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05 23:10: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义务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清朝末年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反映了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分四段,其中第二、三段是重点段,本课的表达方法是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认识过渡句与过渡段,理解它的意义;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这是在第一单元借助中心句进行正确领会中心思想训练的基础上,对中心思想的把握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为第5单元的习作训练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续写文章打下基础。准确地把握了课文之间的联系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教学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具体说来,本课着力于下面四方面的训练:一是训练语言。着眼于篇,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和段落,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发展思维。如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层地叙述的,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理解课文中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帮助詹天佑出主意,看看是否有别的办法,以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三是渗透德育。本篇课文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鲜明,热爱祖国的思想、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些都是跨世纪人才所需要的,所以在教学中着意点拔,相机渗透,实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四是培养能力。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方面:会正确读写11个生字,理解藐视、阻挠等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在认识过渡句、段的基础上,理清段落层次,知道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本课分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2课时,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第3课时,总结课文,领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学习方法和中心思想。

  下面,我着重说第2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细读第三、第四两段,用推敲重点词句和画简图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扩句写段练习。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的内容。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领会中心思想。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重在品析跟中心句关系密切的词句,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标点的品味、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画简图和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幻灯出示口头填空题,回顾本课的中心句与全篇课文内容的关系。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需要复现已知的知识及学法,为新旧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指明学习的目标及探索的方向,让学生从课后题着手,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相应合理的定位。这样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

  (二)细读课文,把握要点,知道课文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表达中心的。

  第三段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讲了三层内容,即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概括要点要准确,这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因此,让学生多读多思,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归纳要点,提高概括能力。

  第一步,指导方法,打开思路。第4自然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然后用几个字概括。(板书:勘测线路)

  第二步,学生练习概括第5、6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书上用铅笔写一写)教师反馈后板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三)品析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表达中心的。引导学生紧扣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部分教学我设计了三个训练点。

  第一个训练点:

  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1.训练目标

  体会詹天佑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态度和爱国思想。

  2.训练过程

  ①读读划划,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他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②做检测题1:为什么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③读读议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前一句写詹天佑的决心,后一句写修不好铁路的严重的后果,一正一反,中间用否则转折。在读读议议中,使学生体会到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勇气和战胜重重困难的动力,都源于他的一片精诚爱国之心。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训练设想

  学生从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验中能够领悟到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国思想。引导学生评价人物,从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动着眼,授之以渔。

  第二个训练点:

  画出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简笔画。

  1.训练目标

  ①理解詹天佑根据两地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以缩短工期,表现出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和智慧。

  ②抓典型、抓要点的写法,使文章精炼。

  2.训练过程

  ①划出写京张铁路在经过居庸关、八达岭、青龙岭时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语句。

  ②画简图,同桌交流。

  边读边想象,把语言文字变成图画。(这样既达到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③在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施工中,集中反映了詹天佑的()的精神。

  (1)爱国(2)负责(3)虚心(4)创造

  ④修筑铁路要开凿的隧道很多,为什么要重点写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工程?

  ⑤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你帮他出主意,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第三个训练点:

  第4段的第二句: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1.训练目标

  联系第二段、第三段,推敲体会这个句子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训练过程

  ①快速默读第4段,思考课后第4题:课文第4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内容,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藐视和回击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通过)这里可以换别的词吗?然后做检测题2。

  ③熟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划划,议议:帝国主义怎样藐视中国,这件事又怎样回击了帝国主义?

