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4-13 13:55: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说课稿汇总九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通过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特点。

  2、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领略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欣赏图片,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四、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五、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八、板书设计:

  xx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爱发脾气的孩子》这篇故事讲的是一个 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毛病的经过,揭示了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爱发脾气的孩子》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古诗两首》、《小鹿的减法》下跟《寓言两则》。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脾、遇、稍、歉、批、钉、锤、桩、段、初、控、制、填、震”8个生字以及以下词语:院子、不顺心、已经、难受。认识“角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的道理。

  3、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2至5自然段介绍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的经过是教学的重点。

  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关于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

  (3)借助情境,男孩儿把钉子、锤子交还给爸爸时的情景,体会爸爸发一次脾气带给别人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4)世界实践活动,联系实际议一议:平时你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的时候,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应该怎么做?依次来启迪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着眼于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毛病的经过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 “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体会男孩儿道了歉,为什么朋友还是越来越少了;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边读边思考的 读书方法。(2)读准多音字的练习。(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注意读通、读顺。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

  (二)指导朗读,理解感悟。本课生字比较多,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并适当指导,让学生感悟读法,并在读中体会男孩儿的心理变化。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理解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毛病的经过;(2)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的道理。

  (四)总结学法,掌握自学方法。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平时你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的时候,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应该怎么做?

  (六)归纳总结,彼此交流收获。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洁的文字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揭示课文的内涵。

  板书如下:

  爱发脾气的孩子

  乱发脾 气----失去朋友

  钉上顶钉子---无法填平

  不发脾气-----控制自己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材料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一册的拼音12课 ɑn en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的新的联系过程,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这样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第12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前鼻韵母ɑn en in 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n,配有图画。第二部分是拼音学习。包括两项内容,(1)声母与ɑn en in 的拼读,巩固新学的韵母,(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

  1、知识目标:学会前鼻韵母ɑn en in 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

  三、教学难点

  an en in的发音

  四、教学设计:

  本课按照常规应是第一课时认识an en in以及它的写法,读法。第二课时教学和声母的拼读,拼音词,拼音句。考虑到两课时的不均衡和第一课时的单调,我大胆的把它改为第一课时学习an en的读写以及她与声母的拼读,拼音词。第二课时学习in的读写,整体人读音节yin以及in和声母的拼读,拼音词,拼音句。

  五、教学思路

  (一)创新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以到小朋友小安家为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看电视引出an en 两个读音天安门的安,摁电视的摁。并编儿歌让学生在生活语言中熟悉这两个音。

  (二)联系语境,教学发音,指导书写。

  在学习两个前韵母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回忆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再示范发音,让学生模仿、交流。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指导它们的四个声调时,我不是直接写出,让学生去读,而是让学生帮助我给他们带帽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复习了加调的方法。然后做开火车的游戏逐个检查纠正。

  (三)练习拼读

  在这个环节,因为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拼读方法,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拼读。我特意设计了组词游戏和参观小安家。

  这一拓展性地练读,让学生由我想读,到我乐意读。意在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拼读音节的能力。而且通过组词游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在课堂上开辟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六、 小结

  上述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层层展开。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空洞说教”和“概念灌输”的局面,汉语拼音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 、得失

  这节课让我最兴奋的是学生在组词游戏中出色表现,我只是想让学生在生活语言中找到这些音,没有想到他们竟有那么多词汇,那么多超越他们年龄,超越他们理解能力的词汇,使我真正体会到学生是不可轻估的。这节可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是有不足的,因为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许多规矩,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养成,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敢轻易使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学习,使课堂有些单调。这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去培养,锻炼。

说课稿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小班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的时间短,做事没有毅力,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高,并且有了科学探究的初步意识。《三只小猪盖房子》这一故事既有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又有幼儿喜欢的人物和对话,适合表演。所以选择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乐于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实物稻草、木头、砖。

  2、操作图一张,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大灰狼、草房、木房、砖房图片各一张。

  3、师用大图书《小猪盖房子》

  活动过程:

  1、师出示实物与幼儿谈话。

  (1)让幼儿说出实物名称:“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2)猜一猜:“这三种材料如果拿来盖房子,哪种材料盖的房子最结实?”

