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三字经> 读《三字经》有感

读《三字经》有感

时间:2021-09-16 14:24:08 三字经 我要投稿

读《三字经》有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字经》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三字经》有感(15篇)

读《三字经》有感1

  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名句让我受益匪浅。

  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它,它教会我不少做人的道理。当我读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懂得一个人就算有很多钱,如果不努力学习,没文化修养,也是一个没用的人。我们青少年一代还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不懂文化,哪能完成这个使命?文盲是悲惨的,随时可能被人欺骗,有时还会因无知而步入歧途。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当我又读到“人相处,贵诚谦;待人宽,律已严”时,我就想起平时的自己。我最爱发小脾气,人家不小心说错话,我就大发雷霆,对别人又不够宽容,也许是我不喜欢结群的缘故吧。读了《三字经》这四句,我明白在跟别人相处时得多为别人着想,少发脾气,其实妒忌和生气都是很痛苦很辛苦的事,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字经》还成为我行动上的指南针。印象深刻的是“三人行,有我师;见人善,即思齐”,它的意思是:看到别人有啥长处,看到贤德的人,就应该考虑自己怎么向他学习、看齐。在这以前我与它正好相反。以前我是那种满足现状、骄傲自大的人。考试成绩好了,我就心安理得,又可以在人面前炫耀一番!妈妈见到了,常对我说:“成绩只可以代表过去,不可代表将来呀!”读了《三字经》后,我惭愧极了。从此,我变谦虚了,得到好成绩也不自满了,决心更用功学习,更上一层楼。失败了,也不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失败后只要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就等于给下一次作一个充分准备。而且,我要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学习,吸取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其实骄傲是不对的,气馁也是没理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读了《三字经》,受益真不少,它不但教会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而且还是我行动上的指南,它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读《三字经》有感2

  《三字经》中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个故事讲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读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我读了后,从心里佩服这个有耐性有决心的苏洵,从而想到我自己,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现在年纪轻轻,更应把握大好时光,发愤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并学习苏洵的耐性和决心,对我将有很大帮助。

读《三字经》有感3

  寒假里,我按照学校的要求,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作《三字经》。虽然,我只会背诵一点点,但是里面的故事让我很感动,很受启发。

  有一句话是“香九龄,能温席”。妈妈给我讲了这个故事: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那时候的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而且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人们很难入睡。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了让父亲少挨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他的故事人人称赞。

  今年过了年,我也九岁了,和那时候的黄香一样大。我从来没有认真想到过要为爸爸妈妈做什么事情,有时候我认为我为爸爸妈妈盛饭或者自己洗一双小袜子,我还觉得自己很能干,很了不起呢。看了这则故事,我很惭愧,我以后也要多孝顺父母,像黄香学习。

读《三字经》有感4

  我校将“六一”进行开展美文诵读比赛活动,借此机会静心学习我国流传千年之久古代蒙学著作《三字经》。它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其在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有诸多优点,读后让人收益非浅。

  《三字经》中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等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的,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本书包含了历史、天文、地理、科学、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虽然,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文章,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年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代许多学生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懂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不满意,那不顺心,不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可以说,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受。反过来只要爱自已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三字经》就是教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怎样对待人与人、人与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坐标,如何培养道德情操的。

  “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三字经》中两则多么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呀。当我读到这两句时不禁感慨万千,在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条件优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网络游戏、电视,很多的孩子都成了荧屏儿童。有的小孩因为网络游戏逃学、厌学,荒废学业。更有的孩子走火入魔,因为网络游戏而跳楼自杀。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奋发学习的决心。当今中国父母应让子女多读中国传统书籍,用传统蒙学著作引导、教育、培养孩子,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孩子,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孩子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孩子,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为该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应培养孩子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黄香温席”到“孔融让梨”,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十分清楚的告诉我们:向榜样学习,就会有所作为。我们要领悟、吃透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加以发扬光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读《三字经》有感5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书中一共有六个篇章,分别是:教育篇、行孝篇、常识篇、典籍篇、历史篇、和圣贤篇。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

  行孝篇中的黄香九岁就知道给父亲暖和被窝。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要向黄香学习,多孝敬爸爸妈妈,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圣贤篇里印象最深刻的是讲的古代的孩子捉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反射的光读书、读书防止打瞌睡把头发吊在梁上、用锥子扎大腿……等等一些让我感动的故事。

  《三字经》里还有许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好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我要跟更多的好朋友分享这本书。

