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08 18:21: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说课稿集合10篇

说课稿 篇1

  一、活动来源

  今年9月份,我们保育院迎来了乔迁之喜,幼儿来到新的校园,既陌生又新鲜,既兴奋又快乐。我们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同时,蹦紧了安全这根弦。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把九月定为"安全教育月"。在进行安全第一课选材的时候,我就想,尽管在搬迁以前,院里曾多次组织全院幼儿进行了"消防演练"和"地震演练"等实战演习,但是现在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和学习,撤离的路线都已经发生了改变,何不对我班幼儿进行一次紧急撤离教育呢?于是,我选择了此课题,作为我们大班本学期开学安全第一课的内容,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具有方向性,它既是活动过程的依据,又是最后检查活动效果的指标。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认知目标:通过设计紧急疏散图,学习按紧急疏散图进行撤离。

  2、能力目标:遇到突发事件,幼儿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设计紧急疏散图,而难点则是:学习按紧急疏散图进行撤离。

  三、活动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认知经验的准备:课前,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事件或图片。

  2、幼儿心理环境的准备:课前设置展览墙,把孩子、家长收集到的相关图片展示在墙上。

  3、物质准备:班级紧急疏散图人手一张、多媒体课件。毛巾、人手一颗棋子。

  4:游戏准备:课前在区角设计《瓶中取球》的游戏,让幼儿玩耍。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纲要》为指导,分为四个部分依次递进展开:

  1、感知危害,引思激趣;

  2、自主探究,

  3、撤离演练,

  4、活动延伸,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分配如下:

  (一)感知危害,引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多媒体出示地震、火灾、煤气泄漏等画面,运用启发性提问:"发生什么事了?""你看到了什么,你心情是怎样的?",通过观看多媒体画面,形成表象,使孩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中,如临其境,引发幼儿对问题的关注,启迪幼儿的思维。

  由于大班的孩子具备一定的多难度思考能力,再加上他们和家长搜集了相关资料展览墙上,也早已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因此,提出问题:"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办呢?"之后,让幼儿和同伴互相讨论交流,遇到突发事件自救的方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自己的见识和感受。形成合作学习机制,在此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教师不加以否认。在这一环节,孩子处于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如:拨打求救电话,呼救。。。。。。但是,作为我们小朋友,在遇到危险时,最关键是要尽早逃离现场。抛出问题:你们在紧急情况下是怎么撤离的?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解决难点埋下伏笔。

  (二)自主探究,

  说课课件出示:

  1、学习观察紧急撤离图。

  2、个别探究

  自由探究————交流反馈———巩固成果

  3、分组探究

  初次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幼儿好奇心、求知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幼儿自由探究:

  首先是学习观察紧急撤离图:课件出示紧急撤离图给幼儿观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得出红五星或红圆点表示自己所在的位置,箭头表示撤离的方向。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引导法,给足幼儿观察时间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撤离图中的五角星和箭头的含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会了观察紧急撤离图。

  其次是个别探索: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张紧急撤离图,幼儿手拿棋子代表自己在撤离图中大胆尝试撤离路线(自由探究),提出问题:"你是怎么撤离的?"启发幼儿大胆说出:撤离时应选最近的楼梯(交流反馈),再请幼儿手拿棋子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撤离(巩固成果),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操作法,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初步感知按撤离图正确的撤离方法,设计紧急撤离图。孩子们在自主的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最后是分组探究:将幼儿分成6人一小组,每组一张撤离图,幼儿探究如何撤离,教师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小朋友堵在楼梯口怎么办?结合课前游戏《瓶中取球》了解紧急撤离的注意事项:不推不济排队撤离,并教育幼儿要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观察法,通过教师观察发现问题,启发幼儿获得紧急撤离时应注意的事项。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参与幼儿的活动,及时的给予支持、引导、帮助,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表现。这样从感官到操作,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激起幼儿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活动的重、难点也得以解决。

  (三)实战演习:

  《纲要》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角色游戏的趣味性、知识性,运用多媒体创设紧急事件的情境,孩子们一听到警报声,马上就能投入到知识游戏氛围中,这种游戏形式的演习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活动目标也再次得到了强化和落实。