  3.训练设想

  掌握中心思想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抓住重点句、段来体会。本例设计把前后三段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话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朗读和品味,理解藐视和回击,让学生懂得词语用得准确,能够牵动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从而准确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有藐视,就有回击。修铁路如此,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如此。所以这两个词语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而且恰到好处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四)选读,让学生把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语句或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扩句写段练习: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一题写,写后交流评议。

  1.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有的说____,有的说____,还有的说____。

  2.如果你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以《我认识的詹天佑》为题写一段话。

  3.看课文插图写一段话。

  这样设计的根据:①读是吸收,写是运用,读写结合对于语言文字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②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提供思维的空间,启发创造想象,身临其境地谈感受,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本学期提出了两项阅读的新要求,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前几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本组课文()应该进行较为综合的练习,而《凡卡》则是难得的例文。由于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完成了初读感知、整体建构、略读“回忆”和学习生字的教学目标,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学生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说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直奔重点,引导感悟。

  学法: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

  导入新课,从复习课文内容入手,回顾《凡卡》一文的写作特点,并在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然后引导学生就以这两个大问题为统帅,进行探究、讨论和交流。由于课始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探讨也就有了热情。

  (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

  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突出重点,因此我要求学生快速读信,找出内容最重要、感情最强烈的段落。接着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导学生精读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接着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0。第15自然段,并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胆提问,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凡卡的不幸,养成边读边思、读中存疑的良好读书习惯。到此,学生解决了课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然后解决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使学生认识到凡卡不幸的命运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必然结果。最后,让学生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到回忆处,停下来想一想凡卡的“快乐”生活,在学生有所感触的情况下,教师质疑:这篇小说一半写苦,一半写甜,这是不是有矛盾?引导学生讨论,领悟作者写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快乐”,更衬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三)再问再议,拓展练笔:

  小说最后写了凡卡寄信和做梦,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我要求学生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重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地址不详”,认识到他爷爷不能收到信。然后我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就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在此基础上,播放最后一节课文录音,让学生领悟: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最后,让学生任选一题做课后扩展练习:

  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2、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得到深化。

  【说板书和作业】

  板书:加上题目只有十个字,简明扼要地将凡卡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回忆中生活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感情和小说表达上的特点。

  作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写人物外貌的,有描写景物的,也有抒发思想感情的。这些精彩的语句、段落都有积累的价值。因此,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把他们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另外,如果教学时间不够充裕的话,练笔也将作为作业留给学生。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设计理念:

  《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九岁男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根据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建议,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此,围绕本单元“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的教育主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学情的把握,学生只有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才可体会杨氏子的巧言善辩,以及富有艺术性的言语表达。这跟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以情境为线,古文为珠,突出“趣”字,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角色体验、模拟表演等方法去融入古文;以“朗读”为轴,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情境对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积累优美语言材料,用优秀的文化甘露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

  二、教法设计:

  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读。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才能读好,难点是因此才能好读。为此,我主要采取导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角色体验法、拓展迁移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导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教学全过程。

  四、教学流程:

  流程一、激趣导入,揭题释疑:课前设计谈话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进而利用揭题导入的方法,激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好奇。

  流程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设计秉着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以读为主线,自主深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1、自由读,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示范读:考虑到文言文在停顿、重音、语气、等方面的特殊性,老师进行示范朗读,由此对学生的朗读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3、四人串读:领会、揣摩老师范时的停顿、重音、语气,学生合作串读全文,借此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这三次不同要求的读的训练,使学生读准了字音,读好了断句,读通了课文,逐步感受到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初步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朗读要求。

  流程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文言文教学的读懂,仅仅要求能够“疏通文意”,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所以这一环节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利用学法迁移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学有困难,还可以用文白对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流程四、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文中的对话,是课文的精华部分,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立足于语言文字,将理解词句、读透内容、入情体验、感情朗读有机融合起来。主要安排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

  1、体会杨氏子的“甚聪惠”:通过替换练习去感受“应声答曰”的机智。

  2、感受杨氏之子巧答之妙:对答一妙之所在即以对方的姓氏做文章,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答二妙之所在即“未闻”一词隐含的礼貌与委婉。

  3、迁移改文,拓展创新:变换姓氏,内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4、角色体验,背诵积累:对照古今文,分角色体验人物语言,达到熟读成诵。

