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17 20:04: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说课稿集合10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体育与健康新教材中的第十章《武术健身拳》这一节。下面我将从教学的理念、目标、教学程序、教法及教学评价对本节课做如下设计。

  一 、教学理念及目标

  本节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运用,首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其次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族体育,在体育运动中寻求乐趣,为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奠定基础;最后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受益。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能认真、积极、自觉的参与武术锻炼。

  2、通过学习健身拳,掌握攻防动作的基本技巧,提高攻防意识,注重武德修养,不以强欺弱。

  3、学习、掌握健身拳,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力量、速度等,体会武术的特点,掌握武术这一国粹的基本要领。

  二 、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分为四个过程,始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教知识为我要学知识。

  1激趣热身:老师阐明本节课的内容后,激发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喜爱。再运用找朋友的方法逐步激发学生身体的运动机能,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专项训练: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是根据武术动作的基本特点,进行一些简单易学的上肢及下肢专项的基本功练习。

  3传授新知识:首先由教师完整示范动作,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套路的概念;其次将动作分解讲解,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最后以优带差,使整体学生掌握动作。

  4愉悦身心:通过《中国功夫》这个歌,来让学生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三、教法、学法

  在整个教法和学法中,力求使每个同学都有所收获,能感受到学习武术的乐趣,并能掌握武术的基本套路,达到健体防身的目的。

  1注重兴趣:在各个环节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老师就可以把被动传授死知识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学知识。

  2情景教学:利用播放《中国功夫》这一歌曲,为学生创设一种武术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其学习健身拳的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武术的敬慕,使其在今后能更好的发扬光大中华武术这一国粹。

  3采用对比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巧妙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反复练习: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通过持续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技术概念和动作的定型。

  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力求使每个学生掌握健身拳的基本要领,使其终身受益。

  四、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互评等多种评价方法,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以及互评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的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武术天赋,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增强体育学习的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构思、设计及理由,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的比赛,我今天的说课打算从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及课后反思这几方面展开:

  一、学生分析

  该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中,他们已有一年的学习经验,对新课堂的学习是较熟悉和适应的,在课堂中已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经验,课堂的主动性相对较好,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学习,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选举风波》选自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围绕着一次学生会干部选举而展开故事。主人公贾里成长的故事,启迪着当代中学生朋友要懂得勇敢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坚强乐观地生活,在挫折中成长。小说情节不复杂,写的也是实实在在的中学生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作品。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为:知识目标上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语,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而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由于这是一篇很好的价值观教育,所以把体会主人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教育作为重点。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学生对作品、对人物的评价能力须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而非一篇就能完成,所以把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的培养作为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着课标中“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理论指导,教读本文,教师在调动学生思考、讨论、自主表达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对话法和活动法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大力向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习惯于这种学习方法,习惯于把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处理多媒体与文本的关系,使多媒体的生动、形象特点吸引学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四、教学过程分析

  紧扣新课标,根据学生、特点及教法、学法的确立,该篇课文预备用两课时来学习。在第一课时,首先是让学生用互助的形式解决字词障碍,通过小组合作概括各部分大意,对小说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方式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通过选读精彩段落,谈原因的方式,在读中认识课文,体会轻松活泼、风趣的语言风格。另外,布置学生课外自由组合尝试把课文改成课本剧,为第二课时的体验人物做准备。这节上的是该小说的第二课时,主要是落实该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温故引新

  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谈起,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名言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激(转载自http://diifanwen.c,请保留此标记。)励他们在课上畅所欲言,说自己的心里话。“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正式学习之前,鼓励学生课堂上各抒己见,说心里话,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与文本的亲近。

  (二)说一些感受

  在回顾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之后,让学生假想人物从小说中走出来,自己会愿意或不愿意与谁交朋友?原因是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了想象,教师以一个亲切的话题,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帮助学生进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让他们通过文字的理性分析,在阅读实践中有所思考,初步把握人物的特点,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又有所提升,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在该环节,教师主要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带动学生、放手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他们与课本对话,组织、引导他们在读读说说中不知不觉把握人物,既体现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目标,又让学生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了解了人物,无形中达到互相学习的效果。