  (3)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2、教师结合大图书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重点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结果。

  (1)三只小猪各选用哪种材料来盖房子?(在操作图上插入小猪与相应房子图片)

  (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只小猪?小黑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在操作图上画出一个箭号)结果怎样?

  (3)二撞木房:小黑猪逃出草房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全体幼儿跟读)小黑猪跑哪去了呀?(小白猪的木房里)小白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两次,并在操作图上标出两个箭号)结果怎样?

  (4)三撞砖房:小黑猪、小白猪逃出了木房时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幼儿说),两只小猪跑哪去了?(小花猪的砖房)小花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了三次,并在操作图上画出三个箭号来表示)结果怎样?(头上撞出了三个疙瘩。)

  (5)消灭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顶上有一个什么?大灰狼接下来怎样做?三只小猪怎样对付大灰狼。

  3、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帮助幼儿寻找砖房结实的原因。

  (1)师生共同数一数大灰狼三次撞房所使用的次数和结果。师问:为什么草房一撞就倒,砖房撞了三次也不倒?幼儿园的房子也是砖房,我们一起来推推看,(师生一起推墙,师再问:“难道在这三种材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

  (2)分析实物稻草、木头、砖。

  请幼儿上台来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并说出感受,教师演示:折断稻草,用钉钉木头和砖,分清三种实物的硬度,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在这三种材料里,稻草最轻,木头较重,砖最重;稻草又细又软容易折断,木头虽不易折断,但是较软,砖头最硬最结实,所以,用结实的材料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

  (3)教育幼儿做事不图省力。

  小猪在盖房子前曾问猪妈妈:用什么东西盖房子?妈妈是怎么回答的?从猪妈妈的话中,小猪知道砖房是最结实的,但为什么小黑猪、小白猪没有选择砖来盖房子(稻草木头轻图力气),这样做的结果是:险些被大灰狼吃掉,看来做事老想着怎么省力是不行的,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幼儿园是用稻草或木头建成的,那样会怎样呢?

  (4)如果你要盖房子,你将选用哪种材料?记得小花猪是怎样盖砖房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音乐:盖房子)。

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相似的图形”(华师大版九年级上第24章第一节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及三点说明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的图形》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上)第24章的第一节的内容,本章是继“轴对称、平移、旋转”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本节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让学生理解图形相似的概念,让学生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图形相似与图形全等等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图形除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之外的另一种变换——相似.这节课为全章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相似,进一步发

  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创作,进一步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感受数学之美。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感受、理解相似图形。

  难点:对形状相同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三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课件的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材处理:

  1、把课后练习1(课本P43练习1)安排在相似图形定义之后让学生完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2的讲解结合平面镜与哈哈镜成像图片,使学生直观发现。

  2、对课本P43页图24.1.3和图24.1.4中的六幅图做了动态的变换,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

  3、针对本节课内容少、简单的特点,增加了适当的“问题竞猜”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的同学,活跃课堂气氛。

  4、课堂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自己的动手设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采用了以课件的动态演示,直观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相似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同时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从学校的风景谈起,在自然亲切的交谈中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大小的“镇风塔”图片。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图片,自然走入相似图形的世界。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很熟悉的话题引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感知归纳

  【教师活动】

  列举出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借助多媒体设备一一加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相似图形。

  【学生活动】

  观察相似图形,感知相似形的本质,自己归纳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相似图形的本质特征,从而从实际模型中抽象概括得出数学概念。

  (三)解释应用

  【教师活动】

  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相似图形,探索相似形的特征。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进一步体会相似图形。

  【设计意图】

  实现概念教学的第一重目标:理解概念,形成正确的心里特征。此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了相似形.