读《三字经》有感6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

  我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时,因住在墓地附近,学到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语言动作。孟母就把搬到大街附近,孟子便怎天模仿商人吆喝做买卖。孟母又把家搬到学堂附近,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个小学生犹如一块没磨的玉,玉不磨,怎能成玉呢?我们应刻苦学习,长大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是本好书,大家一定要多读读。

读《三字经》有感7

  女儿一岁半了,听朋友说从小就应该给孩子国学知识的启蒙教育,于是购买了一本儿童版的三字经,开始和女儿一起诵读。

  说起《三字经》,我以前上小学时没有学过,只是常常听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才知是《三字经》,也不懂得什么意思。当了妈妈以后,就很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不知不觉中迷恋上了读《三字经》,这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句句精辟,句句简练,句句哲理,再细心领会琢磨,才感到《三字经》确实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而成的。它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记载着千千万万个尊师爱友、孝顺父母等令人敬佩的故事。

  《三字经》虽然短小,读来却意义重大。“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孩子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孩子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

读《三字经》有感8

  今年暑假里,学校里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让大家背诵《三字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字经》资料十分丰富,并且能琅琅上口,象儿歌似的,十分趣味,又能启迪心智,我被《三字经》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经》是一篇有劝学的,有讲道德的,有讲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的诗歌,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仅有三个字,含意深刻,简洁明了,能让我们一读就懂。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忙很大,它不仅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明白珍惜时间,讲礼貌懂礼貌,让我在少年期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同时还使我的知识面扩大,异常一些历史方面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文中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让我回想起尊老爱幼的好精神。《三字经》中还有激励我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讲述一个道理,一个人仅有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才能长大成才,为国效力。从《三字经》中,我还明白了,一个国家或一个人,如不上进,则会后退,一个君主不明智,将会成为昏君,最终使国家灭亡……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此刻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读《三字经》有感9

  我认真学习了《三字经》,感到受益匪浅,它让我学到了许多人生道理。

  《三字经》中有句话说到: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学习还不如小动物。做为小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古代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性,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

读《三字经》有感10

  一天,我学着老夫子的样子,倒背着书,又津津有味的背起《三字经》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背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在大热天里才9岁的小黄香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正用扇子使劲地给他爸爸扇着枕席,想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回来睡得凉快些;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小黄香没有了妈妈,家里又没有火炉,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窝,让爸爸暖暖和和地入睡。

  “孝于亲,所当执。”孝敬父母,理所当然,可我都11岁了,我孝敬过父母吗?我左思右想,恐怕只有为那次帮妈妈洗碗,勉强算得上“孝于亲”。倒是妈妈天天为我洗衣、做饭,忙个不停,碰到天气变化,不是为我送衣服就是为我送雨伞。一到暑假,为了我这个宝贝女儿,一日三餐都得做可口的饭。我真惭愧呀,我比黄香大两岁,居然没有好好尽过一次孝,不行,我得给妈妈放一次假,表现表现!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我口中念念有词,“该准备个什么节目呢?”看到时间快中午了,“对了,妈妈每天中午为我做饭,还要炒菜,多累呀!我就学做饭!”说干就干,我立刻忙开了。

  妈妈来到厨房,见我脸上都是汗,心疼地说:“欣茹,天太热,还是让妈妈来炒菜吧,你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不。妈妈,我要给你放假!”“放假?”“对!给我一次机会嘛!不就是放一次假吗!”说服妈妈后,我在厨房里又忙活起来,一会儿,几个简单的菜就做好了,我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叫道:“肚子饿了吧,快吃饭!”“遵命!”妈妈笑呵呵的答道。

  吃过饭,妈妈刚站起来收拾饭桌,我又赶紧把妈妈按住:“妈妈,我郑重宣布,从现在起,我给您放大假了,祝您假期愉快!我上岗干活了!”说完,我就哼着三字经,收拾起碗筷来。

读《三字经》有感11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好多古今经典诗文,而我最喜欢读的就是《三字经》。它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儿童启蒙课本,作者是宋代的王应麟。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符合古人们说的话:“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这本书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令我百读不厌。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吗?我小时候初读《三字经》时,就稀里糊涂地认为人小时候都是善良的,并不真正明白它的意思。其实,它的意思是: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我读到“玉不琢,不成器”时,就好像看到了一块刚刚出土的玉,经过长年精雕细琢,终于成了一块尽善尽美的玉。玉如果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由此,我联想到了后半句:人不学,不知义。人要是不学习,不经过刻苦磨练,就不能成才。再比如说“首孝悌,次见闻”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长辈,再学习其他知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从“一而十,十而百”到“丝与竹,乃八音”,都给我们讲述了丰富的知识。例如:十进位算术方法、日常生活常识、国家地区温度等。而最后“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易勉力”告诫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珍惜大好的时光,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那么你就一定会得到丰厚的收获,你的思想和学识就会愈加丰富。你也将会作出更多贡献,这样才不枉人生在世。我们要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