  (三)演一个片段

  在熟悉课文后,鼓励学生在前面说的基础上,把文中的精彩片段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给大家看,由记者对同学或听课老师进行采访、评价演的情况。这种活动,仍是坚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通过课前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深处,同时加以采访、竞赛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听说读演能力,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加深了对课文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四)谈心情故事,感悟成长

  在第四环节,先回顾主人公贾里经历的成长过程,让学生找出自己有同感的话,联系生活,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遭受过的挫折和困难,及自己当时的心理,并试着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学习这一课后的感受或感悟,进行写话、说话活动。这个说说写写的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认识人生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正确地对待才是关键,培养他们克服苦难的信心和勇气,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教师向学生赠几句激人上进的话,勉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敢地往前走,结束本课的学习。

  在作业方面,设置了以下内容:第一,向学生推荐阅读《男生贾里》一书;第二,查阅有关法律法规,帮贾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之前校园的噪音问题。新课标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因此,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推荐他们阅读整部小说,获得更多的“对社会、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另外,课标还提倡学生“掌握查找、引用资料的方法”,“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针对小说内容,建议学生课后帮贾里查找相关法律资料,解决小说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八年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正学习着法律知识,这就能让他们把语文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学习。

  五、课后反思

  这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对话型课上,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具体的教学步骤,都紧密与新课标相结合,把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让学生的各种活动占领课堂,听说读写,脑、手、口相结合,做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对人物的了解不断深入,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动手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面对人生,做生活的乐观者。

说课稿 篇3

  教学目的

  认识"图、梨"等八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生字。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感悟到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更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

  课件(包括生字、词以及句子练习)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课文中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

  2.读完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美丽的秋天来啦,想想该怎么读?

  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不过得先过生字关。

  3.熟悉生字(课件展示)。

  图-图画梨-梨树笼-灯笼

  浪-波浪(见过大海的波浪吗?是什么样子的?)粱-高粱燃-燃烧颊-脸颊(摸摸自己的脸颊)

  勤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

  4.书中有一句话把这里的好多词都装进去了(出示课文第二句)。

  (1)指名读。猜猜秋姑娘带来了什么本物?

  (2)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师:这多有趣呀,灯笼变成了金黄色的梨,脸颊变成了红红的苹果,波浪变成了金色的稻海,火把变成了红红的高粱,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读?

  (3)指名读、齐读。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

  (4)大雁说得对吗?为什么?

  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_____的图画。

  师:是你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出示课件)谁使你这样美丽?梨树说:"是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苹果说:"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写"波、浪"两个生字

  四、总结全文

  今天大家在山野里玩得高兴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儿了,不过我们相信明年这里会变得更美丽!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知了叫 夏天到》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2课。夏天是本单元设计的自然背景,本主题活动由夏天动植物生态图景、动物与夏天的天文、夏天小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探究蝉或其他会鸣叫的动物四个部分组成,融常识、生活、生态意识、探究活动于一体。

  (二)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1.能仔细观察季节的变化,从多方面感知夏天。

  2.能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

  l 行为与习惯: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

  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l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夏天的自然现象及相关常识的探究兴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

  我在教学中针对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环节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标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谈话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比较法等,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学会从自己生活的各种现象中,从自然界的变化、人们生活的变化中捕捉季节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发现夏天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从而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对小学生来说,探究季节特征十分明显的夏季,生活性强,操作性易,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观察大自然中一些奇妙的现象。因此,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点:

  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这个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了解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等内容。从本课教材来看,本主题活动由夏天动植物生态图景、动物与夏天的天文、夏天小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探究蝉或其他会鸣叫的动物四个部分组成,融常识、生活、生态常识、探究活动于一体(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首先,以“感知夏天为题”,引导学生学生主动获取夏天到来的信息,说说对夏天的感受,初步激发学生探究夏天的兴趣;从故事“好奇的丁丁”入手,把夏天的自然现象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究自然问题的欲望;与学生一起探究小动物的鸣叫,理解知了鸣叫的原理,继而通过查找资料寻找其它小动物鸣叫的原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后是展现夏天的自然和生活场景,讨论儿童对夏天的感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对学生进行安全、防护教育。教材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都是围绕我们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的。

  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培养探究能力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希望通过本课能对学生起引导的作用。

