了很多: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索求,真正得到的却很少,就像我们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辈子,我们是他们唯一的收获。我们自然是不该忘恩的,更重要的是,谁都不愿意在古稀之年,面对着苍凉大地,还在苦苦寻求“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阳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重阳节的作文01-15

重阳节作文10-10

重阳节的作文09-05

重阳节作文11-21

写重阳节的作文10-16

重阳节的小学作文10-02

怀念重阳节作文10-23

【推荐】重阳节作文10-28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11-13

重阳节敬老作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