  (四)活动延伸:

  1、回放"实战演习"这一环节录像,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2、在活动区,我将投放各种房屋平面图,让幼儿寻找并画出紧急撤离路线,使活动的目标再次得到强化和落实。

  3、教师或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生活环境(超市、公共场所、小区居住环境)中的安全通道及出口,寻找紧急情况下的路线和安全位置,使幼儿知识经验拓展到生活。

  总之,这一活动中,我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同时注重幼儿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支持、鼓励孩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其次,活动的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连接紧凑,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做好铺垫,后一环节在前一个环节基础上内容更加充实,相信在快乐的游戏中孩子们一定能够学会紧急撤离的方法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时,会根据紧急疏散图进行撤离,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缺憾的艺术,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事件,如何把握生成和预设的关系,活动中设计紧急撤离图这一环节是否显不够突出,这正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在这里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琥珀》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想象的科学依据。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前我先对上课时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对琥珀有了一个了解,谁说说什么是琥珀呢?在学生说出琥珀的概念时,紧接着问本课中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琥珀?学生回答是同时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琥珀。这时我又过渡性提问这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奇异的琥珀又是怎么发现的呢?引起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琥珀的发现部分时让同学们读课文15-19自然段的同时。提问: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渔民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很少见的?说明了什么?这时同学们说琥珀是渔民带着儿子在沙滩上经过时,儿子踩着了琥珀并把它挖了出来。渔民认出这是一块琥珀,并说是一块很少见的琥珀。我进行小结一块琥珀同时裹着两只虫子是很少见的。说明这块琥珀是不可多得的,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

  2.学习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

  学生读课文20自然段。提问:这块琥珀有着怎样的科研价值?学生相互讨论后汇报: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的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苍蝇和蜘蛛了。在学生汇报后理解词语“推测”。通过理解推测导入琥珀形成部分的学习。

  (三)学习琥珀的形成部分

  在学习琥珀的形成部分是我首先让同学们明白:一个事物的形成都是有条件的,琥珀也不比例外。已经知道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要想知道琥珀的形成就必须知道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在讲解中让同学们理解松脂球形成必须的四个条件:1.松树林。2.夏天---松树才分泌松脂。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4.松脂不断往下滴。讲解的同时板书。在学生理解松脂球的形成后再讲解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化石的形成同样也需要四的条件: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淹埋。再讲楚松脂球形成化石以后这篇课文也就接近尾声。于是我进行了总结。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课时的掌握情况。我还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了考察。

  另外,在上本节课是我没按课本安排的顺序琥珀的形成,琥珀的发现,琥珀的研究价值去讲解,而是先讲琥珀的发现,研究价值,最后讲它的形成。我个人认为这样更能引起小学生的球知欲,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大自然探索精神。

说课稿 篇3

  我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则寓言童话,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小鱼却不害怕。让我们看到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北风、青草、梧桐、小鸟和小鱼的样子,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 说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篇幅较短的诗歌,现在一下子跳跃到学习篇幅较长的寓言,就学生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心有所感而无法朗读到位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读准、读好课文。初读课文时多数学生可能不能很好的领会文章的意图,总是以“北风强大,我喜欢北风”的话语来表达观点,当然,学生这样说也无可厚非,但不能满足于此。因此在教学时要适时地采用对比、迁移等手法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出发,体会小鱼作为弱者而与课文中其他事物完全不同的表现,学生就能表达出新的观点了。

  1、教材简析。

  《北风和小鱼》是苏教版第一册里面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勇敢的小鱼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了,躲在水底捉迷藏,快乐地生活着。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

  2、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主线,做到熟读成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领悟、顿悟。因此,我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作为本课的难点。

  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体会小鱼面对强大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三、说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图示法,表演法,愉快教学法和“扶—半扶半放—放”等教学方法。

  1、指导观察法。

  《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描写北风呼呼地吹,下着鹅毛大雪,河水结冰的场景。这对于生活在一年四季如春的海南孩子来说非常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而教材的插图既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绝好教材,有时拓展学生思维与深化学生情感的教材资源。所以我采用指导观察法。