  流程五、回归生活,学会交流: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基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中的杨氏之子,以他为榜样,学会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做一个有礼貌且有修养的孩子。

  五、教学反思:

  提到文言文教学,我们就会习惯性的迸出诸如“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枯燥之味也油然而生。但是,通过执教《杨氏之子》,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文言文教学也同样需要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似乎是在更大程度上去挑战我们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教书,表面上是在教教材,实际上是通过教材咀嚼生活······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对教材的解读

  本课的文体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展现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 根据送别的过程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可把文章理解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两人借赏景藏别情,这里流淌的是缠绵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举杯话别,这里勃发的是奔放的炽热之美;第三部分是写李白触景吟诗,这里展现的是不尽的思念之美。

  2、说教学目标的设定

  (1)首先说“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2)其次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文包诗的特殊文体,教学重、难点主要确定为两个: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3)最后说教学准备:

  准备简单课件,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伸处。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

  1、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通过上节课反复读课文,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3、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朋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 设计意图: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

  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打开书,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来。 *我们要善于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

  *李白把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副板书:烟花三月]

  (4)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我们再回到“藏”字上面来。现在思考:两位好朋友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3、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藏”,引导学生先读到文字的里面,再读到文字的背后,同时还辐射出对“烟花三月”的理解,为后面理解古诗埋下了伏笔。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是在“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读,说大意。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始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原因)

  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5、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男女分读。

  设计意图: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李白与孟浩然话中的情和意,都是通过学生抓住“依依惜别”的中心情感自读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时,还渗透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方法指导。

  (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了吗?特别通过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相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伫立”、“凝视”等词语的内涵。

  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

  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同学们请看——[媒体5:播放动画]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媒体6:想象说话]岸边杨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鸥点点,好像 。虽然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

  再指名说。(第2、第3位同学配乐)

  5、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电脑动画再现情境;运用想象说话体味深情。三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的鲜明。同时又渗透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指导。

  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 8、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媒体7] 指名读,齐读。

  9、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应该也像一位兄长和老师,饱含深情地为你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美丽画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诚挚的人间真情。你能联系前面的所学所悟,说说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指名说。

  (1)“烟花三月”写出了春天的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诗人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看着白帆渐渐远去,一江春水流向天边的画面;

  (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文中第4小节说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的是“白帆”,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长江是一条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为什么说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别好,表面写“船孤”,实质写“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并不是狭隘消沉的,君不见“滚滚长江天际流”,这是何等的奔放大气啊!)

  10、品出了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再来读它,肯定会更有味道。配乐,指名读,齐读。

  11、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

  设计意图:借助“脍炙人口”一词,引导学生回味鉴赏,从而使诗、文不再割裂,达到了“诗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这个诗眼,把整首诗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内涵,品出了档次!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板书)今天,我们通过对《黄鹤楼送别》一课的学习,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从开始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别”的过程,从中层层深入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就是“依依惜别”之情。不仅如此,我们还从中了解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由来。

  2、布置作业:古往今来,很多大诗人创作了著名的送别诗。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几首,然后挑选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由来,下节习作课,我们尝试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写作方法,好吗?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握;课后作业既引导学生指向课后的阅读积累,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课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做到了“以读促写、读写迁移”。

  三、说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1、试图对“文包诗”这一特殊文体的教法作出大胆尝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文体,对于这一文体的教材该怎么教,曾经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诗重于文”,有人认为“文重于诗”,也有人认为“诗文并重”。本课教学避开如天平秤一般精确称量诗文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力求做到“诗文交融”,即通过对文的感悟,达到对诗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试图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简约语文”教学理念。

  主要追求3点:目标简明,过程简洁,方法简便。

  (1)目标简明

  本课教学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展开教学过程,目标简明,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2)过程简洁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中有很多词、句可以细细欣赏、品味,假如样样都抓,容易犯语文教学的“浮肿病”。本课教学力争内容集中、精要,依据教学目标作大胆取舍,做到“过程简洁”。