  1、 学生观察图24.1.3中的三组图形,判断它们是否相似。

  2、 想一想:放大镜下的角与原图形中角是什么关系?

  3、 观察平面镜与哈哈镜所成的象图片,判断镜中的图像与本人是否相似。

  (四)问题竞猜

  【教师活动】

  通过幻灯片展示竞猜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游戏,并对答对的学生进行“奖励” 。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思考,积极思考并进行抢答。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应用拓展

  【教师活动】

  1.试一试:在指定的网格将图形放大;

  2.学以致用.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

  实现概念教学的第二重目标:应用概念做事,使概念的本质特征支配学生的行为。

  如图,左边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请在右边的格点图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

  形相似的图形,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好。

  (六)知识升华

  观察下面的图形(a)~(g),其中哪些是与(1)(2)或(3)相似的?

  (七)小结反思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反思,概括提高:

  1. 相似形的含义: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

  【学生活动】

  各抒己见,交流提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谈感受,不作一言堂,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八)布置作业

  1.搜集具有相似形图案的实物;

  2.利用相似形的有关知识设计一幅图画.

  【设计意图】

  此作业是创新性学习的延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六、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1)定义;(2)相似图形与全等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2、时间的大体安排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感知归纳大约8分钟,解释应用大约7分钟,问题竞猜大约10分钟,应用拓展大约4分钟,知识升华大约6分钟,效果评价及布置作业约5分钟。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1)力争改变概念教学的旧模式;(2)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主线。

  以上是我关于“相似的图形”这一节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6

  一 诵读提示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语言的神韵。要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

  本文“神来之笔”甚多,这些语句,又往往是段尾总结性*的语句,是作者倾注了感情的力量写出来的,所以要在诵读时加重语气。例如: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一由!

  还有许多对称句(如“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和排比句。应读出其中的畅快的语势。对一些特殊句式中的前置词或后置词,也应加重语气来读。例如: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后置词,“一点痣”的变式)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前置词)

  教材对背诵没有作要求。本文语言优美,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可以要求熟读全文,或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二 整体感知

  1?思想内容方面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心爱的小屋和小屋的周围环境,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一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感知,可按连续递进的三个步骤(或三个层次)进行:

  景物外观(写了什么?小屋和周围环境)景物性*状(写得怎样?写出了小屋的可爱、大自然的美好)

  景物描写蕴藉的感情(为什么这样写?对自一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所写的是远离都市喧嚣与拥塞的山野中的生活处所,对现代文明全无评价之词,但从这种“不置一词”中,从对“远离喧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地可以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一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一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

  2?表现手法方面

  托物言志是本文整体性*的表现手法,应重点分析领会。

  对自一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写作的根本意旨。但没有明写,而是贯穿于全文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作者写外在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绿树、花、小屋、山等,一一现出灵动、娇美的姿色*,庄严的尊容,写的是“主观”的景物,即带上了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了的景物。因此,描写外界景物,成为抒写内在精神的依托。虽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景物描写越生动、形象,蕴含的情志就越具有感染力。这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描写景物的角度

  本文在描写景物时,角度变化多端。

  近看小屋,呈现的景色*是:“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看到小屋的整体,看到屋的大小和树的动静的配置。总之,近看得到的印象,归结为“含蓄而有风度”。

  而远眺呢?“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一由。” 从大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屋瓦、一片蓝、一片白,而整体则在树丛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远眺得到的印象,归结为 “轻灵而自一由”。

  此外,还有仰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有俯瞰:“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一蕊中一般,慢慢地花一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又有白天所见——景物线条、色*彩、层次非常明晰;黑夜所见——“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还有从屋内向屋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总之,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写出了小屋在各种视角下的各个方面,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只有心灵自一由,襟怀开阔,胸无尘滓,而且爱屋情笃,才能如此放纵笔墨,视点任意东西南北。