  2、情景教学法。

  借助挂图再现情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合用在低年级教学中。一方面,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用此方法,让学生从感觉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北风呼呼地吹”“”等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农活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3、朗读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我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个别读,小组读挑战读、比赛读、表演读等,不断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一定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五、 说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严寒中,小鱼作为弱者却对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

  六、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1、情境创设法;2、品读感悟法;3、对比迁移法。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导入时我准备播放呼呼的风声,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寒风凛冽的情境中。接着为学生创设一次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来说一说,“你听了这声音,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真冷呀!”“很冷”“非常冷”“冷得发抖”等。乘此机会教给他们“寒风凛冽”“北风呼啸”等词,增加词语的积累,丰富他们的记忆仓库。

  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北风来时身边的哪些事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能用口语表达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他们在头脑中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奠定学习课文的感性基础。

  2、多边互动,学习全文。

  (1) 学习一、二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第一自然段,然后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指导学生观察好三样事物的变化并以此为契机指导好朗读。在指导朗读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青草变了颜色”,可以让学生说说青草原来是什么颜色?现在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得到对颜色的鲜明比较之后,朗读起来的感情色彩也会更加浓烈。接着引读第二自然段:北风看见了,觉得自己——,洋洋得意地说—— 学生们边演边读,个性张扬,就能充分体会到北风的骄傲自大。

  (2) 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本段教学采用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等方法有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学生通过“气极了”、“猛吹”两词的品读,联系上下文想北风为什么这样做?有的学生会说:“因为青草、梧桐、小鸟都怕它,它不相信小鱼会不害怕。”有的学生会说:“因为它非常生气,想给小鱼点颜色看看,让小鱼也害怕。”还有的学生会说:“因为它要小鱼也害怕自己,显得它非常了不起。”以此感悟北风的蛮不讲理就顺理成章了; “小鱼要遭殃了,它会怕北风吗?”,一问激起千层浪,抓住“捉迷藏”一词,体会小鱼的自由、快乐、对北风的强势力毫不畏惧的情感。随着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理解的加深,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他们脑海里就会逐渐清晰起来,这时朗读便可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过来又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获得更深的思想启迪。这时再读北风的“非常得意”,就能体会到北风由于过于自信而变得可笑的举止。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为本,读中促思的教学思路,加上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一定能让学生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

  2、 总结课文,拓展知识面。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通过“自然界中,还有谁也和小鱼一样不怕北风?”的练说这一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 学习生字。

  本课时安排学习“口、和、知”这三个生字,这三个生字在字型上有相似之处,都含有“口”,可以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比较,促进形象感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生字就不是一件难事,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张苗,来自河北师范大学xxx级数信c班。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此节内容是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基本初等函数二》当中的第一章第三节第一小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学材料的分析、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结果的反思五各方面来做教学说明。

  一、 教学材料的分析

  在分析教学材料的时候我吧他们分为三个方面来讨论: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今天学习的这个正弦函数是我们高中阶段最后的一类初等函数,它是刻画生活中周期现象问题的典型的函数模型,与教学大纲中的从实际出发相吻合。在初中的时候我们也学习了一些三角形及其诱导公式的知识,这些知识为我们的正弦函数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天我们要正式的学习正弦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为以后学习余弦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上把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维度。接下来我将从这三个角度来说明我的教学目标。:我将会用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图像、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简图作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作图能力、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划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和合作的能力作为我们讲课时的过程与方法,最后通过作图,使学生感受波形曲线的流畅美、对称美。使学生体会事物周期变化的奥秘。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是在教学生如何画正弦函数的图像,所以用五点作图法画函数的图像时本节课的重点。而引入正弦函数的图像时所用的正弦线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遗忘。吧正弦线重拾起来,并且将它引入正弦函数图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学情的分析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个体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面对这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时候,我们硬度他们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准确的理解他们。(1)从学生知识层面看:通过初中正弦函数值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基础 ;通过必修一函数图像的学习,对作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2)从学生能力层面看: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概括能力,以及了解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具备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还待进一步加强。(3)从学生情感培养方面看:思维较活跃,对具体形象的实例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学习抽象知识具有抵触情绪,缺乏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课内容蕴含着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素材。所以我决定采用启发式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我的教学活动,并使用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基于以上的种种,我决定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将教学分成以下几个层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问题驱动、探索新知,3,实战演练、巩固新知,4,总结反思、提高认识,5,任务延后、自主探究。