  (3)方法简便

  本课教学使用的大多是家常传统手段,一些媒体的使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伸处,方法简单,但追求高效。

  3、试图体现“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这一理念。

  (1)首先,注重关键词语的解读

  如巧妙引导学生咀嚼、玩味“藏、烟花三月、伫立、凝视、脍炙人口、孤帆”等词语,赋予这些词语以具体、丰富的内涵,使这些词语不再静止地“躺”在书上,而是“立”了起来;甚至,立起来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有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正所谓“字立而情立”。

  (2)其次,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

  本课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探究写了什么,还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是怎么写的,即进行了对话描写和借景抒情写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写文包诗,进行读写迁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是真正促进语文能力成长的根系,也是把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到位的纽带与桥梁,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

  综观整堂课的教学,做到了教学设计的“简约而不简单”;教学过程的“字立而情立”;教学方法的灵活而细腻。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说学情

  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于故事的历史背景比较陌生,学生又对《三国演义》了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并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了解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并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课堂上以读为主,采用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播放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课题,并引导交流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2.自主学习,理清文脉。

  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对课文脉络的了解,进而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下一环节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3.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为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混乱状况,在进行探究交流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从“故事起因”“借箭准备”“借箭经过”“借箭结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交流汇报外,还组织学生对学习中产生的困惑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自己解决有困难的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理解的同时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了解到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要求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目的是让学生在

  阅读中检验自己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以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为本课教学的板书,板书内容简洁,显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老师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文演示,将学生带入了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还采用了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运用电教,激发兴趣,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明理。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为了调动学生学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老师巧妙播放狼牙山势险峻的片段,学生如身临其境,怀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小学生情感易受感染。在课文重点处,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内容,老师在讲“顶峰歼敌”时,演示五壮士在顶峰用石头砸敌人的壮烈场面,使学生像五壮士一样进入了“阵地”,学生深深被五壮顽强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所感染。

  明理是阅读的重要阶段。为了突破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这个难点,特别是五壮士当时的心情及内心感受,老师出示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使学生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对祖国无限依恋,对人民无限热爱之情,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运用学法,读中感悟。

  老师先指名朗读:初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接着通过“顶峰敌”的影片回顾又让学生品读好词段句,体会五壮士与敌人作战到底的目的,是为了部队和人民,更加为了祖国,所以,学生对五壮士无比崇高敬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时我们及时总结:品读体会感情。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学法,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英勇跳崖”部份,这样既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体现了从扶到放的教学特色。

  三、自主释疑,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提问,把学生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如运用学法合作探究英勇跳崖部分,老师先让学生初读并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在学完本段后,再讨论:同学们,看到五壮士应英勇地跳崖后,你们想对五壮士说些心里话吗?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室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四、整合资源,课堂延伸,情感升华。

  语文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我们在学习顶峰歼敌的片段中,让学生用成语汇报脑海中出现的五壮士形象,丰富学生语汇。在学完课文后,老师提供网址,让学生浏览抗日战争的资料,使学生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得到升华。

  五、板书设计直观形象。

  这节课的板书既形象又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发展脉络,中心突出。

  六、作业布置大胆创新,体现个性。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浓厚的学生兴趣,又体现了个性思想,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启智于身边”中的一篇课外推荐阅读——《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起点,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为了达到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我选择了与课内阅读《瘸蝉》同一主题的课外阅读《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使人终身受益的文章。主要讲帝王娥的幼虫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拼劲全力,破茧而出,它的翼翅在挤压中充血,帝王娥才能振翅高飞;靠怜悯之人把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娥便永远与飞翔绝缘。从而告诉读者:成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