  (五)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青蛙、知了的叫声;雷鸣声、大、雨声的录音;与夏天有关的图片。

  二、说教学重点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性学习。本课教材侧重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探究自然的美”。同时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本课课题《知了叫 夏天到》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正是热爱所以产生探究自然界季节性变化的欲望。从当前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已有经验认知来看,他们对一年四季的循环交替有一定的表面认知,但对于每个季节的具体变化和一些奇妙现象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生活的各种现象中,发现季节的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以下环节,让学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主要拟通过“寻找夏天”这一主题开展不同环节的活动,继续让学生感受夏天的自然和生活,并进行有效探究。

  活动一:夏天的声音。

  通过放夏天的蛙鸣声、知了叫声、大雨声等录音给学生听,让学生判断,感知夏天的声音。

  活动二:夏天的色彩。

  播放收集到的图片:夏天开花的植物、夏天雨后彩虹、夏天女孩子穿花裙等。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想象,帮助学生感知夏天的色彩。

  活动三:夏天的秘密。

  1.创设情境,讲述《好奇的丁丁》的故事,把夏天的自然现象:“从小鸟低飞和鱼儿露出水面判断雨天即将来临;由雷雨天到安全避雨”等一连串自然现象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探究自然问题。

  2、动物的鸣叫。通过媒体呈现了知了鸣叫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途径进行自主探究。

  2.说一说:与同桌交流自己观察、了解到的夏天的小秘密。

  3、议一议:东莞的夏天什么时候来到?中午为什么不能给花浇水?知了为什么会唱歌?下雨前小动物有些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汇报等形式进行探究,从而更真实具体地认识夏天。

  环节四:夏天的歌谣。

  以“夏天到”童谣导入,展现夏天的自然和生活场景。学生齐读,在读中感受夏天。然后,可以发动学生寻找其它与夏天有关的童谣或自编童谣。继而讨论学生对夏天的感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说明原因,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老师要同时进行安全、防护教育。

  最后,我们拟通过实践活动布置进行结课,把教学重点落实延伸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尤其是在探究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有限,需要得到家长在知识、方法和条件方面的帮助。我们将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夏天到了,请与家长一起观察大自然中更多的奇妙现象,并进行有效记录。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第17 课,课题是《隔窗看雀》。本单元以“人与动物”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隔窗看雀》在本单元起着承接作用,透过这扇窗户,听到雀儿的鸣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生动地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我的说课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

  一、说教材。

  《隔窗看雀》这一课构思新颖,语言质朴,蕴意深刻。文章前5段,作者描写了麻雀的“跳跃”、“翘尾巴”“飞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妙的是作者笔锋一转,在第6自然段提炼出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心灵写照:“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并进一步诠释它坚忍、乐观、有责任感的生活态度.最后,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写了麻雀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扬扬洒洒的文字让人浮想联翩,更令人感慨不已。但作者由“雀”到“人”、寄情于物的写法,特别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深刻内涵,学生领悟还较困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掌握文本的重点,理解文本的难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推进。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本篇文章的教学,我预计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理清文章脉络,扫清字词障碍。下面我就第二课时进行说课。通过研读,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CAI出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思考。

  二、教法学法

  我始终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语言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教法和学法往往是相互交融的。因此,我选择了如下的方法。

  CAI出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抓词扣句体会情感 以读代讲引发共鸣

  创设情境想象补白 拓展练习深化感悟

  三、教学步骤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这个中心句上牵下联,层层剥笋认识麻雀的形象,理解句子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CAI:

  复习旧知导入 雀儿巧妙再现

  抓词扣句体会 雀儿深铭心中

  图文并茂想象 雀儿点缀生活

  隔窗放飞思想 雀儿唤醒生命

  首先,进入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导入,雀儿巧妙再现

  在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我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麻雀活动的镜头,然后回忆上节课所读到的有关描写麻雀生活的语句,用朗读的形式再现出来。

  作者看着窗外的雀儿门,此时有什么感受?

  接着让学生自由浏览课文6-11自然段,找出文中最能集中表现作者感到麻雀“忙碌“、“平庸”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紧接着,进入到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抓词扣句体会,雀儿深铭心中

  进入这个环节我提出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麻雀的“忙碌、平庸”?