  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中,我通过给同学展示一个生活中见过的例子,让学生观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问题驱动、探索新知,在这一方面我通过旧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能,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怎么解决新问题,通过学生的实践来获得新知识使他们印象深刻。并有我讲出本节课的重点“五点作图法”实战演练、巩固新知,学习了新知识后我们得通过实际演练,归纳总结,让学生迅速熟悉“五点作图法”在给与一些变式让同学自己动手去实践。接着总结反思、提高认识,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然后我去补充他们遗漏的那些内容,再次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任务延后、自主探究。在这块设计中就是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习题,以及对于不同个程度的学生来说,不同难度的思考题,让他们依据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的增减练习。

  五、教学结果的反思

  本节课操作性较强,学生活动量较大新课从试验演示入手,形成图像的感知后,升级问题,探索正弦曲线的准确做法,形成理性认识,问题设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用多媒体课件可生动的表现出图像的变化过程,更好的突破难点。

  本节课所画图像较多,能迅速准确的画出函数图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重在学生动手操作,不要怕学生出错,通过画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开始比较慢,尤其是五点法每个点都要准确的找到,然后画出图像。通过后面知识的学习实践证明,本教学设计科学、高效,教学目标达成度良好。

  六结束语

  这位老师,以上所说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应随着学生与教师的灵性发挥随机应变。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让生命更精彩》是首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珍爱自我》的第6课。

  主要依据课标:

  2.1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本课的地位和内容:

  《让生命更精彩》这一课是继第5课《多彩的生命世界》从整体的角度说生命之后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明生命的,是第5课的升华也是整个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首先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属于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牵动着许多关爱我们的人,要学会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和宝贵,应该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独特和唯一的,应珍惜自己的生命;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要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基础上不懈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延伸生命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fIAsH动画,帮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彩

  通过找不同的小游戏,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

  通过创设情景、感悟体会,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

  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帮助其理解生命的价值

  用点滴小事教育学生,帮助其实现生命的价值

  本课的重、难点:

  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位于:

  重点:生命是独特的、宝贵的。(初一的学生正步入青春期,对我的思考会更加频繁和深入,他们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生命,更需要去认识自己生命的宝贵。)主要依据课标2.1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难点:生命是宝贵的,应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初一的学生,对于自己生

  命的宝贵,生命的意义,他所包含的内容,他所牵扯到的其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以及它的价值等这些内容学生很少去想,也很难理解。)主要依据课标2.1体会生命的可贵。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二、学生分析

  初一的学生正步入青春期,对我的思考会更加频繁和深入,他们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生命,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独特性,以及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初一的学生,对于自己生命的宝贵,生命的意义,他所包含的内容,他所牵

  扯到的其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以及它的价值等这些内容学生很少去想,也很难理解。需要老师通过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让学生理解自己生命的宝贵,思考如何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在动画创设的情景中体会生命的精彩和宝贵;设计“续编故事”环节,让学生在故事创设的情景中感悟其他人对自己的关爱,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

  体验式教学法:设计小游戏“找不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与感悟,进而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独特性。

  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小游戏”和“续编故事”两个环节中,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互相帮助完成任务。

  2、学法:在情景中体会生命的精彩,在游戏中感悟生命的独特,在小组合作中认识生命的宝贵,在榜样感染下认识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请学生看fIAsH动画——刘翔的精彩瞬间

  2、请学生谈感受

  3、归纳总结:我们应该让生命更精彩

  讲授新课

  (一)生命是独特的

  1、带领学生做游戏——“找不同”:

  A、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图中四种不同动物的名称。

  总结: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种类数不胜数,每个物种之间是千差万别的。从此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B、出示图片,请学生找出图中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点。

  总结:即使是同一物种的生命,每一个体之间也各不相

  同。

  c、出示资料,请学生猜出文字资料描述的两个不同的人。

  总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和精神生活。众多个体组成了我们色彩缤纷的世界、组成了我们异彩纷呈的社会。

  D、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不同之处。

  总结:世界因为“我”,而多了一份色彩。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爱护自己,信任自己;为自己的存在感到喜悦,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2、归纳总结:

  生命不同——生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爱护。(板书)

  (二)生命是宝贵的

  1、请学生看动画《生命不能如此之轻》,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不能如此之轻?”

