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秋天> 秋天的图画作文

秋天的图画作文

时间:2024-12-18 07:37:47 秋天 我要投稿

秋天的图画作文2篇[实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图画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图画作文2篇[实用]

秋天的图画作文1

  秋天来到我的身边,微笑着问:这位帅气的小朋友,你喜欢我吗?听她这么一说,我白了她一眼:一点都不喜欢!她依然笑眯眯的,她的手在天空中轻轻挥动,忽然,她手中出现了一支闪闪发亮的画笔。

  她一挥手中的笔,我的眼前立刻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大地上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有千姿百态的花,绿叶成荫的树。忽然,一阵风拂过,花草树木随风而动,它们动着动着,突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小草披上了金色的衣服,姹紫嫣红的花瓣在风中纷纷扬扬的飘飞着,树叶套上了火红的、金黄的外套。

  我看得正入迷,突然之间金菊盛开,一大片菊花形成浩瀚的金色海洋;一股神奇的香味扑进我的鼻子,原来是飘香的金桂,这味道真是沁人心脾。画面又开始变化,晚上,秋月如镜,秋凉如水,皎洁的月光像白糖一般撒下去,习习的秋风如同温柔的姑娘用温柔的目光抚摸着大地。

  最后,我诚恳地向秋天道了歉,因为秋天是那么的美!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带着我们去安宁仁寿山附近的农家,感受一下秋天图画。

  农家的果园一片连着一片。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又大又繁,一个个紧紧的挤在一起。看着感觉就很香,谗得我直流口水,我挑一个又大又红又好看的,摘下来准备细细品尝。

  桃园里,大多的桃树上已经没有了桃子,但枝繁叶茂,我们最爱吃的,闻名中外的.安宁水蜜桃就是在这儿生长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是这里啊。

  院子里,围墙外,到处都有枣树,树干被我的腰还粗上好几倍。枣树上挂满了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一样枣子。院子里晒满了收获的红枣。

  花椒树上的花椒红红的,一朵朵,一串串,鲜艳无比。我好奇的摘了一粒,用手一捏,挤出一些油来,我舔了一口,麻的我直吐舌头。

  回家的路上,到处都是卖桃子,苹果和枣子摊儿。一个个苹果在箱子里你挤我,我挤你。啃一口,真是酸甜可口,美味极了!我再仔细一看,我一口咬出了个苹果手机的图案。我兴奋地告诉爸爸,看,Iphone4。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喜欢这如诗如画的秋天。

秋天的图画作文2

  每次放学路上,都能感觉到秋风拂过我的脸庞。虽然没有春风那么温暖,没有夏风那么炽烈,但在我心中,却是最美的。那种清爽,那种柔和,那种宁静,是无与伦比的。

  原来,这就是秋风,带着她轻婉的脚步,与秋天融为一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它落叶归根,死后也要为下一代贡献营养,这种无私的精神难道不足以使人敬佩吗

  雨是细细的;雨是洁净的;雨是清凉的。落到手上是那么地清爽,这,就是秋雨,棉棉而无声,这,就是使我流连忘返的秋雨。

  秋天的风轻轻地吹拂着叶,叶飘着飘着,落入了我的心灵的湖泊,泛起一阵阵涟漪,嘴角不禁喃喃寒暄几句——秋姑娘带着风、雨、落叶……缓缓向我们走来。

  瞧,秋风是个多美的姑娘:她走过果园,青涩的绿苹果一见了她,害羞得露出了红彤彤的脸;她走过田间,金黄的麦穗一见了她,羞得低下了头,只敢好奇地偷偷打量她;她走过花间,石榴与秋菊争相展示自己的明艳,小小的桂花也为她送上了一份浓烈淡雅的'“香水”。她偶尔也会耍耍小性子,把树上所有树叶都请下来陪她玩耍。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与秋风言语,又仿佛是一首优美的曲子,在秋天中奏响山野……

  秋天的叶也是值得我们欣赏的。瞧!那淅淅沥沥的落叶声,正在你心中徜徉,使你慢慢跟着她翩翩起舞。树下,不计其数的落叶在空中舞蹈着。地上的叶子到处都是,这一块金地毯把大地点缀地玲琅满目。躺在上面,拾一片落叶,细细观察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叶脉;望着蓝天白云悄然无声地移动,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就在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我不由地连拍手叫好。撑一把伞,独自在雨中徘徊,享受那雨中豪爽的境界。伸出手,雨滴在手上,凉凉的,痒痒的,让人不得不马上把手伸回,可是在这一种秋雨下停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我是多么爱秋啊,踩着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静静地聆听;我是多么爱秋啊,随着秋风,在人行路上肆意地奔跑;我是多么爱秋啊,希望秋能延续很久……很久……

【秋天的图画作文】相关文章:

秋天的图画03-24

秋天的图画08-04

秋天的图画作文(经典)11-11

【经典】秋天的图画作文11-23

秋天的图画作文10-04

秋天的图画优秀作文06-05

秋天的图画作文11-11

【精选】秋天的图画作文02-22

秋天的图画优秀作文02-06

秋天的图画写景作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