  三 鉴赏要点

  1生动的比喻

  (1)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这里主要写树,花仅仅是陪衬。将树的姿态比作人的姿态,既顾及树的特征,找到了树与人的共同点,又将树想象得像人一样,有健与美的灵巧身姿,有活力和精神,将树写活了。但这种活力与精神是作者赋予树的,或者说,是作者自身活力与精神的形象化写照。

  (2)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那一道弧线”,指地平线;“一些花”,指云霞。作者发挥联想和想象,将整个天空比作一个大花园,将云霞比作花朵。云霞幻想成花朵,着眼于云霞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形状。这个比喻很含蓄,耐人寻味,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3)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行文至此,山、树、小屋,均不见明丽的色*彩与形状,转而成烟、雾、空中楼阁。这些比喻,是作者在写尽了清晰、明丽的小屋之后,将小屋置换于另一种状态下来观察和摹写。实际上是作者写自己的另一种状态的精神体验。至此,“我的空中楼阁”的题意已点明,抒情达到高|潮。原来,在作者看来,心爱的小屋犹如虚无缥缈的梦境那般美好,或者说,这梦一般的境界,正是作者理想生活的境界。

  其他比喻的赏析,参见“有关资料”。

  从以上的比喻可以看出,本文的比喻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系列化,所比的不是单个的意象,而是一组一组的群体意象(如烟、雾、空中楼阁),这种比喻具有深广的内蕴和强烈的效果;二是这些比喻既重形似,更重意蕴,不是为文设喻,而是表达作者的理想、心胸、情趣。

  2多用两相对称句式

  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

  这些两相对称的句式,恰当地表现事物的差别,精确地表达作者赏景时的感觉,体现文学语言的趣味。

  解题指导

  一 设计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不但理解显义的话语,还要理解隐义的话语。理解隐义的话语要以理解显义的话语为前提。另外,考察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第一问,标题“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作者心爱的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

  第二问,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一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

  二 设计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评析景物描写的能力。

  本文观景写景的角度多变化,有远视、近视、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角度。例句全篇都有,每种角度举一二例即可。

  三 设计本题,意在考查学生体会语言的深味和技巧、分析多种修辞方法的能力。要结合语境乃至全文内容来进行。

  1?运用了拟人手法。“含蓄”是因为大树“把小屋笼罩起来”;“有风度”是因为小屋上面有“细而密的枝叶”的佩戴、装饰,其树-阴-“美而浓”。“含蓄而有风度”本是用来写人的,这里用来写小屋,小屋仿佛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实际上作者是假外物以言自身,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了作者人格中的尊严与豪迈。这里不是实写,而是虚拟,写的是“另一种印象”。

  2?领土——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区域。领空——一个国家的陆地、领水和领海上的整个空间。这是两词的固定意义。但用在本文中,则特指作者所专有的小屋、花园、小路和广袤无垠的天空,表达了作者对拥有自一由天地的神圣与豪迈的情感;有限与无限的对举,是说身体的活动空间虽小,但是心灵的活动空间却无比宽阔,写出了作者自一由而开放的心态;“开放性*的院子”被用来比喻无限的“领空”,也写出了自一由而开放的心态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总之,作者抒发了对心爱的小屋、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为自己的自一由生活和独立人格而感到的骄傲。

  3?(1)由自家院墙联想到“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这两道弧线在作用上(围住一些花)相似;(2)由紫藤、月季等,联想到天上的云霞“也围住一些花……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云霞在外观上(色*彩、形状)与牡丹或芍药等花相似。只有心境自一由、胸怀开阔,才会有如此奇特而美好的联想,这样写来,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4?因为心情畅快,所以“清新的空气”仿佛带着香味。注意“觉得”两字,显然,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并不是说作者真的闻到了香味。

  5?作者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群山环抱小屋,犹如花一瓣簇拥花一蕊;“破晓”时刻,光线逐渐加强,小屋形态逐渐明晰而突出,群山则仿佛逐渐后退,这就像花一蕊慢慢地绽开似的。