  2、归纳总结: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我们的存在还关系到许许多多的人,我们的生命是十分宝贵的。

  3、请学生看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所受到的许许多多的关爱与呵护。

  4、以小组为单位续编故事,更深刻地感悟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对自己的关爱,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

  5、归纳总结:

  生命相同——生命同样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板书)

  6、请学生看榜样人物(刘翔、袁隆平、李素丽)图片,谈榜样人物事迹,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7、接句子——“因为有了我”,使认识到应从身边小事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8、归纳总结:从日常小事做起,不懈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让生命更精彩。(板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惜自己独特的生命,从身边小事做起,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课堂检测

  小明的同桌小丽患上了白血病,住在医院的无菌病房里。小丽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拒绝治疗,拒绝饮食,准备放弃生的希望。小明和同学们心急如焚,一方面捐款资助小丽治疗,另一方面给小丽寄去贺卡,劝告她珍惜生命,配合医生治疗。现在小丽的病情稳定,正在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

  请你向小丽说几句心里话,陈述珍惜生命的理由。

  作业

  1、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2、为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做一件事

  板书

说课稿 篇7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改的精神,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三、教材分析:

  双手投掷实心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一种发展力量、协调性的基本方法。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并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四、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八年级学生本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奋好学、善于模仿、组织纪律好等特点,便于组织调动和传授知识,且通过一节投掷适应练习的课,已对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是在腰腹发力和动作的协调方面有所不足。本课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五、重难点

  重点:顶腰 收腹 直臂前甩

  难点:腰腹力量与上肢协调用力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双手前抛掷实心球的正确动作,体会各种腰腹力量练习方式。

  技能目标: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使80%以上的同学能掌握如何运用腰腹力量投掷实心球,40%以上的同学能协调腰腹与上肢的动作进行投掷。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发扬集体主义荣誉感。

  七、教法与学法

  1.收心热身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

  2.育心强体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小团体练习法、模仿练习法、评价法

  3.恢复身心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

  八、教学流程

  (一)热身阶段

  课堂常规 2′

  徒手操 10′

  通过徒手操,达到热身目的,使学生活动开各个关节韧带,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及注意力。

  (二)基本练习阶段

  实心球投掷练习,将学生男女分组进行投掷练习。在地上划出不同的目标线,提高学习有效性,,不同的练习要求达到不同的距离,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目标性。

  1、徒手投掷练习 2′

  方法:教学生基本的持球方法和身体的基本姿势,根据教师的口令和哨子指挥,学生做好准备姿势,投掷动作及收回动作,体会下肢、手臂及腰腹的发力。

  2、腰腹发力投掷练习 4′

  方法:尽量使身体后仰重心后移同时弯腰,体会腰背部力量对投掷的作用,学生的准备姿势达到可以使腰部的活动范围变大,可以用得上力了,这时在强调手臂动作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腰腹的力量,投掷时要有顶腰的动作体现,快速发力将球投出。

  3、出手角度投掷练习 4′

  方法:这个练习教师可设置一定的高度要求学生往上抬头,手腕及手臂用力向上投掷,体会上肢的协调用力,解决实心球的出手角度。

  4、完整动作投掷练习 8′

  方法:通过前面的层层深入的练习,体会完整动作中协调腰腹与上肢的动作进行投掷,使投掷实心球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5.接力游戏 7′

  将学生分为四组,男女各2组,利用垫子做仰卧起坐、、短绳进行跳绳,通过标志筒设置一定的距离进行接力游戏。

  目的:体现“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力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层层深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课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

