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日记> 小学日记元宵节

小学日记元宵节

时间:2025-01-23 10:43:17 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日记元宵节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日记元宵节,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日记元宵节

小学日记元宵节1

  二月八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中国人眼里十五都是团圆节,早上,我看见姥姥揉面团娴熟的翻过来,掉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还时不时的让我按住盆,倒下开水,面粉成型了。姥姥开始做汤圆了,她先取出一小块面粉团,在中间开个小洞,双手有节奏的将一个小洞变成一个大洞,在洞里放入黑芝麻,又慢慢地的将四周的面粉往洞里靠,洞又没了,我认真地学习着,一眨眼功夫,二十个汤圆可以放入锅里了。汤圆在沸水中翻滚着,再慢慢浮上来。汤圆好了,我盛了一碗,刚吃一个,一种香香的味道在我口中蔓延开来,好吃极了!

  晚上,我们一家去公园,那有燃灯的、踩高跷的和舞狮灯子的.,各处都充满着快乐的气氛。不知谁说一句:“看这边的花灯多漂亮啊!”我们顺着声音望去,哇!花灯的颜色各种各样,有黄的,粉的,绿的,蓝的,七彩的,紫的等等,漂亮极了!这边还有猜谜大会呢!我也挤了进去,还猜中了两条灯谜呢!

  对了,说到这里,大家还不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吧!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农历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节日文化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汉代,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有又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天了解到这么多知识,我很高兴,我希望下次还过这么快乐的元宵节。

小学日记元宵节2

  今天是元宵节,还没到晚上,皮拉啪啦的鞭炮声已经响个不停了。元宵节是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我们家乡都会有灯展和舞龙灯,所以刚刚起床我就盼望夜幕降临了。

  眼,夜色来临,我和小朋友约好一起去观看灯展和舞龙灯;到了大街上,只见人山人海,很多都是全家出动,小孩子们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穿着新衣服,在爸爸妈妈带领下观赏灯展。

  大街两旁都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彩灯,有惟妙惟肖的小白兔,不时还眨眼,红红的眼睛像真的一样。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个个都像真的一样,十二生肖边上围了很多人,都在看自己的生肖。还有很多人物灯展,都十分逼真形象,很多礼花升上了天空,把夜空打扮的五彩斑斓,各种彩炮和礼花升空了,接着是一阵阵的欢呼雀跃。

  龙灯终于上场了,只见龙灯足有十几米长,身上闪闪发光,眼睛像两个小灯泡,发出蓝幽幽的光。十几个彪形大汉爱龙身下面撑住龙,一声锣鼓响,只见龙头开始微微舞动,幅度不是很大,龙身开始伸展。一点一点把卷曲的.身子伸展开来,这是,只听一个人大喊一声“起”,忽然龙就飞舞起来,龙头摆动,龙尾盘旋,龙身腾空,一条巨龙眼间在人群中上下翻飞,忽而左,忽而右;忽而上;忽而下,气势不凡,摇头摆尾。人群里传来阵阵喝彩声。

  元宵节的灯展和舞龙灯真是妙不可言啊!飞舞的龙灯不是象征着腾飞的中国吗?蒸蒸日上,鹏程万里。

小学日记元宵节3

  传统元宵佳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它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美好。可还有一些人却远离自己的家乡、亲人,如武警战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了给远离家乡的武警叔叔们送去欢乐与祝福,传统元宵佳节这天,我校“童鹰”小交警社团组织我们与武警叔叔们一起欢度节日。我们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活动现场。一到制作台前,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洗干净手一边学阿姨婆婆的样子搓起了元宵,一边怀着兴奋的心情等待着武警叔叔们的到来。“来了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只见武警叔叔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一进门,他们就把军帽整齐地排在桌子上,然后和我们一起热热闹闹地搓起了元宵。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溜溜的元宵就搓成了。

  “烧好咯,烧好咯!”随着社区婆婆的叫声,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赶忙把元宵端到了武警叔叔手上,他们互相谦让着……看着叔叔们开心的笑脸,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我们的心里满是自豪。

  时间像飞箭过得真快。武警叔叔们要回部队了,我们赶紧站成一排,大声地说:“武警叔叔再见,传统元宵佳节快乐,后会有期!”大家听了全笑了。

  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传统元宵佳节啊!

小学日记元宵节4

  今年元宵节,我们去了爷爷奶奶家看礼花。美丽的烟花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不能忘记。

  节日那天3:30就放学了。我快马加鞭跑回家,赶紧开始写作业,因为我妈说如果在5:30之前完成所有作业,才能去奶奶家。幸亏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很快我就写完了。到了奶奶家,三下五除二把元宵什么的往嘴里一刨,就冲下楼去看礼花。广场上人山人海,都在兴奋地交谈着、等待着。我和妈妈、爷爷、奶奶站在了后面,也仰起头注视着天空。

  正当我有些不耐烦的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句:“开始了!”话音未落,只听得“嗵——”的一声,礼花飞到空中炸开了,旋即,空中出现了三朵三色的菊花,美丽极了,人群中立刻发出了一阵惊叹声。没等我们回过神,第二发也“嗵——”的一声上了天,这个礼花打得特别高,直冲云霄,霎那间,仿佛满天的星星眨着眼睛,然后,礼花居然打出了一个汤圆的样子,我也忍不住惊叹起来。过了一会儿,终于发射了我最喜欢的礼花:只见礼花打着旋往天上飞,还发出像窜天猴似的声音,须臾,“嘭”一声巨响,礼花炸开了,蓝的白的相见,随后,天上落下许多带着降落伞的小红灯笼,一闪一闪的`,像一个个从天而降的小精灵,漂亮极了。就这样,前前后后竟放了几百个礼花!

  快乐的时间总是很快,不一会儿,礼花就放完了,我恋恋不舍的回到了家。

小学日记元宵节5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小学日记元宵节6

  元宵节的习俗各式各样,有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精彩节目,其中属猜灯谜最有意思。

  吃过晚饭,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楼去。小区的花坛边,人群早已聚在一块儿,熙熙攘攘的。我高兴极了,因为我这位猜谜高手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放过鞭炮,灯谜会正式开始了,人群早已把花坛围得水泄不通。我抬头看见一张谜条,上面写着“我的`心打一字”。我想:“我就是吾,心用竖心旁,那不就是个悟字吗?”我赶紧撕下谜条,挤进兑奖处对答案,果然是“悟”,太棒了!突然,我被一道“拦路虎”难住了,我只好请来爸爸妈妈帮忙。爸爸一读题“一口咬破皮打一字”就得出结论,一定有个“皮”字。妈妈却说“皮”一定被“咬破”了。我说一定有“口”字旁。我们一致决定是“叹”,去对了一下答案,错了,真扫兴!

  “替爷爷站岗打上水浒人物”,这是谁呢?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怎么也想不出。还是求助书本吧,我赶紧跑上楼找出《水浒传》,在书中我查到了,这是病蔚迟孙立。看来,我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啊!

  经过一个晚上的脑力劳动“苦战”,我们一家三口捧回了八件“战利品”。

  猜灯谜真是个好节目,不仅能让我们学到知识,也知道了一些生活上的常识,还娱乐了气氛。

【小学日记元宵节】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日记04-26

元宵节日记12-09

元宵节的日记10-06

的日记元宵节的01-22

元宵节日记精彩10-08

元宵节日记【推荐】12-12

【热门】元宵节日记07-11

【荐】元宵节日记12-15

元宵节日记【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