  6?首先,这里运用了暗喻,将大自然比喻成一幅巨画,意境阔大,又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其次,这里的“自然”既指门外巨画,同时,寄寓了作者深含的情怀——热爱自然,回归自然。

  教学建议

  本课用两课时教读。

  这篇散文意境优美、深邃,它以诗一般的语言将作者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为一体。教好这篇课文的主要标志是,能使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中来,并初步感知作者的审美观。

  学生读这篇课文,可能有这样一个过程:最初,他们所获得的无非是一些点滴的美的感受,例如小屋在山脊上未免显得孤单,然而又是那么清幽,因为它是在树林的掩映之中;也许他们会觉得小屋的早晨是美的,而傍晚更美——这时,他们不过是小屋的一个旁观者。循此继进,他们会感到这小屋远离尘嚣,别有风情,并开始注意到作者在这里的生活情状,对“含蓄而有风度”“姿态翩然”“浪漫的文学性*”“快乐的起点”“幸福的终点”等语也有了初步体会;至于作者为什么称这小屋为他的“空中楼阁”,可能想得不深,无非只是在高处罢了——这表明他们已开始进入了文章中的境界。最后,他们会猜想作者喜欢小屋的原因,逐渐领悟出作者对独立、自一由生活的向往,并用作者的审美眼光重新“观察”小屋四周的景物;如再往深处想,还能看出作者上述的向往,是在现代文明将人与自然隔绝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复归自然的愿望——至此,才算真正进入了文章中的境界。这过程,概括地说,就是审美的准备——审美的开始——审美的初步完成。

  从教学的观点看,高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审美的准备当不成问题,水平高一些的甚至已经有了审美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当创造一种审美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文章中所描写的那些事物。从何着手呢?语言分析。语言美,是这篇散文的一大特点,通过对语言美的具体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小屋的美和作者生活的自一由美好,最后达到认识作者的旷达美好的情怀,就是这篇课文教学的全部过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就是说,美的语言、美的景观、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情怀是以点滴积累的方式循环进行的,每一次循环都越过了一定的高度,直至它的顶峰即托物言志的“志”而后已。

  据以上分析,教读这篇课文应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小屋的美和作者生活的美好。第二课时:在充分认识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鉴赏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对全文获得更进一步的整体感知。

  上面说的是教学的整体设想。再说几个具体问题:

  1?利用旧课文导入新课

  学生在初中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写的是作者的居室,也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用它来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整体感知。当然,刘文在思想内容和具体写法上跟本文有很大差异,真正作起比较来可能涉及许多复杂问题,所以重点是引起比较的愿望,而不谈具体内容。导入方式是:先让学生背诵《陋室铭》(全文仅81字),而后指出与本文的相同点;其余的内容可以放在以后说——在分析课文时适当地插一入几句。这样做,好比从泰山脚下仰望玉皇顶,一开始就看到了攀登的最终目标。

  2?初步的整体感知的手段

  主要手段有两个:一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此文不宜全班同学齐读,只宜独诵。最好是由教师作示范朗诵,也可以指定个别学生朗诵,如一个人读全文有困难,则采用分段连续朗读的办法,但至多不要超过三人,教师应在课前给予指导,读得好才能创造审美的氛围。二是找出“文脉”。开头说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已易使人产生悬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远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瓦、墙、窗,颇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的院子”,而山路被称为“空中走廊”;到最后才点明,夜间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掌握了这条“文脉”,全文的基本内容也就大致弄清了。

  3?提示学生注意语句中的诗意

  本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山如眉黛”,来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山也虚无”来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与“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近似;“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与“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近似。有些句法也是近似于古诗词的,如“眉梢的痣一点”与“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都以数量词置后;“十分清新……角度上”与“满地残红宫锦,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都是倒装语序。也有直接引用的,如“雾失楼台”出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颇有人间仙境之意,跟着再点出“空中楼阁”四字,恰似水到渠成。