  默读课文,圈点批注,集体交流:首先感受麻雀的“忙碌”。学生说到哪就让他读哪;读到哪,老师就评价、反馈、指导到哪。

  在此我对麻雀的“平庸”进行了重点指导。

  CAI: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与市井之间……”

  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体现麻雀“平庸”的关键词(学生不难找出“不会”“也不会”“不能”这些关键词去体会“平庸”,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麻雀会些什么,又只能做些什么这样的句式来。

  再通过朗读,麻雀与大禽类之间的差距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不由得从心底里感慨麻雀是多么“平庸”啊!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紧扣中心句,提出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即核心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它“不羞愧,不自卑”呢?

  学生们很快发现了文中第6段中的一个重点句:

  CAI: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此句理解分为四个层次:

  1、通过自读,理解文本内容;

  2、再读交流,找出重点词深化理解,体会到麻雀总是叫个不停、忙个不停,很坚强、快乐的活着;

  CAI出示: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孵蛋和育雏……活着。

  3、将句中的“永远幼稚的”“坚忍和欢快”、“有责任感”这些关键词隐去与原句进行对比读,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倾向;

  通过这两个例句的对比读,学生们自主感悟到:去掉这三处形容词,文章逊色很多,从中也感受不到周涛先生的情感倾向,也很难读出自己的感情。

  4、拓展练习,内化提升。让学生通过四个不同句型的练习,达到理解、共鸣、升华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进行有效的练笔。

  教学到这一步,我预设情境,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最难熬的冬天和夏天,或者当雀儿面对遭遇时,它是怎样地活着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逐步放手让学生说)

  同时CAI出示:

  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雀儿依然坚忍地活着。

  夏天,烈日炎炎,酷热难当,雀儿依然欢快地活着。

  当雀儿遭到追赶、啄咬时,雀儿依然坚强地活着。

  为了自己的孩子,雀儿必须乐观、有责任感地活着。

  通过这种句型的练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把填写完整后的句子读出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过渡:当同学们把课文读到这里,我相信在大家的心里,这绝不仅仅是一只“忙碌平庸”的麻雀那么简单了。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来表达你对雀儿更深的认识吗?

  CAI出示:

  虽然雀儿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依然______________地活着。

  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小结:是呀!麻雀在忙碌的生活中,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它始终乐观、坚强、有责任感。难怪作者会产生深深地敬意,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以上环节我设计的意图是:任何语言训练都需要通过“听、读、说、写、思”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相机引入了几处练笔与拓展,引导学生由外而内,整体、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麻雀的形象,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让雀儿的形象跃然眼前,对它的“忙碌、平庸”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图文并茂想象,雀儿点缀生活

  课文进入到第9自然段,作者以审美的眼光重新看着窗外的雀儿,用精妙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四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有了雀儿的点缀生命充满了活力,生活更加美好。

  CAI出示: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此处突破,我采用读中想象的学习方式,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同时选择清新的纯音乐作为辅助理解的工具。通过读想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的手法:把雀儿比作活标点,形象地写出了雀儿体形小巧、形态各异的特点;排比句流露出对雀儿喜爱欣赏之情。“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 (配乐读)此刻流淌出音乐,让学生朗读,舒缓优美的音乐,流畅挥洒的文字,纯净甜美的声音将这段文字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美丽的瞬间自然定格在师生的脑海里!”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赏析精彩语段,变“读话”为“作画”,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到此教学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隔窗放飞思想,雀儿唤醒生命。

  有了对文本的理解,对作者感情的领悟,学生也就有了自己的深刻思考,有了自身独特的感受。应该说我们的文本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但,语言文字是生活的再现,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达到对生活的感悟与升华。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因此我做了如下设计: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理解课题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联系实际,从身边的人群中提升。

  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作者看的仅仅是雀吗?他还看到了什么呢?”(原来作者是透过雀来看人,看的是生活中像麻雀一样生活的人,虽然很忙碌平庸,但依然快乐地生活着。)

  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当学生谈到身边的普通人时,我展示了一组生活中平凡人工作的画面,让学生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结升华:同学们,这就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平凡人,他们踏踏实实地工作,本本分分地生活。透过这一扇窗户,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敬重!让我们怀着这份对生命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再读一次吧!——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最后向大家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四、教学板书