  读了《三字经》后,我的感受更深了,因为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因为坦白就犹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质,我们要拥有良书,哟工友益友,拥有一颗纯洁的人,这会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纯朴的心灵去体验别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听见远方的呼唤。让你去了解,去亲近社会与大自然。

读《三字经》有感12

  “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是我们学校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一种思想。今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让好书链接世界,让书香滋润心田”的读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读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三字经》了,在这本书上我学到了很多道理,有感恩的、有勤学的、有做人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一段“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意思是说:汉朝的路舒温家里很穷,把借来的《尚书》写在用蒲草做的席子上学习,公孙弘则把竹子削成片抄下《春秋》。他们虽然都很穷,买不起书,但仍很努力学习,最终获得成就。晋朝的孙敬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悬在屋梁上,

  只要一打瞌睡就回被绳子拉住。苏秦读书读累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们虽然没有老师督促,却很自觉地学习。晋朝的车胤把萤火虫装进纱袋里,以此照明看书;孙康则就着屋外雪地上的月光的反射光来读书。他们家虽贫穷,但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为了读书,他们一点都不怕累。这段话所说的前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想尽办法都要读书,经过他们千辛万苦的学习,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使我十分感动。使我感动的不是他们的成就,而是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读书的这种精神,这种勇气。这种精神、这种勇气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重大的震撼。他们当时的条件和现在的条件来相比真是天渊之别,我们现在有设施设备齐全的学校,有兢业、优秀的老师来教,书本学习用品一应俱全,不懂的可以问老师、问家长等,条件不知道优越多少倍。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和他们相比,这种拼劲、这种勇气是远远比不上的。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要好好的珍惜眼前的大好机会、大好时光,抓紧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用自己的进步回报社会,回报家长。切勿“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三字经》有感13

  有一本书,它深深影响了我,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转变成一名有知识、有思想的小学生。那本书就是——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别看这就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刚生下来都很善良,天赋也相近,只是后来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会使习性的差距变大,如果对孩子不严加管教,孩子就会不再善良了。妈妈就曾经给我讲过与这个有关的故事。

  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长得很可爱,妈妈总喜欢把他抱到邻居家去玩。而有一次,他无意中把邻居家的一根绣花针带回了自家,读后感《读三字经有感》。妈妈看了,说: "孩子,你真聪明,还知道把这个拿回来"孩子听了,很高兴。于是,他就养成了拿别人东西的习惯。长大后他成了一个小偷,还犯了大案,就要被处死。而在执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见母亲一面,母亲泪流满面地跑过来,小偷说要亲一下母亲,母亲同意了。小偷凑上去,然后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她不孝,他却说:"妈妈,当我第一次拿别人家里绣花针的时候,你能告诉我那样做是不对的,今天,我就不会走到这个地步。妈妈,我恨你!"

  我们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接受家长和老师好的引导,就有可能走上歪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这就是三字经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同学们要谨记啊!

读《三字经》有感14

  这学期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得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又是给我买点读机,又是给我买写字桌。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买给我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父母说一下我,我还会不服气,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学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读《三字经》有感15

  我这几天正在背《三字经》,为了方便我背诵,妈妈每一段都给我讲解意思,让我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背诵,果然快许多。我不但背了《三字经》,还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字经》一开始写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段话告诉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初,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来因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习惯不同,才使人们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如果从小不进行教育,其天生的善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三字经》每一句里短短的三个字却蕴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一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一段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年少的黄金时期好好学习。读到这,我很惭愧,因为有时候我没有好好写作业,经常边写边玩,还容易被别人的一举一动给吸引去,这些毛病让作业的正确率很低,浪费了很多时间。读了《三字经》,我明白了:如果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将来就会碌碌无为。

  《三字经》不仅讲了做人的道理,还讲了许多历史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

【读《三字经》有感(15篇)】相关文章:

1.读三字经有感

2.读《三字经》有感

3.读三字经有感15篇

4.读《三字经》有感15篇

5.读三字经有感(15篇)

6.超越时空的爱-读《三字经》有感500字

7.读《三字经》有感-优秀读后感600字

8.读《匆匆》有感

上一篇:读三字经有感
下一篇:三字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