  (三)结束部分阶段

  集合、放松、小结、师生道别 3′

  目的: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九、场地器材

  篮球场、垫子4块、跳绳4根、标志筒4个。

  十、效果预计

  平均心率:120次/分——125次/分

  运动强度:中等

  运动密度:40%—45%

  十一、本课特色

  1.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能力。

  2.在不断的挑战中忘却单调的投掷练习带来的苦恼,使学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效,并留下回味。

  3.将素质训练融入到准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课标要求:

  古代诗词的学习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标对古诗词诵读学习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评价上,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能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材地位:

  《过零丁洋》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在整册书中位于第三单元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慷慨正气”,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过零丁洋》正是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亡的豪情。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文天祥和有关文学常识,知道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熟练默写,理解诗歌的意思。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学习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平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要用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

  (二)学法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线,以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情感为主要目标,共分五个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南宋末年的社会、政治、军事形势和文天祥的生平,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首先,学生自读诗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小组内自主解决。在读准字音基础上,试着去把握诗的情感,通过朗读边读边加以体会。教师可从重音、节奏、语速、语调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情感,读懂诗意。

  (三)品读,读出情感。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品、赏析诗文:a、理解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内容;b、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所表达的情感;c、抓住典型的句子,领悟诗的意境之美(可从修辞、表现手法等入手);d、结合背景理解诗的深刻精神内涵。

  学生边读边在课本上作批注,并试着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内相互评价、纠正。

  在学生展示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边读边说,读中体情。如诗的前三联写了诗人一生的遭遇和国家、个人风雨飘摇、颠沛流离的境遇,重点抓住“风飘絮”“雨打萍”“惶恐”“零丁”等词加以体会,应该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读出诗人的悲愤和无奈;尾联表现了诗人为国牺牲、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应当用高亢、激昂的语气去读。读中有品,品读结合,在读中自主学习,加深对诗的理解、体会。

  (四)说读,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所了解的相关知识,说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五)背读,小组内相互比赛,背诵全诗。

说课稿 篇9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课文。大纲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

  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历来必考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A、了解唐朝诗歌发展的基本历程,做到教学上的点面结合。

  B、朗读背诵诗歌,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

  掌握初步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学生古典文化修养,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掌握朗读技巧,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学生

  我同时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学生的基础也有差异。因而,在备课上应该以备中游为主,兼顾首尾的学习。比如,在诗歌的鉴赏方面,对处后生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而对尖子生,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因为目前的考试难度逐步加大。而学习诗歌是提高对文学作品鉴赏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我参考了《中国文学发展史》,采用以时间为线索的方式,启发学生回忆学到过的诗歌及相关的诗人。这样,使学生对唐诗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且便于他们对诗歌的记忆。从中,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1。

  2、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景物的语句及关键词语,在理顺诗歌线索的前提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诗的写作技巧。

  3、诵读法: “三分诗七分读”,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采用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并且要求他们用一两个词语来归纳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用词准确性的水平。

  4.提问法:以提问的方式把全诗讲析内容带出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

  5.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的讨论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6、想象与联想:通过想象与联想,深切体验诗人的离愁别绪。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到了唐朝已经达到了顶峰。唐朝的诗人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文明古国的晨空。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所了解的著名诗人到底有哪些。让我们顺着时间的脚步去探寻诗人的方向。一般来说,唐朝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二、学生思考: 这四个阶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三、教师明确并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一起来背诵学过的相关的诗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他们对唐诗的了解就更具有系统性了。

  初唐(618——712)这时期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他们在转变诗风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盛唐(713——765)这时期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

  中唐(766——824)这时期更是群星闪耀,出现了自觉发扬杜甫精神与创新技巧的白居易、韩愈、孟郊、贾岛等。还出现了擅长散文的柳宗元和刘禹锡。

  晚唐(825——907)这时期,诗歌也随着时代走下坡路,但诗人们的诗,还残留着盛唐的余响。此间出现的主要有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要求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离愁,别绪,依恋等。

  五、学生再读诗歌。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

  这个教学板块要求学生1、理解作者“写什么”(用7个字来概括)

  2、要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

  3、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

  4、分析情与景的融合。

  A、 抓住诗歌的线索。(通过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飞雪、暮雪、雪满、雪上,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确,本诗的线索就是“白雪”)

