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02 21:43: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三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节活动是大班的一节社会活动。由于大班的孩子们一般到了下学期就会常听家长和老师说马上就要读小学了,他们就会感觉时间过的特别的快。大班的孩子对于小学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上小学该是怎么的学习方式,最多只是在家长口中知道要读书,不能只想着玩。但孩子对于这些话会产生惧怕心理,会不想上小学,因为他们知道上小学不好玩,只能是读书,无疑的给孩子造成一些思想上的负担,形成一种精神压力。那么,我们怎么样为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充分准备呢?我们就该从平时入手,从心理和物质上进行准备。我们平时可以向孩子问一些和上小学有关的问题,说一些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介绍上小学要用到的学习工具和体育玩具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上小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就是先从物质开始入手,设计了书包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大班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说目标:

  《纲要》的基本特点是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现阶段的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

  1.熟悉、了解书包及常见文具用品的名称与用途,在操作中学习有条理地整理小书包。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向往之情,在活动中体验做小学生的愉快感。而了解常见文具用品的名称与用途和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书包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我想通过本次活动启发幼儿从喜欢书包的心情逐步升华到想上小学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好的书包带到幼儿园

  2、桌上放有教科书、练习本、铅笔盒、铅笔、橡皮、尺、餐巾纸、茶壶、毽子、绳子、零食、玩具等,数量不一。

  3、音乐“我爱我的小书包”

  为了活动的顺利展开,可以事先让家长带孩子一起去购买书包和上小学用的学习用品,让孩子适当了解学习用品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四、说教法

  孩子上小学首先面临的就是要背书包,那么书包里到底要放些什么,玩具、零食还是书本?具体该怎么放,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清楚的。在本节课中,我选用了实验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让孩子去认识了解书包。

  五、说学法

  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去选择、去思考、去讨论、去练习,来了解书包的用途,以适合的方式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装书包。这对孩子上小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活动的形式我是让孩子操作在前,讨论在后,让孩子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真切的感受。在整个过程中,通过与书包、文具等材料的交往互动,激发孩子向往小学生活的一种积极情感,体验做小学生的愉快,真正地为幼儿上小学而作准备。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将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和一个延伸活动。

  第一个环节观察、讨论小书包。在《纲要》要求我们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先通过谈话法,让幼儿认识知道书包有不一样的,也有一样的,它是为小朋友上小学准备的,再通过观察法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地互相观察和交流书包用途、装些什么,是我们的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幼儿的视野。

  第二个环节书包里的朋友。我通过用实验法让幼儿分散操作把桌子上的.东西有选择的放进书包里。再用谈话法书包里装些什么?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让孩子用完整话说明理由。并知道每天上小学时必须要带的东西,如书本、文具餐巾纸、茶杯等生活用具和毽子、绳子等体育用品是可以带的,玩具和危险的用品是不能带到学校去的。

  第三个环节整理小书包。为了让幼儿更加爱惜自己的东西,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整理书包”这一操作活动来训练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先要去发现能干的幼儿,让他们向小朋友介绍整理书包的方法,从而达到人人都会按分类的步骤来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从操作中知道以后上小学去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检查一下要带的东西,爱护好书包里的这些东西。

  第四环节表演歌曲“我爱我的小书包”。这个活动是在课结束之前,我在这一环节中让小朋友背着书包表演歌曲,增进了幼儿对书包的热爱,体验了快乐的心情及对小学的向往。使整个活动在轻松快乐的音乐声中结束。

  七、延伸活动

  可带领幼儿多参观小学。看看那里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学校里有什么活动,有还可以通过网上浏览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加深他们对小学的进一步了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这次上的是五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中的《剥豆》,这篇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散文,写了儿子向母亲挑战比赛剥豆,母亲一边剥,一边思考着要不要让让儿子,给他点自信,儿子最后虽然失败了,却很坦然。本节语文课有着两条主线:母亲的心理活动与儿子的表现。首先,我从“瞻前顾后”这个词切入理清母亲的矛盾心理。找一找描写母亲“瞻前顾后”的句子,读一读划出的句子,圈一圈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母亲的这种态度,想一想:母亲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内心。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写儿子的句子,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从而在交流中感悟到这是一个认真执著,自信大气的儿子。最后在引读母亲的体会中让学生写下儿子的感想。