  文中还有许多比喻句、对偶句和排比句段,读起来音韵铿锵,内容也富于诗意。

  4?关于内容、表现技巧、语言的鉴赏

  这里列出的三个项目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起来进行鉴赏。当然,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侧重。

  关于“小屋点缀了山”。实际上把小屋放在大背景中写。“眉梢的痣一点”指出它在大背景中的位置,下文“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是与此相应的。

说课稿 篇7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是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中心小学的姜树英,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科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纪昌学射》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其中,我侧重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学理念: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本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读词——质疑——品句——解疑,即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故事中人物品质,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二、说教材

  (一)教材概述:《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课标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选编这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为学习本单元其他文章做铺垫。

  (二)三维目标设:

  根据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纪昌勤学苦练基本功的精神。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重点是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难点是: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大胆质疑,解疑。

  三、说教法

  1、以读代讲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五、说教学流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夯实工具,彰显人文。教学流程大体如此:复习词语,质疑引新——研读课文,探究“教”“学”——回环课题,理解领悟寓意——总结全文,复述故事。现概说如下

  (一) 复习词语,质疑引新。

  1、开课我以听写的方式复习四个词语。其中”妻子 绑住 ”是直接听些写。“ 聚精会神 百发百中”则采用说意思,让学生写出相应的成语。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采用“温故”的学习方法,不但巩固了生词,而且考查了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否。)

  2、接着利用“百发百中”引出课文最后一句话“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这句话。再让围绕这句话,你能提什么问题?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纪昌为什么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怎么学才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等等。

  (这个小节设计的意图是,巧妙利用相关词语,诱发学生质疑,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课后练习的设计宗旨如出一辙)

  过渡:接下来就是利用学生的质疑引入第二个大环节

  (二)研读课文,探究“教”“学”。

  1、纪昌学射为什么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请用“——”画出飞卫如何教的句子,再用“﹏”画出纪昌如何学射箭的相关语句。《纪昌学射》第二课时说课稿 相关内容: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设计《秋天》教学实录《江雪》说课稿《第一朵杏花》导学案《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小母鸡种稻子》说课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习作二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抓重点句品“教”“学”。其中重点抓“练眼力部分”进行教学,为后面学生理解寓意铺垫。

  如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等句子进行研读,我用各种引读法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以读促思,最终理解,正是有了飞卫师傅的教导有方、纪昌的勤学苦练,才有了“纪昌成为百发百中”这个结果。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采用“以读代讲法”抓重点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突出教学重点,落实了情感目标)

  (三)回环课题,领悟寓意。

  寓言的题目是“纪昌学射”,意思是说“纪昌学射箭”,那为什么主要写“练眼力”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任何本领都要学习基本功)联系生活说说练习哪些本领需要练好基本功?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理解寓意”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目标落实之后,我并没有收手,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这就是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的表现)

  (四)总结全文,复述故事。

  1、利用板书,复述课文。

  2、布置作业:回去给家人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并说说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单元目标“复述课文”,通过在课堂上复述以及布置作业达到这个目标)

  六、教学设计反思

  1、教学目标细化且有可操作性。

  2、尽量合理组织教材,整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即“飞卫教”“纪昌学”“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真正学有所成。

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我从哪里来》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教材采用图解的形式,明确告诉学生“我”是从哪儿来的。以此给学生建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生命观。生命世界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神秘感,对此,他们有很多问题想要解决。“我从哪里来”就是学生常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告诉学生生命科学的常识。本课渗透着珍爱生命、敬爱父母、悦纳自己、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等多层面的教育。