  13 隔窗看雀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我们都知道板书是微型的教案,结合教学内容,我围绕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展开教学活动。因此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本着简洁、清晰、直观的原则,抓住中心句帮助学生理解,突破本文的重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也能活得充实快乐。

  尊敬的各位评委:以上是我就《隔窗看雀》一文的教学构想。对于教学而言仅仅是硬设计,在本课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将时时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捕捉课堂生成,将其作为新的教学资源为我的课堂增姿添彩。总之,力争做到:每一堂课,上的永远比说的好!

  谢谢各位评委!!!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一,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有理数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 (1)商的符号的确定. (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两段式设计的基础:可以运用学生学习有理数减法法则时用过的方法对推导除法法则的正迁移作用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设计问题

  1、计算:4×(-2); (2)-3×5; (3)(-2)×(-5).

  2、已知乘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就是在小学学过的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今天我们就来探求有理数的除法应当怎样进行?

  二、学生预习问题的设置

  议一议:

  (1)对于除法运算(-8)÷(+4),你能用乘法的知识求出商来吗?如果能,所得的商应是什么数?

  (2)请你举出更多有理数除法的例子试一试。举出4个例子。

  (3)你能由此归纳出和有理数乘法法则相国类似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吗?

  三、学生课堂交流阶段

  1、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四、教师总结

  由此得到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一):

  1. 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 0不能做除数,0除以任何数都得0。

  教师在总结中要对这种逆运算的关系进行强调,

  因为4×(-2)=-8,所以(-8)÷(+4)=-2;

  同样-3×5=-15,15÷(-3)=5.

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 说教材

  《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文是胡适在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事,叙述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二) 说学生

  由于自身和家庭原因,现在学生只关注自己,一向不理解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位母亲的苦心,感悟母亲和孩子间的深厚情感。

  另外,学生在组织材料和提炼材料能力上不足,如果不了解背景,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拓宽视野。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3.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 说教学方法

  1. 启发提问法

  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看似无疑处挖掘问题,解决问题。

  2. 质疑讨论法

  让学生针对课文写法与段落上不懂的地方提问。

  3. 运用圈点勾划信息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复述情节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读过书,却把儿子培养成北京大学的教授,她23岁上守寡,做了别人的后母后婆,却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她是严师,又是慈母。她就是文学大家胡适的母亲冯顺弟。胡适先生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深的影响。"那么他的母亲给了他哪些影响,让他一生受用呢?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母亲,共同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板书)说明:

  (二) 介绍作者及其母亲资料

  你搜到哪些资料,请你说一说。

  1胡适简介 (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曾主修哲学。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1916年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2介绍其母:冯顺弟。

  说明:

  (三)检查预习

  课前安排预习,针对生字词语在字形字音乃至字意上来认识生字。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说明:

  (五)再读课文

  朗读课文,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都学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试着在书上圈画出来。

  说明:

  授课时学生可以说:学到了母亲宽厚,善良,仁慈和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品行。学习上勤奋,做人上刚强。

  那么从哪些细节体现出教子严格呢?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归纳出:"当我说轻薄的话时"和"督促我学习严格又是充满爱意"的环节时让同学找出"母亲用舌头舔眼翳"这一细节,并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

  当学生找出体现母亲温和宽容的句子时,再让学生读一读当债主除夕之夜到家讨债的部分,去体会文中平实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让学生重点读这一细节"这样过年""从不"这几个词都体现了母亲的包容和度量。

  (六)质疑探究

  读过本文,你还有那些疑问,提出来让我们共同研究

  说明:

  学生针对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提出:1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到母亲,是否切题;2写母亲对我的教导就可以了,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经过讨论可以分析出:前三段写自己在别的方面没有发展机会,除了读书外,给我做人训练的就是母亲,这样顺利过渡到母亲给我的深远影响。而第二个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母亲在平时待人接物方面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可见文章字里行间对母亲饱含怀念敬爱之情。

  (七)拓展交流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说明:

  (八)作业

  母亲常常为我们默默的付出,她的爱从不张扬做作,她把对你的关爱都融到你的生活细节中,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细节,模仿文章写一个小片断。