  二、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默读课文,能够概括主要内容。

  2、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

  3、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中心问题的探究,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启发,让“我们要做一只奋飞的帝王娥”植根于内心。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因而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问题探究以中心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融情于境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启发学生,架起学生思想与现实的桥梁。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鸟儿展翅翱翔图》,在学生双眼充满赞叹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翱翔于天空的翅膀都是与生俱来的呢?从而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渡:在学生概括完主要内容之后,为了突破本课重点体会文章内涵,我又设计了问题探究环节。

  (三)问题探究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生灵光。”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交流,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

  首先我抓住了中心话题为什么说: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娥一双奋飞的翅膀?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阅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各抒己见,一个拼尽全力、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帝王娥的形象就立体地站立在学生面前了。

  接着在对“鬼门关”的探讨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解读,让学生自己领悟到:困难与挫折是具有双面性的,在懦弱者面前它是“鬼门关”,在勇敢者面前它却是“希望关”、“成功关”。

  当清晰、简明的板书呈现在黑板上时,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就显而易见了,本课的重点也就迎刃而解。在看板书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引导:黑黑的茧洞之中,还有成千上万只帝王蛾的幼虫,它们正面临着抉择,需要你的忠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为了进一步明确本文主题,我又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你想对成长中的所有生命说些什么?你想对生活中所有的呵护者说些什么?

  过渡:在学生深入思考、激烈交流之后认识到: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当身边的人向我们伸出呵护之手时,我们要学会拒绝后。

  接着,为了突破本课难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我又将学生带入了生活。

  (四)生活视角

  现实中,孩子们得到了过度的呵护,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真的令人担忧。基于此种考虑,我选取了生活中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在学生交流中,我鼓励孩子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声,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家长只能扫除一时的雪,却不能将我们一生中的雪扫尽。家长只能帮我们一时,却不能帮我们一世。人生的路只能靠我们自己来走!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从他人的生活走进自己的生活,直面过去,展望未来: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今后有何打算?

  过渡:同主题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且能让学生多角度,全面地体会文章内涵,因而我设计了阅读拓展环节

  (五)阅读拓展

  选取了儿童诗《如果爱,请放手》,在优美的音乐中,在动情地朗诵中,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学生“自立自强”扬帆起航。

  (六)作业

  “让孩子与美文牵手,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本节课结束时,我推荐给学生相关阅读《急于奉献的爱》,希望阅读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只奋飞的帝王娥!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和独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从品读精彩片段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3、认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同时我要考考大家,看谁的观察力好,谁的记忆力好,看完后,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什么?(播放:课件)

  生:有船、水、建筑。

  师: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生活环境呢?它就是有名的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播放:课件*2)。这是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

  谁来帮老师读一下?

  师:既然这座古老的城市被水包围着,那么它的交通工具必然是什么?生:小艇。(播放:课件)

  二、整体感知新课。

  师:这节课我就来学习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艇是后鼻音。

  师:假如让你来写《威尼斯斯的小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小艇的样子、作用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课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标出段落。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播放:课件)

  3、课文是如何突出小艇的重要性的?把小艇比作什么?

  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入第二段)

  2、指名读。

  3、小艇有哪些特点?课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4、你还能把小艇比作什么?

  5、这一段是写小艇的外形,下一段是写小艇内部结构的,谁来 读一下?

  五、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艇的外形是很美,坐在里面也很舒服,但这都离不开什么呢?

  2、指名读。

  3、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播放:课件)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你可以把这几个关联词加入课文中去吗?

  虽然……但是…… 不管……总……

  即使……也…… 不仅……而且……

  六、 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人们都利用小艇做什么事呢?下面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力和记忆力怎样。

  2、可见小艇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播放:课件)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事情,你认为人们还会利用小艇做些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七、 总结。

  1、威尼斯美不美?威尼斯的小艇美不美?其实美的地方又何止一个威尼斯,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于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中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2、请大家带着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把课文再读一遍。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2.【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3.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

4.关于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5.【热门】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6.【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7.【精品】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8.【精品】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9.关于语文说课稿6篇