  说教法

  1、探究发现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现生命诞生的科学规律。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在感悟中激发对妈妈的爱,对生命的珍惜。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对自然科学有了一定了解,初步具备查找资料、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学习能力。并能运用这些解决问题。“我从哪里来”这个话题对学生充满吸引力,有很大的神秘感,学生好奇心较强,在课堂上会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学习过程并积极参与讨论。本课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从哪里来”,科学认识、了解胎儿发育的大致过程。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2、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

  1、了解胎儿的发育的大致过程。

  2、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知道珍惜生命,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

  说教学难点

  1、为学生提供联系实际、活泼生动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行必要指导、归纳和总结,注意语言的正确、生动和精炼。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过程的整合。

  说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走进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播放视频沙画,初步认识孩子的由来。

  二、交流探讨问题

  1、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

  2、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3、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

  4、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

  三、 图片展示胎儿的成长过程

  四、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那就大声地说出来吧!

  六、学生说心声

  七、总结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从哪里来”这一课,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同时我们更要珍爱我们的生命,现在就让我们把最真挚的话语写在卡片上,作为礼物送给父母吧!

  说设计特色简述

  生命的由来本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对其认识一直存在误区。本节课一开始用歌曲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随之引出主题《我从哪里来》。播放“我是从哪里来的”的教学视频,让孩子们从正面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本课使学生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父母养育我非常艰辛,从而使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学会珍爱生命,学会感恩父母。课堂节奏轻松明快,使学生本来羞于谈论的话题变得幽默自然。课堂结尾用“珍爱生命,孝敬父母”来总结本节课主题,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也是从道德认识提升到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说课稿 篇9

  说教材:

  《大熊猫》是一年级s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我国的国宝——大熊猫。通过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的描写,使学生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知道大熊猫特产于我国,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的珍奇动物,进一步感受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作为第一课时,需要完成以下几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并能抓住“胖乎乎”“毛茸茸”等重点词语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3、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4、学写“耳”“爪”,注意间架结构。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去喜爱动物,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从而树立保护大熊猫、保护动物的意识。

  说教法学法:

  1、教法:快乐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鼓励欣赏法。

  2、学法:合作学习法;美读训练法。

  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一、课前游戏,拉近距离。

  在上课前,我和学生一起玩了个游戏:词语反说、跟我说句子,从而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二、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三、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在巩固识字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点名读、开火车读、拍手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活动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对生字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巩固。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加强朗读。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我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表演读,并能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品读,从而体会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

  2。加强语言的积累。本文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和描写形象的句子,特别是abb式词语的运用更好地表现了大熊猫的可爱,在充分品读胖乎乎、毛茸茸这些词语后,我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自己积累了哪些,将语言的积累落到实处。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学生对大熊猫的样子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先描一描,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进行自我介绍,更好的丰富学生的动物知识,提高学生对了解动物、爱护动物的兴趣。

  五、播放视频,激发情感。

  在课上为学生播放和大熊猫有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保护大熊猫的情感。

  六、课上律动,活跃气氛。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时间过长更容易产生疲倦情绪,所以我和学生共做写字操,以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写字教学中。

  七、书写生字,培养习惯。

  写“耳”和“爪”字时,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请学生自己观察,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得好记得牢,然后进行范写,最后描红。

  八、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通过激情饱满的结束语,使学生树立保护大熊猫、保护动物的意识。

  六、课上律动,活跃气氛。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时间过长更容易产生疲倦情绪,所以我和学生共做写字操,以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写字教学中。

  七、书写生字,培养习惯。

  写“耳”和“爪”字时,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请学生自己观察,说说怎样才能把这这两个字写得好记得牢,然后进行范写,最后描红。

  八、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通过激情饱满的结束语,使学生树立保护大熊猫、保护动物的意识。

【【精华】说课稿汇总九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汇总9篇

2.【精华】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3.【精华】音乐说课稿汇总七篇

4.【精华】幼儿说课稿汇总七篇

5.【精华】说课稿四篇

6.【精华】说课稿3篇

7.【精华】说课稿4篇

8.【精华】说课稿6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幼儿园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