  结语: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她的爱,她的榜样给我们一世荫凉,让我们在这样的大树的荫蔽下茁壮成长。

  四、 创新与反思

  本次课的创新设计之处在于结合文章结尾提出"母亲给了我那些影响?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依据,从而揭示母亲性格,并且围绕母亲发生的事就像串珠子一样被串起来,从细节上分析了母亲的伟大品质。讲解时注重朗读,把握对细节的理解,给学生读书时间。

  反思:

  胡适的文笔很有分寸,像"一丝一毫""如果"这样的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在分析时有可能对词的分析不到位,需要课后补充。

  五、板书

  板书是文章的思路的归纳,整体内容把握,本课设计主要从人物性格,即作者感情入手,概括文意。板书简洁,一目了然。

  严以教子

  母亲 宽以待人 怀念 敬爱

  刚 气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一、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第三单元讲的是《我们的民主生活》。前面两课讲了班队干部选举的方法和集体事情应该大家商量,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知道了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基本原则,了解了民主选举班队干部的一般程序,在此基础上,本课《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通过是否参与集体活动,如何参与学校、班级工作,“闲事”如何管等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进而引出第四课《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

  知道应当认真执行经民主程序制定的计划,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2、能力目标

  学会管理自己,主动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培养为集体做事的能力,热情为大家服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为集体做事的快乐,激起学生为学校、班级做事的积极性,养成主动参与学校活动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是每个人的责任,能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热情为大家服务。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主动参与学校各项工作。

  四、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小组辩论、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我打算用2课时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二

  我可以作什么

  活动一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一)情境谈话,缩近距离

  上课伊始,我会从“六一”儿童节入手,问同学们:“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然后继续引导:“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将举行校园小明星表彰大会和歌咏比赛,可是有几个同学却找老师,有的说自己的校服小了,有的要请假,说早就和爸爸妈妈商量好了在一起庆祝,还有的说全班这么多人,缺一个人没关系。这几个同学都不想参加歌咏比赛。老师该不该答应这几个同学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帮老师出一出主意。”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拉近了距离,能较快地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

  (二)小组讨论、汇报、达成共识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同学都要发表看法,最后组长把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

  (2)小组意见在班上汇报,可相互质疑。

  如果不想参加就不参加,那么,集体活动会怎样?

  如果大家都抱有“缺我一个没关系”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

  为什么集体活动大家都要参加?

  (3)通过讨论与汇报,使学生形成共识。

  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活动的成功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作为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光。

  (板书:集体活动积极参与)

  (三)联系实际,强化认知

  1.以前,你参加过哪些集体活动?哪些活动没有参加?

  2.以后,遇到集体活动时应该怎样做?

  (设计理念:“听听激动,做做不动”这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思品课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认之深,情之真,才能意之坚,行之久。)

  活动二

  我可以做什么

  (一)过渡谈话,导入活动二

  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同学们都知道了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光添彩,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其实,让老师更为自豪的是咱们班的信资瑶、毕钰焓、刘一诺三位同学,我们班的每一期黑板报,都是这三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出的,她们搜集资料,打格子,画图画,出的黑板报被评为一等奖,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同学们,你为学校、班级做过哪些事情?做得怎么样?心情怎样?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快快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二)小组交流,分享快乐

  学生回忆以前的生活,讲述自己为学校、班级做过的有益的事情,总结得与失,体验为集体服务带来的快乐,并与组内的同学一起分享快乐。

  (设计理念: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已产生了不少为学校、班级服务的情感体验,从这些已有经验出发来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三)班级交流,共享快乐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几个小组到讲台前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享受为集体服务的快乐。

  (板书:我为集体热情服务)

  (四)辩论延伸,全面发展

  1.有的同学认为为学校、班级做事会占用很多时间,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2.有的同学认为为学校、班级做事没有什么好处,不想白费力气。

  出示两种想法,让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与为集体服务的关系,明确只要时间安排合理,既能快乐地为集体服务,又不影响学习,还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设计理念:我根据平时学生的思想状态,引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辩论,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恰倒好处地灵活应用于教学,既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顾虑,又强化了学生的正确认知,巧妙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总结提升,突出主题