  二、说设计理念。

  1、 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有重点地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眼动手剥、利索、顺手、欣赏、敛声息语、节奏、虚假、隆起、执著、沮丧、清澈、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词语。解决多音字“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感悟等,使学生逐渐领悟到在磨难中学会成长。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

  教学难点:从对儿子的行动描写中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儿子面对挑战与失败的良好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有一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毕淑敏的《剥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剥豆,注音。

  2、指名学生读,纠正错误读音,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课文时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

  1)读词语。

  2)把这些词语串联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理解“瞻前顾后”。

  (三)、品读“瞻前顾后”,体会人物内心。

  1.母亲和儿子比赛剥豆时是瞻前顾后,大家再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在写母亲的瞻前顾后?8—11自然段

  2.请同学们认真读8—11自然段,圈一圈哪些词写出了母亲剥豆时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指生说:(慢—快—缓—紧)

  3.同学们,那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4.师生讨论:

  5.师:你能读出母亲的变化吗?

  自由读———请4位学生读

  6.母亲剥豆的速度有慢—快—缓—紧的变化,那不变的是( )。

  生:不变的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你很会体会!难怪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

  7、师:同学们,让我们再用自己的深情朗读来感悟母亲那深深的爱(齐读)。

  8、师导语:母亲对儿子可谓用心良苦,一次小小的比赛都考虑来考虑去,母亲的这一表现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瞻前顾后)(板书)

  (四)、感悟儿子内心活动。

  过渡:母亲的瞻前顾后来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爱,那母亲是瞻前顾后的,儿子是怎样表现的?

  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抓几句重点句)

  交流。

  这是一个很自信的儿子。

  这是一个很认真的儿子。

  (五)、价值引导,总结升华。

  二次引读明理

  1、导语:多么出色的儿子!难怪作者对这次剥豆有很深的体会(齐读末段)

  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2、导语:母亲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次剥豆比赛没有失败者,是“双赢”。齐读末段。

  3、母亲对于这次剥豆有很深的体会,那文中的儿子,他会有哪些体会呢?请写下来。

  4、交流:

  (六)、课外延伸。

  同学们,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又是有名的心理师。她的作品文笔细腻,很富有教育意义,如《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血玲珑》、《写给女儿们的散文》,你可以课外去图书馆借阅,相信阅读了以后会让你深受启发。

  板书: 剥豆

  母亲 儿子

  瞻前顾后 认真自信

  五、说教学反思:

  这次联谊活动,我进行了5次试教(自己班里试教了2次),但是因为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还是上得不尽人意。

  1、自己很少上这种比较大型的课,所以感到紧张。再加上缺乏一定的教育智慧,所以在教学时忘掉了“说主要内容步骤”,我意识到自己漏掉这个环节了,可我不知怎样过渡比较合适,所以就手足无措。然后只好先检查完词语,再讲主要内容。所以过渡得很生硬。这是这节课的一大不足。

  2、评价比较单一。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赞赏性评价,另一种是激励性评价。这节课我主要对学生进行了赞赏性评价,如:“你们读得真投入!”“你很会动脑!”“你很会思考!”“你体会得很深刻!”……激励性评价却用得不多。只是停留于表面的,没有进行发展性的引导,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加强。

  3、教学时间上分配不大合理。在写文中儿子的感想时间是10分钟,时间比较充裕,而体会母亲的心理活动时却只是匆匆而过,如果再让学生说说平时母亲关心自己,自己的亲身感受,那样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会更加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

  通过这一次的联谊活动,使我知道了上好一堂课的不易。我一定要继续努力,争取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出处、内容、地位: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二) 《新课标》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1、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等。

  (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2)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比较认真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

  3、 情感目标:

  (1)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2)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确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二、 说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动手做做看》既是课题,又是文章主题,我便顺水推舟如下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大家先来动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如此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接着,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四、 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在设计上力求简洁、直观、条理清晰。既概括本课要点,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辅助教序,提高学习效率。

  附本课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精选说课稿三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3篇

2.【精选】说课稿4篇

3.【精选】说课稿四篇

4.精选说课稿4篇

5.【精选】说课稿3篇

6.精选说课稿6篇

7.【精选】说课稿九篇

8.精选说课稿7篇

9.【精选】说课稿五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