  B、 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送别前、饯别中、临别时、离别后。

  C、 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晴的有效结合。送别前(离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飞雪”——大雪纷飞奇丽景。其中“卷”“折”写出了北风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写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边人。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出表现“寒”的词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离别的哀愁,为下文设下情感的基调。(学生试背该部分)饯别中(盛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的是“饯别”——中军置酒别故人。让我们想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临别时 (依恋)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离别后(回味)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六、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 诗歌主旨: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

  七、拓展性阅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加强古诗文的积累。 推荐岑参的另一首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八、作业 1、 默写诗歌2、 将本首诗改编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九、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雪(景) 别(情)

  飞 雪 欲别的离愁

  暮 雪 饯别的盛情

  雪 满 临别的依恋

  雪 上 别后的回味

说课稿 篇10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相似的图形”(华师大版九年级上第24章第一节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及三点说明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的图形》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上)第24章的第一节的内容,本章是继“轴对称、平移、旋转”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本节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让学生理解图形相似的概念,让学生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图形相似与图形全等等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图形除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之外的另一种变换——相似.这节课为全章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相似,进一步发

  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创作,进一步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感受数学之美。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感受、理解相似图形。

  难点:对形状相同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三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课件的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材处理:

  1、把课后练习1(课本P43练习1)安排在相似图形定义之后让学生完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2的讲解结合平面镜与哈哈镜成像图片,使学生直观发现。

  2、对课本P43页图24.1.3和图24.1.4中的六幅图做了动态的变换,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

  3、针对本节课内容少、简单的特点,增加了适当的“问题竞猜”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的同学,活跃课堂气氛。

  4、课堂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自己的动手设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采用了以课件的动态演示,直观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相似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同时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从学校的风景谈起,在自然亲切的交谈中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大小的“镇风塔”图片。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图片,自然走入相似图形的世界。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很熟悉的话题引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感知归纳

  【教师活动】

  列举出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借助多媒体设备一一加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相似图形。

  【学生活动】

  观察相似图形,感知相似形的本质,自己归纳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相似图形的本质特征,从而从实际模型中抽象概括得出数学概念。

  (三)解释应用

  【教师活动】

  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相似图形,探索相似形的特征。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进一步体会相似图形。

  【设计意图】

  实现概念教学的第一重目标:理解概念,形成正确的心里特征。此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了相似形.

  1、 学生观察图24.1.3中的三组图形,判断它们是否相似。

  2、 想一想:放大镜下的角与原图形中角是什么关系?

  3、 观察平面镜与哈哈镜所成的象图片,判断镜中的图像与本人是否相似。

  (四)问题竞猜

  【教师活动】

  通过幻灯片展示竞猜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游戏,并对答对的学生进行“奖励” 。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思考,积极思考并进行抢答。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应用拓展

  【教师活动】

  1.试一试:在指定的网格将图形放大;

  2.学以致用.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

  实现概念教学的第二重目标:应用概念做事,使概念的本质特征支配学生的行为。

  如图,左边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请在右边的格点图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

  形相似的图形,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好。

  (六)知识升华

  观察下面的图形(a)~(g),其中哪些是与(1)(2)或(3)相似的?

  (七)小结反思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反思,概括提高:

  1. 相似形的含义: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

  【学生活动】

  各抒己见,交流提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谈感受,不作一言堂,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八)布置作业

  1.搜集具有相似形图案的实物;

  2.利用相似形的有关知识设计一幅图画.

  【设计意图】

  此作业是创新性学习的延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六、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1)定义;(2)相似图形与全等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2、时间的大体安排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感知归纳大约8分钟,解释应用大约7分钟,问题竞猜大约10分钟,应用拓展大约4分钟,知识升华大约6分钟,效果评价及布置作业约5分钟。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1)力争改变概念教学的旧模式;(2)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主线。

  以上是我关于“相似的图形”这一节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精选】说课稿集合10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

2.【精选】说课稿集合九篇

3.【精选】说课稿集合6篇

4.【精选】说课稿集合5篇

5.精选说课稿集合7篇

6.【精选】说课稿集合9篇

7.精选说课稿集合六篇

8.精选说课稿集合七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