  师小结:不管是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还是班级、学校的各项工作,我们都应该主动参与,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板书:3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八、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简练明了的板书,意在提醒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热情服务,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九、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课堂上,我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我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始终。

说课稿 篇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我上的是第二课时。重点是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这节课在总体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在课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1. 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把握住学生的质疑国际互联网的样子、工作、作用是怎样的。利用这一契机,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自觉主动的探究学习,接着按照三个部分进行交流。在课堂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交流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教者以对诗进行导入,学生充满兴趣,教学中,我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教者与学生共同研读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品读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读、悟、听、说”中感受网络的神奇。这节课中,还注意架设教材与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不足的是,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太少(据我调查我班有电脑家庭46家只有六家,上网的仅两家,大多数学生是在学校了解电脑的知识的)当后来知识拓展时,有些冷场,其次,我在设计时,虽然在作业里设计一道题:把作业发到我的邮箱,老师在网上批阅作业,但这个设计是华而不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课后让我感到很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没能很好的利用网上资源,拿校长的话说,没让身边的资源舞起来。在讲到互联网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时,打开网页,让学生感受一下,查资料,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或逛逛网上商场的感受和乐趣,这对完成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从这一点来看,作为教育者的我来说:一是缺乏教育机智;二是被教案牵着走,没有创新;三教育理念,还需更新。

说课稿 篇10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除法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笔算,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

  教学目标:

  1、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养成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习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过渡: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渡:下面,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先说说教法)

  二.说教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多体验、交流中多总结、练习中多迁移。

  (过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除了注重教法,还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先让学生调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 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 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算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 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 给学生留出 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当然,一节好课,除了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外,对于课堂的结构设计也应是科学的,合理的。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 5个环节: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欢去参观喜羊羊村子的兴趣,引出村长的计算考题,在计算中重点让学生说一说80÷4是怎样口算的,笔算75÷3时,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何处,为什么?十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本课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先进行一些口算训练,这既是常规训练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服务的,在口算最后安排了一道“75÷3”口算,由于口算难度较

  大,让学生去笔算,这样既复习了笔算的计算方法,同时又能为后面新知的学习铺平道路。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演示喜羊羊带领参观养鸡场,出示例题情境图,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600÷3之后,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商是多少,并交流算法,学生可能出现这些算法。第1种:因为200×3=600,所以600÷3=200,第2种,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是200,第3种,因为6÷3=2,所以,600÷3=200,在反馈时让学生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回答想想做做的第1题,对比6÷2,60÷2,600÷2的商,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从而巩固理解算理。

  本环节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情境引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并交流想法,反馈中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计算、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的联系,同时为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提前作了准备,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3、先估后算,探究算理

  课件出示村长遇到的难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对比列出的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学生突破难点,理解算理,我先让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几百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使学生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尝试进行笔算,并讨论:先算几除以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百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通过动手操作及合作探究,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先估后算,通过对比练习及反馈让学生小结笔算的顺序,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这个环节主要是借估算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中商的定位问题,因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解决了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个难题,新旧知识就沟通了。因此采取“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通过估算让学生明白986÷2得商应该是4百多,所以商4要写在百位上,接着引导学生把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上来,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首先是笔算的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其次,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4、5两题,最后是拓展训练,根据不完整的竖式,估计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

  这个环节,通过基本的笔算练习,巩固了笔算方法,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解题时,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体现了估算的实用性,笔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思考: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思考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笔算中认真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疑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数学经验,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五、练习设计:

  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课的主要练习都是结合上面各知识点的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探索,灵活运用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综合了本课的计算内容,深化了对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简洁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用逐步书写和演示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习的知识重点上来,从而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学好数学知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600÷2=300(只)986÷2=493(个) 竖式

  总之,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当然,说课仅是纸上谈兵,鲜活的课堂还需我们有足够的教育智慧。面对课上新的生成,我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精华】说课稿集合10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集合5篇

2.【精华】说课稿集合九篇

3.【精华】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4.【精华】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5.【精华】说课稿四篇

6.【精华】说课稿3篇

7.【精华】说课稿4篇

8.【精华】说课稿6篇

上一篇:说课稿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